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信道估計擴展

2021-01-15 大木叉叉

「原文 Understanding LTE with MATLAB,作者Houman Zarrinkoub,本文是對於該書的翻譯,書中的專業性詞彙給出了英文原文,圖和表的排版都是參考原文,翻譯不準確的地方請讀者多多包涵。本文僅限於個人學習,研究,交流,不得用於其他商業用途!」

6.6.6 信道估計擴展

下面的matlab函數顯示了三種算法,它們可以擴展僅在CSR信號上計算的信道矩陣,以在整個資源網格上生成函數輸出(y)、信道頻率響應。該函數接受以下參數作為輸入:

通過導頻(hp)計算的有限信道響應集;與資源網格維度相關的參數,包括資源塊(Nrb)的數量、每個資源塊中的子載波數(Nrb_sc)和每個插槽的OFDM符號數(Ndl_symb)以及其他兩個參數;指定CSR信號相對於資源塊(邊緣)邊緣的位置的向量,以及選擇將響應擴展到整個網格(模式)的算法。 1functiony=gridResponse(hp, Nrb, Nrb_sc, Ndl_symb, Edges,Mode) 2%#codegen 3switchMode 4case 1 5y=gridResponse_interpolate(hp, Nrb, Nrb_sc, Ndl_symb, Edges); 6case 2 7y=gridResponse_averageSlot(hp, Nrb, Nrb_sc, Ndl_symb, Edges); 8case 3 9y=gridResponse_averageSubframe(hp, Ndl_symb, Edges);10otherwise11error('Choose the right Mode in function ChanEstimate.');12end13end

如果在gridResponse.m函數中為模式參數選擇的值為1,則執行以下matlab函數(gridResponse_interpolate.m)。它執行基於頻域和時域插值的擴展算法。該算法涉及包含CSR信號的OFDM符號在頻域內的子載波之間的插值。在計算了這些符號上所有子載波的信道響應之後,該函數會及時進行內插,以在整個資源網格中找到信道響應。該算法與單天線情況下的算法的區別在於對兩個天線和四個天線情況分別進行處理。請注意,在四個天線盒的第三和第四個天線中,包含CSR信號的OFDM符號的數量只有兩個。OFDM符號之間的插值必須考慮到這個細節。

1functionhD=gridResponse_interpolate(hp, Nrb, Nrb_sc, Ndl_symb, Edges) 2 3% AverageoverthetwosameFreqsubcarriers, andtheninterpolatebetween 4% them - getallestimatesandthenrepeatoverallcolumns (symbols). 5% TheinterpolationassmuesNCellID = 0. 6% Timeaveragetwopilotsovertheslots, theninterpolate (F) 7% betweenthe 4 averagedvalues, repeatforallsymbolsinsframe 8 9Separation=6;10hD = complex(zeros(Nrb*Nrb_sc, Ndl_symb*2));11N=numel(Edges);12% ComputechannelresponseoverallresourceelementsofOFDMsymbols13switchN14case 215Symbols=[2, 9];16 % Interpolatebetweensubcarriers17forn=1:N18E=Edges(n);Edge=[E, 5-E];19y = InterpolateCsr(hp(:,n), Separation, Edge);20hD(:,Symbols(n))=y;21end22 % InterpolatebetweenOFDMsymbols23form=[1,3:8,10:14]24alpha=(1/7)*(m-2);25 beta=1-alpha;26 hD(:,m) = beta*hD(:,2) + alpha*hD(:, 9);27 end28 case 429 Symbols=[1, 5, 8, 12];30 % Interpolate between subcarriers31 for n=1:N32 E=Edges(n);Edge=[E, 5-E];33 y = InterpolateCsr(hp(:,n), Separation, Edge);34 hD(:,Symbols(n))=y;35 end36 % Interpolate between OFDM symbols37 for m=[2, 3, 4, 6, 7]38 alpha=0.25*(m-1);39 beta=1-alpha;40 hD(:,m) = beta*hD(:,1) + alpha*hD(:, 5);41 hD(:,m+7) =beta*hD(:,8) + alpha*hD(:,12);42 end43 otherwise44 error('Wrong Edges parameter for function gridResponse.');45end46

如果gridResponse.m函數中模式參數的值設置為2,則執行以下matlab函數(gridResponse_averageslot.m)。它執行一種基於頻域內插和時間平均的擴展算法。此算法的操作取決於在給定的槽中是否找到一個或兩個包含CSR信號的OFDM符號。如果有兩個包含CSR信號的OFDM符號,該算法將前兩個OFDM符號的CSR信號組合在一起。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沒有在CSR信號之間分離六個副載波,而是分離三個副載波。如果每個插槽只有一個包含CSR信號的OFDM符號(例如,在四個天線的情況下,在第三和第四個天線中),則不會執行CSR組合,並且CSR值之間的分離仍然是六個子載波。作為下一步,該函數根據之前確定的分離值沿頻率軸插入值。最後,對給定時隙的所有OFDM符號應用相同的信道響應,並對下一時隙重複操作,以計算整個資源網格的信道響應。

1functionhD=gridResponse_averageSlot(hp, Nrb, Nrb_sc, Ndl_symb, Edges) 2 3% AverageoverthetwosameFreqsubcarriers, andtheninterpolatebetween 4% them - getallestimatesandthenrepeatoverallcolumns (symbols). 5% TheinterpolationassmuesNCellID = 0. 6% Timeaveragetwopilotsovertheslots, theninterpolate (F) 7% betweenthe 4 averagedvalues, repeatforallsymbolsinsframe 8 9Separation=3;10hD = complex(zeros(Nrb*Nrb_sc, Ndl_symb*2));11N=numel(Edges);12% ComputechannelresponseoverallresourceelementsofOFDMsymbols13switchN14case 215 % Interpolatebetweensubcarriers16Index=1:Ndl_symb;17forn=1:N18E=Edges(n);Edge=[E, 5-E];19y = InterpolateCsr(hp(:,n), 2* Separation, Edge);20 % RepeatbetweenOFDMsymbolsineachslot21yR=y(:,ones(1,Ndl_symb));22hD(:,Index)=yR;23Index=Index+Ndl_symb;24end25case 426Edge=[0 2];27h1_a_mat = [hp(:,1),hp(:,2)].';28h1_a = h1_a_mat(:);29h2_a_mat = [hp(:,3),hp(:,4)].';30h2_a = h2_a_mat(:);31hp_a=[h1_a,h2_a];32Index=1:Ndl_symb;33forn=1:size(hp_a,2) 34y = InterpolateCsr(hp_a(:,n), Separation, Edge);35 % RepeatbetweenOFDMsymbolsineachslot36yR=y(:,ones(1,Ndl_symb));37hD(:,Index)=yR;38Index=Index+Ndl_symb;39end40otherwise41error('Wrong Edges parameter for function gridResponse.');42end43

最後,如果gridResponse.m函數中模式參數的值設置為3,則執行以下matlab函數(gridResponse_averagesubframe.m)。它在整個子幀中對OFDM符號進行頻域插值和時間平均的擴展算法。該算法的操作取決於給定子幀中是否有兩個或四個包含CSR信號的OFDM符號。如果有四個,算法首先對第一個和第三個OFDM符號中的值進行平均,然後對第二個和第四個符號中的值進行平均,然後組合這些平均向量。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再在CSR信號之間分離六個副載波,而是分離三個副載波。如果每個包含CSR信號的插槽只有一個OFDM符號,則該算法將兩個OFDM符號組合在一起,從而在組合的CSR信號之間分離出三個子載波。作為下一步,在所有情況下,函數都會根據3的分離值沿頻率軸插入值。最後,將相同的信道響應應用於子幀的所有OFDM符號,作為整個資源網格的信道響應。

1functionhD=gridResponse_averageSubframe(hp, Ndl_symb, Edges) 2 3% AverageoverthetwosameFreqsubcarriers, andtheninterpolatebetween 4% them - getallestimatesandthenrepeatoverallcolumns (symbols). 5% TheinterpolationassmuesNCellID = 0. 6% Timeaveragetwopilotsovertheslots, theninterpolate (F) 7% betweenthe 4 averagedvalues, repeatforallsymbolsinsframe 8 9Separation=3;10N=numel(Edges);11Edge=[0 2];12% ComputechannelresponseoverallresourceelementsofOFDMsymbols13switchN14case 215h1_a_mat = hp.';16h1_a = h1_a_mat(:);17 % Interpolatebetweensubcarriers18y = InterpolateCsr(h1_a, Separation, Edge);19 % RepeatbetweenOFDMsymbols20hD=y(:,ones(1,Ndl_symb*2));21case 422h1_a1 = mean([hp(:, 1), hp(:, 3)],2);23h1_a2 = mean([hp(:, 2), hp(:, 4)],2);24h1_a_mat = [h1_a1h1_a2].';25h1_a = h1_a_mat(:);26 % Interpolatebetweensubcarriers27y = InterpolateCsr(h1_a, Separation, Edge);28 % RepeatbetweenOFDMsymbols29hD=y(:,ones(1,Ndl_symb*2));30otherwise31error('Wrong Edges parameter for function gridResponse.');32end33

這裡提到的三種算法在每個子幀內提供不同的動態行為。注意,在具有普通循環前綴的OFDM傳輸中,每個時隙包含七個OFDM符號,並且每個子幀包含十四個。第一算法導致信道估計,其中子幀內的響應是動態的並且從一個OFDM符號改變到下一個OFDM符號。第二算法導致前七個OFDM符號(第一時隙)的恆定信道響應,並且對於接下來的七個OFDM符號(第二時隙)產生不同的恆定響應。第三算法是最不動態的實現,其中單個響應應用於子幀的所有OFDM符號。

6.6.7 理想信道估計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討論了依賴於導頻(CSR信號)來提供信道響應估計的算法。這些算法是實際的實現,可以作為實際系統的一部分。在本節中,我們將介紹所謂的「理想信道估計器」。這種理想算法依賴於信道矩陣的精確知識或MIMO信道模型提供的路徑增益值。由於MIMOFadingChan.m函數的第二輸出是表示路徑增益的多維信道矩陣,因此理想信道估計器可以使用這些路徑增益來計算整個資源網格的信道頻率響應的最佳估計。請注意,由於它的制定方式,理想的信道估計器不能作為實際系統的一部分來實現。它只能在模擬過程中用作衡量標準或作為信道估計問題的最佳「上限」解決方案。

函數IdChEst.m實現了理想的信道估計器。它將在結構(prmLTEPDSCH)中捕獲的PDSCH的參數,信道模型參數結構(prmMdl)和信道矩陣(chPathG)作為輸入,其是MIMOFadingChan.m函數的第二輸出。作為其輸出,該函數計算整個網格(H)上的信道頻率響應。

1functionH = IdChEst(prmLTEPDSCH, prmMdl, chPathG) 2% IdealchannelestimationforLTEsubframes 3% 4% GiventhesystemparametersandtheMIMOchannelpathGains, provide 5% theidealchannelestimatesfortheREcorrespondingtothedata. 6% Limitation - willworkforpathdelaysthataremultipleofchannelsample 7% timeandlargestpathDelay < sizeofFFT 8% ImplementationbasedonFFTofchannelimpulseresponse 910persistenthFFT; 11ifisempty(hFFT) 12hFFT = dsp.FFT; 13end14% getparameters15numDataTones = prmLTEPDSCH.Nrb*12; % Nrb_sc = 1216N = prmLTEPDSCH.N;17cpLen0 = prmLTEPDSCH.cpLen0;18cpLenR = prmLTEPDSCH.cpLenR;19slotLen = (N*7 + cpLen0 + cpLenR*6);20% Getpathdelays21pathDelays = prmMdl.PathDelays;22% Delays, intermsofnumberofchannelsamples, +1 forindexing23sampIdx = round(pathDelays/(1/prmLTEPDSCH.chanSRate)) + 1;24[~, numPaths, numTx, numRx] = size(chPathG);2526H = complex(zeros(numDataTones, 14, numTx, numRx));27fori= 1:numTx28forj = 1:numRx29link_PathG = chPathG(:, :, i, j);30 % SplitthisperOFDMsymbol31g = complex(zeros(2*7, numPaths));32forjj = 1:2 % overtwoslots33 % FirstOFDMsymbol34g((jj-1)*7+1, :) = mean(link_PathG((jj-1)*slotLen + (1:(N+cpLen0)), :), 1);3536 % Next 6 OFDMsymbols37fork = 1:638g((jj-1)*7+k+1, :) = mean(link_PathG((jj-1)*slotLen+cpLen0+k*N+(k-1)*cpLenR + (1:(N+cpLenR)), :), 1);39end40end41hImp = complex(zeros(2*7, N));42hImp(:, sampIdx) = g; % assignpathGainsatsamplelocations43 % FFTprocessing44h = step(hFFT, hImp.'); 4546 % Reorder, remove DC, Unpack channel gains47 h = [h(N/2+1:N, :); h(1:N/2, :)];48 H(:, :, i, j) = [h(N/2-numDataTones/2+1:N/2, :); h(N/2+2:N/2+1+numDataTones/2, :)];49 end50end51

該函數基本上通過對信道脈衝響應應用快速傅立葉變換(FFT)來計算信道頻率。它基於整個子幀的平均,因此相同的信道響應被應用於子幀的所有14個OFDM符號。該函數的操作可歸納如下:

(i)對於任何給定的發射天線和接收天線,及時提取所有採樣的信道路徑增益;

(ii)排除循環前綴樣本;

(iii)取得非循環前綴樣本的平均值;

(iv)初始化單個脈衝響應矢量(hImp);

(v)通過將歸一化的路徑延遲值四捨五入到最接近的整數來找到脈衝響應的非零樣本;

(vi)通過將平均路徑增益放在非零樣本中來更新脈衝響應矢量; (vii)anFFT應用於脈衝響應;

(viii)在通道中重新排序和解包信道響應值以計算整個資源網格上的信道響應。

6.6.8信道響應提取

每個接收天線的接收資源網格包含多種類型的數據,包括用戶數據,CSR和頻譜空信號,DCI,同步信號和BCH信號。為了專注於均衡和恢復用戶數據,我們必須從估計的信道響應中提取與用戶數據一致的元素。以下MATLAB函數(ExtChResponse.m)使用PDSCH參數結構(prmLTEPDSCH)和用戶數據索引(idx_data)從完整網格(chEst)中提取與用戶數據(hD)對齊的通道響應值。請注意,調用此函數時,用戶數據索引(idx_data)已經計算為資源解映射函數(REdemapper_mTx)的第三個輸出。

1functionhD=ExtChResponse(chEst, idx_data, prmLTE) 2%#codegen 3numTx = prmLTE.numTx; 4numRx = prmLTE.numRx; 5if (numTx==1) 6hD=complex(zeros(numel(idx_data),numRx)); 7forn=1:numRx 8tmp=chEst(:,:,n); 9hD(:,n)=tmp(idx_data);10end11else12hD=complex(zeros(numel(idx_data),numTx,numRx));13forn=1:numRx14form=1:numTx15tmp=chEst(:,:,m,n);16hD(:,m,n)=tmp(idx_data);17end18end19end20

未完待續

2019/2/12

相關焦點

  • WiMAX系統中導頻和信道估計
    信道估計是OFDMA系統應用研究的關鍵技術,其準確程度極大地影響著系統性能,尤其是結合多輸入多輸出(MIMO)高階調製時。到目前為止,針對單輸入單輸出(SISO)-OFDM系統的信道估計方法甚多,有基於最小平方(LS)的頻域信道估計,有基於傅立葉變換(FFT)的信道估計,有基於LS準則和最小均方誤差(MMSE)準則的時域信道估計,有盲信道估計等。這些方法各有利弊,在不同系統中的性能差異較大。
  • 使用srsLTE搭建4G基站
    有關文檔,指南和項目新聞,請參見srsLTE項目頁面(www.srslte.com)Intel SSE4.1 / AVX2(+100 Mbps)和標準C(+25 Mbps)支持 MAC, RLC, PDCP, RRC, NAS, S1AP 和 GW 層具有每層日誌級別和十六進位轉儲的詳細日誌系統MAC層wireshark數據包捕獲命令行跟蹤指標詳細的輸入配置文件用於EPA,EVA和ETU 3GPP頻道的信道模擬器
  • 基於信道測量的3-6 GHz城市環境傳播特性研究
    其中,路徑損耗和時延擴展是最常研究的兩個信道模型參數,對於移動通信網絡的規劃以及系統評估和優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目前,針對蜂窩移動通信城市宏小區場景,利用信道測量手段研究上述5G候選頻段傳播模型的成果較少,研究的頻段多數集中於3 GHz以下或毫米波頻段。CASSIOLI D等人給出了室內典型辦公環境下應用於超寬帶系統的60 GHz頻段的路徑損耗特性和時延擴展特性[10]。
  • 技術|基於改進擴展卡爾曼濾波的鋰電池SOC估計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導讀為了減小模型參數發生變化帶來的影響,提高鋰電池荷電狀態(SOC)的估計精度,提出了一種改進的擴展卡爾曼濾波算法(I-EKF)。電池荷電狀態(SOC)的定義是電池剩餘電量佔可用總電量的百分比。
  • LTE英文縮寫翻譯大全
    42CCCH SDUCommon Control Channel SDU 公共控制信道SDU43CCEControl Channel Element控制信道單元44CCOCell Change Order 小區更改命令45CCTrCHCoded Composite Transport Channel 編碼組合傳輸信道46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環延遲分集
  • 5G信道編碼技術及其標準化
    eMBB是傳統移動通信場景的擴展,而mMTC和URLLC是5G移動通信的新型場景。因此,目前三大場景的標準化研究中,eMBB場景的成果較多。Polar碼是一種新的信道編碼方案,它是基於信道極化理論提出的一種線性分組碼。理論上,它在低解碼複雜度下能夠達到信道容量且無錯誤平層[2],而且當碼長N增大時,其優勢會更加明顯。 信道極化理論是Polar編碼理論的核心,包括信道組合和信道分解部分。信道極化過程本質上是一種信道等效變換的過程。
  • 一文看懂LTE物理層是如何工作的?
    4)在獲得幀同步以後就可以讀取PBCH了,通過上面兩步獲得了下行參考信號結構,通過解調參考信號可以進一步的精確時隙與頻率同步,同時可以為解調PBCH做信道估計了。PBCH在子幀#0的slot #1上發送,就是緊靠PSS,通過解調PBCH,可以得到系統幀號和帶寬信息,以及PHICH的配置以及天線配置。
  • 中國首次在自由空間信道實現測量設備無關的量子密鑰分發
    這項成果不僅實現了將MDI-QKD從光纖信道拓展到自由空間信道的突破,也開啟了在自由空間信道中實現基於遠距離量子幹涉的更複雜的量子信息處理任務的可能。遠距離自由空間MDI-QKD實驗裝置圖MDI-QKD協議利用雙光子幹涉技術消除了探測端的所有安全漏洞,無需對測量端的量子設備進行任何安全性假設,被認為是各種量子密鑰分發協議中的最佳候選協議之一。
  • 為什麼都說2.4GHZ 無線信號幹擾大,信道1,6,11為何被廣泛使用
    在該頻率中間又劃分了14個信道,信道1中心頻率為2412MHZ,每隔5MHZ增加一個信道,每個信道至少有22MHZ的間距,其中20MHZ帶寬用來傳輸數據,剩下的間隙作為頻帶保護。(其中有些路由器可以設置為40MHZ,只是信道的擴展合併)通過上圖我們可以看到,2.4GHZ信號相鄰信道是相互重疊的,因此產生幹擾。
  • ...在國際上實現基於遠距離自由空間信道的測量設備無關量子密鑰分發
    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院士團隊與清華大學王向斌、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尤立星等人合作,首次在國際上實現基於遠距離自由空間信道的測量設備無關量子密鑰分發(MDI-QKD)。這項成果不僅實現了將MDI-QKD從光纖信道拓展到自由空間信道的突破,也開啟了在自由空間信道中,實現基於遠距離量子幹涉更複雜量子信息處理任務的可能。《物理評論快報》日前在線發表了該成果。 MDI-QKD協議利用雙光子幹涉技術消除了探測端的所有安全漏洞,無需對測量端的量子設備進行任何安全性假設,被認為是各種量子密鑰分發協議中的最佳候選協議之一。
  • 中科大首次完成在自由空間信道實現測量設備無關量子密鑰分發實驗
    ▼ 來自中國科大的消息顯示,近日,中國科大潘建偉及其同事彭承志、張強等與清華大學王向斌,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尤立星等人合作,首次在國際上實現了基於遠距離自由空間信道的測量設備無關量子密鑰分發(MDI-QKD)實驗。
  • 炙手可熱的5G,如何逼近信道容量的香農極限?
    C是單信道的信道容量,是指我們建立了一個單點輸入、單點輸出的通信通道(我們稱為信道)後,這條通道每秒最多可以傳送多少bit的信息量。B是信道的帶寬,可以簡單理解為分配給一個信道可用的頻率範圍的一半;S是傳送信號的平均功率,而N則是噪聲或者幹擾信號的平均功率。
  • 中國科大在量子通信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在自由空間信道實現測量...
    ,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尤立星等人合作,首次在國際上實現了基於遠距離自由空間信道的測量設備無關量子密鑰分發(MDI-QKD)實驗。這項成果不僅實現了將MDI-QKD從光纖信道拓展到自由空間信道的突破,也開啟了在自由空間信道中實現基於遠距離量子幹涉的更複雜的量子信息處理任務的可能。MDI-QKD協議利用雙光子幹涉技術消除了探測端的所有安全漏洞,無需對測量端的量子設備進行任何安全性假設,被認為是各種量子密鑰分發協議中的最佳候選協議之一。
  • 5G信道編碼之爭
    又因為信道編碼裡頭還劃分了數據信道編碼以及控制信道編碼,由於數據通常碼長比較長,而控制碼長非常短,不明所以然的人就誤以為長碼就是數據信道編碼,而短碼是控制信道編碼,其實這是一種誤讀的,其實長短碼都是用於描述數據信道編碼。
  • 世界各個地區WIFI 2.4G及5G信道劃分表(附無線通信頻率分配表)
    了解這13個信道所處的頻段,有助於我們理解人們經常說的三個不互相重疊的信道含義。信道也稱作通道(Channel)、頻段,是以無線信號(電磁波)作為傳輸載體的數據信號傳送通道。無線網絡(路由器、AP熱點、電腦無線網卡)可在多個信道上運行。在無線信號覆蓋範圍內的各種無線網絡設備應該儘量使用不同的信道,以避免信號之間的幹擾。
  • 無線網信道該選擇哪個
    現在使用WiFi路由器的朋友越來越多,也會造成網絡之前的信號幹擾,不穩定甚至是掉線,因此給無線路由器選擇合適的信道顯得十分的必要,無線網信道該選擇哪個,下面為您簡單介紹一下。 無線網信道該選擇哪個  1.建議將家庭寬帶用信道設置為1或者11;  2.通常情況下,默認的信道是【6】,這在單一的無線網絡環境中可以正常使用
  • LTE TDD測試介紹及Rohde & Schwarz 解決
    這一部分設計主要包括「物理層HARQ的相關機制」,以及「採用頻分的隨機接入信道」。允許同一時間上存在多個隨機接入信道(頻分)是TDD上下行時分的結構形成的又一設計結果。在LTEFDD的設計中,同一時刻只允許一個隨機接入信道的存在,即僅在時間域上改變隨機接入信道的數量。
  • 中科大首次驗證量子信道容量的不可加性
    信道容量信道容量是通信領域最基本的問題,也是衡量通信信道在噪聲環境中通信能力的一個關鍵參數。量子信道是指基於量子糾纏的信息通道,它不僅可用來傳輸通常意義下的經典信息,還能傳輸保密的經典信息和神秘的量子信息。
  • 路由器信道應該選擇哪個比較好
    現在基本上每家每戶都裝有路由器,如果自家設置的無線信道和鄰居家的信道重疊之後,便會形成信道幹擾,影響網速的穩定性,所以我們需要正確的選擇路由器信道,才能使我們的上網體驗更好,下面請看具體設置方法。
  • 量子信道容量的不可加性首獲實驗驗證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唐建順等與合作者合作,首次設計並實驗實現了一種特殊的「退相併擦除」量子信道,並在該量子信道中驗證了量子相干信息的不可加性。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信道容量是衡量通信信道在噪聲環境中通信能力的一個關鍵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