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文中不得不知的文學典故

2020-11-22 搜狐網

原標題:古詩文中不得不知的文學典故

詩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歷出處的詞語,適當運用典故可以增大詩詞表現力,在有限的詞語中展現更為豐富的內涵,可以增加韻味和情趣,也可以使詩詞委婉含蓄,避免平直。詩詞史上,被大量使用的經典典故數不勝數,下文,列舉19則。

莊周夢蝶 (等19則)

戰國時哲學家莊周主張是非齊一,物我兩忘。《莊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莊夢見自己化作一隻蝴蝶,翩翩飛舞,怡然自樂。夢醒以後,自身依然是莊周。因此說,不知是莊周化為蝴蝶呢,還是蝴蝶化為莊周。後世遂以莊周夢蝶比喻人生如夢幻,難以究詰。唐李商隱名作《錦瑟》云:「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詩中頜聯即用此典。清黃景仁《濠梁》「夢久已忘身是蝶,水清安識我非魚,也用此意。(典見《莊子。齊物論》)

傾國傾城

漢武帝時,協律都尉(宮廷樂師首領)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復傾國,佳人難再得,」武帝無限神往,嘆息良久曰:「世豈有此人乎?」平陽公主進言,謂李延年有妹,姿容絕代,妙麗善舞。武帝召見,納入後宮,即後來深受寵幸的李夫人。「傾國傾城」一詞,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絕倫,文學作品中引用甚多,如李白《感興》「峨眉豔曉月,一笑傾城歡」,又《清平調》「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均用此典。(典見《漢書.外戚傳》)

人面桃花

唐詩人崔護,資質甚美,清明獨遊長安南莊,至一村戶,見花木叢萃,寂無人聲。因渴極,叩門求漿。良久始有一女子應門,捧杯水讓坐。女子獨倚庭前桃花斜河,姿態楚楚動人;凝睇相對,似有無限深情。崔護以言挑之,不應。彼此注目久之。崔辭行,女子送至門,如不勝情而入。次年清明,崔護追憶此事,情不可邂,又往探訪,唯見門院如故,扁鎖無人。惆悵之餘,乃題詩於門扉曰:「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後代詩文中因常以「人面桃花」喻男子邂逅一女子,來後不復再見的惆悵心情。

破鏡重圓

南朝陳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為陳後主的妹妹樂昌公主。因見天下大亂,國亡無日。恐一旦亡國,離亂之際,夫妻失散,遂破銅鏡為二,夫妻各執一半,相約他年正月十五日賣鏡都市以謀晤合。未幾,陳果為隋所滅。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國公楊素所獲,極受恩寵。德言流離至京城,遇一僕在街頭叫賣破鏡,正與自己藏的半邊契合。就題詩道:「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公主見詩,悲泣不食。楊素知情後,大為感動,終於讓他們夫婦團聚。後因以「破鏡重圓」喻夫妻離散後重新團圓。

詠絮才高

東晉政治家謝安在雪天合家聚談,與兒女討論文義。正值戶外雪越下越大,謝安興致勃發,就指著外面的飛雪問:「白雪紛紛何所似?」謝安的侄子謝朗隨口說:「撒鹽空中差可擬。」侄女謝道韞接著道:「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聽後大加讚賞,誇獎侄女才思不凡。謝道韞是東晉有名的才女。柳絮隨風飛揚,壯似飛雪,用以比喻紛飛的白雪,恰切而形象,故世人譽婦女有詩才為「詠絮才」。蘇軾《謝人見和雪後書臺壁二首》之一「漁蓑句好應須畫,柳絮才高不道鹽」,即用此典。

章臺柳

唐代詩人韓翃是大曆十才子之一,居京時得一姬柳氏,才色雙全。後翃為淄清節度使侯希逸幕僚。時值安史之亂,他不敢攜柳氏赴任,分別三年,未能團聚,因寄詞柳氏云:「章臺柳,章臺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柳氏也有和詞云:「楊柳枝,芳菲節,可恨年年贈離別。一葉隨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她因自己貌美獨居,恐有意外,就出家為尼。不久被番將沙吒利劫去,後賴虞侯將許俊用計救出,始得團圓。後人就命名韓翃寄柳氏詞的 詞調為「章臺柳」。「章臺柳」亦被用為任人攀折之意,柳牆花則專指妓女之類的人物。

桐葉題詩

唐代詩人顧況,春日曾與詩友遊覽宮城附近的苑林,在橫貫宮城的小河中揀到一片桐葉,題詩道:「一入深宮裡,年年不見春。聊題一片葉,寄與有情人。」次日,他亦以一片桐葉,題詩道:「花落深宮鶯亦悲,上陽宮女斷腸時。君恩不禁東流水,葉上題詩欲寄誰?」題罷投入河中使之緩緩流入宮牆,數日後,有人在河中又拾到一片桐葉,葉上面又有題詩:「一葉題詩出禁城,誰人酬和獨含情?自嗟不及波中葉,蕩漾春風取次行。」顧況知此詩後,深為題詩者的紅顏薄命而嘆息。後遂以「桐葉題詩」喻宮女幽怨,常用於詩文之中。

秉燭夜遊

《古代十九首》有「人生不滿百,常懷千年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之句。曹丕為魏王世子時,與吳質交好。建安二十二年大疫,一時文人如徐趕,劉楨,陳琳,王粲等均痢疾死亡,曹丕應作書與吳質,勸其惜時自娛。書中有「古人思炳燭夜遊,良有以也」之句,後人遂以「秉燭夜遊」喻及時行樂。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中即用曹丕原語,只省一「思」字。以後又引申出秉燭看花。如唐白居易《惜牡丹花》「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李商隱《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紅燭賞殘花」,宋蘇軾《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均襲此意。

無弦琴

晉代詩人陶淵明,雖不善琴,卻置「無弦琴」一具,每逢酒酣意適之時,便撫琴以為寄託。宋代文學家歐陽修作《論琴貼》,自謂曾先後得琴三具,一張比一張名貴。但「官愈昌,琴愈貴,而意愈不樂。」當其任夷陵縣令時,日與青山綠水為鄰,故琴不佳而意自適;官至舍人,學士以後,奔走於塵土之間,名利場上,思緒昏亂,即彈奏名琴,也索然無趣了。因云:「乃知在人不在琴,若心自適,無玄也可。」蘇軾《琴詩》雲;「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匝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此均言聲音不在琴,其意均從陶淵明「無弦琴」一事翻出。典見《昭明太子集.陶靖節傳》

曉風殘月與大江東去

蘇軾是北宋傑出的文學家,所作散文汪洋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歌也是清新豪健。獨具一格。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頗具影響。他在翰林任職時,曾遇一善歌的幕僚,因問:我詞比柳詞何如?對方答道「柳中郎詞,只好十七八女孩兒,執紅牙拍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鐵板唱大江東去。」蘇軾聽後,為之絕倒。「曉風殘月」為柳永《雨霖鈴》中句,「大江東去」為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首句。兩句頗能代表柳,蘇兩家詞的不同風格,後人論詞,議及「婉約派」與「豪放派」之不同特徵時,常用此典。(典見《吹劍續錄》)

王孫春草

《楚辭》中有「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之句,後代詩人遂常以「王孫春草」喻惜別,懷友之語。如南朝宋謝靈運《悲哉行》「萋萋春草生,王孫遊有情」,唐王維《送別詩》「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詩「遠方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杜牧《長安送友人遊湖南》詩「山密夕陽多,人稀芳草遠」等,尤為著稱。典見《楚辭,招隱士

白雲蒼狗

唐太宗大曆初年,王季友在豫章郡幕府任職。詩人杜甫與王季友有交,憐憫他博學多才卻仕途失意,又遭妻子背離而去的不幸,作《可嘆》一詩抒慨,首四句道:「天上浮雲似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古往今來共一時,人生萬事無不有。」詩以天上浮雲翻覆蒼黃的變化,比喻人生榮枯沉浮無常。「白雲蒼狗」,後用以比喻世事瞬息萬變。宋代詞人張元幹有「白衣蒼狗變浮雲,千古浮名一聚塵」句。典見《杜工部集》

青梅竹馬

李白《長幹行》「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千裡,兩小無嫌猜」,形容少男少女天真無邪,親暱嬉戲的形狀。又以「兩小無猜」喻幼男幼女天真純潔,彼此相處融洽。如《聊齋志異.江城》:「翁有女,小字江城,與生同甲,時皆八九歲,兩小無猜,日共嬉戲。」典見《李太白集》

綠葉成蔭

唐代詩人杜牧,在宣城任幕僚時,曾應湖州崔刺史之邀,前去作客。在湖州遇一少女,其時年末及竿,心頗愛悅之,臨別相約十年後與她成婚。此後連年遊宦,直至十四年後,被任為湖州刺史,方重臨舊地,而當年相約的少女已嫁三年,並已生二子。杜牧惆悵不已,作《嘆花》詩以寄慨,詩曰「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花時。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蔭子滿枝。」後人遂以「綠葉成蔭」喻女子已出嫁,並生有子女。宋詩人歐陽修亦有類似經歷,曾有詩云:「柳絮已將春色去,海棠應恨我來遲。」用語不同,而實運化杜牧「綠葉成蔭」的詩意。典見《麗情集》,《唐詩紀事》,《唐才子傳》。凌波微步

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鬥,文名卓著,而在長兄曹丕當政以後,備受猜忌,鬱郁不得志。他的《洛神賦》是久經傳誦,膾炙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寫洛神的步態之美云:「體迅飛鳥,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寫洛神踏水而行,水面似留足跡之態十分傳神。後人遂以「凌波微步」形容女子之步履輕盈。如賀鑄《青玉案》詞「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即用此典。(典見曹植《洛神賦》)。鏡花水月

鏡中花,水中月,世人常以喻虛幻不可求得之物,但詩家常用以比喻朦朧空靈的意境。如宋嚴羽以佛論詩,主張妙悟,他說;「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又明謝臻論詩云:「詩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鏡花,勿泥其跡可也。」亦以「鏡花水月」比喻詩歌中不可言傳的妙境。

閒雲孤鶴

五代時詩僧貫休,七歲出家,苦節峻行,頗負詩名。吳越錢繆稱王后,貫休以詩投偈。詩云:「貴逼身來不自由,幾年辛苦踏林丘。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寒霜十四州。萊子衣裳功錦窄,謝公篇詠綺霞羞。他年名上凌煙閣,豈羨當年萬戶侯!」頜聯尤為佳絕。但錢繆見後,令其改「十四州」為「四十州」。乃可相見。貫休不從,道:「州亦難改,詩亦難改。然閒雲孤鶴,何天而不可飛?」後因以「閒雲孤鶴」喻來去自由,不受羈絆。

吹簫引鳳

有簫仙者,生於周宣王十七年五月五日。宣王末年,史籍散亂,簫仙為文記述史事本末,以補正史之不足,人因稱為簫史。其人瓊姿閃爍,風神超邁,每引笛,能作鸞鳴鳳響。秦穆公之女弄玉,亦喜吹簫,公因以下嫁簫史。夫婦伉儷相得,日以吹簫為樂。十數年後,弄玉也得簫史吹奏之妙,指開笛響,能作鳳凰和鳴之聲,引得鳳凰紛紛聞聲而來,飛聚屋頂。秦穆公特修築鳳臺一座。後弄玉乘坐鳳凰,簫史駕馭飛龍,雙雙升天而去。後因以「吹簫引鳳」喻演技高妙神覺,復亦喻以鳳求凰,男女締結良緣,詩文小說中用為熟典。如唐李端《贈郭駙馬(暖)》詩云:「日暮吹簫楊柳陌,路人遙指鳳凰樓。」即用此典。

高山流水

春秋時俞伯牙工琴,琴曲託意搖深,常人難解,僅鍾子期能賞。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贊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鍾子期嘆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後來鍾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廢琴終身不彈。後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難遇,也指樂曲絕妙。如董解元《西廂記》有「不是秦箏合眾聽,高山流水少知音」之句。嶽飛在《小重山》一詞中,「知音少,弦斷有誰聽?」正是伯牙當時心境的準確反應。明馮夢龍編《警世通言》中有《俞伯牙摔琴謝知音》小說一篇。典見《列子.湯問》,《呂氏春秋.本味》。

更多嘟嘟老師語文課堂請關注"嘟嘟作文"公眾微信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國學知識:古詩文中的「青」是什麼顏色?
    在中國古詩文中「青」,又表示什麼顏色呢?青草、青翠、青天、青絲、青衫等等表示的顏色一樣嗎?非也。 「青」表示綠色。如:古詩文中出現的「青山、青草、青竹、青松、青苗、青蔥、青翠……」「楊柳青青江水平」、「兩岸青山相對出」、「齊魯青未了」所描繪的是春回大地、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象,進而表達了詩人讚美春天的思想感情。因此,「春」還用來比喻年輕,如「青年、青春」等。
  • 從文學寶藏《古詩十九首》裡衍生出來的詩詞名句
    由漢朝民歌演變而來的《古詩十九首》,雖然他們具體的作者和所作年代,我們不得而知,但這些著作卻在我們幾千年的漢文化中閃耀著耀眼的光芒。敘事質樸,抒情自然是這些詩作共同的風格;疊字的使用生動傳神,又展示了節奏感和韻律美;樸實無華的語言,不加雕飾的感情,滋養著歷代的文人騷客。
  • 二十四節氣| 古詩文中的春分節氣
    小朋友們一定已經知道很多春天的古詩吧,比如宋朝朱熹的《春日》: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今天是農曆戊戌年二月初五,正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描述到:「春分,二月中。
  • 古詩文中常見的動物,都代表了什麼?
    鴻雁傳書的典故大家比較熟悉,鴻雁 《漢書·蘇軾傳》載,匈奴單于欺騙漢使,稱蘇武已死,而漢使者故意說天子打獵時射下一隻北方飛來的鴻燕,腳上拴著帛書,是蘇武寫的。單于只好放了蘇武。後來就用「鴻燕」、「雁書」、「雁足」、「魚雁」等指書信、音訊。例1:晏殊《清平樂》:「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例2:李清照詞云:「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 360首古詩串起一年360天 南昌一文學愛好者5年編寫古詩日曆
    在南昌,就有一位名叫吳蘭俊的中國古典文化愛好者,將農曆與古代詩歌相結合,編纂了一本古詩日曆,通篇閃爍著智慧的靈光,曆法文化與詩歌風韻水乳交融,令人讚嘆。為了編寫古詩日曆,吳蘭俊翻閱了大量古詩集  鍾愛天文曆法編寫古詩日曆  見面伊始,提及曆法,吳蘭俊娓娓道來。
  • 教師招聘筆試之西方經典文學典故與英文寫作的融合(1)
    洗禮(baptism)典故背景介紹:Eve fall for the seduction of the serpent and ate the forbidden fruit with Adam, committing the original sin.
  • 錢鍾書豈會不知「皮裡陽秋」的典故
    這則故事也見於《世說新語·文學》。錢先生在《中國詩與中國畫》(見《七綴集》)中指出一般學者對支道林這兩個比喻,誤解為「褒北貶南」,錢先生認為均為「貶詞」。錢先生對《世說新語》是如此熟悉,他竟「不知」「皮裡陽秋」的出處,是讀書時偶然走眼呢,還是臨時失記呢?——抑或另有原因呢?我第一次在報刊讀到這則事例時,腦際油然浮現多年前的一樁舊事。
  • 古詩文改讀音如此折騰沒必要
    古詩改讀音可謂經歷了「一波三折」,步步驚心!中華文化可謂博大精深。客觀上看,中國古文學上不光是生僻讀音稀鬆常見,還有假借字、通假字也是俯拾皆是,照此修改邏輯,豈非都要予以修正?而修正後的文本照當代語法、用詞而言,規範是規範了,但其中的韻味、奧妙則蕩然無存,這不僅嚴重破壞了古代詩文的獨特結構、意味,當然也是對老祖宗的「大不敬」!都說「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 聖杯的探索是中世紀文學的開創性作品,是典故諺語引用模仿的源泉
    這一部分的新翻譯,即聖杯探索,將成為中世紀文學或浪漫課程的靈活補充。筆記和指南旨在幫助讀者欣賞文本,同時欣賞其與社會和文學史的關係。評論「 聖杯的探索是中世紀文學的開創性作品,仍然是典故,準諺語引用,甚至模仿的源泉。這個故事的規範版本是一個早期的十三世紀舊法國散文浪漫,而Judith Shoaf提供了一個清晰易讀的翻譯,伴隨著一個很好的學習介紹,她在其中定位了Quest在中世紀亞瑟王的浪漫史中,為不熟悉中世紀亞瑟王的浪漫和中世紀基督教思想的讀者解釋了浪漫的一些關鍵概念。
  • 高中最難背古詩文排行榜:有哪篇你到現在都不會背?太難了!
    提起高中語文,最讓人頭疼的莫過於背誦古詩文了,高中的古詩文不僅變長了,內容也變得更為深奧了,可是迫於高考的壓力,大家依然要硬著頭皮背下去,但仍然有的篇目到最後都沒有背出來。以下是網友評選的高中最難背古詩文排行榜的前十名,裡面有沒有你到現在都不會背的呢?
  • 「月桂女神」的典故
    >   月桂樹是常常出現在西方神話、典故中的植物,與之相關,有很多有趣的英文短語。就在幾年前,臺灣人氣組合SHE還將月桂女神的故事唱成了歌,現在就讓我們來學習下這些有趣的典故吧!這部被稱為西方「詩三百」的詩集,雖不能與我國古代《詩經》相提並論,但不失為世界文學的瑰寶。 中古時代英國的大學,也曾授予過「桂冠詩人」的稱好,但是這只是一種榮譽稱號,而非目前含義的類似職務,學銜的專用名稱。
  • 2021國考行測備考:古詩的5種類別
    【導讀】華圖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同步華圖教育發布:2021國考行測備考:古詩的5種類別,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今天寧夏華圖給大家帶來的常識相關考點是「古詩的類別」。   古體詩   唐代以前,無所謂「古詩」「古風」之名。唐時近體詩興起,為了區別以前的詩與近體詩之不同,故與近體詩相對而稱唐以前的詩為古體詩。古體詩產生最早,形成於漢六朝。
  • 學習古詩文有什麼意義?看過聞一多對《春江花月夜》的評價就能懂
    她的作文表達的主要意思便是要多學習古詩文,把中國最優秀的文學形式傳承下去。我把女兒的文章仔細閱讀了,也給她做了一些修改。這篇詩歌作文能否獲得競賽評委們的青睞已經不重要了,至少女兒從這篇詩歌作文的寫作中認識到了需要學習古詩文。學習古詩文到底有什麼意義?今天就來說說我的看法。
  • 描寫雷電的2首古詩,寫法奇特巧妙,讓人回味無窮
    關注我,一起來欣賞描寫描寫雷電的2首古詩,寫法奇特巧妙,讓人回味無窮。第1首,《訟雷公》:轟雷破隆棟,暗壁發煙光。猛雨撲不滅,烈焰蒸雲黃。陳積三萬石,頃刻灰飛揚。千人匍匐救不得,洧上野夫涕泗滂。此粟來自東南方,危檣只櫓凌洪洋。民輸軍漕兩疲極,為國不顧身家亡。粒粒民膏血,斛斛軍痍瘡。金珠滿地不足貴,邦脈與爾同靈長。雷公肆虐亦何意,舉頭欲問天蒼茫。
  • 將文典講文常:古詩文中的月相知識你一定得知道
    在我們曾經學習的古詩中,有許多與月相知識息息相關的詩詞。01第一類:寫月初娥眉月的。今夜不知何處宿,平沙萬裡絕人煙。詩中「見月」即看到月亮,「兩回圓」即圓過兩次亦即兩次滿月,故第二句是告訴讀者:作者離家已有一、二個月了。 劉禹錫的《歷陽書事七十韻》曹操祠猶在,濡須塢未平。
  • 寶寶起名大全:出自《古詩十九首》中的名字,柔情似水,情景交融
    《古詩十九首》是中國古代文人五言詩的選集,在五言詩的發展上有著重要地位,由南朝蕭統從無數的傳世無名氏古詩中選錄十九首編入《文選》而成。這些詩深刻地再現了文人在漢末社會思想大轉變時期,內容多寫離愁別恨和彷徨失意,柔情似水,情景交融,成為抒情詩的經典。
  • 復旦教授講解古詩意韻之美:我娃不叫「麟兒」,家母更非「令堂」
    無論在學界還是在民間,圍繞如何欣賞古詩文之美、唐宋詩詞中隱藏著哪些文學之謎、怎樣學習和寫作古詩,始終是不衰的話題。昨天,復旦大學教授、上海詩詞學會副會長胡中行來到上海覺群書院,為滬上古詩文發燒友作了一場題為《走進美的圍城》的講座。對古詩文的一知半解甚至曲解,如果發生在坊間百姓身上還情有可原,但如果是出現在藝術殿堂裡,出自所謂「藝術家」之口,就不免尷尬了。
  • 古詩改寫作文:小池
    兩岸挺拔的柳樹上有清脆的蟬鳴,好像永遠不知疲倦地歌唱,繼續前行,臨近荷花池的地方,還能偶爾聽到青蛙在水裡呱呱叫,真是一場視覺與聽覺的雙重盛宴。荷花池的源頭是一股涓涓細流的泉水,泉水從洞口緩緩流出,形成一股細流,沒有一絲聲響。想來是這泉眼很愛惜這股細流,捨不得多流一點兒,也生怕流得太過湍急就會打破池面的寧靜,破壞了這靜謐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