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雲移民,四百年一輪迴 | 中國故事之人口遷移

2021-01-08 澎湃新聞

這是一個形散神不散的開頭。

1568年,明朝最負盛名的軍事家戚繼光受命駐防京師北部,任總理薊昌保練兵事務,次年兼任薊鎮總兵。在鎮守北境十六年的時間裡,戚繼光率部重修長城,建造塔樓,加強防務,維持邊境和平。

眼熟麼,Winter-is-coming.Stark,You-know-nothing.Snow了解下

在此期間,他先後調入戚家軍浙江舊部兩萬餘人,這些來自浙江的士兵, 又稱南兵,這種現象,又稱

南兵北戍

說到

戚家軍

,中國歷史上以將領姓氏命名併名聞天下的軍隊只有兩支,另一支叫嶽家軍。這支戰跡彪炳的隊伍,很大部分將士來自

金華府義烏縣

是的,就是如今名聞天下的國際小商品貿易中心——義烏。那麼義烏百姓怎樣變成了戰神,又怎樣變成了財神,請繼續收看《走近科學之南兵北戍》。

戚繼光曾與頂頭上司舉世名將譚綸有過一段談話

(以下摘編自《明朝那些事兒》):

戚:新軍有很大的問題。

譚:什麼問題?

戚:xx兵作戰十分勇猛,但每次打仗之前,都要和我談條件。必須知道作戰的對手和人數,然後自行內部商議,如果認為能打,就打,如果認為不能打,無論怎麼說,都絕不賣力。

譚:……  

戚:相對而言,xx兵更加聽從命令,無論打什麼仗,從來不會拒絕,在戰場上,如果敵人退卻,他們會主動追擊。

譚:這不是很好嗎?

戚:但如果敵人進攻,他們就會主動撤退。

譚:……那你打算怎麼辦呢?

戚:……我也沒有辦法。

直到後來目睹了一場曠日持久的礦徒械鬥,發現了義烏百姓身上的「彪勇橫霸、善戰無畏」並將之招募成軍之後,戚繼光才終於建立了戚家軍。

根據《聯合國多語言人口學詞典》,

人口遷移是指人口在兩個地區之間的地理流動,通常涉及永久性居住地由遷出地到遷入地的變化。

人口遷移一般涉及四個要素:

遷移動力、遷出地、遷移者和遷入地。

我們不禁想知道,南兵北戍的遷移動力是什麼,對遷出地、遷入地和遷移者的影響有什麼?換成八卦語言就是:

為什麼要從南走到北?

除了奉命前往和保家衛國的使命感促使之外,一部分士兵的應募從軍北戍,

與原住地人文地理環境有一定關係

——當時天下人口以江浙為最密,地狹人多,故「四方之中, 會稽之民十得四五」,「非越民好遊, 其地無所容也」(辛德勇,2004)。因此,按照遷移的推拉理論,這也是在環境推力下遷徙外地、尋求出路的一種特殊選擇。

家鄉還好嗎?

「自募兵之後,土地荒蕪,人口流徙」,「父不得恤其子, 兄不得顧其弟,妻不得有其夫。」(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卷四:義烏縣誌》)眼熟麼,

剩餘勞動力轉移直至村莊田地荒蕪

。史學家克羅奇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人口遷移流動,從古至今就是關係到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議題。

義烏人怎麼從「戰神之後」變成「財神本神」噠?

如今的義烏是中國最富裕的地區之一,是聯合國與世界銀行認證的全球最大小商品集散中心。

追溯當年,

義烏被募之兵復員回鄉

,有的放棄了農耕,利用義烏的特產紅糖,肩挑糖擔,

從事雞毛換糖小生意,利用自己走南闖北、信息靈通的優勢開始貿易生涯。

行伍文化和軍事化管理

的影響下,他們結夥成伴,相機互助、相議行商,逐漸形成了「敲糖幫」,一如行軍打仗般的攻心為上、靈活經營、隨機應變。傳統道德秩序、行伍紀律信用、準軍事化管理,這些便是義烏市場始發、成長、壯大的最基礎的文化基因(劉峻,2014)。

長城修得怎麼樣?

其實這裡標題黨了。北戍士兵對北境的影響不僅是修長城,還有很多方面,比如

「徙民實邊」政策

,允許家屬隨軍守邊,繁衍生息,形成了聚集村落(義烏村)和相應的長城文化。又如,南兵具有水田種植經驗,如能幫助開墾水田,「則京輔之地可實,水田之利可興」。

《明史.戚繼光傳》提到,「繼光在鎮十六年,邊備修飭,薊門宴然」。考慮之前戰亂不斷的情形,這是北境人民生活比較深刻的變化。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士兵們通過修築長城等防禦工事實現的(哎嗎,這邏輯說清楚了嗎)。

很特別的是,士兵們的血汗和精神在司馬臺長城上被永遠銘記——以陰文、陽文、楷書、宋書、隸書、行書等字體寫就的各種文字磚處處可見,有「萬曆六年振武營造」、「萬曆六年鎮虜騎兵營」、「萬曆六年延綏營造」、「萬曆五年山東左營造」等等,見之神往。

當然八卦也是有的。在北京密雲西沙地村,有一截四百米長、不與任何長城相連的明長城。傳說中(未經證實)這是戚繼光副將譚成將長城修錯了地方,所以管它叫「錯長城」。下圖的紅線遺世獨立標示錯長城,藍線綿延千裡標示其他長城。但是,可愛的它也是有粉絲的——許多史學家、軍事愛好者堅定地認為,這並不是「錯」,恰恰相反,它是與北側高山上敵樓之間互相呼應的一條重要防線。

圖片來源:親友團崔歐綸老師繪圖圖片來源:百度

這是一個形散神不散的分界線。

司馬臺長城和錯長城都在北京市密雲區境內。密雲有個歷史上很出名的曾用名——漁陽,漁水(白河)之陽。當年陳勝吳廣就是要赴漁陽戍邊,因不能按時到達,索性在大澤鄉就地起個義,成就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

再往前追溯2000多年,即距今4000多年的時候(愛我歷史悠久的祖國),史記記載,「舜流共工於幽陵」,幽陵就在密雲的燕落村,共工在這裡建了共工城,是早於北京城的存在,1958年修水庫淹沒於水庫之下。而修水庫是我們下文的關鍵詞。

戚繼光甫入北方的總理府(前面提到)駐地也在密雲。這個有著兩千多年建縣史的地方

,四百年前是南兵北戍的遷入地之一,四百年後,是另一場浩大的人口遷移——水庫移民的遷出地。

歷史啊,真有點草蛇灰線,伏筆千裡的意思呢。

密雲水庫移民是一場輾轉連續50年的人口遷移(中間還有遷移者的多次回遷),有著非常特殊的遷移動力、對移民本身和遷出地,都有特別深刻的影響。在寫以下文字的時候,就怎麼也八卦不起來啦。

為什麼要移民?

1958-1959年,第一次移民十萬火急。

為了修建水庫。共遷走近5萬人。很快有很多人又搬了回來,在1963-1965年又再次低水位遷出,兩批共遷出65個村莊 ,5萬多人。主要遷入地是密雲經濟基礎較好的5個公社,以及外省市。比如幾百戶回民火車送回了青海祖籍(但有不少人隨後又坐馬車搬了回來)。

1974-1976年,第二次移民輾轉反覆。

為了省水。水庫水不再用用於灌溉;很多良田不能再耕種。共遷出10個村4000人。主要遷入地是水庫南部村莊。

1994-2000年,第三次移民惠及子孫,為了保水。

為保證水質,水庫及周邊退出一切經營。共遷出15000人。主要遷入地是北京的通州、順義及其他地方。半個世紀以來,總共100個行政村、16010戶、69346口人搬遷。

對移民的影響

密雲一直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庫區是密雲土地最肥沃的地區,素有「密雲烏克蘭」之稱。1958年搬遷的時候,時間非常短,一家最多只有一輛馬車,帶不走的東西就以很便宜的價格賣掉,或者丟棄。一間草房50塊,一畝耕地55塊。

幾乎家家都有自己很寶貝的東西默默沉入庫底,包括房子,水缸、宅基石、耕地上剛抽芽的莊稼。

對產業和經濟的影響

修建的水庫總面積33.6萬畝,佔全區總面積的10%。佔用耕地24萬畝,佔當時全縣耕地總面積的35.4%。人均收入到70年代末,才恢復到50年代水平,相當於倒退停止20年。水庫建成後,發揮了防洪、供水、發電、養魚等綜合效益,到1985年以後,水庫主要功能轉變為保證首都的生活和工業用水。1985年限制在密雲庫區開發工業和旅遊,1990年停用水渠,2003年撤網箱養魚,2016年全面禁種禁養,2017年徹底封庫封河。

與基於微觀決策的自發性遷移——人們躲避天災人禍、謀求生活境遇改善——不同,基於國家政策帶有強制性的遷移,往往在遷移過程中會造成損失。但只要與經濟開發相結合,符合現實和發展需要,最終還是會產生積極的後果。

比如密雲近年來深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探索生態環保型農業發展新模式;建成環境優美、設施完備、功能齊全的生態精品衛星城;圍繞首都生態涵養發展區、全國生態縣定位,推進生態工業體系建設。

悲壯被所有人共同努力書寫成了豁達與奮鬥。

這是形散神不散的結尾。

遷移是人口研究的重要領域。

我國幾千年歷史上的人口遷移,對國家疆域的形成和穩定,對各民族人口的融合,對文化的傳播和經濟的發展,都產生了決定性影響。深入微觀去了解每一個作為大的社會事件出現的遷移故事,總是會讓我們掩卷深思。

僅以此文獻給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以及他們所共同創造的祖國。

參考文獻:

葛劍雄.中國移民史[M].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

段成榮.人口遷移研究原理與方法[M].重慶出版社,1998.

辛德勇.述明代戍衛長城之南兵[J].中國史研究,2004(04):141-153.

劉峻. 義烏兵與古長城及義烏的商貿傳承[A].中國長城博物館(2014年合訂本)[C]:中國長城學會,2014(5):18-22.

北京市密雲區地方志.

孫丹平. 密雲水庫半個世紀大移民.北京青年報.2000年10月24日.

所用其他圖片均來自網際網路。

作者| 首都師範大學政法學院  明豔

編輯| 中國人民大學  王中漢

稿件首發於「嚴肅的人口學八卦」微信公眾號,轉載請註明出處「嚴肅的人口學八卦」、作者名以及「發自澎湃新聞湃客頻道」。轉載和合作事宜請聯繫 yansurenkou8gua@163.com。

相關焦點

  • 姓氏分布與人口遷移
    在研究人口遷移方面,中國姓氏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一方面,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國家,由於受儒家文化影響,中國人一般不會改姓,這使得中國姓氏的傳遞具有很好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中國地域廣闊,行政區劃層級豐富,具有很好的空間解析度,特別適合將姓氏分布與地理信息相結合,研究人口遷移的相關問題。
  • 安介生:現代化進程中的人口遷移規律
    原標題:現代化進程中的人口遷移規律   所謂 「移民法則(規律)」或「人口遷移法則」,就是研究者對於在為數眾多的人口遷移運動中所顯現出的規律性現象、趨勢與問題的總結與提煉,是人口研究以及人口遷移理論研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 消失的移民—美國故事07
    此後近四百近的時間裡,英國充分地實踐了這一段話。人口問題是英國需要海外拓殖的另一個原因。16世紀時,英國人口從大約440萬增加到680萬,僅相當於今天一座大城市的規模。但在當時的生產力下,養活這一規模的人口已成為問題。
  • 高二地理教案:《人口遷移》教學設計
    永久性移民、⑤________________、國際難民定居等 國內     遷移 一個國家內部的居民從一個⑥__________進入另一個⑦________定居的現象 庫區移民、招生、分配等
  • 中國成為輸出移民第三大國!2020年中國國際移民報告:美國和日本佔...
    中國國際移民報告2020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目前以超過1000萬移民人口的總量,已經成為輸出移民第三大國,2019年中國移民主要選擇目的地仍然是美國、日本和加拿大。經過調查也發現,教育是中國移民的首要因素,美國和英國的國際留學生來源為中國,而中國移民人口也出現年輕化的趨勢。
  • 2020中國國際移民報告:中國成為全球第三大移民輸出國
    報告聚焦國際人口遷移現狀與趨勢、世界主要移民目的國移民政策趨向,解析國際移民發展的新特徵,並展望了後疫情時代的世界移民發展。這對從業人員以及計劃遷徙與移民的人們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今天我們通過報告要點,一起看看中國人都流向哪了?行業未來又有哪些趨勢?
  • 美國2019年新增人口創新低!移民人數銳減,現在移民美國還有戲嗎
    美國2019年新增人口創新低美國聯邦人口普查局去年12月30日公布的報告顯示,2019年美國人口總數達到了3.282億,但2019年的人口增長率僅為0.48%。從2018年到2019年,美國自然人口只增長了95.7萬人,這是美國近40年來在該項指標上首次低於100萬人。另一組數據則顯示,自2016年以來,美國接收的移民人數一直在穩步下降,當時新增了100萬移民,而到了2019年,移民人數只增加了59.5萬人,還不足60萬,移民人數急劇下降。
  • 未來人口流向哪?任澤平萬字長文講透中國人口遷移
    服務業發展比工業更需要集聚,所以在城市化中後期,人口主要向一二線大城市、大都市圈和區域中心城市集聚。人口遷移的國際規律:從低收入地區到高收入地區,從城市化到大都市圈化。1)全球人口遷移呈現兩大特點:一是在跨國層面,人口從中等、低收入國家向高收入國家遷移。
  • 任澤平:第二次人口遷移開始,一二線房價不由收入決定
    Ravenstein)基於英國人口遷移特點在1880年代中後期提出人口遷移的主要法則:1)大多數遷移主要基於經濟因素;2)鄉村居民較城鎮居民更具遷移傾向;3)遷移人口數量與遷移距離成反比;4)人口遷移具有階梯特徵,即城市周邊居民先遷入城市,留下的空隙地區由遷移的偏遠地區居民佔據;5)每一次移民潮發生後,總有一次反向的、補償性的移民潮出現;6)女性偏好短距離遷移;7)經濟與交通發展刺激移民增加;8)長距離遷移以向大城市為主
  • 加拿大移民:《國際移民報告2020》發布!國移民輸出總量世界第三!
    疫情席捲全球,也深刻地影響著國際人口遷移。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國際移民報告2020》藍皮書已正式發布。 報告解析了國際人口遷移現狀與趨勢、世界主要移民目的國移民政策趨向。
  • 北極熊能「移民」到南極洲嗎?關於物種遷移的奇思妙想!
    在我國,麋鹿遷地保護的故事與野馬和高鼻羚羊相似。然而,國外野生動物遷地保護起步較早,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果。例如,歐洲野牛曾經分布在中歐、西歐和南歐的廣大地區。後來,範圍逐漸縮小。最後一隻倖存的野牛於1921年2月9日被獵殺。後來,世界各地動物園飼養的56頭歐洲野牛被重新引進,最終使它們免於滅絕。野牛的命運是相似的。
  • 加拿大第三季度人口增長創紀錄,這離不開移民群體的貢獻!
    根據加拿大統計局最新的人口數據,加拿大2019年第三季度錄得了人口增長最快的一個記錄,10月1日錄得加拿大人口總數估計為37,797,496人,自2019年7月1日至10月1日,加拿大人口共計增加了208,234人!
  • 水潤京華六十年!密雲水庫依然是北京「大水缸」
    京城東北,燕山南麓,群山黛綠間,有一灣碧水。這裡就是密雲水庫,華北地區最大的水庫,首都北京最重要地表飲用水水源地。自1960年9月1日竣工至今,這裡就一直擔負著「生命之水」的使命,持續滋潤京城六十載。防水患,21萬工人兩年建起大水庫82歲的金權老人最近有點忙,兒子兒媳當起臨時「經紀人」,開車拉著他接受採訪、拍攝節目。
  • 歷史上中國的幾次人口大遷移,看看自己根脈接在哪?
    弘揚陳氏優秀文化傳播正能量 傳家風丨揚正氣丨鑄族魂丨促發展 中國歷史上無數次大規模的人口遷移,對於中國人口分布狀況的形成有著巨大影響,它在客觀上大大促進了中國多民族的融合和經濟文化的交流 永嘉之亂:時間:
  • 美國的人口普查:種族、移民與驢象之爭
    從美國人口普查的歷史沿革與變化中可以窺探出美國在不同時期的焦點社會問題。一、美國普查的歷史演變1、奴隸問題美國人口普查歷史悠久。1790年,美國國會通過了第一部《人口普查法》,並開展了第一次人口普查,美國成為繼瑞典之後的世界上第二個開展全國性人口普查的國家。
  • 人口遷移、人口流動、人口移動三者是什麼關係?
    人口遷移、人口流動、人口移動三者是什麼關係?原創 盧達晨 中學地理教學問答答:中學教學不該玩太多概念,之所以明知故犯是因為,玩是為了不玩。想搞清三者關係,思路還是先搞清各自含義,就是下定義。人口遷移指一定時期內人口在地區之間永久或半永久的居住地的變動。(《地理學名詞》第二版)關鍵之處在於,居住地變動。至於永久或半永久,時間長短並不統一。人口流動指離家外出工作、讀書、旅遊、探親和從軍一段時間但未改變定居地的人口移動。(《地理學名詞》第二版)關鍵之處還是居住地(定居地),只是這裡未改變。未改變還離家出走,真是跪了。
  • 簡論人口遷移理論的跨學科應用
    用人口遷移理論分析經濟事物的空間運動人口遷移理論研究的鼻祖是萊文斯坦,他曾根據1881年英國人口普查中有關人口出生地和居住地的資料發表了《人口遷移的法則》一文。1889年他又根據歐洲20多個國家的資料,發表了另一篇同名文章。
  • 中國人口大遷移的新趨勢:粵浙人口再集聚與渝皖川回流並存
    長期倡導「城市群」模式,尊重人口遷移聚集的基本規律和趨勢。在近年大力呼籲「儘快全面放開生育以應對老齡化少子化挑戰」。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口遷移經歷了從「孔雀東南飛」到2010年後的回流中西部,再到近年的粵浙人口再集聚和回流中西部並存。從城市層面看,近年向粵浙集聚的人口主要在大都市圈,而回流中西部的人口也主要是向大城市集聚。中國已經進入都市圈城市群時代!
  • 中國成全球第三大國際移民來源國,主要去往這三個國家
    2019年中國大陸移民輸出目的國前三位分別是美國、日本及加拿大。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也深刻地影響著國際人口遷移。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國際移民報告2020》藍皮書22日正式發布。報告以多元視角,解析國際人口遷移現狀與趨勢、世界主要移民目的國移民政策趨向,並展望了後疫情時代的世界移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