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21時17分52秒,兩名電力人聯袂創作的致敬所有抗疫英雄的歌曲《英雄的名字》上線新華社客戶端,並迅速創造著奇蹟:1個半小時後,瀏覽量100萬+,半天時間達150萬+。
自此,曲作者湖北枝江供電公司黨委書記袁忠宜(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詞作者上海市電力公司副總政工師劉營超,一夜之間紅遍網絡。他們的第二次合作博得大眾認可。
第一次合作,成就第二次握手
一南一北,同是電力人,2009年之前,袁忠宜與劉營超並沒有交集。
2009年,劉營超寫了一首廉政歌曲《清韻》。誰來譜曲呢?「同事特別介紹了袁忠宜老師,同為電力人,有天然的親近之情。關鍵是他非常有才氣,憑藉多部膾炙人口的音樂作品闖入樂壇。」劉營超向記者道出了他們初次合作的起因。
身負盛名,但面對自家兄弟的誠摯相邀,袁忠宜欣然接受。二人合作的《清韻》最終獲得了國家電網公司廉潔文化一等獎。
劉營超在公司智慧黨建中心學習身邊黨員抗疫事跡。
而劉營超與袁忠宜的友誼自此建立。他一直關注著友人的一舉一動,為他的成就送上祝福。
近年來,這匹音樂界的「黑馬」創作激情迸發,馳騁網絡,流淌的音符始終與國家的脈搏相起伏,同時代主題相呼應。
他創新地將入黨誓詞《我宣誓》譜寫成歌,激情澎湃、振奮昂揚的歌曲響徹大江南北,唱響了廣大黨員不忘初心使命、永跟黨走的主旋律。相關MV播放總量突破億次,嚴肅的入黨誓詞歌成為網紅流行曲。演唱、學唱《我宣誓》更成為各地主題黨日、道德講堂、廉政活動、演講比賽、文藝演出等經典曲目。
袁忠宜(左)與萬海峰上將(生於1920年,系MV《我宣誓》中的老紅軍)。
應詞作者新華社分社社長之邀,為其謳歌楷模張富清的讚歌《你是一個傳奇》譜曲,袁忠宜對深藏功名初心永恆的老英雄的崇敬化為音符,將欽佩融入歌聲,飄蕩在全國人民心房。
他為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而創作的《一生一個祖國》,以朗朗上口、氣勢磅礴的旋律,唱響北京、天津、澳門等各地大型慶典晚會。
這一部部重磅作品,也深深印入劉營超的心中。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各行各業特別是白衣天使逆行而上,拯救生命,全國人民互幫互助共抗疫情,盡顯英雄本色。感動之下,劉營超一氣呵成寫就《英雄的名字》歌詞,同時,腦海中不由得閃現出袁忠宜的名字。
接到歌詞後,一開始,袁忠宜猶豫過,因為手上要譜的歌還有多首沒有動筆。但當好友向他解釋不是寫歌,是唱英雄,是謳歌抗疫工作中可歌可泣的英雄時,他爽快答應了,二人實現了第二次握手。「定是醞釀許久的情緒,一個多小時就譜出曲子,袁老師跟我說,『創作時,仿佛看到無數個英雄』。」劉營超的動情至今仍在延續。
英雄情結,引發強烈共鳴
家國情懷,情感相通,才是二人走近彼此的基礎。
「一種不由自主的感動促使我寫歌詞。疫情面前,團結的中國人,逆行者的美麗身影總是打動我。這場疫情也是一場災難,災難面前悲壯是少不了的,但悲壯中始終會孕育英雄情結,所以,我要寫英雄。另外,還有一個因素,我在武漢讀書四年,珞珈山東湖水櫻花季無不讓我魂牽夢繞,這次武漢『生病』了,我真的感同身受,雖不能像醫者奔赴抗疫一線,但內心總想為武漢加油。」
劉營超告訴記者,創作之初他首先想到的是那些最可愛的醫護工作者,特別是為抗疫獻身的勇士,因而最初歌名曾謂之《英雄淚》。但後來他認為英雄的內涵不應有局限性,也包括奮戰在一線而零感染的全體醫護人員、警察、社區人員、電力員工、志願者等,所以歌名更改為《英雄的名字》。
「我覺得在抗疫中孕育而生的英雄主義精神也應該是激昂的,會永遠被傳承的,英雄的名字就像浪花會時刻湧流在長江,他們的精神激蕩在我們血脈裡。就像習近平總書記讚譽的,武漢是英雄的城市,武漢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我們應該歌頌所有的抗疫英雄,記住他們的名字。」劉營超再次沉浸於英雄的情結當中。
「祖國、人民,尤其是英雄,一直是我創作的源泉與靈感所在,這是發自我骨子裡的真情實感。」袁忠宜愛國、憂民、弘揚主旋律的創作底色向來鮮明,每一部音樂作品都在印證和實踐著他的創作態度。也正因為積極向上、明亮的音樂色彩,而深受大眾喜愛,主流門戶網站大力推介,躋身中宣部「學習強國」平臺顯著之位,每首歌都達到100萬+的瀏覽量。
「英雄這個字眼,包含著敬重與哀傷,同時更蓄積著力量。作為音樂創作者,有責任將這種力量匯聚成洪流,感動、振作更多人,成為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力量源泉。」袁忠宜表示,他與劉營超共通的「英雄情結」,最終匯成了《英雄的名字》。
「歌曲的成功所在,更多的是大家對英雄的崇敬,這不僅是我們二人的共鳴,更是全體人民的共鳴,新時代的共鳴。」兩位電力人一致表示。
這次合作的轟動是他們意料之外的,他們只想「真情流露」。今後,他們二人的打算又重疊在一起。
「電力行業是片沃土,周邊的電力人或事時時感動著我。我會將此轉化為創作激情,謳歌英雄,謳歌時代,謳歌我們偉大的祖國。」袁忠宜透露,他應邀創作的新歌《命運共同體》正在製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