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史前碩鼠具有象牙般的牙齒

2021-01-15 科學公園

  科學公園訊(無窮的探索/譯)莫內西長牙豚鼠(Josephoartigasia monesi)的復原圖。這種體型巨大的齧齒動物比水牛還要大,其巨齒有如象牙一般。Credit: James Gurney


  我們來談談一種碩大無朋的齧齒動物。


  大約三百萬年前,在現今的南美洲生活著一種有史以來最大的齧齒動物——其門牙的作用就像現在的象牙。


  最新研究表明,這種公牛大小的動物用它們的門齒掘地來獲取食物,或許還利用這一強健的牙齒來和掠食者搏鬥。


  (2008年)一位業餘古生物學家在烏拉圭一處海灘的巖層中首次挖掘出莫內西長牙豚鼠(Josephoartigasia monesi)這種已滅絕齧齒動物的頭骨。這塊頭骨保存完好,大約有20英寸(51釐米)長,根據研究人員的計算,這種齧齒動物能夠長到2,200磅(約1,000千克)重。


  作為對比,已知排名第二大的齧齒動物怖豚鼠(Phoberomys)可以長到1,500磅(680公斤),而現今世上最大的齧齒動物水豚(capybara)只能長到130磅(60公斤)。


  這些史前碩鼠長著巨大的門牙,其真正功能目前還不清楚。


  


  最新研究表明,莫內西長牙豚鼠利用其長門齒來挖掘土壤及防衛獵食者。這裡是幾張其頭骨照片。Credit: ndres Rinderknecht and Ernesto Blanco


  之前的研究表明這種齧齒動物咀嚼肌很不發達,臼齒也比較小,這表明它們以柔軟的蔬菜和水果為食。然而絕大多數嚙齒類都擁有驚人的咬合力,研究人員懷疑這種巨鼠也不例外。


  為了更好地理解莫內西豚鼠是如何使用其牙齒的,英格蘭赫爾-約克醫學院的菲利普·考克斯(Philip Cox)及其同事分析了這種巨鼠頜部肌肉的走向和尺寸。


  他們估算出這種巨鼠的咬合力可以達到大約312磅(1,389牛頓)——和老虎相當。更令人吃驚的是,其門齒或第三臼齒的咬合力可以三倍於此,即936磅(4,165牛頓)。


  咀嚼蔬菜不需要這麼大的力量,所以作者認為其門齒或許有其他用途。


  「我們認為長牙豚鼠的門齒不僅僅是用來吃東西的,可能還有其他用途,比如掘地尋找食物,或是用來抵禦掠食者。這非常像現代的大象使用象牙的方式。」考克斯在文章中說道。


  他們的發現已經發表在2月4日的《解剖學雜誌》上。


  註:Josephoartigasia 是長尾豚鼠科的一個化石屬,2007年創屬並定名,目前尚未找到其中文譯名,暫時意譯為「長牙豚鼠」,期待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提供其準確的中文譯名。


  來源:livescience


  來自知名科普網站「科學公園」的母嬰欄目《嗨,好孕!》——用靠譜的科學知識幫助寶寶和媽媽。


  關注請添加公眾號hi_haoyun或掃描二維碼

  

相關焦點

  • 史前深海怪物:幻龍牙齒如針般尖利
    4.矛齒魚矛齒魚  一排匕首般的尖牙為矛齒魚(Enchodus)帶來了一個形象的綽號:劍齒鯡。  幻龍(Nothosaur)皮膚似革,尾長腿短,牙齒如針一般尖利,被認為同史前鱷魚具有相似之處。角鯊的牙齒同今天虎鯊的一樣,表明它們的食性存在類似之處。
  • 史前生物猛獁象暴露,象牙「發光發熱」,這樣的象肉你敢下嘴嗎?
    有人說凍土層下埋藏了無盡的病毒,其實下面也埋藏了無盡的生命,如今凍土層不斷融化,史前生物猛獁象已經暴露,而象牙也變得「發光發熱」,這樣的象肉你敢下嘴嗎?曾經生活在寒冷氣候的猛獁象便是被埋藏在凍土層下的生命之一,它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象之一,其中生活在草原上的猛獁象體重最大可達12噸,與如今的大象很相似,都是擁有粗壯的四肢,腳有四趾,擁有巨大的頭顱,其中最大的不一樣便是長有一對彎曲的大門牙,俗稱「象牙」,並且身披黑色的細密長毛!
  • 《詩經》中的碩鼠竟然是一種叫螻蛄的昆蟲
    《正義》引《鄭氏周易》引《詩》『碩鼠碩鼠』」。《經典釋文·周易音義》「鼫,音石。《子夏傳》作『碩鼠』。鼫鼠,五技鼠也」等等。所以「石鼠」「碩鼠」「鼫鼠」應為同一種動物,但到底是什麼,歷代也一直有不同意見。
  • 美國科學家還原史前恐鱷圖像,公交車般大的體型,香蕉般大的牙
    一項關於恐鱷化石的新研究,揭示了這些史前巨鱷更多的細節,以及他們的棲息習慣。紐約理工學院的古生物學家亞當·克賽特(Adam Cossette)和美國愛荷華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克里斯多福·布羅楚(Christopher Brochu),通過研究恐鱷的頭骨化石和咬痕化石,大致還原了一幅恐鱷的圖像,他們發現恐鱷有著香蕉般大小的牙齒,其與短吻鱷的關係更親近。
  • 永凍層又現史前生物遺骸,遠古病毒或夾雜其中,人類應當警惕
    這意味著即使是夏季溫度,這裡的也不會太高,再加上各種原因使得它並沒有被微生物徹底分解,而是保存了80%左右的身體,其身體內的牙齒,骨骼,脂肪以及肌肉和部分腸道等,都得以保存,甚至就連最後一餐也保存在了體內。而這也意味著,該披毛犀體內的病毒、細菌等微生物,或許也被保存了下來。
  • 遠古巨象,象牙具有唯一性,「神秘動物學之父」認為它依然存在
    同樣作為遠古生物的一種,今天我們介紹的動物與恐龍相比,知名度要小上很多,它是一種體型巨大的長鼻類生物,成年的雄性可以達到5米高,體重可以達到13噸左右,是現在陸地最重動物非洲象體重的一倍還多,說到這我想很多人已經猜到了它是誰?沒錯就是恐象。
  • 帶你看看消失的史前巨獸:恐象
    帶你看看消失的史前巨獸:恐象時間:2018-11-09 15:34   來源:未知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帶你看看消失的史前巨獸:恐象 恐象 是象的史前親屬,生存於中新世中期至更新世早期。恐象像現今的象,但鼻較短,而象牙則向下彎曲。
  • 象牙的重要意義
    象牙對大象真的重要意義,大象那對暴露在外的長長的牙齒,它的名字叫前齒,但是如果我們從科學角度完整的來講,象牙還包括臼齒。象牙是大象在野外生存的一個非常重要工具,它們可以利用象牙起到自衛、覓食、吸引伴侶的作用。當大象遇到對手時,它們那對長長的牙齒可以震懾並擊退敵人;在旱季,大象可以用牙齒挖取到地下深層的水,以此緩解因缺水帶來的乾渴;與此同時,大象的牙齒越長就說明它的基因越好,因此大象的牙齒越長就越能吸引異性的注意。你看,象牙對大象是不是很重要呢?其實並不是每一頭大象都有長長的象牙。
  • 36種史前鱷魚(二)
    這種古老的食肉動物特徵是它沒有鱷魚般的盔甲,而且它輕。Metriorhynchus(希臘語為「中等鼻子」)類似於侏羅紀時期的巨龍Geosaurus。21、迷鱷屬迷鱷屬(Mystriosuchus)擁有細長口鼻部,以及布滿大量的圓錐狀牙齒。它們可能是魚食性,能夠捕抓快速、光滑的獵物,但無法順利追蹤陸地動物。成員包括:古喙龍、狂齒鱷、以及迷鱷。
  • 這種看起來「萌萌噠」的史前鯊魚,會把鋒利的牙齒,藏在下巴裡
    這種看起來萌萌噠的史前鯊魚,長著大大的眼睛,和隱藏在下巴裡的鋒利牙齒它有大大的眼睛,溫暖的笑容——直到它咧開嘴,下顎同時向兩邊伸展時;一排排鋒利的牙齒從下巴裡探出來——你才會發現,你正面臨極度恐怖的境地。科學家們最近在一塊3.7億年前的鯊魚化石中,發現了這一噩夢般的特徵。
  • 史前最醜的5種古生物,恐象上榜,象牙是向下彎曲生長的獠牙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外表,是每個愛美的小仙女們都尤為重視的,但是外表也不是人類獨有的,每一種生物都有其獨特的外表。那麼有美的,自然也就有醜的。
  • 【視頻福利區】——象牙走私——血染的白
    今日Aisha為您分享——象牙走私——血染的白象牙狹義地說是雄性的象的獠牙。往往被加工成藝術品、首飾或珠寶。此外它還被加工為撞球和鋼琴鍵,是一種非常昂貴的原材料。 牙齒和獠牙本來是同樣的物質。牙齒是特別的、用來咀嚼的結構。獠牙是伸長的,伸出嘴唇的牙齒,它們從牙齒演化出來,一般作為防禦武器。為了保護大象免遭殺害,1973年有21個國家的全權代表受命在華盛頓籤署了《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該公約嚴格限制象牙貿易,中國於1981年加入該公約。
  • 盤點史前怪獸:恐貓以人類祖先為食,恐象空有大塊頭喜歡吃水草
    她的出現顯示了人類曾經和恐狼這類史前生物並存的事實。恐犬勉強可算恐氏家族的汪星人,而這個家族的喵星人,對於早期人類來說,簡直就是噩夢般的存在,這就是恐貓。然而,看著它們的上頜下頜,科學家們覺得十分頭疼——象牙怎麼都裝不上。
  • 牙齒脆、咬力低的史前巨獸劍齒虎,憑啥成為霸主級猛獸?
    在談到史前霸主級猛獸的時候,人們總是喜歡把劍齒虎搬出來說事,但是你知道嗎?實際上劍齒虎並不是指某一種動物,而是指某一類具有劍齒特徵的史前動物。這裡面包括了劍齒虎亞科、獵貓科,甚至是鬣齒獸科、袋劍齒虎類的動物。
  • 化石上鋸狀的牙齒,旋齒鯊令人不寒而慄,專家更被它牙齒位置困擾
    ,像一個電鋸刻在石頭上,即使是專家都難於確認它們的牙齒到底是長在哪裡,這種奇特古生物就是——旋齒鯊。  專家只能根據化石,復原古生物大致的樣子,根據旋齒鯊的化石,專家推測這種鯊魚大約生活在2.7億年前,在二疊紀至三疊紀,旋齒鯊的體長在7.5米-15米範圍,外形令人不寒而粟,特別是它們的牙齒,這些牙齒內捲成環狀螺旋形齒,從大到小分布,像尖刀般非常鋒利,非常有利於切割,像是頂著一把「電鋸」的鯊魚。
  • 西伯利亞現史前生物,科學家深感擔憂
    意外發現的「冰凍鳥」在之前就有外國媒體報導,一群去尋找象牙化石的尋寶探險者,他們在西伯利亞高寒區無意之中發現了一隻「冰凍鳥」。所謂的「冰凍鳥」也就是被埋冰雪中的鳥,這隻「冰凍鳥」是在一處深達七米深的礦井凍土層中發現的。
  • 澳大利亞發現史前巨鯊牙齒 比大白鯊還大一倍
    2018年8月11日消息,一名業餘古生物學者在澳大利亞發現一組史前巨型鯊魚的牙齒,比白鯊牙齒大一倍。而發現地點在距墨爾本約100公裡的海灘上,當時該名業餘學者當時在沙灘上尋找其它化石,不經意轉身看到巨大的鯊魚牙齒。
  • 鯊魚牙齒的起源
    這兩套牙齒,同樣是生長源於同一牙板的齒簇。再來對比看一下鯊魚。圖片引自http://people.eku.edu/ritchisong/342notes7.html如圖可見,鯊魚的牙齒(tooth)於人的牙齒相同,它們同樣具有3個基本結構。一排齒簇,同樣起源於同一牙板。
  • 詩經《碩鼠》:究竟是指什麼品種的老鼠?怎麼翻譯,代表著什麼?
    文丨曹鏡明題丨詩經《碩鼠》:究竟是指什麼品種的老鼠?怎麼翻譯,代表著什麼?鼠年說鼠:《碩鼠》不如《官倉鼠》,興亡都是百姓苦!一方面憑藉其成熟的創作技巧,引領後代的一個流派的詩歌創作;另一方面也憑藉著獨到的立意,廣受後人的喜愛,即便是如今也被收錄至小學課本之中,那就是《國風丶魏風丶碩鼠》一詩,相信大家一定不會陌生。那麼不知道大家在學習和閱讀《碩鼠》這首詩的時候,有沒有產生這樣一種獵奇心理——碩鼠,碩鼠,究竟是什麼鼠?
  • 十大奇異的史前動物
    下頜骨頦部非常長及向下彎曲,象牙向後彎,是恐象的特徵。恐象如何使用它奇特的象牙一直都是討論的焦點。它有可能用來插入土壤中尋找植物的根部及塊莖,或是推倒樹枝來吃樹葉,又或是挖出樹皮來吃等。歐巴賓海蠍屬,化石發現於加拿大卑詩省的伯吉斯頁巖,它是一種存活在寒武紀的生物。此種生物具有環節結構,並具未礦化的外骨骼。身體總長度為40至7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