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公園訊(無窮的探索/譯)莫內西長牙豚鼠(Josephoartigasia monesi)的復原圖。這種體型巨大的齧齒動物比水牛還要大,其巨齒有如象牙一般。Credit: James Gurney
我們來談談一種碩大無朋的齧齒動物。
大約三百萬年前,在現今的南美洲生活著一種有史以來最大的齧齒動物——其門牙的作用就像現在的象牙。
最新研究表明,這種公牛大小的動物用它們的門齒掘地來獲取食物,或許還利用這一強健的牙齒來和掠食者搏鬥。
(2008年)一位業餘古生物學家在烏拉圭一處海灘的巖層中首次挖掘出莫內西長牙豚鼠(Josephoartigasia monesi)這種已滅絕齧齒動物的頭骨。這塊頭骨保存完好,大約有20英寸(51釐米)長,根據研究人員的計算,這種齧齒動物能夠長到2,200磅(約1,000千克)重。
作為對比,已知排名第二大的齧齒動物怖豚鼠(Phoberomys)可以長到1,500磅(680公斤),而現今世上最大的齧齒動物水豚(capybara)只能長到130磅(60公斤)。
這些史前碩鼠長著巨大的門牙,其真正功能目前還不清楚。
最新研究表明,莫內西長牙豚鼠利用其長門齒來挖掘土壤及防衛獵食者。這裡是幾張其頭骨照片。Credit: ndres Rinderknecht and Ernesto Blanco
之前的研究表明這種齧齒動物咀嚼肌很不發達,臼齒也比較小,這表明它們以柔軟的蔬菜和水果為食。然而絕大多數嚙齒類都擁有驚人的咬合力,研究人員懷疑這種巨鼠也不例外。
為了更好地理解莫內西豚鼠是如何使用其牙齒的,英格蘭赫爾-約克醫學院的菲利普·考克斯(Philip Cox)及其同事分析了這種巨鼠頜部肌肉的走向和尺寸。
他們估算出這種巨鼠的咬合力可以達到大約312磅(1,389牛頓)——和老虎相當。更令人吃驚的是,其門齒或第三臼齒的咬合力可以三倍於此,即936磅(4,165牛頓)。
咀嚼蔬菜不需要這麼大的力量,所以作者認為其門齒或許有其他用途。
「我們認為長牙豚鼠的門齒不僅僅是用來吃東西的,可能還有其他用途,比如掘地尋找食物,或是用來抵禦掠食者。這非常像現代的大象使用象牙的方式。」考克斯在文章中說道。
他們的發現已經發表在2月4日的《解剖學雜誌》上。
註:Josephoartigasia 是長尾豚鼠科的一個化石屬,2007年創屬並定名,目前尚未找到其中文譯名,暫時意譯為「長牙豚鼠」,期待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提供其準確的中文譯名。
來源:livescience
來自知名科普網站「科學公園」的母嬰欄目《嗨,好孕!》——用靠譜的科學知識幫助寶寶和媽媽。
關注請添加公眾號hi_haoyun或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