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今日——哈雷彗星到達近日點;數學家祖衝之誕辰

2020-11-22 電子工程世界





1910.4.20

哈雷彗星到達近日點

科學家第一次對哈雷彗星進行拍攝和光譜觀測

1910年4月20日(距今107年),哈雷彗星到達近日點。


哈雷彗星是惟一可以預報的大彗星,1705年英國天文學家哈雷利用牛頓萬有引力定律推算出其回歸周期及軌道,為表彰他的成就,遂將該彗星命名為哈雷。它成為公元前240年以來有32次回歸記錄的「熟客」。哈雷彗星的周期約為76年。在20世紀有二次出現。1910年回歸時條件良好,因而形象頗為壯觀:4月20日過近日點時彗尾已亮得肉眼可見,一個月後過近地點時彗尾長達125度~150度。其時,由於它距離地球只有2500萬千米,故有人擔心完全被彗尾籠罩的地球生物會全部死亡。其實彗尾非常稀薄,而地球未發生任何異狀。不過哈雷彗星橫掃夭際的景象著實使當時的人們心驚肉跳。

英國天文學家哈雷




0429.4.20

數學家祖衝之誕辰

隨著人類飛上太空,人們對月球的了解也越來越詳細。如今,人們已經繪製出詳細的「月圖」。在月亮背面的月圖上,你可以看到有一座山標明「祖衝之山」。這是以我國南北朝時的著名數學家、天文學家祖衝之的名字命名的。


祖衝之字文遠,祖籍範陽郡遒縣(今河北淶源)。429年4月20日(距今已1588多年)(南朝宋元嘉六年三月初一日)(距今已1588年),出生在一個侍從官員家裡。由於祖衝之對世界科學的巨大貢獻,他在國際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月球上的山脈用他的名字命名,就是一種象徵。


祖衝之從小就聰明好學。20歲時因學有成就,進了當時的國家級研究機關華林學省。由於他對各種事物敢於大膽設想,勇於創新,注重實踐,並且勤奮刻苦,因此,在許多科學領域取得了驚人的成果。


祖衝之在數學上的重要貢獻是採用割圓術這一方法,計算出圓周周長與直徑的比例,為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這是世界上第一次提出最精確的圓周率。15世紀時,一位阿拉伯數學家才超過了他,把圓周率推算到了17位有效數字,但已在祖衝之之後1000多年了。在歐洲,直到1573年(距今才444年),才先後由奧託和安託尼茲求出祖衝之所算的數值來。不僅如此,祖衝之還正確地推導出球的體積公式,這是我國最早出現的球體公式。他所引用的原理和17世紀義大利數學家卡瓦列利所引用的公理是一致的。


祖衝之將他的這些研究成果寫成一本書,名為《綴術》。此書在唐朝時首先作為太學《算經十書》之一,被列為課本。後來,此書傳入朝鮮日本,也被當做教科書。可惜到北宋時竟失傳了。


在天文曆法方面,祖衝之33歲時就編制了一部新曆法叫《大明曆》。《大明曆》中有兩項重大改革,一項是打破了我國沿襲很久的「19年7閏」的老閏法。祖衝之經過仔細推算,發現這個閏法每過200年就會相差一天。因此,他打破傳統觀念,反覆計算,精確地得出了每391年中加上144個閏月的新閏法。祖衝之在曆法計算中還第一次應用了東晉天文學家虞喜發現的歲差原理。所謂歲差,是指地球圍繞太陽運行一周,不可能完全回到原來位置的現象。祖衝之應用這個原理精確地計算出一回歸年是365.24284481日,同近代科學測量相比一年只差50秒。這在天文曆法史上是一個重大的進步。


此外,祖衝之還製造了許多精巧的機械。例如「指南車」、「千裡船」、「木牛流馬」等。祖衝之不愧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關注EEWORLD(電子工程世界)微信公眾號:回復「投稿」,您的原創將有機會出現在我們的微信推送中;添加微信好友:「HelloEeworld」,不錯過任何微信活動。

與更多行業內網友進行交流請點擊閱讀原文登陸EEWORLD論壇。

相關焦點

  • 祖衝之與梁思成的時空對話,2061哈雷彗星,我們不見不散
    時間來帶4月20日,在1910年的這一天是我們第一次捕捉到哈雷彗星的影像,這個72年才會和我們聚會一次的老朋友從來沒有過失約,在公元429的今天,我國偉大的數學家,天文學家祖衝之先生誕辰,中國也出現了享譽世界的科學大家;公元1901年,梁先生誕辰,這是中國在最困難時期的傑出代表
  • 數學家祖衝之之子祖𣈶
    數學家祖𣈶中國南北朝時期數學家、天文學家,祖衝之之子。同父親祖衝之一起圓滿解決了球面積的計算問題,得到正確的體積公式,並據此提出了著名的&34;。祖𣈶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數學家之一。01祖衝之父子總結了魏晉時期著名數學家劉徽的有關工作,提出&34;,即等高的兩立體,若其任意高處的水平截面積相等,則這兩立體體積相等,這就是著名的祖𣈶公理(或劉祖原理)。祖𣈶應用這個原理,解決了劉徽尚未解決的球體積公式。
  • 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數學家,祖衝之只能排最後,他才是數學界王者
    提到我國偉大的數學家,很多人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祖衝之,但是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他才是我國古代數學界真正的王者,他就是魏晉時期中國傑出數學家——劉徽。
  • 網友提議3月14日為「∏日」 紀念數學家祖衝之
    新鮮的節日似乎越來越多,3月14日,一個原本很平常的日子卻被「好事者」冠以「圓周率日」(又稱「π節」);更有人建議:應該在今天紀念圓周率鼻祖祖衝之網友Yan在博客上表示要「讓我來紀念祖衝之」。隨後,僅慶祝時間一項網友們就有「3點14分(寓意3.14)」、「1點59分27秒(寓意3.1415927)」等多種版本。而在清華大學的BBS上,學子們乾脆交流起背圓周率的經驗來。「山巔一寺一壺酒,爾樂苦煞我,把酒吃,酒殺爾,殺不死,樂啊樂……」網友HaoYu貼出了圓周率π的詩體記憶法,引來眾多網友跟帖。
  • 祖衝之與圓周率
    有一位德國數學家曾經這樣說過:「歷史上一個國家所得到的圓周率的精確程度,可以作為衡量這個國家當時數學發展水平的一個標誌。」祖衝之推算出的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以後第七位有效數字,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圓周率,西方直到1573年才由德國奧託較為精確地計算出來,比祖衝之晚了1100多年!後來荷蘭人安託尼茲也算出這個近似分數,於是歐洲人就把這個稱為「密率」的近似分數叫 「安託尼茲率」。
  • 活動預告丨月球上有座「祖衝之」山---圓周率的故事
    時隔五月溫州數學名人館線下品牌活動「數學家的故事」終於回歸啦!疫情使得我們前兩次的活動只能在線上與大家見面相信小朋友們一定對線下講座期待已久了!濃厚的課堂氛圍和數學與歷史知識的碰撞想想就令人激動呢!和大家一起穿越回南北朝,了解咱們的數學大家---祖衝之和他的偉大成就圓周率。     祖衝之他出生於南北朝時期南朝的政治經濟中心建康(今江蘇南京),一生鑽研自然科學。     他在劉徽開創的探索圓周率基礎上,首次將「圓周率」精算到小數第七位,直到16世紀,才被阿拉伯數學家阿爾·卡西打破。
  • 哈雷彗星,一次七十六年的約會!|百家故事
    哈雷彗星是每76年環繞太陽一周的周期彗星,肉眼可以看到。因英國人愛德蒙哈雷(Edmond Halley)首先測定其軌道數據並成功預言回歸時間而得名。愛德蒙哈雷是天文學家、地理學家、數學家、氣象學家和物理學家,曾任牛津大學幾何學教授,第二任格林尼治天文臺臺長。
  • 那年今天哈雷彗星光顧地球。華麗登場的哈雷彗星,引起了一片恐慌
    1910年4月20日哈雷彗星抵達近日點,將在一個月後掃過地球,其彗尾會入侵地球大氣層,這將是有記載以來,與地球最近距離的一次接觸。現在是1910年5月19日星期四,我和妻子花了將近兩周的時間,跑遍了整個紐約市,依舊沒有買到「哈雷藥丸」。
  • 祖衝之的『綴術』居然失傳了
    阿基米德死後五百年,中國處於魏晉時期,著名數學家劉徽將圓周率推演到小數點之後四位。他在著作《九章算術注》中詳細闡述了自己的計算方法。又過了兩百年,中國數學家祖衝之橫空出世。華羅庚等科學家認為:祖衝之的方法仍然是割圓法。
  • 哈雷彗星:我還會回來的
    哈雷於1673年進入牛津大學女王學院學習數學,但是就在他1676年畢業之際,他放棄了即將到手的學位證書,隻身搭乘東印度公司的航船,在海上航行了三個月,到達南大西洋的聖赫勒納島,建立起人類第一個南天觀測站,進行了一年多的天文觀測,測編了世界上第一份精度很高的南天星表,因此被譽為「南天第谷」。第谷對彗星早有研究,他提出彗星是一種天體,但具體是什麼樣的天體卻並未探明。
  • 哈雷彗星
    哈雷彗星的軌道周期為76~79年,下次過近日點時間為2061年7月28日。哈雷彗星是人類首顆有記錄的周期彗星,至遲在西元前240年,或西元前466年,在中國、古巴比倫、和中世紀的歐洲都有這顆彗星出現的清楚紀錄,但是當時並不知道這是同一顆彗星的再出現。據朱文鑫考證:自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至清宣統二年(1910年)共有29次記錄,並符合計算結果。
  • 谷歌Doodle紀念數學家萊昂哈德·歐拉誕辰
    【PConline 資訊】4月15日消息,今天是近代數學先驅之一萊昂哈德·歐拉(Leonhard Euler)誕辰306周年,谷歌更換了首頁Doodle向這位數學天才致敬。在今天的谷歌Doodle中,融入了許多萊昂哈德·歐拉(Leonhard Euler)的數學成就。
  • 紀念中國著名數學家蘇步青誕辰
    今天是著名數學家蘇步青118周年誕辰。他是平陽人,1919年赴日本留學,東京高等工業學校畢業,1931年獲日本東北帝國大學理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歷任浙江大學教授、數學系主任、教務長;1952年起任復旦大學教授、數學研究所所長、教務長、校長。長期擔任中國數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數學會學報》、《數學年刊》主編,《辭海》副主編。第七、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名譽主席。
  • 哈雷彗星繞太陽運行的周期約為幾年,哈雷彗星多少年出現一次?
    ,哈雷彗星繞太陽運行的周期約為 幾年呢,哈雷彗星多少年出現一次在地球?因為主行星的引力作用使哈雷彗星的周期變更,陷入一個又一個循環,非重力效果(靠近太陽時大量蒸發)也扮演了使它周期變化的重要角色。從公元前239年到公元1986年,哈雷彗星公轉周期在76.0(1986年)年到79.3年(451和1066年)之間變化。哈雷彗星下次過近日點為2061年7月28日,也就是人類可以在這一年能再次目睹哈雷彗星的樣子。
  • 唐豆薈丨祖衝之與圓周率的故事
    祖衝之在數學上的重要貢獻是求得了圓周率的七位小數的精確值。他所提出的圓周率的密率,比荷蘭工程師安託尼茲早了1000年。因此,日本數學家三上義夫建議,把原來以安託尼茲命名的圓周率的密率,改為「祖率」,以紀念祖衝之。         所謂圓周率,就是圓周長與直徑長之比。
  • 逝世110周年,與「哈雷彗星」同去,馬克·吐溫值得尊敬
    他十一歲那年父親去世,從此他開始了獨立的勞動生活,先在印刷廠當學徒,後來又在密西西比河上當水手和舵手。與其夥伴測量水深時,他的夥伴叫道「Mark Twain!」,意思是「兩個標記」,亦即水深兩潯。塞勒斯船長發表了一篇預測紐奧良市將被水淹沒的文章。調皮的薩繆爾決定拿他開個玩笑,就模仿他的筆調寫了一篇非常尖刻的諷刺小品。
  • 淺談哈雷彗星的傳奇
    大家好,我是「阿芳古今趣聞雜談」的小編,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哈雷彗星的事跡吧。哈雷彗星實際上是一個直徑六公裡的燦爛旋轉的球體,它是密度很高的一臺礦物屑和太空塵,他冷凍深藏於經常在太陽系內移動的水、氨、一氧化碳和其他元素裡。
  • 歷史上最早記錄哈雷彗星的一本書
    最早記載哈雷彗星的書,是西漢皇族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集體編寫的《淮南子》。 《淮南子·兵略訓》說:「武王伐紂,東面而迎歲,至汜而水,至共頭而墜,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
  • 祖衝之如何算出圓周率?用編程還原計算過程,結果令人感嘆不已
    回答:是祖衝之算出來的!祖衝之轉眼過了200多年,到了南北朝時期,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祖衝之隆重登場,他在劉徽割圓術的基礎上,進一步精確計算約公元263年,魏晉時期的數學家劉徽用「割圓術」計算圓周率,求出3072邊形的面積,得到3.1416;約公元480年,南北朝時期的數學家祖衝之將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後7位,即我們常說的3.1415926至3.1415927之間;15世紀初,阿拉伯數學家卡西將圓周率精確到
  • 76.1年環繞太陽一周的周期彗星:哈雷彗星!
    哈雷彗星(周期彗星表編號:1P/Halley)是每76.1年環繞太陽一周的周期彗星,肉眼可以看到。因英國物理學家愛德蒙·哈雷(1656-1742)首先測定其軌道數據並成功預言回歸時間而得名。 哈雷彗星的軌道周期為76~79年,下次過近日點時間為2061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