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清明節了,看看祭祖的秘密(量子力學與風水學)

2021-01-13 BHRUM菩隆

近年來,量子力學成了一個熱名詞,遍觀諸多專業文章,我驚訝的發現量子力學不僅與佛法的諸法空相等理論相一致,還與中國傳統風水學中的很多觀點一致。

本文帶大家探討一下祖墳風水影響後人命運的物理學原因。

陰宅風水

現在人們已經開始逐漸接受一個事實:風水學實質上是中國古代的人居環境學。風水學中的很多內容都是符合現代環境科學、地質學以及生態建築學等的要求的。

但是其中的陰宅風水就比較複雜,因為現代經典科學中實在難於找到它的理論依據,可是眾多事實又表明陰宅風水現象確實存在。

在中國風水學界中,大家公認第一次比較系統地論述風水原理的文章是東晉郭璞的《葬經》,亦稱《葬書》。

經曰:「葬者,藏也,乘生氣也」。「生氣行乎地中,發而生乎萬物。人受體於父母,本骸得氣,遺體受蔭」。

文中開宗明義指出:葬,實質是藏,即要保藏良好之意。

並指出:人受生於父母,擁有父母的遺傳因子,父母的骸骨得到生氣的滋潤,其子孫也必然會得到相應的好處(庇護)。

又曰:「銅山西崩,靈鍾東應。木華於春,粟芽於室」。即指出,這是因為「感應作用」。

以致後人也嘗試用電磁感應現象來解釋陰宅風水原理,認為「父母子女的頻率相同,所以能夠互相感應」,但終究感到有些過於勉強。

但量子力學的出現,特別是量子糾緾現象的發現,給人們用現代科學來破譯陰宅風水現象找到了一份曙光。

量子力學

如果認識到意識是物質的一個根本特性,那麼就不難理解人們發現的「風水作用」,「祈禱治療」,「念咒感應」,「因果輪迴」等實證科學無法解釋的和靈界有關的現象。

遇到極度危險時立即念某個咒語,或者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立即化險為夷。

在普通學人特別是普通百姓看來,這完全違反科學規律,除非是密切注意科學進展的物理學家,很多搞科學的人是斷然接受不了的,於是就斥為迷信。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類似的遠距感應並相互作用的事情讓大家感到不可思議。

有的夫妻或者父子之間,當一方經歷極大痛苦時,另外一方也能迅速感應到。

以前有一位男同事,某日早上身體極度難受,內心翻騰不已,幾次噁心欲吐,無法集中精力工作,很快,其母親從老家來電話告訴他父親剛剛跌倒去世。

所有這些,究竟是怎麼回事?

其實,對這些奇怪的事情,理論物理學已經從理論和實踐上獲得了確切的證明和解釋,只是,眾多生命科學學者不了解這樣的巨大進展,普通百姓更無從知曉,而佛教當然更是不屑於科學來證明的。

那麼,科學究竟發現了什麼呢?

一九八二年,法國物理學家艾倫·愛斯派克特和他的小組成功地完成了一項實驗,證實了微觀粒子之間存在著一種叫作「量子糾纏」的關係。

在量子力學中,有共同來源的兩個微觀粒子之間存在著某種糾纏關係,不管它們被分開多遠,都一直保持著糾纏的關係,對一個粒子擾動,另一個粒子(不管相距多遠)立即就知道了。

祖墳風水影響後人的原因

首先,將先人的骸骨(骨灰)安置在某個地理環境中。那麼,周邊的正向或負向的能量場就會對先人骸骨中的遺傳粒子施加驅動與影響。

然後,子孫後代身體內相同屬性的遺傳粒子就會接收到相關的信號,產生糾纏感應。收到正向信息能量,子孫就會吉祥如意;反之,則不然。

祖宗死後以入土為安,選個好的風水寶地,使祖先下葬得以安息,它就能保佑子孫後代。

由於山川地貌受日月時空的影響,所產生的氣場不一樣,自古有「好山好水出佳人,窮山惡水出刁民」之說。

因此陰宅選址十分重要,在人死後,到神飛氣散,血肉潰爛消亡,只有骨頭(屍體周圍的泥土雜物)或骨灰留存,遺傳粒子(資訊)照樣存在。

高明的風水師便將這此骨骼或骨灰埋藏於風水吉祥的土地之內,重新吸收天上日月星辰、山川河泊之精華,骨骼作為導體,在土地內承接生氣,通過天地、空氣的媒介,感應由這組遺傳粒子所生產的子孫後代資訊。

而子孫後代憑藉著相同之遺傳粒子,與粒子波吻合的陰陽資訊導體交流,即可以將生氣傳回屍骨之內,相互感應,傳遞並可收攏、恢復已經消散的神氣。

科學有待於進步才行,不然科學就成了真知的桎梏,把所有不符合當下所謂「科學認知」的東西,都一棒子打入「迷信」之列,反而造成了對科學的迷信,這是很可怕很愚昧的。

把自己不懂的、解釋不了的,都否定掉,這也是科學的後證主義、驗證主義的不足。

我覺得吧,傳承了千年的老技術,已經經過百代千萬人的推敲驗證完善,自然有其顛撲不破的道理存在。

科學本身沒有錯,錯的是迷信科學的人。

相關焦點

  • 清明節為什麼是陽曆 清明節是幾月幾日農曆
    現在是三月末,十月即將到來,意味著清明節也即將來到。清明節不僅是我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而且還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節固定在4月5日前後,但提起農曆卻很少有人知道。那麼,清明節為什麼是陽曆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把!
  • 清明節朋友圈怎麼發?清明節詩句古詩大全 清明節寄託哀思的詩句
    關於描寫清明節的經典詩句有哪些?2020年的清明節比較特殊,因為疫情防控,很多人都不能返鄉祭祖,也不能去陵園掃墓。但是清明節這一天我們可以通過閱讀清明詩句寄託哀思。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三月節、祭祖節。清明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清明節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 在每年的清明節,都會來中國祭祖,可他們卻不是中國人
    這幾年,新加坡華人每年清明節都會到中國祭祖,認祖歸宗。祖籍海南的新加坡華人每到清明節,就會用閩南語問清明節回不回家鄉。朋友們,你覺得新加坡人是中國人嗎?
  • 清明節為何要吃刺薊面
    清明節上墳,大概只要是國人便都知曉的,而我們家鄉的清明節上墳更顯著了地方上的風俗習慣。清明節上墳家家戶戶必是要帶上刺薊做成的面,相當於現在麵館裡熱賣的菠菜面。這習俗的由來,從來不知,也無人講過,更沒想過要問個明白,因覺著本來就應是如此,從一知事大人們便都是這樣做的。  採刺薊大多屬於孩子們的事,相當於三月裡採薺薺菜。
  • 清明節50個必須注意的禁忌
    4、清明節,誦什麼佛經能夠超度親人亡靈?清明祭祖之時,佛弟子可以虔誠地念誦《地藏菩薩本願經》、「南無地藏王菩薩」名號、觀音心咒(嗡嘛呢巴美吽舍)、《阿彌陀經》、《三十五佛懺悔文》、《普賢行願品》、《往生淨土祈請文》等等。5、清明節,如何知道已故的親人在哪一道?
  • 「清明節」用英語怎麼翻譯+批註解釋
    「清明」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the 24 traditional Chinese solar terms)中的第五個節氣,也是諸多節氣中唯一一個與傳統節日「清明節」(Tomb Sweeping Day)重合的節氣。
  • 廣東湛江及周邊地區,清明祭祖為何愛用燒豬與墨魚?
    湛江及粵西地區,對清明節看的很重,僅次於年例和春節,不管在多遠的地方工作,都要儘量趕回來,實在回不來的,也要湊上祭祖的份子錢。祭祖的時候,抬上山的祭品是很豐盛的。如閹雞、螃蟹、海魚、大蝦、豬肉、發糕、水果、清酒等等。有兩種比較有特色的——一是燒豬。
  • 成都彌牟鎮溫姓家族5代1500名子孫祭祖[圖]
    我很小出門在外,這次一定要回去看看。」在溫立梧看來,回娘家無疑是個盛大的節日。她要去的,是正在舉辦的「溫氏餘慶祠祭祖大會」。6年來,每逢清明前夕,溫家人都聚在一起祭拜289年前入川的先祖文英公(原名:溫聖遠)。  昨日,與溫立梧一同祭祖的溫家人至少有1500人。族長溫成然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這是恢復祭祖6年來,參加人數最多的一次。「往年,後生們上完祖墳就算結束了。
  • 只聽鼓樂聲 未聞鞭炮響 湖溪鎮白水口村文明祭祖
    2018-03-26 10:49 | 浙江新聞客戶端通訊員 | 郭軍新白水口村祭祖活動現場3月25日上午,東陽市湖溪鎮白水口村文化禮堂前,村民樂隊、文藝隊、鑼鼓隊等接連上陣。每年清明節前,白水口村都要開展一次祭祖活動,這與該村的蔡氏先祖有關。據史料記載,白水口泉溪蔡氏先祖蔡安貴自幼聰明懂事,對父母竭盡孝道,並培養幼弟讀書成才,又為其成家立業,鄉鄰莫不誇讚。明永樂三年,蔡安貴應詔入文淵閣,參與編修《永樂大典》。正統元年(1436),明英宗委任蔡安貴為山東參議,專理兵徵。
  • 清明節為何按陽曆而不按陰曆?和寒食節、上巳節有區別嗎?
    今天是2018年4月4日,明天4月5日就是清明節了,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很多朋友疑惑:為何春節、中秋、端午等其它傳統節日都按陰曆,清明卻按陽曆?一、陰曆、陽曆、農曆的區別: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必須先介紹一下農曆、陰曆和陽曆的區別。
  • 湛江人清明祭祖為什麼用燒豬和墨魚?
    導語:小編也參加了兩天的祭祖活動,是祭祀活動中的主力喔!我們抬上山的主要的祭品有:閹雞、花蟹、海魚、大蝦、花螺、豬肉、糕點等。另外還有兩樣比較有特色的。  清明節祭祖,湛江人的習俗一定要用的就是拿「燒豬」拜祭祖先。以家族為單位,帶著祭品和大盤大盤的鞭炮,抬著一隻燒成金紅色的燒豬,浩浩蕩蕩拜山去!  清明的燒豬又稱「金豬」。所謂金豬,就是在燒豬頭部插上金紙做的金花,用作祭品。燒豬寄託著湛江人對祖宗的懷念和對子孫的厚望。這隻金豬,既是向祖先獻上我們厚重的祭品,又是對家族下一代的寄望,希望他們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光宗耀祖。
  • 《清明節》_《清明節》是什麼意思-天氣網常見自然現象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
  • 八款清明節的美味小點(組圖)
    草長鶯飛,清明節馬上就要到了。除了掃墓祭祖外,清明節的食俗也是豐富多彩的,下面為大家介紹中國各地老百姓在清明節期間最愛吃的八種傳統食物。 1. Green rice ball 青團江南地區的人們經常在清明節食用這種由糯米製成的綠色糰子。由於糯米中混合雀麥草汁,所以糰子呈綠色。 2. San zi 饊子
  • 清明節是紀念介子推被燒死?壓根沒關係,跟古代一項習俗有關
    中國今天的清明節實際上是寒食節、清明節和上巳節三個節日合併而成。上巳節就是俗稱的三月三,顧名思義其日期為農曆三月初三。根據《周禮》記載,上巳節的主要習俗是未婚男女見面狂歡,看對眼了還可以一起下河洗澡,回家進行男歡女愛的活動。上古時代,華夏大地風氣相當豪放。
  • 正月初一是春節,八月十五是中秋節,為啥清明節的日期不固定?
    今年的清明節是4月5日,陰曆是二月二十。去年的清明節是4月4日,農曆是三月初八。在我們的習慣認識中,農曆正月初一是春節、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八月十五是中秋節,為啥清明節的日期不固定呢?(清明節)清明節已有2500多年歷史,古時又叫踏青節、三月節、祭祖節、掃墓節、掃墳節、鬼節等,它與七月十五的中元節、十月初一的寒衣節,並稱為中國三大著名「鬼節」。但是,清明節的日期不固定,大多集中在每年陽曆4月5日左右,上差下差不超過2天。為啥清明節的日期不固定呢?主要是因為清明原來是一個節氣,之後才演變成節日,隨著公曆走。
  • 農曆十月初十原來是一個古老的祭祖節日,和河圖洛書有關
    十月朝即「十月初十」,原來是一個被淡忘的至關重要的傳統祭祖節日,古唱書曰:十月裡來滿一年,十月忙著來上墳,十月裡來十月朝,家家戶戶把紙燒,家家墳上飄白紙,戶戶送衣又送食。與春季的清明節,秋季的十月朝節(農曆七月十五),並稱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節」。《清嘉錄》記載有「十月朝」一條列於十月之首:間有墓祭如寒食者。人無貧富,皆祭其先,多燒冥衣之屬,謂之『燒衣節』」《昆新合志》中也有記載道:「十月朔,人家祭奠祖考,持齋薦亡天冷了,人們也想到逝去的先人們在另一個世界裡是不是缺衣少食的啊,就在這一節令,或有舉掃松澆墓之儀。」原來,這也不是我們家鄉一地的風俗呢。
  • 建築風水學是如何一步步淪為「封建迷信」 的?
    建築風水學中其中涉及到陰陽五行,太極等古代學說,所有建築風水往往被冠以封建迷信的帽子。其實中國風水學一方面是將自然環境、氣候與人文因素結合,追求「天人合一」,另一方面添置一些特殊象符或者是改造自然環境以滿足人們趨吉避兇的需求。
  • 今年的清明節為什麼禁止娛樂活動?
    大家好,我是小橘貓,今天是4月4日,也就是清明節,就在昨天,國家發布了一條消息,4月4日禁止一切的娛樂活動並且停止所有賽事,很多網友在網上紛紛表示不理解這個做法,小橘貓對這件事有一些自己的看法,第一,你永遠也叫不醒裝睡的人。第二,不要想著說服意見不同的人。全國哀悼,沒有對和錯。
  • 清明節骨灰必須落葬?朝鮮族男孩選擇了骨灰鑽石(鑽石葬)兩不誤
    眾所周知,清明節是傳統的祭祀節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描述的便是清明祭拜的情景。人們通過掃墓祭祖緬懷先祖的形式,不僅弘揚了孝道親情,還喚醒了同族人的共同記憶,有力地加強了民族凝聚力和歸宿感。清明節不僅是公認的祭祀懷祖的節日,也是眾多逝者家屬中意的安葬吉日。
  • 一年一度清明節,又聞艾葉米果香
    但每年清明節必須攜家眷回老家「做清明」,一是祭掃祖墓禮敬祖先,慎終追遠。二是踏青郊遊、親近自然,愉悅身心,體會「天人合一」傳統理念,最後一個就是品嘗家鄉的美食一「艾葉米果」。艾葉米果是民間地方小吃。按照傳統風俗習慣,我們瑞金人家家戶戶在淸明節期間,或家人團聚時,都會一起去製作這種「艾葉米果」,以示祭祖並有家庭和睦團圓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