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已經關係到民生福祉,每個人都在時刻關注著自己城市的房價走勢。
房子對於一個人來說實在是太重要,沒有房子的人一直想擁有一套房,買了房子的人還想再買一套。
中國近20年來,房價上漲平均超過500%。在國人的心中, 房子買到就等於賺。
房子始終是商品,不管它存在著多少的民生福祉,商品就有可能有漲有跌。
一些德高望重的實體企業家,對國內的樓市有著不同的看法。
玻璃大王曹德旺認為房地產泡沫過多,樓市吸納了過多本來應該流向實體企業的資金,導致實體企業發展滯後房地產,遲早會崩盤。
華為任正非則認為高房價、高地價引起了企業生產要素成本上升,進而降低了企業的產品競爭力。
看漲的人也大有人在,比如北師大教授董藩:到2050年前後,房價將漲到9萬元/平米,同時北京房價會漲到80萬元/平方。
其實每一個人的觀點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每個人的認知是有限的。且不說他們說得對還是錯,但都有各自的道理。
不管是看漲還是看跌,近年來國人買房容易嗎?
中國從1998年房價平均2000到現在的房價9995元/平方米,上漲幅度超過500%,這幾十年來可以說是年年漲月月漲,工資上漲的速度遠不及房價上漲的速度。
前一段時間,一組數據刷屏,在中國,有6億的人月收入不足1000元,近10億人月收入不足2000元。放眼看去,又有哪個城市的房價現在還在2000元呢?哪怕小縣城的鄉鎮房價都不止2000元每平方。
2019年底,一線城市房價收入約為30:1,二三線城市的房價收入約為15:1左右,嚴重超過發達國家的6:1水平!這個比例越高,買房就越困難。
新數據表明,存款達到50萬以上的人僅佔0.5%。一線城市50萬元首付都付不了,怎麼買房。
三點看法:
買房是自己的事。對於要不要買房子,要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來定,如果能湊夠首付,那麼趁早買房,如果經濟壓力大,租房子何不是一件好事。不要讓自己成為真正的房奴,特別是年輕人,不要過早的背負沉重的房貸,這樣會在做事情的時候就會畏手畏腳,影響自己拳腳發展。所以,能不能買房只有自己最清楚。
房價漲跌是正常的。房子本身就是一個商品,只不過是附屬的民生福祉過多,牽扯到了方方面面。房價跟宏觀經濟關係很大,一個城市的房價漲和跌只要幅度不大,其實都是正常的商業行為,不要過多的去在意。真正的大跌的時候,想買房的人是不敢買的,大跌背後肯定是這個城市經濟出了問題,玉門、鶴崗等地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房價穩中有漲。要正確地看待國內的樓市走勢,就得看國家怎麼對待樓市。現在高層會議定調樓市是要保持樓市平穩健康發展。那麼,整體上來看,房子不再像以前那樣瘋狂的上漲,但也不會快速下跌。對於一個商品價格來說,既有通貨膨脹,也有經濟價值,那麼他就會平穩的漲價,這也再正常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