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近紅外與進口產品的差距更多在品牌和應用環境

2020-11-24 儀器信息網

  近紅外光譜技術作為近年來發展最快、最引人注目的檢測應用技術之一,因其速度快、無損、無汙染和樣品製備量小、各類樣品分析適應性強等優勢,在分析儀器行業異軍突起。尤其隨著化學計量學、光纖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正以驚人的速度應用於包括農牧、食品、化工、石化、製藥、菸草等在內的許多領域,並且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企業和機構認知並廣泛應用,為科研、教學以及生產過程控制提供了十分廣闊的使用空間。

  雖然近紅外技術的應用發展前景廣闊,但受制於體積、價格等因素,實際應用該項技術的用戶依然集中在頭部企業或專業的檢測機構及實驗室,這也為近紅外技術的從業者留下了巨大的市場與發揮空間。

  三段式發展 產品開發著重用戶實際需求和痛點 

  作為近紅外技術應用研發隊伍中的一份子,迅傑光遠自2016年成立以來就為自己訂立了「推廣近紅外技術的普及化,推進近紅外技術的消費化,推動近紅外技術的智能化」三個階段發展目標,希望通過不斷的創新與嘗試,將近紅外技術從一支「潛力股」推廣成為具有普適性應用的儀器。

  三段式發展,穩健運營

  根據目前發展現狀,迅傑光遠主要工作仍圍繞著「第一階段」推廣近紅外技術的普及化而展開。在這階段公司的主要目標,是從單一行業入手,使近紅外技術從原來只在頭部企業使用,普及到整個行業,使該行業的中小企業、原材料供應商,乃至最下遊的農民、養殖戶等,解決近紅外技術原有的受制因素,讓該行業用戶都能「用得起、用得好」近紅外設備,真正享受到近紅外技術帶來的便捷。針對更加廣闊的應用市場,我們也正在努力使近紅外技術進入更多的行業,通過不斷的探索和總結,為公司進入「第二階段」計劃做好準備和沉澱。

  自2016年公司成立,圍繞「用得起,用得好」,迅傑光遠開發出了基於MEMS技術的多種小型化、可攜式的近紅外產品,先後在2017年推出IAS-2000,在2018年推出IAS-5100系列、IAS-3100系列,在2019年推出IAS-7000系列(液體)、IAS-8100系列,在線式IAS-omline-L1、S1,水果在線分選IAS-online-F-L等一系列應用於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產品及應用。在產品不斷迭代的過程中公司也完成了諸如MEMS控制算法、全新開發的光機組裝工藝、側照式混樣光譜採集系統、全自動光譜標準化系統、自動化建模及模型評價系統等一系列具備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專利技術,為公司研發力、產品力提升不斷樹立新的裡程碑。

  積極開拓市場,打造「解決方案」式產品體系

  隨著迅傑光遠第一批產品投入市場,到目前多個系列產品在不同行業領域多點開花,再到2019年正式進入中亞、南美及歐洲等海外市場,迅傑光遠研發製造團隊始終從用戶角度出發,圍繞實際檢測過程中存在的用戶痛點與實際需求,打造了以IAS-5100、IAS-3100係為代表的「解決方案」式的產品,不但獲取了較高的銷量,同時也贏得了大量用戶的認可與口碑。

  其中,IAS-5100系列產品是一款基於MEMS技術開發的,適合穀物、油料作物的快速檢測的產品。該產品憑藉其可攜式、一鍵式的設計,以及穩定快速的檢測性能,目前已成為穀物、油料作物行業用戶認可的,現場快速篩查和加工過程實時監測的理想手段,對用戶查驗收購品質、獲得品質一致的穀物產生巨大幫助。

  相比於IAS-5100產品對於穀物檢測這個單一行業的「深度」,IAS-3100則是一款針對小顆粒、粉狀等密度較高樣品檢測的產品,在延續了IAS系列產品穩定性好,操作簡單,無損快速檢測等優點之上,它以更豐富的檢測項目不斷拓展著迅傑光遠近紅外檢測設備在檢測領域的「廣度」,目前已經在飼料、酒醅、魚粉、菸草等多個行業實現銷售,極大的降低成本並提高檢測效率的同時,滿足了更多用戶不同的檢測需求。

IAS-3100

  憑藉以上產品在市場中的優秀表現,截止到2018年底,迅傑光遠公司年度銷售達到了千萬級,且目前進展良好,預計3年複合增長率將超過200%。2019年公司將重點圍繞「檢測解決方案」推廣多款在線式檢測產品,其中包括適合液體、固體的IAS-online-S1\L1及適合水果內含物分選的IAS-online-F-L 產品,以滿足用戶對於在線檢測、生產在線控制的需求。

  同時,未來公司還將計劃推出:IAS-7000系列、多通道光譜建模系統、新型近場光譜成像系統等產品和應用,用以豐富「解決方案」式產品的維度與深度。

  深挖行業需求,提升產品品質與使用體驗

  近紅外技術因其無損、檢測快速的特性,被認為是一項非常適合在現場檢測的技術,這也就意味著近紅外光譜儀不單品質要好,還要適應相對複雜的現場環境。而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迅傑光遠逐漸圍繞現「場快速檢測」及「在線檢測」建立了一系列與之匹配的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並逐漸將其發展成為了公司的一大優勢,在多個領域的實際應用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比如,大豆、油菜籽收購領域作為目前迅傑光遠現場快速產品進入較早的一個領域,公司已經將市場覆蓋到了底層經銷商,新增市場的佔有率超過85%;而目前在線檢測方面公司已經在茶葉市場完成了國內首條在線檢測生產線。

  除此之外,隨著迅傑光遠在實際應用與市場推廣過程的不斷深入,公司也在不斷的圍繞服務、產品、售後等與用戶體驗相關的環節做出調整與創新,以滿足不同行業與用戶更多新的需求。在開發方式上,公司目前採用了創新的模塊化設計方式,針對細分市場開發專用機型,只需要3到5個月即可開發完成,能在最短時間內響應客戶;而在產品體驗的細節上,研發團隊也依據用戶使用反饋的數據,採用獨有的側照式混樣系統,小型化、便攜化設計,內置電池等方式,在大大提高檢測的代表性、準確性及穩定性的同時,也為諸如收購客戶群體的現場檢測需求提供便利。而在售後環節,迅傑光遠也通過網絡化的方式,使所有設備聯網,從而進行遠程指導、診斷、維護、校準、建模等,極大的節省了用戶的維保成本,並降低了用戶的使用門檻。

  近紅外檢測解決方案的更多探索與拓展

  隨著迅傑光遠產品體系不斷成熟,原有系列產品的應用與推廣已基本趨於穩定,使公司在今年有更多精力去探索近紅外光譜技術在更多新行業、新領域中的應用。而水果在線分選、酒醅檢測儀(離線設備)等產品將是接下來一段時間公司聚焦的重點。

  以水果分選為例,目前國內面臨消費升級階段,水果的消費量不斷增大,消費方向也從原來的吃飽,轉向了要吃好。水果種類繁多,各廠家想方設法為客戶提供更好產品,但水果外觀與內在品質又不完全相關,並且此市場目前基本被日本等進口設備所壟斷,這些現實情況都為水果產品合理的分類帶來較大的難度。鑑於近紅外技術在無損檢測水果甜度方面得天獨厚的優勢,迅傑光遠在去年就開始了相關研發工作。

  針對水果的多樣性,迅傑光遠依然將延續模塊式開發的方式,根據檢測水果的不同,快速建模,並快速的定製適合不同水果分選廠家、不同種類水果的檢測設備,讓用戶可以快速的投入。並且在性價比方面有很大的優勢,價格是進口設備的50%,目前已推出了第一代產品。

  針對菸草均質化加工需求,IAS開發了集前端流水線樣品光譜採集、遠端回傳、遠端建模、分析預測及網絡化管理為一體的在線檢測解決方案。儀器採用上照方式,光斑直徑40mm,有效信息豐富,可實現打葉復烤和制絲工藝環節中片煙及菸絲的水分、總植物鹼、總糖、還原糖、總氮、鉀、氯等質量指標的在線檢測;儀器內置自動光譜標準化系統,並採用全新的恆溫型MEMS光譜儀作為核心分光技術,波長溫漂72小時內可以控制在0.007nm/℃;創新開發的二維推掃裝置和雷射測距裝置,可以在生產線上應對各種樣品排布場景;獨有的臺間差校正技術和混合建模算法極大的提高了模型傳遞準確性;靈活的多機聯網及遠程管理模式,對菸草行業生產加工過程產品質量均勻性、穩定性判定和評價具有重要價值。同時,該方案也適用於茶葉、飼料等固體物料的在線檢測。

菸草在線檢測

菸草在線檢測

菸草在線檢測

  針對白酒企業原始的摘酒方法,迅傑光遠團隊設計了白酒在線摘酒整體解決方案,利用全新開發的MEMS-FPI技術開發的在線摘酒系統實現了白酒三段自動化分類,比原來人工方式更準確、更快速,避免了人為因素的影響,使酒的品質更穩定。整個解決方案包括光譜採集、建模和數據圖形化管理系統,所使用的儀器內置空氣參比、恆溫光譜儀、光譜標準化系統以及自動分酒控制系統,使信息化管控覆蓋到生產第一線。

  依託於近紅外技術,除了能讓我們嘗試開發探索更多新領域,實際上也為未來工業生產智能化、網絡化帶來了更多的切入點。不論水果在線分選、菸草在線檢測還是在線摘酒,迅傑光遠正在積極的實踐,通過以近紅外技術為核心的虛擬信息系統與實際物理系統相結合,實現各產線上數據採集、數據處理、信息監控和在線控制的目的。最終,以近紅外為起點摸索出「工業4.0」時代對於「智慧工廠」要求的技術路線與解決方案,為更多生產型企業完成「智能製造」轉型貢獻一份力量。

  正視差距 近紅外儀器性能差異並不是國產儀器劣勢

  近紅外光譜屬於應用型技術,儀器是應用環節中的重要基礎之一,對比歐、美、日進口設備,從歷史角度他們有天然的時間優勢,相較之下國內企業製造儀器起步較晚,在諸多方面確實與國外有差距,這一點我們必須要承認。綜合來看分為以下幾點:

  (1)歐、美、日企業近紅外應用大環境較好。

  由於工業化水平較早,歐美日企業標準化程度高,國外企業很早就已經認識到了近紅外技術在整個生產製造過程中的作用,這給近紅外技術提供了很好的生長土壤。截止到2019年,從歐美國家代理商了解到,當地的實驗室型近紅外設備幾乎趨近於飽和狀態,可見其應用時間之早,應用範圍之廣。相對的,伴隨著中國快速發展的工業進程,企業對質量控制認知程度的變遷正一步步的影響著近紅外行業的發展,未來自動化和智能化勢必會將近紅外技術納入其中,中國近紅外需要未雨綢繆。

  (2)近紅外儀器性能差異並不是國產儀器的劣勢。

  國內招標經常爆出醜聞,招標過程明確註明國內做不了近紅外儀器或者儀器性能指標達不到要求。拋開其他因素,事實上國產近紅外儀器在性能參數上並沒有完全比進口同類設備差。例如:同樣的FT-NIR設備,國產儀器參數並不比國外儀器存在明顯劣勢。不過,同樣性能的儀器,客戶能接受國外儀器的價格,但是對國產儀器卻要求只能是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的價格,我們暫且不論其中是否存在著崇洋媚外的因素,但這種現實無疑造成了國產儀器「下跪求生」的狀態。客觀上,國產儀器並不是研發能力不強,更多的是進口儀器品牌和歷史為國內客戶提供了信心,這值得中國全體儀器製造商去思考。

  拋開以上外界因素,單純回到近紅外儀器本身去討論這個問題,會發現,進口儀器與國產儀器目前性能的差異根本不會對最終近紅外應用的結果造成大的影響,究其原因在於近紅外儀器需要進行建模工作,而建模工作是一個誤差累計的過程,尤其是理化指標檢測帶來的誤差在整個建模精度上的影響佔比非常巨大,國產儀器與進口儀器之間參數的差異多數情況下都被建模過程中的理化誤差覆蓋了,儀器波長範圍、解析度、波長精度、信噪比等參數差異在多數場景下都變得不再敏感,因此國產近紅外儀器建模精度與國外儀器建模精度相比並不差。近紅外應用技術是系統工程,單純比較儀器本身參數無任何價值,當今的儀器製造能力遠遠超過用戶的需求,反而用戶更應該關心的是近紅外儀器公司能否給予全套的解決方案,從售前的技術支持到售後的維護保養,花更少的錢,建立更好的模型,得到更好的服務。

  (3)人才培養還需加倍努力,技術普及也不能耽誤。

  許多國外企業的技術人員將近紅外技術作為一種工具,很多人都曾經被普及過近紅外知識,在學校經歷或者在行業內接觸過近紅外技術,因此常常在工作中遇到問題會自動聯繫到近紅外技術,這也為近紅外技術應用提供了很好的發展條件。國內很多高校研究機構,近紅外專業的學生最終從事了非本專業的工作,浪費了一部分資源;另外,企業中很多技術人員根本不知道這樣一門技術可以解決現實問題,技術信息閉塞。因此讓更多人了解近紅外技術,更多的應用普及到行業中,才能讓近紅外的雪球越滾越大。

  綜上所述,國產儀器與進口儀器相比差的不是儀器本身,更多的是品牌和應用環境。正視差距,踏踏實實做儀器,勤勤懇懇做服務,近紅外行業會有讓中國人自信的儀器品牌凸顯出來。

  近紅外檢測技術機遇和挑戰並存

  雖然近紅外在國內應用並沒有大面積展開,但可喜的是越來越多的用戶已經逐漸關注到近紅外技術,認可這項技術將要帶來的價值。僅從我們自己的角度來看,這項技術的前景整體處於即將爆發的階段,發展態勢值得期待。

  當然,我們也應該看到,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可能一帆風順,目前整個行業的發展還依然存在著一些制約的因素,大概有以下幾點:

  (1)近紅外技術普及度不夠。很多場景,尤其是採購現場、生產流水線等有無損、快速檢測需求的場景,由於用戶對近紅外技術不了解,導致了用戶與設備廠家的雙盲狀態,一方想找用戶,但不知道市場在哪;一方想解決問題,但不知道哪種技術可行。後續還需要更多學者和研究人員多發表近紅外技術分析特點的文章和見解。也期盼著儀器信息網這樣的平臺,能多組織一些行業性的技術交流會。

  (2)標準發展緩慢。既有標準普適性還需完善。

  (3)高昂價格,依然是讓許多用戶望而卻步的一道大門檻。

  從好的方面我們看到,隨著「智能製造」、「工業4.0」等新理念的出現,近紅外行業將會走上一個全新的十字路口。在國家大力推進的物聯網概念中,近紅外技術與工業機器視覺技術並駕齊驅,一個是外在檢測,一個是內容物檢測。正如上文所述的,迅傑光遠已經開始了這一領域的探索,我們通過實踐也進一步證明了近紅外技術在工業生產中的在線檢測、過程控制中的價值,以及不可替代的地位,相信它將會是智能製造、產業升級的重要組成部分。試想,在食品、化工、酒類、飼料、生物製藥等等眾多行業的生產過程中,通過近紅外在線檢測,實時監測產品的品質、配方的穩定性等,通過對生產過程中產品品質與生產工藝的監測,不斷優化生產工藝,降低能耗與人工,提高產品質量與效率,這不正是物聯網與智能製造的重要組成部分麼?而我們也有理由相信,這將是近紅外技術未來整體發展過程中必然經歷的過程。

  總結

  就現階段近紅外技術發展情況而言,普及近紅外技術的價值依然任重而道遠,需要行業上中下遊的共同努力。尤其作為儀器廠商,在保障企業正常運轉的前提下,推廣近紅外技術依然要圍繞規模化企業或技改需求明顯的企業市場進行,另外經濟效益良好的中小型企業也將是市場中重要的用戶。而在獲得了行業認可與用戶口碑之後,近紅外技術將有機會向更大的產業鏈鋪開。

  同時,如果按質論價逐漸被納入整個市場體系中,也勢必會對近紅外市場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國內市場大部分產品都面臨著產能過剩的局面,質量的競爭有助於企業進一步提高品控意識。當提升產品品質、降低生產成本成為企業關注的重點,無疑將為以近紅外技術為代表的檢測行業帶來極大的施展空間。

  我們也由衷希望,未來隨著近紅外技術普及程度的提升,更多的檢測產品被納入生產安全體系,乃至走入普通用戶,與更多人的日常「衣、食、住、行」息息相關。

(供稿:無錫迅傑光遠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閻巍

相關焦點

  • 從聚光近紅外產品看國產近紅外在糧油行業的應用進展
    近年來,近紅外光譜技術在我國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相關的新產品新技術層出不窮。為了多方位展現我國在近紅外光譜領域的最新成果,儀器信息網和近紅外光譜分會合作製作《近紅外光譜新技術/應用進展》網絡專題,同時也以此獻禮近紅外分會成立10周年,並寄語2021年國際近紅外大會。
  • 國產近紅外光譜儀器與應用發展「診斷」——訪江蘇大學陳斌教授
    然而,在儀器硬體方面,我國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存在相當大的差距,例如儀器的主要核心部件還依賴於進口、用於測量不同類型樣品的附件不夠完善、光譜儀整體性能指標和智能化水平有待提高等。   江蘇大學陳斌教授團隊自從1996年以來一直從事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在食品和農產品品質快速檢測中的應用研究。
  • 國產傅立葉變換近紅外光譜儀如何做大做強
    為了更深入的了解國產近紅外光譜儀器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現狀,我們特別邀請了北京北分瑞利分析儀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田燕龍博士給大家分享其對國產近紅外光譜技術及應用發展的理解。H2手機搭載了小型化高解析度近紅外光譜傳感器,可對被測物體進行近紅外吸收光譜的數據採集,並將光譜數據傳輸至雲平臺進行分析、計算、處理,得出定性、定量分析結果。  國產與進口儀器差距猶在 市場快速增長毋庸置疑  儀器信息網:您認為目前國產近紅外光譜儀與進口產品相比有哪些不足?
  • 《中國近紅外光譜儀市場調研報告(2019版)》正式發布
    對我國而言,1979年開始引入近紅外光譜儀,90年代前開展了初步的研究,20世紀90年代以後隨著近紅外光譜法在儀器、軟體和應用技術上的進步,近紅外光譜的相關研究獲得了快速的發展。據儀器信息網調查統計,1987-2019年間,知網發布的近紅外相關論文數量呈持續增長趨勢,這也是這些年我國近紅外光譜相關研究和應用快速發展的真實寫照。
  • 近紅外光譜技術在飼料工業中的應用
    近紅外光譜技術介紹現代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是近年來分析化學領域迅猛發展的高新分析技術。它是利用化學物質在近紅外光譜區的光學吸收特性,來快速測定某種樣品中的一種或多種化學成分含量和特性新的物理測定技術。近紅外光譜分析中只是取得樣品的光譜信號,有時甚至可以在原容器中進行測定,測試過程中不破壞樣品,不用試劑,故不汙染環境。5)分析成本低。測定過程中不使用化學試劑,檢測費用大為降低。6)近紅外光在光纖中具有良好的傳輸特性,便於實現在線分析。飼料加工的在線檢測和監控是保證飼料產品質量安全的有效途徑之一。
  • 某科研單位直指國產色譜/光譜較進口差距大
    近年來,我們不斷聽到各方對國產儀器給予了「肯定」的聲音,但卻又不斷看到,有些單位採購儀器時以各種理由「否定」國產品牌。   前日,朔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以「穩定性好,靈敏度高,且耐用性好,而國產設備不能滿足檢驗需求」的「高大上」理由否定了國產儀器。
  • 這100類儀器,國產與進口該如何選擇?
    >主要用於進行以下定性定量分析:檢定物質、與標準物及標準圖譜對照、比較最大吸收波長吸收係數的一致性、純度檢驗、推測化合物的分子結構、絡合物組成及穩定常數的測定國產光度計在波長準確度和重複性、雜散光,光度準確性和重複性,吸光度範圍,基線穩定性等重要指標上與進口光度計相比有較大的差距,進口產品的波長範圍還可以擴展到近紅外(大紫外)由於國產品在測量數據的準確度和重現性
  • 國產近紅外光譜儀將在民用市場大有所為
    從上世紀70年代末,我國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在糧食和飼料領域的應用開始,經過近30年的發展,我國近紅外分析學科獲得了長足的進展,目前我國近紅外光譜分析在農業、石化、製藥、食品、菸草等眾多領域的研究十分活躍,並且形成了包括科研、應用和儀器產業的完整體系。
  • 珀金埃爾默近紅外光譜技術及應用全解析
    近年來,近紅外光譜技術在我國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相關的新產品新技術層出不窮。為了多方位展現我國在近紅外光譜領域的最新成果,儀器信息網和近紅外光譜分會合作製作《近紅外光譜新技術/應用進展》網絡專題,同時也以此獻禮近紅外分會成立10周年,並寄語2021年國際近紅外大會。
  • 這12類儀器國產與進口的差距 聽聽專家怎麼說
    這12類儀器,國產與進口的差距有多大?  5.2目前國產原子吸收光譜儀火焰原子吸收的性能指標與進口產品的相應性能比較接近,但其石墨爐原子吸收的主要性能指標卻與進口產品的性能指標差距較大。尤其在石墨爐扣除背景幹擾的能力、石墨爐自動進樣器進樣精度及進樣重複性、石墨爐快速加熱及溫度控制精度等關鍵技術指標上與採購人的要求差距較遠。
  • 國產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FTIR)技術發展之路
    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技術利用幹涉圖和光譜圖之間的對應關係,通過對麥可遜幹涉儀測量的幹涉圖進行傅立葉積分變換來測量和研究光譜圖,通過對光譜圖定量解析獲取待測氣體濃度信息。該技術具備實時、在線、連續、多組分同時監測能力,無需頻繁校準,國際上利用該技術開展了對大氣環境及大氣汙染的觀測及研究工作。
  • 行業|手術止血刀大盤點:進口品牌佔據主要市場份額,國產企業利用新...
    總體來看,目前國內生產的國產高頻電刀的質量參差不齊,質量較好的國產高頻電刀,基本功能與較先進的進口產品較接近,有些國產高頻電刀已開始採用國外的一些先進技術。整體看來,國產高頻電刀在專用功能和專用附件以及主機的可靠性方面,與國外先進高頻電刀產品仍存在一定差距。
  • 詳解近紅外水分和塗層測試儀的原理及應用
    油性塗層:溶劑為有機物溶液,和水性塗層應用相似,但要注意有一定的危險品成分3. 擠出和熱溶膠塗層:塗在底材上是熔溶物,塗布頭的種類有加熱壓模, 加熱槽和浸槽。測試方式:        近紅外水分和塗層測試儀測試方法有多種,通常能歸類為溼測試和幹測試。
  • 我國分析儀器及應用的發展現狀和最新進展
    但是,使用最多、覆蓋面最廣、最具有代表性的光譜儀器是紫外光譜、紅外光譜、原子吸收光譜等。此外,如今的雷射拉曼光譜和近紅外光譜的發展也非常火爆。  2、拉曼光譜儀  雖說拉曼光譜儀器,目前國內市場還不大,但是目前有近20家在研發生產各類雷射拉曼光譜儀器。它在食品藥品、環保等領域的測量、質量檢驗等方面,將很快達到一定規模和水平。  3、近紅外光譜儀  從近紅外光譜儀器的發展情況看;雖說近紅外光譜的市場很大。
  • 我國近紅外光譜還依然「年輕」 未來大有可為——ACCSI2019近紅外...
    對我國而言,現代近紅外光譜的研究與應用起步相對較晚,1979年開始引入近紅外光譜儀,而相應的課題研究在90年代前只屬於初步的研究,涉及的領域也很少。20世紀90年代以後,隨著儀器、軟體和應用等的發展,近紅外光譜法才以高效和快速的特點異軍突起,逐漸應用於農業、石化、製藥和食品等多個領域。
  • 主動紅外與被動紅外探測器的區別及應用
    正常情況下,接收機收到的是一個穩定的光信號,當有人入侵該警戒線時,紅外光束被遮擋,接收機收到的紅外信號發生變化,提取這一變化,經放大和適當處理,控制器發出的報警信號。目前此類探測器有二光束、三光束還有多光束的紅外柵欄等。一般應用在周界防範居多,最大的優點就是防範距離遠,能達到被動紅外的十倍以上探測距離。
  • 壁掛爐產品類型多 別讓品牌「迷」了眼
    目前,市場上國內外品牌層出不窮,很多消費者品牌意識強,喜歡選購外資品牌。眾所周知,壁掛爐行業在歐洲的發展時間較早,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國內壁掛爐行業最初是由模仿歐洲國家而來,產品多少受到歐風美雨的影響。某些進口品牌燃氣壁掛爐在質量和服務水平上確實比國產的要好,但是家用燃氣壁掛爐品牌一定是進口比較好嗎?
  • 近紅外技術在菸草行業中的應用進展
    隨後菸草行業先後布局了《應用近紅外檢測技術快速測定菸葉主要化學成分(20項指標)研究》、《應用煙氣粒相物近紅外光譜預測主流煙氣七種有害成分釋放量的技術研究》、《捲菸葉組煙氣有害成分釋放量近紅外預測技術研究》、《基於在線檢測和集成信息控制的智能配方打葉技術體系研究》、《FT-NIR分析技術在菸草常規化學分析中的應用》、《雲南優質烤菸質量標準體系及快速檢測技術研究》、《上海菸草集團公司菸葉原料質量體系研究與應用
  • 近紅外光譜儀相關企業走訪調研
    經過三十年的發展,目前賽默飛在中國擁有1900名員工,服務於第一線的專業人員超過1000名;6家生產工廠,蘇州在建的大規模工廠2012年也將投產;在北京和上海共設立了5個應用開發中心,將世界級的前沿技術和產品帶給國內客戶,並提供應用開發與培訓等多項服務;位於上海的中國技術中心結合國內市場的需求和國外先進技術,研發適合中國的技術和產品;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瀋陽等多個城市設有分公司或銷售辦公室,2012
  • 打開NIR應用場景 開啟近紅外應用新體驗
    隨著儀器、軟體和應用技術的高度發展,並經過多年的摸索和沉澱,近紅外光譜技術在我國走過了從質疑到認可的過程,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在工農業生產和科研中逐漸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飼料、菸草、石化、糧食等領域都得了很好的應用,並為用戶創造了可觀的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