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最帥數學老師帶你推導萬有引力公式的由來:萬有引力公式推導過程(二)

2021-03-01 微積分與概率論

 

 Law Of Universal Gravitation    

   我知道你知道萬有引力公式,但我也知道你不知道萬有引力公式是怎麼來的,那就讓我帶你領略一下數學物理之美吧。

    上期視頻已經把物體在受中心力場作用下的軌道方程、橢圓極坐標方程、比耐方程都推導了一遍,為這期視頻作了充分的知識內容鋪墊。這期視頻主要是利用比耐方程和克卜勒三大定律把萬有引力公式推導出來。

    伽利略在1632年實際上已經提出離心力和向心力的初步想法。布裡阿德在1645年提出了引力平方比關係的思想.牛頓在1665~1666年的手稿中,用自己的方式證明了離心力定律,但向心力這個詞可能首先出現在《論運動》的第一個手稿中。一般人認為離心力定律是惠更斯在1673年發表的《擺鐘》一書中提出來的。根據1684年8月~10月的《論迴轉物體的運動》一文手稿中,牛頓很可能在這個手稿中第一次提出向心力及其定義。

    在1687年時,英國最著名的物理學家和數學家ISAAC NEWTON在他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Mathematical Principles of Natural Philosophy)上首次發表了萬有引力的數學表達式,即對任意兩個質點通過質心方向上的力相互吸引,該引力的的大小與它們的質量乘積成正比,與它們距離的平方成反比,與兩物體的化學本質或物理狀態以及中介物質無關。這就是萬有引力由來的學術歷史。

相關焦點

  • 萬有引力公式推導過程(一):比耐方程的推導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我知道你知道萬有引力公式,但是我也知道你不知道萬有引力公式的推導過程。(哈哈……)就讓我這個最強數學老師帶你領略一下數學物理之美。當年牛頓推出萬有引力公式的方法主要是利用歐幾裡得幾何內容以及利用牛頓他自己創立的流數法(即微積分)。而我是採用現代數學知識給大家講萬有引力公式的推導方法,其中會涉及到一個著名的Binet's Equation,這是一個描述物體受中心立場作用下的軌道狀態。
  • 萬有引力公式的推導(二):利用KEPLER定律推導出萬有引力公式
    Law Of Universal Gravitation        上期視頻已經把物體在受中心力場作用下的軌道方程、橢圓極坐標方程、比耐方程都推導了一遍,為這期視頻作了充分的知識內容鋪墊。這期視頻主要是利用比耐方程和克卜勒三大定律把萬有引力公式推導出來。
  • 萬有引力公式的推導(一):比耐方程
    Law Of Universal Gravitation我知道你知道萬有引力公式,但我也知道你不知道萬有引力公式是怎麼來的,那就讓我帶你領略一下數學物理之美吧。這期視頻主要是推導物體在受中心力場作用下的軌道方程、橢圓極坐標方程、比耐方程,為下期視頻作充分的知識內容鋪墊。伽利略在1632年實際上已經提出離心力和向心力的初步想法。布裡阿德在1645年提出了引力平方比關係的思想。牛頓在1665~1666年的手稿中,用自己的方式證明了離心力定律,但向心力這個詞可能首先出現在《論運動》的第一個手稿中。
  • 萬有引力公式的推導
    下面我們利用牛頓第二定律和克卜勒第三定律來推導萬有引力公式。採用分離參數法。我們首先簡化天體運動是圓周運動,根據圓周運動的基本公式:    進一步我們從數學角度來說明為什麼引力和質量的乘積成正比,行星和太陽之間的作用屬於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又因為:
  • 網友問:萬有引力定律是怎麼被發現,又是如何推導出來的?
    比較典型的,就是中學引入「虛數」的概念,無論是課本還是數學老師,差不多的都會這麼給你說:因為x^2=-1在實數上無解,所以數學家引入了虛數單位i。懂點數學歷史的人,會知道這個說法是完全錯誤的,數學家從被虛數困惑,到正式承認虛數地位,花了兩百多年的時間,而現在課本一句話帶過,不讓學生去了解一個偉大事物的發現歷程,會很難讓學生正確地學習發現新事物的方法,或許這也是創新不足的一個根源吧!
  • 高中物理常考十大公式之萬有引力定律公式
    天體運動是一種處於萬有引力作用下的典型的圓周運動。本文系統闡述萬有引力定律,及處於萬有引力作用下的天體運動。  萬有引力定律的概念  萬有引力定律是英國物理學家牛頓的重要貢獻。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是17世紀自然科學最偉大的成果之一。
  • 淺析最美數學公式——歐拉公式之推導歸納
    本文是基於作者在高等數學和複變函數這兩門課程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思考, 整理並總結了有關於大家熟知的歐拉公式在不同數學分支裡的詳細推導方法和推導過程, 以便為相關學者提供參考和借鑑。學習過高等數學的的人都學過歐拉公式, 還知道歐拉公式是指以歐拉命名的諸多公式之一。
  • 數學導數公式及其推導過程
    導數是數學高考中必考的一個考點,在文科數學中,同學們還比較容易拿分,可是在理科數學中,作為壓軸題,對絕大部分同學來說,就很是困難了。它的簡單在於,它所考查的公式並不多,也並不複雜,同學們只要在老師講解之後,經過一點時間的熟記、練題,自然而然就能掌握,考試中也能得心應手地解答一些常規題目。
  • 物理只要記住F=ma定律和萬有引力這兩個公式,什麼都可以推導出來
    人造衛星運行的計算要與圓周運動向心力公式結合起來,也就是說萬有引力提供圓周運動的向心力即F(萬有引力) = F(向心力)G*(Mm)/(R方) = m(V方)/R 或 mR(w方)其中,左邊公式的各個量的單位如前所述
  • 五年級數學:多邊形面積公式推導全過程,靈活記公式,輕鬆解難題
    歡迎大家學習李老師《五年級數學培優》課程,本章節內容是多邊形面積公式推導全過程,靈活記公式,輕鬆解難題。每天學一點,中等變優秀,優秀變拔尖01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公式推導過程平行四邊形面積推導如上圖,沿著平行四邊形的一條高將平行四邊形剪成兩塊,再通過平移將這兩塊拼成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是原來平行四邊形的底,寬是平行四邊形的高
  • 九旬老農花40年推導數學公式,專家:要是在古代,他就是祖衝之
    ——題記人類的發展是通過不斷更新的科學技術進行的,而研究科學最不可缺少的便是鍥而不捨的求知精神,因此有些事情我們不僅要注重結果,也不能忽視過程。眾所周知,居裡夫婦發現了鐳,對化學界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誰又記得他們為了證實這個猜想,耗費了500噸煤炭呢?
  • 初中數學知識點大全:三角函數公式推導過程
    初中數學知識點大全:三角函數公式推導過程 萬能公式推導 sin2α=2sinαcosα=2sinαcosα/(cos^2(α)+sin^2(α))...... 同理可推導餘弦的萬能公式。正切的萬能公式可通過正弦比餘弦得到。
  • 歐拉公式的證明_歐拉公式推導過程
    打開APP 歐拉公式的證明_歐拉公式推導過程 發表於 2017-11-28 19:59:14   歐拉公式的證明      這三個公式分別為其省略餘項的麥克勞林公式,其中麥克勞林公式為泰勒公式的一種特殊形式,在
  • 九旬老農花40年推導數學公式,這要是在古代,他就是「祖衝之」
    人類的發展是通過不斷更新的科技來實現的,而研究科學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堅持不懈的求知精神,所以有些事不但要注重結果,而且也不能忽視過程。居裡夫婦發現了鐳,為化學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誰還記得他們為證實這一推測花費了500噸煤?
  • 傅立葉變換公式的推導
    公式如下        有朋友說,那個科普不錯啦,但是對於這個公式似乎沒啥幫助。畢竟我們不能拿一架鋼琴來分解,而且不少函數也根本沒有相應的鋼琴。        好吧,這一次我們學術點,用數學來推導一下公式。        本文難度很大,對數學推導不感興趣的朋友請拉到最後,點一個「在看」走吧。
  • 運用克卜勒行星運動三定律和牛頓運動第二定律推導萬有引力定律
    首先, 回顧一下我們之前使用萬有引力定律和牛頓運動第二定律證明[1]了二體問題中行星以恆星為焦點繞恆星沿著橢圓軌道運行, 此即克卜勒行星運動第一定律. ——第二定律, 第三定律, 也可以證明 (雖然也比較短, 但是偶最近實在沒有太多多餘的時間; 看以後啦!
  • 三角函數的積化和差、和差化積公式推導
    我在上篇文章中講到了三角函數恆等變換的推導過程,最終得到四個恆等變換等式。根據上述四個等式,我們再進一步推導三角函數恆等式的變換。1.積化和差公式推導等式(1)減去等式(2),兩邊同時除以2,得等式(1)加上等式(2),兩邊同時除以2,得等式(3)加上等式(4),兩邊同時除以2,得等式(4)減去等式(3),兩邊同時除以2,得等式(5)~ (8)即為三角函數中的積化和差公式。
  • 高中物理機械運動之單擺周期公式的數學推導
    公式如下:                                                             g是重力加速度,一般取9.8m/s2。二、採用牛頓第二定律推導:    如下圖,擺長為l,重物受力為:重力mg和繩子的張力T。
  • 淺談「兩角差的餘弦公式」之推導
    「兩角差的餘弦公式」在推導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蘊涵著換一個角度看問題的轉換思想,是數學家創造發明的法寶,也是我們進行再發現、再創造活動的探索方式。本文針對 「兩角差的餘弦公式的推導」章節進行學習,分析並推導兩角差的餘弦公式,實踐檢驗。筆者在近年來的各省數學高考試卷中發現,經常會出現考查數學教材中相關公式或定理的證明試題,比如證明兩角和的餘弦公式及餘弦定理等等。
  • 初一數學完全平方公式及其推導公式的題型總結,請你拿起筆做一下
    初一數學完全平方公式及其推導公式題型總結,請拿起筆做一下整式乘除中最難和最易忘的公式就是完全平方公式,完全平方公式不僅在初一上冊整式乘除中佔有一定的位置,而且在後期所要學的因式分解中也佔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初一剛開始學整式乘除的時候,一定要掌握完全平方公式並且能夠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導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