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宇吐樓市
樓市到底有沒有泡沫,按理說,到現在真的沒必要爭論了。有沒有,相信每個人心裡都有數。大部分人還是認為樓市的泡沫沒有爭議,只是結果可能會有爭議。因為大家的理解不同,也導致對未來的判斷會有截然不同的結果。
有人認為,就因為樓市有泡沫,所以不能破,那麼房價就得繼續漲下去。另一種說法是,就因為樓市有泡沫,所以房價必須跌,這樣才能保證活下去。我一向強調,無論之前怎樣,亡羊補牢為時不晚。而且當下的調控政策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來補救過去對市場的縱容釀下的苦果,為了防範風險,不得不痛下狠手。
我們可以看到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個定位執行得有多麼徹底,有多麼堅決,也足以感受到國家對抑制泡沫的力度有多大。不讓房價大漲大跌,其實就是希望市場能夠平穩著陸。
事實也證明,我們的房地產市場在逐步成熟完善,在向可持續健康發展邁進。
但是,最近蘇寧金融研究院發布報告文章,《中國房價沒有泡沫》。文章首先否定了房價收入比。「房價收入比並不能夠完全反映房價泡沫,因為房價高,不僅僅是收入對應的需求在起作用,也受到了供給的影響。」
這個我也承認,肯定單純從房價收入比去判斷泡沫問題是不夠的。而且的確受到了供給的影響。一般來說,房價收入比上升,意味著當地房價上漲快於居民的收入,長此以往,高飆的房價便沒有居民收入的支撐,很容易滋生泡沫。但我也說過一線城市哪怕房價收入比高,但是並不意味著買房危險。
如果完全依賴於房價收入比,對買房並不具有指導意義,深圳、上海、北京、杭州、廣州這些一二線城市的房價的確很高,如果看房價收入比可能還很危險,像吉林、鄂爾多斯、烏魯木齊等這樣三四五線城市房價收入比是不高,那是不是就鼓勵去買呢?顯然不是。買房不能把房價收入比當作唯一指標。
房價收入比不是說沒有用,有用,它的意義在於告知這個城市的房價與普通百姓收入懸殊,需要引起關注,但我們知道大城市的房價不是普通老百姓的收入決定的。
另外,該研究院還有一個觀點非常有意思,文章說,「如果房子敞開供應,那麼可能月收入1萬的家庭也能買得起房子,但房子供應少了一半,可能月收入2萬的家庭才能買得起房子,而月收入1萬的家庭已經和住房市場沒關係了,房價只由月收入2萬及以上的人來決定。」
翻譯過來就是,如果房子無限供應,那麼低收入者也能買得起房子。首先,用假設的方式去論證一個問題,你覺得還有多少道理?況且這種假設在現實中幾乎不太可能。怎麼可能無限供給呢?即便是放開政策,也不可能任由你敞開供應啊!
國際知名經濟學家張五常在談到中國應不應該抑制房價上漲的問題時表示:「原則上來說,只要你不是擔心財富不平均的問題,應該是讓它價格上去。但是首先會導致財富不均,這個要處理。第二,就是所謂泡沫的問題。我看不到中國的泡沫問題,我覺得管得太嚴。」
我倒覺得前半句沒啥毛病,無論是房價還是房租,其實隨著經濟的發展本就應該是上漲的,天天下跌還出問題了呢。漲是一種良性趨勢,但是已經超過去人們的承受力了,良性轉惡性了。張五常說到了一個現實存在的問題,也是問題的焦點,那就是分配不均。
張五常第二句話就要辯證看待了,他說看不到泡沫,而且他說管得太嚴了。我要說,看不到泡沫是你眼瞎還是睜眼說瞎話?再說有沒有泡沫也要分城市,大城市可能有剛需剛改掩蓋,泡沫還能遮過去,小城市的大幅上漲也沒有泡沫嗎?
數據顯示,房產淨值是家庭財富最重要的組成部分,70%左右的家庭財富都放在房地產上面。50%都是警戒線了,70%該有多危險!還說沒有泡沫?
真的放開,低收入者就能買得起房子了?一些專家用一個不可能的事實去否定現在的政策真的挺沒意思的,你明知道無限增加供給是個偽命題,所以就把所有責任推到這裡,就好比說,只要所有人都不去買房,房價肯定降一樣,可是所有人都不去買嗎?
該研究院還表示,「當一個城市總體經濟合理增長、產業發展前景良好、法制健全、社會環境和諧穩定,進而導致人口持續流入,又反過來促進集聚經濟,然後這個城市的房價持續上漲,並且明顯高於其他地區,你能說這個城市的房價有很大泡沫嗎?」
這就是我說的一線城市買房不用太擔心。但是那是不是就沒有泡沫了呢?
另外,該研究院的邏輯更是有意思。「人們不會在明知一種資產存在很大泡沫的情況下,還繼續購買這種資產。如果絕大多數人認為這個城市的房價有泡沫,也不會有很多人在較長的時期內持續地購買當地的房產。」
如果按照研究院的邏輯,似乎所有人都是聰明的,都是神,都是不會犯錯的。因為行為會根據自己的判斷來做事。如果大家都買這家大開發商的房子,就意味著這家開發商肯定沒問題,哪怕債務壓頂,也不會有事。因為大家都在買,他們不會傻到買一個有問題的開發商的房子。
可結果證明,千億房企最後也交不了房子,讓業主「無家可歸」。如果按這個邏輯,世上哪還有虧本啊?哪裡還有投資失敗啊?
我認為,現在的調控其實非常好地掌握了平衡。你說大城市沒需求?那肯定不對。需求很大,所以,不用擔心房子賣不出去,也就不用太擔心泡沫的問題。為什麼呢?因為這種需求跟以前不一樣了,又沒有過高的需求,不會支撐房價過快過高上漲,製造更大的泡沫。而現在這種平衡後的需求恰恰可以去消化這種泡沫。
我不支持高房價,我更反對泡沫。倒不是說不需要我們對房價收入比關注,更需要我們關注,房地產不能繼續成為少數人的遊戲,顯然房價收入比在降低,說明我們開始關注房地產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減弱後的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