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環境監測儀器市場增長勢頭迅猛,2018年更是出臺了多項環境政策,環境監測要素從大氣擴展到水質,監測領域不斷擴大。在分析2018全年採購方的行為數據時發現,儀器採購用戶所屬行業中,環保/水工業領域勢頭發展迅猛。點擊查看相關資訊《2018儀器買家行為分析報告:環境領域成採購大戶!》
為了幫助廠商更好的了解環保/水工業領域買家的儀器偏好,小編特對環境監測類儀器下的二級類儀器進行了分析,形成2018年環境監測買家行為分析報告,本報告涉及氣體檢測儀、水質分析、應急/便攜/車載、輻射測量儀器以及其它環境監測等不同類別的近3000條儀器買家行為數據。
2018年度買家主要集中在廣東、北京、江蘇、山東四大地區,佔買家總數的53.15%,廣東地區佔比15.17%,北京地區佔比14.25%,江蘇地區佔比 13.25%,山東地區佔比10.49%。詳見圖1(只顯示部分省市)。
圖1 儀器買家單位性質
氣體檢測儀、水質分析儀持續熱銷,其中氣體檢測儀佔比46.37%,水質分析儀佔比41.31%,與2017年基本持平。2018年新增應急/便攜/車載類儀器需求,佔比0.78%,部分政府採購已經涉及環境應急設備。
圖2 環境監測設備求購信息統計
1、氣體檢測儀
2018氣體檢測儀作為是環境監測設備的採購重頭戲,一直是儀器採購用戶重點關注的類別。其中煙氣監測(CEMS)/煙氣分析儀(佔比14.67%)一騎絕塵,但相較於2017年(佔比19.27%)有所下降(點擊查看煙氣監測(CEMS)/煙氣分析儀專場);VOC檢測儀/TVOC檢測儀(佔比9.39%)、氣體採樣器/大氣採樣器(佔比7.54%)、煙塵採樣器/煙氣採樣器(佔比5.95%)也具有一定的諮詢量,相較於2017年有小幅度提升。在國務院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之後,預計對空氣站和超低排放CEMS廠商會有更多訂單,移動源監測領域也可重點關注。
圖3 氣體檢測設備求購信息統計
2、水質分析儀
在水質分析類儀器也是採購用戶關注度較高的一類儀器。其中,水質分析儀/多參數水質分析儀(佔比19.47%)、TOC分析儀/總有機碳分析儀(佔比12.61%)的需求較高(點擊進入水質分析儀/多參數水質分析儀專場)。測油儀(紅外測油儀/螢光測油儀)(佔比8.84%)、水質在線自動監測系統(佔比8.37%)、COD測定儀/COD快速測定儀(佔比7.90%)、溶解氧測定儀(佔比7.81%)的諮詢熱度緊隨其後,以上6類儀器佔比達65%。
多數品類儀器與2017年相比變化不明顯,但水質在線自動監測系統(佔比8.37%)同比去年提升83.96%,其原因可能在於:2017年9月,生態環境部發布了《關於做好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事權上收工作的通知》,要求在2018年完成2050個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自動站建設,在規劃的基礎上,2018年1月,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發布「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國家地表水自動監測系統建設及運行維護項目(包1至包20)公開招標公告」,預算金額達16.8億。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國家地表水自動監測站建設轟轟烈烈的展開。(點擊查看政策加碼升級行業穩中攀升——2018水質監測儀器市場盤點)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水質在線自動監測系統的關注度。點擊進入水質在線自動監測系統專場。
圖4 水質分析設備求購信息統計
3、應急\便攜\車載
新增應急/便攜/車載類儀器為2018年新增需求,佔比0.78%,部分政府採購已經涉及環境應急設備,如流動監測車、報警裝置(CO、CH4、Cl2、H2S、汽油洩露等)等。相關閱讀:《可攜式GC-MS成為江蘇省環境監測技能競賽考察項目》《上海計程車安裝車載空氣品質檢測器》
圖5 應急\便攜\車載設備求購信息統計
4、輻射測量儀器
在輻射測量類儀器中,用戶留言最多的儀器類型為輻射儀、射線檢測儀(佔比61.80%),較2017年(佔比65.55%)有小幅下降;2018年新增全身計數器,目前佔比較小,儀器信息網會持續關注其發展。
圖6 輻射測量設備求購信息統計
5、其他環境監測儀器
風速儀、風量計佔比最高,達17.31%,與2017年幾乎持平;生態環境遙感、遙測系統的留言量大幅提升,2018年佔比達10.10%,相較於2017年提升近2倍,相關廠商可以持續關注。
圖7 其他環境監測設備求購信息統計
在全部環境監測設備買家留言中,最受用戶歡迎的十家儀器品牌如下:
相關閱讀:
2018科學儀器優秀新品第一批入圍名單:環境監測儀器等
2018科學儀器優秀新品第二批入圍名單:環境監測類儀器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