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這座教堂曾是康熙為報救命之恩特批興建,200年後被子孫攻破

2020-12-05 北晚新視覺網

1900年6月15日清晨,西什庫附近的居民被一陣陣嘈雜的吶喊聲驚醒。原來,聚集在此多日的義和團拳民,要向西什庫教堂發起進攻了。

隨著義和團運動的不斷蔓延,自6月8日起,在北京的外國人和中國教徒開始向東交民巷使館區、美國美以美會教堂和西什庫教堂集中。據《北京天主教堂之圍》統計,當時北堂聚集了30名法國軍官和海軍陸戰隊隊員、10名義大利人、13名法國神父、20名修女和3200多名本地教徒。後來,中國教徒劉品一在《西什庫被圍紀略》裡回憶:「(義和團)至西什庫大街前,將某家棚鋪點著。火光沖天,風借火勢,火助風威,加以殺喊之聲,實令人驚心動魄。此時餘等自忖必死無疑,人人面孔煞白,坐以待斃。」

1860-1864年之間,在蠶池口教堂原址南側的屋頂上向南偏東拍攝,可見原教堂區域入口大門。

1871年約翰·湯姆遜在遊覽北京期間拍攝的1866年落成的蠶池口教堂正立面。

集體衝鋒遭遇洋人火槍的反擊,很快停止。幾日後,清兵調來火炮,轟掉了西什庫教堂頂部的十字架。對教堂威脅更大的是義和團、清軍挖的地道和埋的地雷,地雷共爆炸了四次,西什庫教堂大堂旁邊被炸出了一個大坑。不過,直到8月16日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城,義和團與清兵最終沒能攻下西什庫教堂。

1901年,《辛丑條約》籤訂後,西什庫教堂開始著手重建,恢復了原來的規模。其實,這座教堂最早並非建於西什庫,而是建在中海西側的蠶池口,也就是今天國家圖書館文津館斜對面。教堂名為救世主教堂,因為地名蠶池口,也俗稱蠶池口教堂。

1873年託馬斯·查爾德拍攝的蠶池口教堂正立面,門口可見第一代蠶池口教堂遺存的路易十五所贈石座鐵球。

1871年約翰·湯姆遜在遊覽北京期間拍攝的1866年落成的蠶池口教堂內景。

1901年時任德國公使穆莫相冊中的一張蠶池口教堂照片,拍攝於1900年夏末庚子事變結束之後不久。

1901年法軍攝影師拍攝的蠶池口教堂。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5月的一天,正值盛年的康熙皇帝感到身體時冷時熱,十分不適。御醫雖然著急,卻也束手無策。幸虧此前康熙皇帝曾與法國耶穌會教士洪若翰討論過西醫西藥,危急時刻,他想起了身在廣州的洪若翰。洪若翰接到聖旨後,立即將法國多羅神父寄來的金雞納霜送到京城。經過多次試驗後,皇帝服下他進呈的金雞納霜,不久就痊癒了。為了表示感謝,皇帝將蠶池口的一塊地賞賜給洪若翰建教堂。1703年12月正式開堂時,康熙皇帝還贈送了一方匾額、一副長聯以及一首律詩表示慶賀。

後來,清政府禁教,蠶池口教堂於道光七年(1827年)被查封。不過,第二次鴉片戰爭後,蠶池口教堂又原址重建,建築頗為高大華美。

1901年法軍攝影師在熱氣球上航拍的蠶池口教堂全景。

1890年前後,啟用不久的西什庫教堂。

1900年夏,西什庫教堂的上面插了各聯軍國的國旗和一個大十字架。

可是,蠶池口距三海很近,站在教堂高聳的鐘樓上,可以輕易看到皇家禁苑。這一直是清皇室的一塊心病。光緒十一年(1885年),清廷借著擴建中南海的機會,有意將教堂納入皇家範圍,把教堂遷到了不遠處的西什庫。

西什庫原是明清兩代的皇家倉庫,因有十個庫房,又在皇城西北角,所以叫西什庫。教堂佔去了西什庫南段的八個倉庫,成為當時北京規模最大的天主教堂。據記載,當時西什庫教堂的主體建築是主教座堂,俗稱大堂;大堂南邊有兩道門,裡面是公門,外面是大門,大門就緊鄰西安門大街了;大堂西側由北向南是四間主教公署,西南角是印刷所;東側由北至南依次有小修院、大修院、神學院;大堂正北方緊挨著的是圖書館;再往北一條小路之隔是仁慈堂,仁慈堂兩側分別是兩個孤兒院。

1901年法國人的航拍照片,可以看出西什庫教堂前根本無險可守。

1918年11月13日,北洋政府外交總長陸徵祥、參議院院長梁士詒等人與各國公使來到西什庫教堂,參加慶祝一戰勝利的活動。

1901年,西什庫教堂重修完畢,原有的教堂鐘樓加高了一層,被炮火摧毀的主教公署、修道院和育嬰堂也修補完好。

如今,蠶池口的老教堂早已不見蹤跡,西什庫的新教堂也歷經風雨,日漸斑駁。現在,西什庫教堂門口大樹上張貼著正在修繕中的公告,想必不多日,修葺一新的教堂會以年輕的面貌迎接來往的人們。

來源:北京日報新媒體舊京圖說

編輯:tf008

相關焦點

  • 聖潔寧靜,這裡是北京之王府井東堂
    王府井天主堂當夜幕降臨,在北京東城王府井大街上,一所聖潔寧靜的建築發出暖色的光亮,它便是耶穌會士在北京城區繼宣武門天主堂之後興建的第二所教堂--王府井天主堂,俗稱東堂,又名聖若瑟堂、八面槽教堂。今天老豬信步於此,給大家講講這座異域建築的前世今生,談談發生在這裡的歷史故事和已經逝去的歷史煙雲。作者/拍攝:@老豬的碎碎念坐標:北京,東城區王府井。這裡是北京系列之王府井天主堂。
  • 捷克舊城廣場提恩教堂和當地特色木偶
    舊城廣場已有900年的歷史,是人們舉行集會和慶典的場所。廣場中央有揚·胡斯雕像。揚·胡斯是捷克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偉大的愛國者、布拉格查理大學首任校長, 由於胡斯的主張與羅馬天主教會針鋒相對,1415年7月6日,在瑞士的康斯坦茨(今德國境內),被羅馬教皇宗教法庭以觸犯教規、散布異端邪說罪處以火刑。胡斯以獻身教會改革和捷克民族主義的大義而殉道留名於世,他的追隨者被稱為胡斯信徒。
  • 2020世界上最大的5座教堂!
    基督教是現在世界上分布最廣泛的宗教,也是人數最多的宗教,廣義的基督教徒一共有20億之多,因此教堂遍布世界各地。其中有些教堂不僅富麗堂皇,而且特別大。本期內容就為大家介紹世界上最大的5座教堂!大教堂始建於1892年,但中間曾停工41年,到1982年才恢復施工。在2001年,大教堂的一些地方被大火燒毀,直到現在修復工作都還未完成。教堂附近一些沒有工作的年輕人會加入到教堂修建的行列,他們接受專門訓練後,採用傳統工藝對教堂的建築材料進行切割加工,以求建築風格統一完整。
  • 正能量||感謝司機 救命之恩
    正能量||感謝司機 救命之恩 2020-12-03 18: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還有500多人,北京、長春都有!
    1640年,皇太極徵索倫部,燒毀了原有的雅克薩木城。後來,索倫部達斡爾人首領阿爾巴西在舊址興建新城。17世紀中期,沙俄哥薩克騎兵侵佔了雅克薩城,並以這裡為據點,開始侵略中國土地。他們除了侵略外,還在中國土地開始進行宗教活動,迫使很多當地民族放棄薩滿教,轉信東正教,並且歸順和效忠沙皇。這種舉動引起了清朝政府的重視。
  • 《鹿鼎記》手繪大逗樂 青蛙的救命之恩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跳荷葉悲劇事件之荷塘裡的浮屍跳荷葉是一項技術活,當荷葉上面超過3個「人」的時候荷葉就會不堪重負,將自己以及自己身上的生物一起沉入水底。技能冷卻的悲劇跳荷葉悲劇事件之技能冷卻中所有在鹿鼎江湖混得久了的俠士都知道「ctrl+滑鼠左鍵」就可以施展輕功跳出一大段距離,熟練的運用這一技能就是跳荷葉取得勝利的秘訣
  • 志願者推廣AED 回報「救命之恩」
    「我曾被AED救過命。」每當楊東明講到2017年那次特殊經歷時,他都有很多話要講。  AED,即自動體外除顫器,一直被稱作「救命神器」,它是可被非專業人員使用的,用於搶救心臟驟停患者的可攜式醫療設備。當患者出現心跳驟停時,可利用AED進行除顫和心肺復甦。
  • 真假太子之謎:一個神秘敵人,折磨了大清80年
    據不完全統計,自順治至雍正中期,帝國內部打著「朱三太子」之名起義、謀反或行騙的事件,至少發生了20起。其中最大的幾起,都發生在康熙朝,這正是康熙對陳四一類的群體流民十分敏感和厭惡的原因,搞不好這又是一起「朱三太子」式的謀亂。康熙對「朱三太子」的記憶太深刻了,他曾說,在他在位期間,「匪類稱朱三者甚多」。隨著明亡的年月越來越遠,民間對崇禎之子的排序和名號的記憶也越來越模糊。
  • 主教夢見天使爬樓梯,建起了這座教堂,開創了國王加冕的歷史
    直到1574年,伊莉莎白女王一世專門撥款下令重修教堂,1608-1616年,巴斯和韋爾斯聯合主教詹姆斯·蒙塔古(James Montague)出資建造了木製的教堂中殿屋頂,他去世後也葬於教堂內。教堂的牆壁和地面上有許多雕刻精美的紀念碑,地面上有891塊叫「萊傑石」的碑石,是英國地面碑石數量最多的教堂。2018年這些石頭曾被取出修復,後一一重新鋪回。牆壁上有635塊碑石,大多是18-19世紀主教和重要人物的墳墓。
  • 北京這座古觀象臺上都有什麼?這些儀器曾讓外國學者驚嘆不已
    在腳踏實地的同時不忘仰望星空,向宇宙的更深邃處探求知識與真理,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而那座矗立在建國門立交橋西南角的古觀象臺,正是這一優秀傳統的明證。事實上,這座古觀象臺及其儀器,不僅集我國古代天文學成就之大成,還是融東西方科技與文化於一體的象徵。古觀象臺初名司天台,位於元代司天台遺址之上。據史料記載,元朝至正初建司天台時,曾在臺中蓋有一座金碧輝煌的重簷大殿。
  • 這座城:800餘年沒有風花雪月,只把悲傷留給王侯將相
    北京的建都史一般從金中都開始算起,也有800餘年歷史,1153年,海陵王完顏亮從上京(今黑龍江阿城)遷都至燕京,改稱中都。金雖然沒有大一統中國,但是也把北宋的汴京(今開封)攻破,延續的南宋也只能在臨安(今杭州)苟延殘喘。從元代開始定都北京,那時北京叫做大都。勇猛的蒙古人建立了橫跨亞歐版圖的蒙古帝國,忽必烈就看中這塊風水寶地,定都北京,稱大都。
  • 全球規模最大的5座教堂,歐洲佔有3座,最後一個歷時百年完成
    聖約翰大教堂坐落在美國紐約的聖約翰大教堂是一座哥德式建築,同樣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哥德式大教堂。整個教堂的面積有達到11200平方米,最早從19世紀九十年代的時候就開始修建了,不過中間曾有擱置長達41年。在每年的聖誕節,是這裡最為熱鬧的時候,在那天將會有10000人前往參加。
  • 10月文藝聯合書單|萊布尼茨寫給康熙的信
    《北京:城與年》寧肯著,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7年7月該書是在北京胡同長大的作家寧肯,對這座城市半個多世紀變遷的滄桑回憶。作者生於1950年代末,五十餘年的時間跨度,給本書涉及的多種歷史文化事件和時間空間節點,打上了鮮明的地域和時代烙印。
  • 大恩不言謝,深恩幾於仇
    中央之帝為渾沌。儵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儵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國史補》中亦有一則故事說:唐朝有個嶺南節度使,名叫李勉,在開封尉任上時,曾放走了一個囚於獄中的刺客
  • 武動乾坤24集情報,林動:感謝綾清竹救命之恩,我日後,一定還
    而綾清竹之所以救林動,都是為了讓他不要公布古墓之事。畢竟她可不願意接受這樣的現實,雖然已經發生了,但還是希望只有他們兩個人知道,那可是自己的清白啊!除了清白,更多的還是因為林動的實力。如果以林動現在的年齡,有造形境,甚至是造氣境,或者能夠讓綾清竹有那麼一點不會看不起,甚至有尊重。只要你的年齡搭配自身的等級超越了眼前的女人,她就無話可說。然而,目前的林動沒有。
  • 康熙年間的朱三太子案——七十五歲的崇禎帝之子朱慈煥被凌遲處死
    崇禎十七年三月,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攻破北京,崇禎帝於煤山自縊殉國,在臨死之前,崇禎帝下令內侍將太子朱慈烺、永王朱慈照、定王朱慈炯三人送往外戚周奎家中避險,但在李自成入京之後周奎就將三人獻出,李自成將太子、永王、定王帶入軍中,四月二十一日,為徵討不願歸附的吳三桂,李自成親率大軍前往山海關,但在一片石一役中被吳軍及清軍擊敗
  • 講座︱韓琦:從全球史視野看康熙時代的科學交流
    另外教堂也是很重要的場所,一些中國文人士大夫經常與傳教士往來,比如黃宗羲的兒子黃百家在參與《明史》編撰之時,就曾到教堂請傳教士為他所寫的利瑪竇傳記進行定稿;教堂也成為朝鮮燕行使接觸傳教士和西學的重要地點。康熙皇帝歐洲學術機構的「中國消息」康熙時代,中國與歐洲國家的學術機構之間也發生了關聯。
  • 為公僕者,當以何遺子孫
    《後漢書·楊震列傳》載,楊震往東萊郡就任,途經昌邑縣,楊震曾有恩於昌邑縣令。縣令夜裡送錢財給楊震以示感恩,並說:「黑夜裡沒人知道。」楊震說:「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麼說沒人知道?!」縣令羞慚而去。楊震剛正廉潔,從不接受私人的拜會請託,拒受贓錢。子孫們平日吃素步行,未染官宦子弟惡習。親朋好友勸楊震,該為兒孫聚些財產。
  • 北京古觀象臺為何興建?臺頂放置八個神秘物件還與乾隆有關
    最近航天新聞格外多,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返航,還帶回了1731克月壤;「天問一號」探測器在軌飛行163天,將在一個月後準備著陸火星。人類對太空的嚮往和好奇,古已有之。在喧鬧的北京東二環路邊、緊鄰建國門地鐵站,有一座古樸的高臺建築,高臺旁邊,樹木掩映下是一座古樸典雅的四合院。這就是北京古觀象臺——明清兩朝赫赫有名的皇家天文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