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農花40年推導數學公式,這要是在古代,他就是「祖衝之」

2021-01-08 一個人談歷史啊

人類的發展是通過不斷更新的科技來實現的,而研究科學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堅持不懈的求知精神,所以有些事不但要注重結果,而且也不能忽視過程。

居裡夫婦發現了鐳,為化學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誰還記得他們為證實這一推測花費了500噸煤?愛迪生一生中有超過2000項發明,這些發明為人類的生活帶來了無窮的便利,但誰知道他為了完成一次又一次的發明,就把自己關在實驗室裡,不斷地承受著失敗的痛苦?因此,科學的發展和進步,都離不開這些科學家的辛勤努力和敢于堅持真理的精神。

實際上,不僅僅是這些實踐科學家要面對無數次的失敗,那些理論科學家也要面對。每個最終能成功地得出正確理論的科學家,都經歷過無數次演算。不僅僅是世界上有科學家公證,甚至民間的一些科學愛好者,如果想要有所成就,更離不開這種精神。

例如90歲的農場主黃錦雲,他也有這樣的精神,花了40年的時間,推出了兩套屬於自己的配方。許多知名專家對他的評價都很高,認為他是古代的人物,是祖衝之級的數學家。

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理論科學也同樣重要,對於實踐科學的錯誤認識比理論科學更重要。不知讀者是否已經有了這樣的認識,當我們還小的時候,剛接觸過函數幾何,常常會產生學這個能做什麼的幻覺。

對我們的認知,日常生活中似乎可以用到的數學知識,無非是一些加減乘除,更高一點的,就是解方程之類的實用數學知識。這些較高級的數列、幾何、函數、微積分,它們實際起著什麼作用?

在當今世界數學界,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猜想,哥德巴赫猜想,一直是數學家們要攻克的難題之一。

一九六六年陳景潤證明「1+2」成立,放在行人看來,就是證明一個任意一個足夠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兩個素數的和,或一個素數和一個半素數的和,但對於外行人來說,「1+2」就是要證明的疑問。

事實上,即使是這種「1+2」的陳景潤,也是花了無數個日夜演算得來的,科學界就是需要像他們這樣堅持不懈的奉獻者,才能推動社會進步。例如,現代力學中的高階推進器,大多是在牛頓萬有引力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只是為了後面的實踐。

說科學家的理論用在實踐中還遠遠不夠,但黃錦雲的實踐離我們近在咫尺,而且還特別「貼心」。1930年黃錦雲生於浙江,自幼熱愛學習,尤其是數學,成績還特別優秀,高中畢業後在村上幹起了會計這一職業,也算是沒有丟掉自己所熱愛的事業。這人特別愛專研,我們學成後一般要幾年後才能把所學的全部歸還給老師,而他恰恰相反,不但不歸還,而且還把知識發揚光大。

那時,他負責村上的稻米栽培工作,眾所周知,稻米一直是關係民生的頭等大事,黃錦雲接到這一任務後更是十分重視。如何在沒有雜交稻的年代增加水稻產量成為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黃錦雲自然也是這麼想的。

因此,他把自己所學的數學應用到水稻種植上,經常到稻田裡收集資料,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推算出在一定的畝產量條件下,需要多少苗。現在看來,這種方法可能有些僵硬、複雜,但黃錦雲所提供的資料卻很有用,不僅得到村民的好評,而且減少了浪費的現象。

這是黃錦雲在十裡八鄉的成功故事,也是出了名的。很多人都找他來取經,怎樣才能在這個行業做到不浪費,其中有一位工匠,他做的是祖傳手藝,但存在著浪費材料的現象。在得知對方的要求後,黃錦雲便開始了自己的推導之路,這條路就是40年。

祖衝其中一位人物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間彈指間即逝。在推導公式的過程中,黃錦雲邊工作邊演算,憑著自己的堅韌和毅力,終於推導出兩套公式。為得到這個公式,黃錦雲也從一個中老年人正式進入了老年產業,他本來是想當一個實踐科學家,所以他迫不及待地要把這個公式公之於眾,希望有人能看到自己的成果,並加以利用。起初,他的成績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直到有一家報紙報導了他的事跡,才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多關注。

此時黃錦雲不僅在民間聲名顯赫,來自權威機構的數學專家也注意到了這位老者,他們專門把黃錦雲的公式拿來仔細推導論證,發現他的公式確實是對的,只是在當今社會稍顯過時,但專家們卻認為,黃錦雲的這一成就,放在古代,肯定是祖衝一類人物。

如此高層次的評價,不僅是對黃錦雲公式的認可,更是對其孜孜以求的科研精神的認同。正如專家對黃錦雲所持的敬佩態度,這個90歲的老人,所做的一切都讓人肅然起敬!

相關焦點

  • 九旬老農花40年推導數學公式,專家:要是在古代,他就是祖衝之
    比如90歲的農民黃錦雲,他也有這樣的精神,耗費了四十年的光陰才推出了兩套屬於自己的公式。很多慕名而來的專家都對他進行了好評,認為他這樣的人放在古代,就是祖衝之級別的數學家。許多人都找上門來向他取經,如何才能做到本行業的不浪費,其中就有一個工匠,他做的是老祖宗留下的手藝,卻存在材料浪費的現象。黃錦雲得知對方訴求之後,便開始了自己推導公式的道路,這一堅持便是40年。祖衝之一般的人物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間彈指間便流逝了。
  • 浙江九旬老人花40年,推算出一個數學公式,專家:精神可嘉但沒用
    此外,還有一個90歲的老農花了40年的時間推導出了數學公式,但被專家否決,認為早已過時,但老農潛心研究的精神依然值得我們學習。 這位老人名叫黃錦雲,是浙江衢州龍遊縣人,他從小就特別喜歡數學,最喜歡研究各種數學題目,而這一興趣他整整保持了一輩子。 在1949年的時候,黃錦雲從高中畢業,由於種種原因,他沒能考上大學,只好回到家鄉,靠務農為生。當時黃錦雲是村裡學歷最高的人,再加上他擅長數學,所以就在村裡當會計。
  • 90歲老農用40年推導數學公式,專家卻說:類似祖衝之,可惜已過時
    因此,前人一直教導我們,無論做什麼學問,讀書,都要多看世界,否則的話,很可能就是徒勞無獲。比如這篇文章要談論的一個例子,就是一位90歲的老農,花了40年時間推導出數學公式,可以說,他的推理,沒有任何問題,很科學,而且做事很認真。但是,很遺憾,他的科學思想已經過時,因而已經過時。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
  • 祖衝之的成就,蘊含著他的科學精神,影響了整個數學史
    小學的時候我們就開始接觸圓周率了,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約等於3.14。好奇心較為強烈的同學可能會問這個圓周率的值為什麼是這樣的?它是怎麼計算出來的?要弄清楚這些問題,我們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他就是我國南北朝時代的科學家祖衝之。他在數學中關於圓周率值的計算、球體積公式的推導、天文曆法等方面的貢獻,極大地推動了我國古代數學以及其他相關學科的發展,是我國數學發展史上的標誌性人物。
  • 數學家祖衝之之子祖𣈶
    中國南北朝時期數學家、天文學家,祖衝之之子。同父親祖衝之一起圓滿解決了球面積的計算問題,得到正確的體積公式,並據此提出了著名的&34;。祖𣈶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數學家之一。01祖衝之父子總結了魏晉時期著名數學家劉徽的有關工作,提出&34;,即等高的兩立體,若其任意高處的水平截面積相等,則這兩立體體積相等,這就是著名的祖𣈶公理(或劉祖原理)。祖𣈶應用這個原理,解決了劉徽尚未解決的球體積公式。
  • 中國古代數學為何如此的落後?
    2.比較《九章算術注》和《幾何原本》不管是篇幅和深奧程度,九章都遠遠不如幾何原本,《九章》還停留在簡單基本運算解題,如加減乘除運算和勾股定理,而《幾何原本》已經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公裡體系,從幾個公社少量前提出發,推導出大量結論,更是給後人開啟了數學論證的先河,留下了如窮竭法、分析法、反證法、等各種數學證明方法,這些證明方法我相信任何上過初中數學的都應該學過。
  • 在沒有望遠鏡的古代,祖衝之是如何準確計算出「日食月食」的
    比如我們熟悉的數學家祖衝之,他不僅在數學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而且在天文學,力學,文學等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具體有哪些貢獻?。祖衝之簡介祖衝之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數學家,他的科學成就與其良好的家教密不可分。他的祖父祖昌是劉宋時期的大工匠,主要在朝廷管理土木工程。其父祖碩是「朝廷所請」。
  • 球的體積公式是怎麼推導出來的?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需要以下幾個步驟「兩個同高的幾何體,如果與底等距離的截面積總相等,那麼這兩個幾何體的體積相等
  • 數學中有哪些美麗公式?最美公式帶你玩轉數學
    早在南北朝時期,中國的祖衝之用古老的算籌計算出圓周率π的近似值介於3.1415926到3.1415927之間。如此精確地測量圓周率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他因此能夠修正古代的量器容積的計算,極大地改進了生產實踐的需要。儘管如此,祖衝之的方法雖然簡單,但卻需要極為持久的耐心和仔細,以至於他的記錄直到一千多年後才被打破。圓周率π就好像一份寶藏,為它的主人牢牢地守護著自己的秘密。
  • 最強最帥數學老師帶你推導萬有引力公式的由來:萬有引力公式推導過程(二)
    ,那就讓我帶你領略一下數學物理之美吧。    上期視頻已經把物體在受中心力場作用下的軌道方程、橢圓極坐標方程、比耐方程都推導了一遍,為這期視頻作了充分的知識內容鋪墊。這期視頻主要是利用比耐方程和克卜勒三大定律把萬有引力公式推導出來。    伽利略在1632年實際上已經提出離心力和向心力的初步想法。
  • 淺析最美數學公式——歐拉公式之推導歸納
    本文是基於作者在高等數學和複變函數這兩門課程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思考, 整理並總結了有關於大家熟知的歐拉公式在不同數學分支裡的詳細推導方法和推導過程, 以便為相關學者提供參考和借鑑。學習過高等數學的的人都學過歐拉公式, 還知道歐拉公式是指以歐拉命名的諸多公式之一。
  • 中國古代科學發達?專家:其實中國古代數學成就遠遠不如古希臘
    我們一直沉浸在中國偉大的歷史中無法自拔,認為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水平是領先於西方的,直到清朝才被超越,其實這是個錯誤的認知,其實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是遠不如西方的,在很早的時候就埋下了根,在古希臘時期,西方人的數學成就相比於中國就已經超前很多了,我們一起來看看都到底是怎麼回事。
  • 中國古代圓周率π的計算史:割圓術的計算方法
    本課程介紹中國古代圓周率的計算史。首先從劉徽割圓術講起,通過介紹割圓術的算法思想和計算方法,以及劉徽不等式的證明,探尋其中所蘊含的對現代數學影響巨大的數學思想。接著介紹了祖衝之對於圓周率的高效運算和他所得到的的高精度結果。由於記載著他的方法的《綴術》失傳,後世學者為探索其可以精確的計算圓周率結果的方法,做出了各種各樣的嘗試,本課程也一一進行了簡單介紹。
  • 那年今日——哈雷彗星到達近日點;數學家祖衝之誕辰
    這是以我國南北朝時的著名數學家、天文學家祖衝之的名字命名的。祖衝之字文遠,祖籍範陽郡遒縣(今河北淶源)。429年4月20日(距今已1588多年)(南朝宋元嘉六年三月初一日)(距今已1588年),出生在一個侍從官員家裡。由於祖衝之對世界科學的巨大貢獻,他在國際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月球上的山脈用他的名字命名,就是一種象徵。
  • 古代樸素的微積分思維,通過計算圓形面積公式可以探知
    從漢代的數學家劉微和祖衝之等人引用《周髀算經》的內容以及標註的內容來看。至少《周髀算經》是在漢代往前的數學著作,這點是沒有異議的。我們今天要講的這本古代著作,流傳更加廣泛,自從漢朝起,歷代的科學大V,數學大V,天文學大V,必修之課,它就是《九章算術》,其作者已不可考。一般認為它是經歷代各家的增補修訂,而逐漸成為現今定本的,西漢的張蒼、耿壽昌曾經做過增補和整理,其時大體已成定本。
  • 牛頓-萊布尼茨公式的解讀和應用
    牛頓-萊布尼茨公式的解讀和應用數學是工具,必須有足夠的水平,才能在專業水平上有更好的發展。
  • 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數學家,祖衝之只能排最後,他才是數學界王者
    ,我們耳熟能詳的幾乎都是國外的數學大家,比如歐幾裡得、歐拉、牛頓等等,仿佛中國幾千年的文化並沒有在數學這個領域有突出貢獻。,他就是魏晉時期中國傑出數學家——劉徽。   雖然從知名度上來看,劉徽並沒有祖衝之這麼有名,但是在內行人眼中,劉徽的《九章算術經》和《海島注經》不知道比祖衝之的圓周率高几個等級,祖衝之的圓周率固然也是非常了不起的數學成就,但是這僅僅是數學上一個問題的非凡造詣,遠遠比不了劉徽一個體系的貢獻大。
  • 中國古代圓周率π的計算史:祖衝之和圓周率的高效計算
    本課程介紹中國古代圓周率的計算史。首先從劉徽割圓術講起,通過介紹割圓術的算法思想和計算方法,以及劉徽不等式的證明,探尋其中所蘊含的對現代數學影響巨大的數學思想。接著介紹了祖衝之對於圓周率的高效運算和他所得到的的高精度結果。由於記載著他的方法的《綴術》失傳,後世學者為探索其可以精確的計算圓周率結果的方法,做出了各種各樣的嘗試,本課程也一一進行了簡單介紹。
  • 2021年中考數學知識點之和差化積公式推導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數學知識點之和差化積公式推導,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和差化積公式推導   首先,我們知道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cosa*sinb   我們把兩式相加就得到sin(a+b)+sin(a-b)=2sina*cosb   所以,sina*cosb=(sin(a+b)+sin(a-b))/2
  • 祖衝之如何算出圓周率?用編程還原計算過程,結果令人感嘆不已
    這是一種極限思維,但是苦於當時的計算條件,割到3072邊形已經驚世駭俗了。先將公式進行推導:正n邊形的邊長對應的圓心角 θ = 360° / n正n邊形邊長 AB = 2 × r × sin( θ / 2 )正n邊形周長 C = AB × n圓周率 π = C /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