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量子力學成了一個熱名詞,遍觀諸多專業文章,我驚訝的發現量子力學不僅與佛法的諸法空相等理論相一致,還與中國傳統風水學中的很多觀點一致。
本文帶大家探討一下祖墳風水影響後人命運的物理學原因。
陰宅風水
現在人們已經開始逐漸接受一個事實:風水學實質上是中國古代的人居環境學。風水學中的很多內容都是符合現代環境科學、地質學以及生態建築學等的要求的。
但是其中的陰宅風水就比較複雜,因為現代經典科學中實在難於找到它的理論依據,可是眾多事實又表明陰宅風水現象確實存在。
在中國風水學界中,大家公認第一次比較系統地論述風水原理的文章是東晉郭璞的《葬經》,亦稱《葬書》。
經曰:「葬者,藏也,乘生氣也」。「生氣行乎地中,發而生乎萬物。人受體於父母,本骸得氣,遺體受蔭」。
文中開宗明義指出:葬,實質是藏,即要保藏良好之意。
並指出:人受生於父母,擁有父母的遺傳因子,父母的骸骨得到生氣的滋潤,其子孫也必然會得到相應的好處(庇護)。
又曰:「銅山西崩,靈鍾東應。木華於春,粟芽於室」。即指出,這是因為「感應作用」。
以致後人也嘗試用電磁感應現象來解釋陰宅風水原理,認為「父母子女的頻率相同,所以能夠互相感應」,但終究感到有些過於勉強。
但量子力學的出現,特別是量子糾緾現象的發現,給人們用現代科學來破譯陰宅風水現象找到了一份曙光。
量子力學
如果認識到意識是物質的一個根本特性,那麼就不難理解人們發現的「風水作用」,「祈禱治療」,「念咒感應」,「因果輪迴」等實證科學無法解釋的和靈界有關的現象。
遇到極度危險時立即念某個咒語,或者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立即化險為夷。
在普通學人特別是普通百姓看來,這完全違反科學規律,除非是密切注意科學進展的物理學家,很多搞科學的人是斷然接受不了的,於是就斥為迷信。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類似的遠距感應並相互作用的事情讓大家感到不可思議。
有的夫妻或者父子之間,當一方經歷極大痛苦時,另外一方也能迅速感應到。
以前有一位男同事,某日早上身體極度難受,內心翻騰不已,幾次噁心欲吐,無法集中精力工作,很快,其母親從老家來電話告訴他父親剛剛跌倒去世。
所有這些,究竟是怎麼回事?
其實,對這些奇怪的事情,理論物理學已經從理論和實踐上獲得了確切的證明和解釋,只是,眾多生命科學學者不了解這樣的巨大進展,普通百姓更無從知曉,而佛教當然更是不屑於科學來證明的。
那麼,科學究竟發現了什麼呢?
一九八二年,法國物理學家艾倫·愛斯派克特和他的小組成功地完成了一項實驗,證實了微觀粒子之間存在著一種叫作「量子糾纏」的關係。
在量子力學中,有共同來源的兩個微觀粒子之間存在著某種糾纏關係,不管它們被分開多遠,都一直保持著糾纏的關係,對一個粒子擾動,另一個粒子(不管相距多遠)立即就知道了。
祖墳風水影響後人的原因
首先,將先人的骸骨(骨灰)安置在某個地理環境中。那麼,周邊的正向或負向的能量場就會對先人骸骨中的遺傳粒子施加驅動與影響。
然後,子孫後代身體內相同屬性的遺傳粒子就會接收到相關的信號,產生糾纏感應。收到正向信息能量,子孫就會吉祥如意;反之,則不然。
祖宗死後以入土為安,選個好的風水寶地,使祖先下葬得以安息,它就能保佑子孫後代。
由於山川地貌受日月時空的影響,所產生的氣場不一樣,自古有「好山好水出佳人,窮山惡水出刁民」之說。
因此陰宅選址十分重要,在人死後,到神飛氣散,血肉潰爛消亡,只有骨頭(屍體周圍的泥土雜物)或骨灰留存,遺傳粒子(資訊)照樣存在。
高明的風水師便將這此骨骼或骨灰埋藏於風水吉祥的土地之內,重新吸收天上日月星辰、山川河泊之精華,骨骼作為導體,在土地內承接生氣,通過天地、空氣的媒介,感應由這組遺傳粒子所生產的子孫後代資訊。
而子孫後代憑藉著相同之遺傳粒子,與粒子波吻合的陰陽資訊導體交流,即可以將生氣傳回屍骨之內,相互感應,傳遞並可收攏、恢復已經消散的神氣。
科學有待於進步才行,不然科學就成了真知的桎梏,把所有不符合當下所謂「科學認知」的東西,都一棒子打入「迷信」之列,反而造成了對科學的迷信,這是很可怕很愚昧的。
把自己不懂的、解釋不了的,都否定掉,這也是科學的後證主義、驗證主義的不足。
我覺得吧,傳承了千年的老技術,已經經過百代千萬人的推敲驗證完善,自然有其顛撲不破的道理存在。
科學本身沒有錯,錯的是迷信科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