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曹鏡明
題丨詩經《碩鼠》:究竟是指什麼品種的老鼠?怎麼翻譯,代表著什麼?
鼠年說鼠:《碩鼠》不如《官倉鼠》,興亡都是百姓苦!
《詩經》作為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不光被孔子評價為:「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即便是外國藝術家比奧也推崇道:「(《詩經》是)東亞傳給我們的最出色的風俗畫之一,也是一部真實性無可爭辯的文獻。」可見《詩經》能夠從古代流傳下來,首先還是要得益於自身作品的質量,由此博得文人墨客的喜愛。
而在《詩經》中所收錄的詩歌作品裡,有這樣一首通篇運用「比體」來諷刺朝廷徵服官員肆意斂財,罔顧百姓死活的作品。一方面憑藉其成熟的創作技巧,引領後代的一個流派的詩歌創作;另一方面也憑藉著獨到的立意,廣受後人的喜愛,即便是如今也被收錄至小學課本之中,那就是《國風丶魏風丶碩鼠》一詩,相信大家一定不會陌生。
那麼不知道大家在學習和閱讀《碩鼠》這首詩的時候,有沒有產生這樣一種獵奇心理——碩鼠,碩鼠,究竟是什麼鼠?從《咬文嚼字》上解析「碩」字的含義,可理解為「頭大」。這裡的「頭大」,可不是指網絡上的用語,譯作什麼百思不得其解之類的,而是指一種面相。從褒義上來講,就是方臉大耳的富貴之相;從貶義上來講,就是肥頭大耳的油膩之相。甭管是哪種解法,無非就是因人而異而已!
可若是放在「碩鼠」裡面呢?通常來講,就是「大老鼠」的意思。如此看來,這個「碩鼠」僅僅是指明了老鼠的大小,並沒有說出是什麼品種來。其實不然,依據《爾雅》裡的翻譯,碩鼠應該就是指田鼠,俗稱土耗子。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國古典文學專家餘冠英先生在翻譯《碩鼠》的時候,曾直譯為「土耗子啊土耗子」。雖然翻譯的有些過於直白,讓人感覺有些突兀,不過從文學分析上來看,是可以解釋得通的。
同樣也正是餘冠英先生的譯本,為《碩鼠》的現代翻譯定下大的基調。也就是說,現在的人在翻譯《碩鼠》的時候,大多是以餘冠英先生的譯本為藍本的,故而雖有一些推陳在內,但不夠出新,不夠精彩。如此看來,倒不如不翻譯,或是稱作「田鼠」,既有一定的書面成分,有足夠的直白,可以達到翻譯的目的。有些時候,大家在翻譯古人或是外國文學作品的時候,不一定要必須追求「譯者隱形」的準則,畢竟是個偽命題。倒不如灑脫一些,將「譯者顯形」出來,構成整片作品的文字風格和歷史形象的切合。
至於為什麼說《碩鼠》開創了一個詩歌流派呢?因為自《碩鼠》之後,歷朝歷代都出現過一些以「老鼠」為主體,進行創作的諷刺之作。例如唐朝詩人曹鄴揮筆寫下的《官倉鼠》一詩。細看之下,與《碩鼠》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官倉老鼠大如鬥,見人開倉亦不走。健兒無糧百姓飢,誰遣朝朝入君口?正如詩中寫到的那樣:官倉的老鼠,都吃得滿嘴流油了,而官倉外的貧民百姓卻都沒有糧食充飢。
首句的「官倉老鼠大如鬥,見人開倉亦不走」不亞於杜甫筆下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而尾句的「健兒無糧百姓飢,誰遣朝朝入君口」堪比李紳筆下的「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如此兩句結合起來,絕對稱得上是神來之筆。
縱觀歷朝歷代文人墨客筆下關於「老鼠」的詩作,《碩鼠》可排第一,《官倉鼠》可排第二,自此再無第三,可同比較者。而這前兩首,便是傳承的關係,前者用老鼠來代表統治階級的剝削,後者來諷刺貧民百姓連統治階級的附屬品都不如。
【搜索老鼠的照片太過鬧心,便用貓和老鼠代替】
作者自薦:
1)為什麼說毀掉孫悟空的是太上老君?再無齊天大聖,只剩鬥戰勝佛!
2)曹操的千古名篇《短歌行》,不過拾古人牙慧,學的三分神似!
3)為啥李商隱淪為冷門詩人?只因太多高曉松式網友,誰都想當公知!
4)乾隆皇帝:一生創作41863首詩,僅一首被收錄課文,還是抄襲的!
5)汪曾祺逝世:真正的快樂,需要人生的智慧,幸福與否自己說的算!
本文系【曹鏡明】原創,圖片來源網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