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年的清明節,都會來中國祭祖,可他們卻不是中國人

2021-01-08 一點一滴新農村

當今世界,漢族人最多的國家除了中國就是新加坡,在新加坡華人佔總人口的75%左右,這個比例是非常高的。他們講的是漢語寫的也是漢字,但是他們從來都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只承認自己是新加坡人,然後就是華人,不過在歷史上,新加坡人與完美中國人是有血緣關係的,只是後來才開始分開的。

他們之間的關係要追溯至西漢,當時中國和印度之間的海上貿易已經開始進行,而新加坡的位置非常重要,它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因為中印之間的頻繁貿易,在如今的蘇門答臘島、馬來半島以及爪哇島區域就出現很多小國家其中滿者伯夷帝國和三佛齊帝國最強大。所以說,在漢朝和唐朝就已經有華人定居新加坡,《新唐書》中稱新加坡是「薩廬都」,是馬來語「海峽」音譯而來的。而如今新加坡之名是梵文「獅城」的音譯,這也是新加坡「獅城」之名的緣由。

三國時期,東吳孫權曾經派人出使東南亞,他們也到了新加坡,並將該地成為蒲羅中,他們在新加坡看到了野人並在史書上記載,無論真假,最起碼說明當時的新加坡是非常的落後的。

新加坡在史書中最早的名字是「蒲羅中國」,後來到了元朝被稱為「單馬錫」,明朝的時候「淡馬錫」,《鄭和航海圖》中將新加坡稱為「淡馬錫」,這是由爪哇語「海城」音譯而來的。開闢新航路後,新加坡就在荷蘭人的控制之下,後來到了18世紀英國人想在印度建立殖民地就相中了新加坡,並在新加坡和檳城建立了港口作為其中轉站,檳城和新加坡分別位於馬來半島的西北角和最南端,只要控制這兩個地方就控制了整個馬六甲海峽。

英國的行為讓荷蘭人非常不滿,後來雙方經過戰爭和協商之後就籤訂了《英荷條約》,條約中對於雙方的勢力範圍進行了明確的劃分,印度尼西亞屬於荷蘭殖民地,而馬來西亞則屬於英國殖民地,新加坡就被英國人所統治。

英國人統治期間,新加坡發展迅速,隨著造船技術的發展,新加坡港成為了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並且也成為世界著名的橡膠加工基地。與此同時,對於勞動力的需要也大增,就有很多華人移民到新加坡,1860年,當地華人已經有8萬,佔新加坡人數的61%,當時的新加坡歐洲人只有8.5%。

因此說,新加坡的文化就是中國、英國、馬來、印度文化的融合,華語、英語、馬來語以及泰米爾語也都是新加坡官方語言,在華人中,採取「英文為主,華文為輔」的雙語教學,新加坡使用的漢字是簡體漢字。

然而現在的新加坡華人完全否認自己是中國人,他們認為自己是新加坡人,然後才是華人。在1960年左右,新加坡人還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二次大戰後,新加坡人還舉著中華民國的國旗、拿著「祖國萬歲」的標語慶祝,說明新加坡華人當時承認自己是中國人。

這幾年,新加坡華人每年清明節都會到中國祭祖,認祖歸宗。祖籍海南的新加坡華人每到清明節,就會用閩南語問清明節回不回家鄉。朋友們,你覺得新加坡人是中國人嗎?

相關焦點

  • 他們祖先來自廣東,年年清明回家鄉掃墓祭祖,卻不願承認是中國人
    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國,中國就是其中之一,因為黃河流域,中華民族得以繁衍生息,而由於自然災害和戰爭,以及政治疆域的擴大,許多中國人也流落他鄉,他們中的一些人過一段時間就會回來,但他們中的一些人在那裡住了很長時間,再也沒有回來。
  • 清明節為什麼是陽曆 清明節是幾月幾日農曆
    現在是三月末,十月即將到來,意味著清明節也即將來到。清明節不僅是我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而且還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節固定在4月5日前後,但提起農曆卻很少有人知道。那麼,清明節為什麼是陽曆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把!
  • 今年的清明節為什麼禁止娛樂活動?
    這難道不是緬懷嗎,不令人尊敬嗎?所以說選擇權在於自己,同胞生命面前,民族磨難面前,什麼對錯,什麼形式主義真的重要嗎?能活下來,能讓中國強大,能讓中國人永遠不受委屈,能讓中國永遠的走下去,才最重要吧。就算玩一整天,邊吃火鍋邊看電視劇邊玩單機邊打牌邊……心裡只要想著,緬懷那些同胞,就足夠了。這就是我們的選擇,我們的緬懷。
  • 清明節朋友圈怎麼發?清明節詩句古詩大全 清明節寄託哀思的詩句
    關於描寫清明節的經典詩句有哪些?2020年的清明節比較特殊,因為疫情防控,很多人都不能返鄉祭祖,也不能去陵園掃墓。但是清明節這一天我們可以通過閱讀清明詩句寄託哀思。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三月節、祭祖節。清明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清明節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 清明節50個必須注意的禁忌
    清明節,對佛弟子而言,是帶著感恩之心:祈願「先祖為主的六道所有一切如母有情眾生,能夠早日脫離輪迴苦海,得到佛的果位,我們來放生、念經、做功德」,這樣對他們而言收穫就很大。2、佛教如何看待為亡靈燒紙錢?佛教沒有為亡故的親人焚燒紙錢的做法,也不認為焚燒的紙錢(包括供養的各種供品)就一定會被亡靈收到、使用,也不能真正利益到亡靈。
  • 只聽鼓樂聲 未聞鞭炮響 湖溪鎮白水口村文明祭祖
    2018-03-26 10:49 | 浙江新聞客戶端通訊員 | 郭軍新白水口村祭祖活動現場3月25日上午,東陽市湖溪鎮白水口村文化禮堂前,村民樂隊、文藝隊、鑼鼓隊等接連上陣。每年清明節前,白水口村都要開展一次祭祖活動,這與該村的蔡氏先祖有關。據史料記載,白水口泉溪蔡氏先祖蔡安貴自幼聰明懂事,對父母竭盡孝道,並培養幼弟讀書成才,又為其成家立業,鄉鄰莫不誇讚。明永樂三年,蔡安貴應詔入文淵閣,參與編修《永樂大典》。正統元年(1436),明英宗委任蔡安貴為山東參議,專理兵徵。
  • 清明節為何按陽曆而不按陰曆?和寒食節、上巳節有區別嗎?
    先說陰曆,陰曆在天文學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來安排的曆法,也就是說,陰曆只考慮地球和月亮的相對位置變化,所以月圓總是在陰曆十五十六日。而陽曆呢,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周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曆法,也就是說,陽曆只考慮地球和太陽相對位置的變化。
  • 盤點你應該知道的中國「感恩節」
    1941年,美國國會正式將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定為感恩節,感恩節最初是移民們為了感恩豐收,感謝印第安人對他們的幫助的日子,如今已延伸為闔家團圓的節日,節日裡他們共聚一堂,吃感恩大餐,互相祝福,享受著節日的快樂。作為傳統文化大國,中國其實與感恩節淵源頗深,中國人也有自己的「感恩節」。
  • 清明節為何要吃刺薊面
    清明節上墳,大概只要是國人便都知曉的,而我們家鄉的清明節上墳更顯著了地方上的風俗習慣。清明節上墳家家戶戶必是要帶上刺薊做成的面,相當於現在麵館裡熱賣的菠菜面。這習俗的由來,從來不知,也無人講過,更沒想過要問個明白,因覺著本來就應是如此,從一知事大人們便都是這樣做的。  採刺薊大多屬於孩子們的事,相當於三月裡採薺薺菜。
  • 2019中元節還有多少天 中國的鬼節主要有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是傳統的中元節,2019年的中元節是8月15日,中元節民間俗稱「鬼節」,為什麼中元節要成為鬼節呢?(或「七月十四」), 傳說這一天地藏菩薩(閻王爺)令鬼門大開,無數陰間的鬼魂都會湧到陽間,寓意「回家」,這天晚上,「早點回家」是人們最希望的事情。
  • 一年一度清明節,又聞艾葉米果香
    但每年清明節必須攜家眷回老家「做清明」,一是祭掃祖墓禮敬祖先,慎終追遠。二是踏青郊遊、親近自然,愉悅身心,體會「天人合一」傳統理念,最後一個就是品嘗家鄉的美食一「艾葉米果」。艾葉米果是民間地方小吃。廣泛流行於江西遂川、贛州、永新、瑞金,湖南炎陵以及浙江台州等地,每到清明節氣,當地百姓都會去田野,土埂還有河邊,丘陵一帶,採摘葉綠芽嫩的艾草洗淨晾乾,加適量食用鹼進行煮熟,然後配以梗米米漿或者糯米粉,反覆用人力和堅硬的木棍碾壓揉制外皮,有的做成長條狀,有的包餡後蒸製而成。常見形狀有餃子狀,三角狀,長條狀,圓餅狀等。有的還會做成艾葉饅頭,艾葉餃子,艾葉餈粑。
  • 《清明節》_《清明節》是什麼意思-天氣網常見自然現象
    清明節的習俗在中國南方和北方地區的規模、方式不盡相同。民間還有插戴柳枝、放風箏、取薪火、畫蛋、鬥雞、蕩鞦韆等活動。此習俗也流行於白族、苗族、蒙古族、納西族等少數民族。在越南、韓國等地,清明節也是重要的節日。由於清明節是根據節氣而定的,故清明是少數與西曆大致吻合的中國傳統節日。
  • 四川千名廖姓客家人祭祖傳承孝文化
    四川千名廖姓客家人祭祖傳承孝文化  【解說】3月23日,來自全國各地的近千餘名廖氏宗親聚集在四川成都市新都區石板灘解放村廖家祠堂,參加一年一度的廖氏祭祖大典。而這已是廖氏家族的第32屆祭祖大典。
  • 清明節必吃的9種食物:蒿子粑粑、青團、節蛋
    「清明節」是我國非常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日,清明除了傳統習俗祭祖之外,人們還會自製一些清明特色美食;那麼清明節特色食物有哪些呢?蒿子粑粑蒿草粑粑是湖南清明節傳統的食物。採摘黃蒿嫩苗,碾碎後和大米粉(或糯米粉)、白糖揉成一個個的小糰子,用竹葉包起來蒸熟。黃蒿有清熱解毒、祛痰止咳之效,粑粑吃起來清香甘甜,又有嚼勁。
  • 廣東湛江及周邊地區,清明祭祖為何愛用燒豬與墨魚?
    湛江及粵西地區,對清明節看的很重,僅次於年例和春節,不管在多遠的地方工作,都要儘量趕回來,實在回不來的,也要湊上祭祖的份子錢。祭祖的時候,抬上山的祭品是很豐盛的。如閹雞、螃蟹、海魚、大蝦、豬肉、發糕、水果、清酒等等。有兩種比較有特色的——一是燒豬。
  • 正月初一是春節,八月十五是中秋節,為啥清明節的日期不固定?
    今年的清明節是4月5日,陰曆是二月二十。去年的清明節是4月4日,農曆是三月初八。在我們的習慣認識中,農曆正月初一是春節、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八月十五是中秋節,為啥清明節的日期不固定呢?(清明節)清明節已有2500多年歷史,古時又叫踏青節、三月節、祭祖節、掃墓節、掃墳節、鬼節等,它與七月十五的中元節、十月初一的寒衣節,並稱為中國三大著名「鬼節」。但是,清明節的日期不固定,大多集中在每年陽曆4月5日左右,上差下差不超過2天。為啥清明節的日期不固定呢?主要是因為清明原來是一個節氣,之後才演變成節日,隨著公曆走。
  • 成都彌牟鎮溫姓家族5代1500名子孫祭祖[圖]
    她要去的,是正在舉辦的「溫氏餘慶祠祭祖大會」。6年來,每逢清明前夕,溫家人都聚在一起祭拜289年前入川的先祖文英公(原名:溫聖遠)。  昨日,與溫立梧一同祭祖的溫家人至少有1500人。族長溫成然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這是恢復祭祖6年來,參加人數最多的一次。「往年,後生們上完祖墳就算結束了。今年不同,除了上墳,子子孫孫都在新落成的祠堂裡跪拜祖先的神位,磕頭上香,表達孝心。
  • 「清明節」用英語怎麼翻譯+批註解釋
    「清明」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the 24 traditional Chinese solar terms)中的第五個節氣,也是諸多節氣中唯一一個與傳統節日「清明節」(Tomb Sweeping Day)重合的節氣。
  • 農曆十月初十原來是一個古老的祭祖節日,和河圖洛書有關
    十月朝即「十月初十」,原來是一個被淡忘的至關重要的傳統祭祖節日,古唱書曰:十月裡來滿一年,十月忙著來上墳,十月裡來十月朝,家家戶戶把紙燒,家家墳上飄白紙,戶戶送衣又送食。則我們「十月朝」祭祀祖先應當從十月初二至初十二來進行。因為十月初一為天地初開之日,諸天地鬼神未就位,民間俗人不宜祭祀。而佛教及各大宗教用此日則為善,因彼為人天老師,可以開天地門及引天地路。十月朝是從農曆十月初一日開始。秦代統一中國後,改以建亥之月為首,夏曆的十月一日相當於秦之元旦。宋代更重視十月朝節及立冬日。
  • 八款清明節的美味小點(組圖)
    草長鶯飛,清明節馬上就要到了。除了掃墓祭祖外,清明節的食俗也是豐富多彩的,下面為大家介紹中國各地老百姓在清明節期間最愛吃的八種傳統食物。 1. Green rice ball 青團在中國,無論是北方還是南方,都有清明食用饊子(通過油炸麵粉製成)的傳統。差別在於北方饊子以麥麵為主料,體積較大;而南方饊子則以米麵為主料,更為精細。 3. Thin pancake 薄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