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半導體大矽片龍頭上市!

2020-10-18 朱邦凌

4月12日晚間,科創板新股滬矽產業公布網上發行中籤結果。本次發行總量為6.20億股,發行價格為3.89元,其中,網上最終發行量為13457.20萬股,佔本次發行總量的21.70%,網上發行最終中籤率為0.10087022%。

這家科創板新股很有看點,是近期不多見的實打實的科創大龍頭。公司是中國大陸率先實現 300mm(12英寸)半導體矽片規模化銷售的企業,中國矽片製造領先者之一,是國內半導體大矽片的絕對龍頭。公司看點是國產替代步伐加快,公司使命就是解決大矽片「卡脖子」難題。但滬矽產業產能處於爬坡階段,尚未盈利。

1、滬矽產業是中國大陸率先實現300mm矽片規模化銷售的企業,亦是中國大陸最大的半導體矽片企業之一

半導體矽片是晶片製造最重要的材料,是半導體產業的基石。中國要發展半導體產業,就要有矽片這個「米」下鍋才行,滬矽產業可謂是響應國家戰略而生。大矽片是對300mm(即12英寸)半導體矽片的俗稱。全球半導體矽片市場規模在2018年已經突破百億美元大關。但一個不容忽視的背景是,長期以來,在矽片尤其是大矽片領域,信越化學、SUMCO、Siltronic、環球晶圓、SK Siltron等全球前五大半導體矽片企業佔據了超過九成的市場份額。

中國大陸半導體矽片企業市場佔比較小,技術較為薄弱,多數企業以生產200mm及以下半導體矽片為主。目前,中國半導體矽片市場步入飛躍式發展階段。半導體材料包括製造材料和封測材料,據 SEMI 統計,2018 年全球半導體製造材料市場規模預計為 318.55 億美元,是半導體封測材料市場規模的 1.62 倍,其中半導體矽片的作為半 導體製造的核心材料,銷售額達 117.08 億美元,在半導體製造材料佔比最 高達到 36.78%。

中國大陸半導體矽片市場發展趨勢與全球市場一致,隨著 中國半導體製造技術的不斷進步與半導體製造生產線投產,中國大陸半導體 矽片銷售額從 2016 年的 5 億美元上升至 2018 年的 9.96 億美元,年均複合 增長率達到 41.1%,步入飛躍式發展階段。

滬矽產業是中國大陸率先實現300mm矽片規模化銷售的企業,亦是中國大陸最大的半導體矽片企業之一。經過持續的努力,滬矽產業已成為中國少數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半導體矽片企業,產品得到了眾多國內外客戶的認可。

滬矽產業全稱是上海矽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矽產業有限由國盛集團、產業投資基金、嘉定 開發集團、武嶽峰 IC 基金和新微集團共同出資設立。作為半導體矽片材料產業 集團,公司完成了對上海新昇、Okmetic、新傲科技的控股。母公司負責業務發 展的戰略規劃及子公司管理,同時三家子公司之間的產品存在交叉、互補,共 同組成了矽產業集團豐富的半導體矽片產品線。

公司主營產品類型涵蓋 300mm 拋光片及外延片、200mm 及以下拋光片、外延片及 SOI 矽片。目前已成為多家 主流半導體企業的供應商,客戶包括了格羅方德、中芯國際、華虹宏力、華力 微電子、華潤微電子、恩智浦、意法半導體等晶片製造企業。

2、成立以來的完整報表年度,公司的扣非淨利潤均錄得負值

3月31日,滬矽產業發布2019年年報,公司2019年1-12月實現營業收入14.93億元,同比增長47.71%,半導體及元件行業已披露年報個股的平均營業收入增長率為12.4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8991.45萬元,同比下降902.4%,半導體及元件行業已披露年報個股的平均淨利潤增長率為18.32%;公司每股收益為-0.05元。同時,公司發布2020年一季度業績預告,預計2020-01-01到2020-03-31業績:淨利潤-6520萬元至-4720萬元,上年同期業績:淨利潤1129.41萬元。

據財報顯示,如果看扣非淨利潤,公司 2016 年以來 4 年分別是,-9081 萬,-9941 萬,-1.003 億,-2.37 億。也就是說,成立以來的完整報表年度,公司的扣非淨利潤均錄得負值。另外,公司有境外收入佔比比較高的風險。報告期內(2016-2019 年 9 月)滬矽產業的子公司 Okmetic 在公司的營業收入佔比高,而 Okmetic 的生產基地位於歐洲,許多客戶來源於歐洲和北美。招股書中表示:"2016 年、2017 年、2018 年和 2019 年 1-9 月,公司的境外營業收入佔比分別為 90.91%、88.77%、80.88% 及 72.74%,雖然呈逐年下降趨勢,但比重較大。"

3、初步實現了在半導體矽片領域的產業布局

滬矽產業一開始就瞄準了成為國際一流矽片企業的目標,走的是國際化發展之路。滬矽產業總裁李曉忠介紹,目前,公司完成了對原全球第八大半導體矽片企業Okmetic的私有化收購、入股全球最大的SOI矽片企業法國上市公司Soitec,並控股上海新昇和新傲科技,初步實現了在半導體矽片領域的產業布局。

新傲科技成立於2001年,致力於高端矽基材料研發與生產,是中國最大的SOI材料生產基地和技術領先的外延片供應商,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SOI材料規模化供應商之一。矽產業集團通過增資,於2016年8月成為新傲科技第一大股東;並在2018年9月~2019年3月,通過進一步受讓新傲科技原股東持有的新傲科技股份,對新傲科技形成控股。

上海新昇成立於2014年,承擔了 「02專項」的「40-28nm集成電路製造用300毫米矽片研發及產業化」項目,是國內第一家產業化的300mm矽片企業。矽產業集團通過增資上海新昇和受讓原股東在上海新昇持股的方式,於2016年7月對上海新昇形成控股。

2016年7月,矽產業集團完成對芬蘭原上市公司Okmetic的私有化收購。Okmetic專注於定製化、高附加值的矽片,應用於傳感器、分立半導體、模擬電路等 ,主要產品包括150–200 mm單面拋光片、雙面拋光片和SOI晶片。

4、俞躍輝博士是集團董事長

俞躍輝博士是集團董事長,畢業於吉林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材料物理化學博士。2019年4月起任上海矽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1989年-1993年為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助理研究員,1993年-2002年曆任上海微系統所副研究員、研究員、研究室副主任,期間先後赴德國和香港作為訪問學者。

2002年-2005年任新傲科技副總經理、研究員。2006年起任上海微系統所人才教育處處長。2010年7月起任上海微系統所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2015年9月起任上海微系統所黨委副書記、副所長、紀委書記。2017年12月起任上海微系統所黨委書記。

李曉忠任集團總裁Okmetic董事長,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專業,廈門大學MBA。自上海矽產業投資有限公司2015年12月成立起任總裁;2019年3月起任上海矽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曾任夏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總裁;2013年~2015年,任武嶽峰資本合伙人。

相關焦點

  • 國內半導體材料矽片龍頭:中環股份
    1.主營業務1.1 經營範圍為新能源材料、半導體材料和半導體器件。節能型半導體材料及器件產業,通過強化並不斷提升區熔單晶產品優勢,形成了半導體單晶矽片-單晶矽拋光片-半導體功率器件產業鏈,形成產業鏈上下遊互相支撐、互相拉動發展態勢;新能源光伏產業,太陽能電池用單晶矽材料整體規模已位於全球前列。1.2 主要產品包括半導體材料、半導體器件、新能源材料、新材料的製造及銷售;融資租賃業務;高效光伏電站項目開發及運營。
  • 電子行業:矽片需求擴大+國內矽片項目推進
    半導體設備行業正步入高速成長階段,產能投資及產業整合紅利有望釋放  據SEMI數據2018年中國半導體設備市場有望首次突破百億級別達118億美元/yoy+44%,2019年或將趨勢延續達173億美元/yoy+47%,中國大陸有望於2019年超越韓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半導體設備市場,產能投資所帶來的設備需求有望放量
  • 神工股份:國內刻蝕用矽材料龍頭 布局矽片領域大有可為
    原標題:神工股份深度:國內刻蝕用矽材料龍頭,布局矽片領域大有可為   投資要點
  • ...並與國內更多知名半導體大矽片生產製造企業取得了聯繫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7月23日訊,有投資者向金博股份提問, 董秘你好,關於《決戰半導體「大矽片」,光伏起家的金博股份何以能?》作為一個投資者應如何解讀?公司回答表示,目前,公司產品已經在有研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錦州神工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海納半導體有限公司等國內半導體廠家得到了應用。隨著國家加大對半導體行業的投入和大矽片國產化進程的加快,公司產品在半導體領域的應用將會得到快速發展,並能夠為國產大矽片提供高性能、國產化熱場部件的關鍵技術和產品支撐。
  • 國內矽片生產廠家有哪些_國內矽片生產企業排名
    國內矽片生產企業排名一——上海新陽半導體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新陽創立於1999年7月,2011年6月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現有員工200餘人,廠區佔地80餘畝,擁有1000級超淨廠房和設施齊備的現代化實驗室。
  • 打破國外企業壟斷 國內最大規模大矽片生產廠投產(附股)
    來源:金融界網站據報導,杭州中欣晶圓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大矽片項目21日在杭州錢塘新區竣工投產,實現了8英寸大矽片的正式量產,同時12英寸大矽片生產線進入調試、試生產階段。據了解,國內大尺寸矽片尤其是12英寸半導體大矽片的供應長期被國外企業所掌控,市場高度壟斷。這一項目的建成投產,將改變國內半導體大矽片完全依賴國外的現狀,有效填補國內半導體大矽片供應的行業短板,有助於推動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預計這一項目明年將實現月產35萬枚8英寸半導體大矽片。
  • 滬矽產業:國內半導體矽片行業的領軍企業
    來源:紅刊財經作者:林申滬矽產業作為國內半導體矽片行業的領軍企業,自成立至今,公司始終高度重視技術創新,盈利能力持續穩健增長,目前公司已經初步實現了在半導體矽片領域的產業布局。公司主營產品涵蓋300mm拋光片及外延片、200mm及以下拋光片、外延片及SOI矽片。
  • 半導體材料專題報告:矽片,集成電路大廈之基石
    晶盛機電是國內大矽片設備龍頭。公司是目前國內矽片設備產品線覆蓋最齊全的供應商,矽片設備產線覆蓋率近 80%。公司和中環股份合作建立無錫大矽片項目,作為共同出資方,晶盛機電多項設備在中環的產線得到驗證;公司與矽片製造商的技術合作發揮協同效應,是國產大矽片產業鏈中設備領域的關鍵角色。
  • 國內最大規模大矽片生產廠在杭州投產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據浙江在線21日報導,當天下午,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最成熟,擁有自主核心技術,並真正可量產半導體大矽片的生產廠——杭州中欣晶圓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大矽片項目在杭州錢塘新區竣工投產,實現了8英寸大矽片的正式量產,同時12英寸大矽片生產線進入調試、試生產階段。
  • 意義重大:中國芯再次取得新突破 12英寸大矽片國產化率不再是零
    拋光片經過外延生長形成外延片,拋光片經過氧化、鍵合或離子注入等工藝處理後形成SOI矽片。當前,中國半導體矽片供應高度依賴進口,國產化進程嚴重滯後,與國際先進水平之間的差距十分明顯。在矽片市場中,上海矽產業集團(簡稱「滬矽產業」)作為中國大陸矽片龍頭企在全球半導體矽片市場佔得的份額只有2.2%。更讓人值得注意的是,半導體矽片市場近年來還在進一步向頭部廠商集中,僅日本市佔率就超過50%。
  • 半導體材料深度報告:矽片投資寶典
    根據 SUMCO 數據,未來 3-5 年內全球 12 寸矽片的供給和需求依 舊存在缺口,並且缺口會隨著半導體周期的景氣程度提高而越來越大,到 2022 年將會有 1000K/月的缺口。中國作為 全球新興半導體製造基地,巨大的矽片缺口將會促進矽片國產化的速度。
  • 金博股份:碳基複合材料龍頭,將受益於矽片擴產+技術迭代
    東吳證券11月29日發布對金博股份的研報,摘要如下:金博股份:國內領先的碳基複合材料產品供應商公司主業聚焦於先進碳基複合材料及產品,主要產品包括坩堝、導流筒、保溫筒、加熱器等,均為光伏行業長晶爐熱場系統的關鍵部件
  • 打破國外企業壟斷 國內最大規模大矽片生產廠在杭投產
    來源:財聯社【打破國外企業壟斷 國內最大規模大矽片生產廠在杭投產】《科創板日報》22日訊,杭州中欣晶圓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大矽片項目21日在杭州錢塘新區竣工投產,實現了8英寸大矽片的正式量產,同時12英寸大矽片生產線進入調試、試生產階段。
  • 半導體龍頭股票有哪些_半導體龍頭概念股一覽
    公司是Micronas、FreesCAle、ToshiBA等境外知名半導體企業的合格分包方,其中全球前10大跨國半導體企業已有5家是公司長期穩定的客戶。同時公司注重開發國內市場。   通富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7年10月,2007年8月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簡稱:通富微電,股票代碼:002156)。
  • 半導體行業深度報告:半導體矽片行業全攻略
    我國半導體矽片產業起步較晚, 國內關鍵技術人才非常稀缺。加上產品需經過客戶認證後方能取得訂單,客戶認證周期長, 一個新供應商的認證周期至少需要 9-18 個月,造成新競爭者有較高之進入門坎。 3.2 矽晶圓廠商資金壁壘高 除了技術壁壘高、人才壁壘高,半導體矽片行業具有資金壁壘高的特點,行業準入門 檻較高。2018 年前,300mm 半導體矽片僅由前五大矽晶圓供應商提供,國內擁有 300mm 半導體矽片供應能力的企業較少。
  • 國內功率半導體上市公司排名
    截至3月31日收盤,中國A股半導體行業上市公司市值總額為3712.3億元,其中市值超過100億元的公司有11家,市值超過200億元的公司有4家,分別為三安光電、利亞德、艾派克、兆易創新,其中三安光電以652.1億元的市值位居榜首。
  • 晶片產業鏈——國內晶片材料龍頭都是誰?晶片乾貨系列
    您知道小至手機電腦,大至北鬥衛星,所有的晶片都是從沙子製成的嗎?我們的生活早已被晶片包圍,離開了晶片,我們將寸步難行。小小晶片如此神奇,只是聽說還不夠,貝殼投研帶您全面了解晶片產業鏈!
  • 杭州中欣晶圓 12 英寸半導體矽片正式下線
    IT之家1月2日消息 2019年12月30日,杭州中欣晶圓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在12英寸生產車間內,順利完成了第一枚12英寸半導體矽拋光片的下線。2018年2月,中欣晶圓大矽片項目開工建設,歷時22個月的建設,此前迎來了8英寸大矽片的量產和項目的竣工儀式,今天首枚12英寸半導體矽拋光片的順利下線。
  • 解密七大半導體材料和17家中國龍頭企業
    而國內疫情由於得到良好的控制,並且在一些半導體材料的細分領域,國內的公司已實現部分國產替代,在供給方面我們先發優勢,解晶圓代工廠燃眉之急。 據中證報消息,國家大基金二期三月底可以開始實質投資。國家大基金是半導體行業風向標,國家大基金二期將更加注重對半導體材料及設備的投資。
  • 第三代半導體上市公司龍頭一覽
    國家戰略新興產業政策中多次提到以碳化矽、氮化鎵為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器件,隨著國內多家企業開始重視該領域,積極布局相關項目,我國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及器件有望實現較快發展  國泰君安認為,從全產業鏈角度,以5年的維度來看,第三代半導體器件和系統的成本(包括後期運行期間的能耗節省),比矽基器件和系統將會具備性價比優勢,從而快速地推動行業的發展。單從材料本身的成本來講,碳化矽氮化鎵不太可能和矽片形成競爭。  興業證券認為,光伏、半導體成長性明確,先進碳基材料滲透率有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