-
國外載人航天發展回顧
一、美國 美國是世界上載人航天領域的傳統強國。美國首個載人航天計劃——「水星」計劃未能搶先於蘇聯實現載人軌道飛行,在首輪太空競賽失利,但由此促成了「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時任美國總統甘迺迪在1961年5月宣布啟動「阿波羅」登月計劃,美國於1969年7月20日實現了人類首次登陸月球,此後又成功進行了5次載人登月,共把12名航天員送上月球。「阿波羅」計劃的成功實施,確立了美國在航天及其他相關科技領域的全球領先地位。
-
馬斯克的載人龍「拯救」美國航天?你是否了解歡呼後的不堪往事
好像國內媒體數十年來從未如此高密度關注過美國的航天發射,噱頭之一就是「這是10年來美國第一次載人發射,這是人類有史以來首次由私人公司進行的載人發射」。更難能可貴的是不管是姓粉的還是姓黑的,很難得在這次航天發射上沒有完全對立的撕起來。
-
2020年中國航天、世界航天十大新聞
2020年12月29日,由中國航天報社主辦、北京中科航天人才服務有限公司協辦,航天領域知名院士專家及國內知名媒體人共同評選的「中科航天人才杯」2020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和世界航天十大新聞揭曉。「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中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採樣返回」等10件新聞入選2020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樣本艙回收成功」等10件新聞入選2020年世界航天十大新聞。
-
2020年,世界航天很忙
回顧過往,航天領域的新力量不斷湧現,新技術層出不窮。展望未來,變革的種子已然萌動,長遠的謀劃即將開花。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世界航天又會給我們帶來哪些驚喜呢?讓我們一起來梳理一番吧!在這一時間段,將出現空前的盛事——人類將有4個空間探測器飛向這個紅色星球。 美國 火星探測的「資深玩家」——美國宇航局,即將在2020年利用宇宙神5火箭發射火星2020探測器。這項任務包含一個軌道飛行器、一架無人直升機和一輛全能的火星車。
-
商業載人航天的典範——美國載人「龍」飛船的設計有何非凡之處?
美國東部時間2020年5月30日15時22分(北京時間2020年5月31日3時22分),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在美國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39號A發射臺(LC-39A)利用獵鷹9號(Falcon 9)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奮進」(Endeavour)號載人龍飛船(Crew Dragon),開始執行其首次載人飛行測試(CFT),也即SpaceX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商業載人項目
-
馬斯克和SpaceX的成功看美國商業航天發展戰略
2012年10月,SpaceX龍飛船將貨物送到國際空間站;2015年3月,「獵鷹9號」火箭將世界上第一批全電動通信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人類第一個可實現一級火箭回收的軌道太空飛行器。2016年7月,SpaceX將一艘貨運「龍」飛船送上太空;同月,SpaceX獲得NASA第二份商業訂單。目前,SpaceX憑藉其一級火箭回收技術,使火箭發射成本低至5000萬美金,僅為同類火箭的1/3,因此快速佔據了美國商業航天火箭市場.
-
科技日報評龍飛船載人首飛成功:仍未重燃美國航天事業的火炬
這張由美國航天局5月31日發布的視頻截圖顯示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龍」飛船正在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新華社 圖美國載人航天近60載歷程,功勳與詬病並存、歡歌與悲顏交會。宇航時代迭代推進,馬斯克與他的SpaceX創造了幾乎所有商業太空的重要節點,現今終於拾起美國自太空梭退役後「乾旱」的本土載人事業,向世界航天工業巔峰衝刺。
-
航天產業發展概述
在以上空間科學的積累下,20 世紀初火箭的理論及航天學的創立後僅僅經過 50 年,人類就實現了人造衛星的發射。總體來看,世界近代航天的發展可以基本劃分為理論奠基階段、探索實驗階段、完善適用階段以及以戰術、應用為主的新階段,如圖 3 所示。
-
航天科技助力千億雲茶產業發展:載人飛船搭載普洱茶進入太空
圖為中國航天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搭載的普洱茶 史廣林 攝中新網昆明6月29日電 (記者 史廣林)29日,航天科技助力千億雲茶產業發展學術交流會在昆明舉行。在2020年5月5日進行的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發射中,雲南就將辣木、核桃、花卉和普洱茶等高原特色物種送上太空。而選用的普洱茶,正是中茶七十周年紀念普洱茶。中國是茶的故鄉,雲南更是世界茶樹的原產地。
-
細數人類航天史上的重大災難
太空人系列(二):發射成功「10,9,8,7……,3,2,1」,這是小鳴經歷過最漫長的十秒鐘,她的大腦裡閃過了人類航天史上的重大災難:1967年1月27日,「阿波羅4A號」模擬發射任務中,電線短路產生的電火花在高氧環境中引起大火,3名太空人因窒息遇難。
-
恢復號龍飛船首飛全記錄,美國重掌載人航天主動權,開啟全球商業首航
儘管全球大流行依然籠罩美國(馬斯克也中招),儘管熱帶風暴埃塔橫穿佛州半島(持續影響一周),儘管前一天準備首次發射(因無法回收火箭而作罷)……但這一切都沒能阻擋載人龍飛船歷史性發射,一步登天,開啟人類商業載人航天新紀元。
-
2020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世界航天十大新聞揭曉
新華社發(國家航天局供圖)2020年12月29日,由中國航天報社主辦、北京中科航天人才服務有限公司協辦,航天領域知名院士專家及國內知名媒體人共同評選的「中科航天人才杯」2020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和世界航天十大新聞揭曉。
-
時空無涯 認知無限— 2020年世界科技發展回顧·空間技術
時空無涯 認知無限 — 2020年世界科技發展回顧·空間技術 美 國 載人龍飛船改寫美國航天史 在小行星貝努上著陸並採樣 本報駐美國記者 劉海英當地時間2020 在航天領域,美國依舊扮演著全球航天領導者的角色,有序推動空間研究和深空探索任務的開展。
-
2020年世界科技發展回顧·空間技術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本報駐美國記者 劉海英 在航天領域,美國依舊扮演著全球航天領導者的角色,有序推動空間研究和深空探索任務的開展。魏茨曼科學研究院提出的「三叉戟」航天探測器被美國NASA初選為未來太空探測項目,有望在2026年發射升空,並於2038年抵達海王星的最大衛星「海衛一」進行探測,探索其真實面目,包括有無生命。 阿列夫農場有限公司希望與科技公司和航天局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將創新肉類培育技術整合到未來人類航天計劃中,滿足人類在太空和外星球對肉類食品的正常需求。
-
2017世界航天十大事件:走過60年的人類航天不平凡
這意味著世界衛星導航市場格局將會重寫,而擁有自主軍民兩用系統的中國和歐洲,將會完全擺脫對GPS系統的依賴,在軍事、經濟和商業方面具有更大的進步空間。 由於中國航天深受美國沃爾夫法案衝擊、俄羅斯與烏克蘭由於政治壓力被排擠,印度憑藉低廉成本迅速搶佔了低端航天發射領域,從而賺得了相當一部分繼續發展火箭研究的經費。除了本次,印度同款火箭還在6月23日為17國成功發射了一箭31星任務。 印度航天,另闢蹊徑,也在快速進步。
-
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2020年世界航天的這些高光時刻值得銘記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之下,世界航天度過了頗不尋常的一年。這一年,挑戰與機遇並存,苦痛與欣喜交織。一些新星破土而出,盡顯欣欣向榮之色;同時還有一些老將飽受挫折,甚至不得不黯然離場。不管怎樣,充滿了意想不到的 2020 年已然成為歷史。讓我們回看航天領域一年來的往事,從中汲取前行的經驗與力量。
-
中美航天領域大比對,中國航天是否已經讓美國不夠格、高攀不起?
咱們今天不是扯「天宮號」是不是將成為世界唯一一個在軌空間站,而是討論下我國航天是不是真的牛到已經讓美國高攀不起。太空飛行器數量雖然說2018、2019年我國在火箭發射次數上已經超過了美國,連續兩年蟬聯世界發射冠軍。
-
「飛船專欄」飛船系統
1961年4月12日,人類上第一艘飛船「東方」號在蘇聯發射升空,開啟了人類徵服太空的新紀元。於是在過去幾十年,人類對於探索宇宙的腳步逐步加快。俄羅斯和美國已發射了多種型號的飛船,俄羅斯發射了上升號和聯盟號飛船等。美國發射了水星號、雙子星座號、阿波羅號等載人飛船。我國的飛船為神舟系列飛船,雖然起步較晚,但成就卻繁花似錦。
-
首個商業載人飛船成功發射,開啟人類航天新時代
這是人類第一次以可回收火箭低成本地實現載人航天,也是第一次私人公司實現載人航天,其歷史意義再怎麼誇大也不為過。人類航天新時代到來了!人類新的時代到來了!相比而言,美國早期的水星計劃、雙子座、阿波羅飛船只能載1-3位,NASA新一代在研的獵戶座飛船只能載3-6位。
-
中國航天的2020:豐收之年
嫦娥奔月、天問探火、北鬥建成……對中國航天來說,2020 年是個豐收的年份。在新的一年開端之際,不妨來回顧一下過去一年裡,中國航天取得的成績。嫦娥五號成功採樣返回,中國探月工程走到「第二步」2020 年,中國航天最引人注目的成績,莫過於嫦娥五號任務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