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讓你苦惱?都怪大腦前額葉還沒進化到位

2021-02-13 勺海市場研究

作者|David Agius

原題|The Tyranny of Procrastination

源自|medium

轉自|36Kr

在理想的世界裡,我們做什麼事都不拖拉。我們會生活在一個人人都把責任當作第一要務,個人的欲望都屬次要的世界裡。所有的任務都在期限之前不緊不慢地圓滿完成。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我們生活的世界與之大相逕庭。

很多人都苦於自己愛拖延的「習慣」:不管是欠著錢不還,還是爛著牙不看醫生,或者旅行回來行李還沒歸位。生活中有些例行公事本來是必須要做的,但是我們總是把瑣碎、煩人的任務丟給未來的自己,但可以確定的是,未來的自己肯定也不想做這些事情。

想要克服壞習慣,首先要找到其根源。拖延症的根源深埋在我們的進化史中。進化本是客觀的,沒有好壞,但我們進化的程度還不夠,所以無法逃脫其詛咒。雖說事實令人扼腕,但增加對拖延症的了解,還是有利於我們最終戰勝它的。我們首先從了解「衝動」開始。


衝動是魔鬼

在哺乳動物取代爬行動物成為陸地上主導的體型較大的動物之前,大部分生物沒有「明天」的概念。大部分時候,他們如果有了衝動,就會即刻有所行動。這些動物性的衝動,正是拖延症的根源。

衝動是在大腦中的一系列生理機制之下產生的,而這些生理機制大部分又是受到多巴胺的刺激產生的。多巴胺在人體中有許多功能。在產生衝動的方面,多巴胺是在人腦中的運動和快感系統中起作用, 「迫使」我們做自己想做的事,這些事在過去通常是對生存有益的。

多巴胺反應對於衝動主要有兩方面影響。首先,多巴胺會刺激我們做自己想做的事。我們想吃巧克力,是因為多巴胺的作用。再者,多巴胺會讓我們喜歡做某些事情,每次吃巧克力,身體都分泌多巴胺,產生快感。這兩者共同形成了衝動,讓我們往讓自己開心的事物方向走。

動物的生命在幾億年來都是受到衝動的驅使,不斷前進的。當動物體內有了衝動的時候,動物並不知道衝動和他們未來可能想要的事物有什麼關聯。也就是說,他們在星巴克買咖啡的時候,是不會想到現在不喝咖啡,將來就有更多的錢買房子。這種能力與進化史上某個全新的發展息息相關。

遠見

後來,我們有了「未來」的概念,才開始學會抑制一時的衝動:因為我們知道未來的目標能否實現,和眼前的目標大有關係。這種想像未來的能力主要是伴隨前額葉的發展得來的:前額葉越發達,我們就越能為了未來的成功,抑制當下的衝動。

前額葉之所以能給我們「未來」的概念,是因為它與大腦中多巴胺相關的區域「有來有往」,它像一個信息樞紐,與大腦其他部分互聯互通。如果大腦中同時產生了多個與多巴胺相關的信號,這些信號都先來到前額葉,大腦會在此決定是否執行。如果前額葉「想像」一下未來,覺得眼前這個衝動不利於美好的未來,決定不執行,那這個衝動就會受到抑制。

前額葉的在控制衝動方面的功能顯著,實則很容易證明。如果你的前額葉皮質受損,你就會失去聯繫「光明未來」和當下衝動之間的能力,結果就是你沒有辦法為了長遠利益,抑制對眼前欲望的渴求。

前額葉是大腦「執行力」的負責區域,較高的認知功能,比如解決問題、臨場反應、記憶力、語言能力、動力、判斷力、衝動控制以及社交和性表現都是由前額葉部分完成的。

雖然我不覺得拖延症可以完全被打敗,但是它的破壞力還是可以控制的。

很多案例研究都得出了同樣的結果。舉個例子,蓋奇(Phineas Gage)是神經科學上的一個很有名的創傷案例,他的大腦前額葉在事故中被三英尺長的鐵條貫穿。在事故之後,他完全變了一個人:從一個體面的年輕人變成了暴躁的浪蕩子:把自己的錢全部花光,工作丟了一份又一份,對待朋友也都很惡劣。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說,他是自己某些劣等「衝動」的受害者。

人類前額葉的抑制功能在恐龍滅絕前是根本沒有的,恐龍的滅絕讓哺乳動物的發展有了更多的空間。在此之後,人類才終於有機會進化出前額葉,為自己謀求更好的未來。人類對未來的這種輕微的「洞察力」將我們從跟隨無意識的衝動行事中解脫出來,為了將來,抑制眼前的衝動。

時時刻刻 硝煙四起

前額葉 VS 衝動帶來的即時滿足感

而拖延症就是這兩個系統之間的鬥爭導致的結果。一方面,我們有來自多巴胺相關活動的衝動, 另一方面,又有前額葉負責抑制其中一些衝動。如果任何一方面出現問題,我們的衝動可能會很強勁,迫使我們滿足自己的欲望。

與多巴胺相關的活動如果太活躍,就會導致控制系統長期佔下風,人也就無法控制自己的衝動。很多帕金森症患者或者不寧腿綜合症患者需要採用多巴胺藥物治療,但是這些多巴胺讓他們很難控制自己的衝動,他們可能發展出賭博成癮、變成購物狂等等。這是因為他們的衝動十分強烈,到了無法忽視的地步。

不寧腿症候群(Restless legs syndrome, RLS),又稱睡眠肢動症,是一種強烈想要讓腿部移動的障礙。平常患者腿部有一種令人不快的感覺,這種感覺會隨著腿部移動而有所改善,不適感可能是疼痛、刺痛或是蟲爬感,雙臂偶爾也可能受到影響。

前額葉也可能導致衝動控制出現問題。比方說,很多人的前額葉上多巴胺的受體基因變異,導致受體對於衝動信號的理解能力較弱。存在該基因變異的人也容易出現ADHD(多動症)或者強迫症,兩者都與衝動控制有關。

前額葉與多巴胺相關活動之間的交流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我們會出現拖延的傾向。我們想做的是會在短時間內就得到回報,得到獎賞的事情,比如看社交媒體、彈吉他、寫寫日誌,但是如果前額葉抑制衝動的能力不夠強,那麼我們繼續專心做事的能力就會大打折扣,於是做起事來就容易拖拉,最後造成拖延。

知己知彼 百戰不殆

雖說我覺得要完全戰勝拖延症是不可能的,但是將它的破壞力控制在一定範圍內,還是很可行的。最有效、最有前途的方法就是通過知識,通過對拖延症的了解:如果你知道哪些因素造成了自己的拖延症,要戒掉惡習就會比較簡單。至少希望還是可以有的。、拖延症最強大的兩個誘因是:

1. 你的目標有多遙遠

2. 你做某件事情的意願有多強

一般來說,如果目標越遙遠,你拖延的可能性就越大。同樣,如果某件事你越不想做,你就越有可能拖著不做,這樣以來,其他衝動就會佔上風,優先執行。不管你用什麼策略來克服拖延症,它會一直如影隨形。

我們的前額葉還不夠發達,有時無法理解某件事情在未來能帶來的豐厚回報,因為未來實在很遙遠。這也是在長遠規劃面前,一時衝動容易佔上風,能夠優先實現的原因。

知道這一點之後,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對未來有益的事情「提高價值」,列出實現這些任務之後的好處。或者,我們可以建立某種懲罰機制,讓短時間內就能得到回報的活動不那麼吸引人。

你對任務的喜好程度,自然會影響你是執行還是拖延。如果某項任務是你特別反感的,那你在做的過程中,抵抗其他衝動的誘惑就很難。應對方法和上一段相同, 詳細地列出該任務完成後的好處,讓它在誘惑面前更有競爭力。

不管你採取什麼策略,拖延症會一直如影隨形。我們會把看醫生、洗碗等任務一推再推,都是因為我們更願意做別的事情。而這種不幸的狀況,都是因為前額葉和多巴胺相關衝動之間交流不力導致的。但是也別太悲觀,至少我們比蜥蜴強嘛。

相關焦點

  • 利用「神經可塑性」,從根本上解決你的拖延症
    編者按:毫不誇張地說,拖延症人人都有,但是怎麼去解決這個我們工作和生活中的「頭號敵人」呢?原文標題Rewire your brain to beat procrastination。早在20世紀40年代,Donald Hebb就發現了神經可塑性,它是指大腦對重複經歷的變化反應(無論好壞)。我先來舉個例子吧:我第一次接觸網際網路之後,那種奇妙的感覺無以言表。當我戀戀不捨地從電腦前離開時,我就在想:「這是全新的東西,簡直太棒了!」大腦也釋放了一些多巴胺來激勵我一次又一次地尋求新的刺激。
  • 拖延症有救了?科學家為你找到了「藉口」!
    2020年1月,有英國研究學者通過問卷調查形式詢問10000受訪人群是否會有拖延習慣,只有15.6%的人聲稱永遠不會拖延,超過84%的人有拖延習慣。換句話說,我們認識的人中大部分或多或少都會有拖延。男性和女性在各個年齡段都受到的影響大致相同,拖延症是我們所有人都面對的問題。
  • 我的拖延症全賴它?
    人人都患拖延症,只不過程度不同而已,哪怕你平時再怎麼風馳電掣、雷厲風行。那什麼是拖延症?就是你明知道有些事情要做,但你就是拖著不想幹,同時心中還伴隨著強烈的焦慮感加負罪感。這其實是人性的一個弱點,跟從0到1和從1到N有些關係。拖延症就是在特別小的事情上也沒有從0到1的那樣一種狀態。
  • 「全是乾貨」10分鐘讓你擺脫拖延症,掌控自己的時間
    一、拖延症真的是病症嗎?拖延症算是心理學領域中一個比較常見的議題。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拖延症並不屬於心理疾病。更多的是作為一種心理現象或者情緒現象出現。但因為它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影響太大太頻繁了,才讓我們對拖延症cue的更多一些。但心理學和實際生活的結合與運用有個有趣的點,就是你越是覺得某種情緒是病症,你就越是不會想要解決它。
  • 拖延症基因找到了!與大腦中的多巴胺釋放有關
    原標題:拖延症的基因找到了!當你還在為拖延自責時,科學家已經為你準備好了「藉口」。發表在《社會認知與情感神經科學》的一項研究表明:拖延傾向可能是受基因控制的,拖延症相關的控制通路與大腦中的多巴胺釋放有關。
  • 每個「拖延症」孩子的背後,都有天才的影子?
    每當看到娃這樣子,嘮叨都嫌不夠,甚至能動手就不想動口,心裡還潛藏著一絲隱憂:這麼磨蹭,將來可咋整? 1 誰還沒點「小毛病」?你怎麼能如此墮落!先前訂下的學習計劃你都忘了嗎?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7月17日 打牌。 7月18日 打牌。 ...... 2.
  • 怎樣克服拖延症?「教授與蛇」為你揭示拖延真相!
    編者:你是否常常感到做事情力不從心,總有一大堆事情要做卻總是覺得自己沒時間?你可能患上了拖延症。
  • 大腦君說前額葉
    大家好,我是大腦君,你可以稱呼我為大腦、腦袋、人體CPU,當然,我更喜歡你們稱我為你們身體的CEO,因為有我的存在,你們人類有了語言的能力,有了想像力,有了創造力,使人類不再是一個普通的動物,所以我很厲害對吧?
  • 大腦的剎車系統,理性腦是什麼?總是慢半拍的額葉發育
    那是因為青春期腦子沒長全,邊緣系統在開掛,沒誰攔得住。我們大腦中最重要的部位就是大腦皮層了,而所謂的大腦皮層就是我們印象的中的大腦了,皺巴巴的一團。這個就是我們常說的理性腦,它參與了我們人生的幾乎一切的活動。大腦皮層分為四葉,但是卻沒有嚴格的部位功能區分,每個部分之間都存在著大量的重疊功能,相互影響。
  • 科學網—實驗證明:大腦前額葉是自我意識形成的神經基礎
  • 跟著TED學英文01 雖然你有拖延症,但是我有藥啊
    你是不是想知道哪裡有一種神奇的藥水可以治好你的拖延症?我看你是想多了,自己不好好管自己,能不能治好,心裡沒點B數嗎?嘻嘻,開個玩笑。其實,無數人談過拖延症這個話題,各種書籍層出不窮。然而,他是談的最幽默的一個。關於拖延症,他在TED上做了個演講,全場一次次笑翻,那是TED時尚最幽默的反響最熱烈的演講之一了。
  • 壓力如何使人崩潰|前額葉|皮層_網易財經
    較早的教科書認為,當人們面對壓力時,位於大腦底部的下丘腦(一種較早進化出現的大腦結構)會迅速作出反應,並誘導腦垂體和腎上腺素分泌一系列激素,這些激素能加速心跳、升高血壓、降低食慾。而現在,在這個過程中,科學家發現前額葉皮層扮演著意想不到的角色。前額葉皮層鄰近頭部前額,能作為控制中心協調注意力、判斷力、決策能力、洞察力、計劃能力、回憶能力等高級認知功能。
  • 正念:運用前額葉改變大腦,從而改變人生
    真正懂得正念的人,都可以在負面情緒起來的時候,做到情緒穩定,內心平靜,如何達到這個狀態?甚至如果你懂得運用動物腦與前額葉的關係,你還可以通過正念改變大腦的快感迴路,來提升你的人生格局。本章節主要以舉例子為主,需要配合我之前章節關於正念的原理篇,你才能真正明白我所講的例子背後的道理;最新腦科學研究顯示,正念是可以改變大腦的神經元路徑的,正念的真正發揮作用的大腦原理是用前額葉來消解動物腦的擔憂,最核心的關鍵是大腦一定要追求快感,因此,正念最關鍵的是,培養前額葉這條新的快感迴路,而不是僅僅只是依賴動物腦的快感
  • 達爾文,是怎麼治好拖延症的?
    拖延症大約是時下流毒最廣的心理疾病之一,無數大好青年在這種病症的折磨下「明日復明日」。 當然,這個病不是今天才有的,歷史上就曾經有位爺,將本來已經呼之欲出的書整整拖了20年才動筆,堪稱「拖延症之王」,而且這人和他的書對人類歷史的影響至關重要,這就是達爾文和他的《物種起源》。
  • 拖延症基因找到了!多巴胺分泌多的女性更容易拖延
    當你還在為拖延自責時,科學家已經為你準備好了「藉口」。發表在《社會認知與情感神經科學》的一項研究表明:拖延傾向可能是受基因控制的,拖延症相關的控制通路與大腦中的多巴胺釋放有關。德國波鴻大學的Erhan Genc等人找到了影響大腦多巴胺釋放的基因,該基因負責編碼酪氨酸羥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它的表達量決定了大腦中包括多巴胺在內的各種兒茶酚胺遞質的數量。不過,TH基因似乎只對女性拖延產生了影響。
  • 拖延症基因真的存在 女性拖延從此有據可依
    儀器信息網訊 拖延症被定義為自願推遲完成某些目標的行為。雖然它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但它的遺傳學基礎卻鮮為人知。有數據表明,有拖延症的人不只是想簡單地拖延時間,而是很大程度上會受到自身對任務感覺的影響,例如多巴胺。
  • 「拖延症」是因為懶嗎?科學說,還真不是!
    這也是人們口中所俗稱的——拖 延 症調查發現,超過20%的美國成年人可能是長期拖延者(Ferrari, 2010; Block, 2003)。事實上,儘管「拖延症」並不是一種臨床意義上的心理疾病,沒有被納入精神疾病診斷體系,但是,影響習慣性拖延的因素,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簡單,它可能源於更深層、更複雜的心理因素。而且,拖延也並不只有一種明確的表現,它在每個人身上的具體表現都有所不同。
  • 令人焦慮的「拖延症」:也許在潛意識裡,你的拖延,是在恐懼成功
    一個立志改變拖延,加入打卡群的人,剛開始堅持的挺好,也對自己越來越有信心,但一段時間後就越來越難以堅持,剛開始允許自己「放縱」一點點,到最後剎不住車,完全回到解放前....打卡失敗,自我否定的感覺更進一步。
  • 英語口語:拖延症英語怎麼說?
    今兒,咱們就正經滴裝X,談一談「拖延症」這檔事~   NO.1 神馬是「拖延症」?   「拖延症」(Procrastination)並不是嚴格的心理學或醫學術語,而是用於描述人們拖延的行為和狀態。有人認為,這是一個近年來興起的網絡名詞,因為切合現代人的生活而流行開來。
  • 「拖延症」英語應該怎麼表達呢?
    明明能早做早完成,早做早輕鬆,卻硬是拖到最後一天,最後一秒完成,伴隨各種其他臨時事項,經常難以保證在deadline前給出滿意的作品。 罐頭菌有時候也會有「拖延症」的毛病。但其實,拖延症不分國度,畢竟是人「懶惰」的本性,因此全世界很多人都會有「拖延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