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矽產業:國內半導體矽片行業的領軍企業

2021-01-09 新浪財經

來源:紅刊財經

作者:林申

滬矽產業作為國內半導體矽片行業的領軍企業,自成立至今,公司始終高度重視技術創新,盈利能力持續穩健增長,目前公司已經初步實現了在半導體矽片領域的產業布局。公司主營產品涵蓋300mm拋光片及外延片、200mm及以下拋光片、外延片及SOI矽片。經過多年的行業深耕,滬矽產業已成為我國少數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半導體矽片企業,產品得到國內外客戶的一致認可。

政策鼓勵市場廣闊 滬矽產業未來已來

半導體矽片行業是我國重點鼓勵、扶持的戰略性新興行業,是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國家安全的戰略性和基礎性產業。近年來,為加快推進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掌握該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國家相關部門陸續出臺一系列支持政策。國務院於2014年出臺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指出,「著力推動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在關鍵材料領域形成突破,開發大尺寸矽片等關鍵材料,加強集成電路製造企業和裝備、材料企業的協作,加快產業化進程,增強產業配套能力」。2016年,全國人大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將培育集成電路產業體系、大力推進先進半導體等新興前沿領域創新和產業化作為我國近期發展重點。此外,科技部於2017年出臺的《「十三五」先進位造技術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也提出,「重點研發300毫米矽片、深紫外光刻膠、拋光材料、超高純電子氣體、濺射靶材等關鍵材料產品,通過大生產線應用考核認證並實現規模化銷售」。

半導體是電子產品的核心,是信息產業的基石,該行業具有技術難度高、投資規模大、產業鏈環節長、更新迭代快等特點,近年來該行業市場規模也在不斷擴大。WSTS預測2020年全球半導體市場將出現反彈,市場規模達4260.75億美元,同比上升4.8%。此外,2017年至2020年,全球晶片製造產能(折合成200mm)預計將從1985萬片/月增長至2407萬片/月,年均複合增長率6.64%;中國晶片製造產能從276萬片/月增長至460萬片/月,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18.50%。目前中國大陸晶片製造產能增速高於全球晶片產能增速,且隨著晶片製造產能的增長,對於半導體矽片的需求仍將持續加大。此外,現今5G通信技術不斷成熟,新一輪智慧型手機的更新換代即將到來,以及自動駕駛、車聯網技術的發展,SOI矽片需求也將持續提升。

滬矽產業作為行業內領軍企業,公司不僅在新產品開發、生產工藝改進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科技成果,其所生產的產品品質也逐步提升,得到客戶的廣泛認可,公司取得的科技成果是公司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亦是公司產品銷售規模得以持續增長的基礎。依託國家產業政策的大力支持,滬矽產業緊抓行業發展機遇,持續加大技術創新,必將迎來業績的持續釋放期。

主營業務穩健 產品市場競爭力較強

半導體矽片是生產集成電路、分立器件、傳感器等半導體產品的關鍵材料,是半導體產業鏈基礎性的一環,體現了一個國家在集成電路中的競爭實力。滬矽產業是我國半導體矽片領域的領先企業之一,並已成為中國少數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半導體矽片企業,其主要從事半導體矽片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中國大陸規模領先的半導體矽片企業之一,亦是中國大陸率先實現300mm半導體矽片規模化銷售的企業。

公司主要產品為300mm及以下的半導體矽片,產品終端應用涵蓋移動通信、可攜式設備、汽車電子、物聯網、工業電子等多個行業。其中,公司子公司上海新昇於2016年10月成功拉出第一根300mm單晶矽錠,2017年打通了300mm半導體矽片全工藝流程,2018年最終實現了300mm半導體矽片的規模化生產,填補了中國大陸300mm半導體矽片產業化的空白,其所生產的300mm半導體矽片主要應用於存儲晶片、圖像處理晶片、通用處理器晶片、功率器件等領域;200mm及以下半導體矽片主要應用於傳感器、射頻前端晶片、模擬晶片等領域,尤其是在SOI矽片方面,公司掌握了SIMOX、Bonding、Simbond等先進的SOI矽片製造技術,可以為客戶提供多種類型的SOI矽片產品。此外,公司內部產品質量控制嚴格,生產300mm半導體矽片的上海新昇,生產200mm及以下半導體矽片(含SOI矽片)的Okmetic和新傲科技均取得了ISO9001:2015、IATF16949:2016質量體系認證。

招股書顯示,2016年至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200mm及以下半導體矽片(含SOI矽片)實現營收分別為2.7億元、6.68億元、7.94億元及8.13億元,佔總營收的比重分別高達100%、96.43%、78.68%及77.33%,營收持續穩定增長,且伴隨公司300mm半導體矽片的產業化,300mm半導體矽片的收入迅速提升。在保證較高的產銷率方面,公司主要實行以銷定產的生產模式,大部分產品按訂單批量生產,同時進行少量備貨式生產。

值得關注的是,公司客戶群體豐富且穩定,客戶遍布北美、歐洲、中國、亞洲其他國家或地區。滬矽產業目前已成為多家主流晶片製造企業的供應商,提供的產品類型涵蓋300mm拋光片及外延片、200mm及以下拋光片、外延片及SOI矽片,客戶涵蓋了格羅方德、中芯國際、華虹宏力、意法半導體等晶片製造企業。

重視研發創新 掌握多項關鍵核心技術

滬矽產業作為我國半導體矽片研發和產業化的重要主體,其肩負著實現半導體關鍵材料「自主可控」的重任。公司自成立至今高度重視技術研發,經過多年的持續研發和生產實踐,公司形成了較為深厚的技術積累,技術水平和科技創新能力處於國內領先地位,市場競爭優勢顯著。目前公司已經掌握了直拉單晶生長、磁場直拉單晶生長、熱場模擬和設計、大直徑矽錠線切割、高精度滾圓、高效低應力線切割、化學腐蝕、雙面研磨、邊緣研磨、雙面拋光、矽片清洗等300mm及以下半導體矽片製造的關鍵技術,相關技術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

具體到技術創新方面,公司堅持獨立研發、開放合作的技術創新模式,堅持面向市場需求、面向國家重大科技需求的研發路徑,建立了以產品與科技專項研究為主導的技術創新模式,通過在技術上不斷的自主開發增強自身的技術儲備,並推動相關技術的產品化。此外,公司堅持產、學、研結合,積極開拓與高校、科研院所和其他企業在研發上的合作,充分利用外部的研發力量提高研發效率、加快研發成果產業化進程。

招股書顯示,截至2019年9月30日,公司技術研發人員共423人,佔公司員工總數的31.59%,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擁有已獲授權的專利340項,其中中國大陸117項,中國臺灣地區及國外223項;公司擁有已獲授權的發明專利312項。此外,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曾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等國家級科技類重要獎項。公司還主導和參與眾多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公司承擔了《40-28nm集成電路製造用300mm矽片技術研發》等7項國家「02專項」重大科研項目,部分項目已成功通過驗收並實現了產業化。

值得一提的是,滬矽產業高度重視對核心技術的保護工作,為加強對技術資料保密工作的統一管理,防止技術洩露事件的發生,公司建立了智慧財產權管理制度,對專利申請流程進行了規範。公司還建立了嚴格的保密制度,核心員工均應籤訂《保密和競業禁止協議》,此外,為建立長效激勵機制,充分調動研發人員的積極性,吸引和留住優秀專業人才,公司還對部分技術研發人員授予了股票期權。

針對發展痛點 募資打開項目成長空間

滬矽產業本次募集資金運用均圍繞公司主營業務進行,符合公司發展戰略規劃。其中,17.5億元擬投向集成電路製造用300mm矽片技術研發與產業化二期項目,用於提升300mm半導體矽片生產技術節點並且擴大300mm半導體矽片的生產規模;7.5億元募集資金用於補充流動資金,進而優化公司財務結構,為業務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據了解,半導體矽片中,300mm矽片是目前全球市場最主流、市場規模最大且增長趨勢最為明顯的半導體矽片。目前下遊晶片製造企業持續擴張300mm晶片產能,為消化晶片製造的原材料半導體矽片提供了保證,隨著300mm晶片產能的提升,對於300mm半導體矽片的需求將持續增長。而滬矽產業作為中國大陸率先實現300mm半導體矽片規模化銷售的企業,公司已掌握300mm半導體矽片核心工藝與人才儲備,這也成為公司實施本次募投項目的基礎,為公司擴產升級300mm半導體矽片提供保障。

集成電路製造用300mm矽片技術研發與產業化二期項目建設將有助於公司及時把握市場機遇,搶佔300mm半導體矽片市場份額,提升300mm半導體矽片的國產化率,增強公司的技術開發能力,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提高公司的持續盈利能力和整體競爭力,最終增強我國企業在全球半導體矽片市場的佔有率和影響力。

此次成功登陸科創板,既是對滬矽產業發展成果的肯定,也開啟了公司未來持續穩健發展的新篇章。公司可依託資本市場平臺,進一步規範公司治理結構,拓寬公司融資渠道,增強市場知名度。未來,公司將緊密跟蹤全球半導體行業的前沿技術,確保公司產品品質、核心技術始終處於國內行業領先地位,夯實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基礎,力爭在全球先進的半導體矽片企業中佔有一席之地。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相關焦點

  • 國內半導體大矽片龍頭上市!
    公司是中國大陸率先實現 300mm(12英寸)半導體矽片規模化銷售的企業,中國矽片製造領先者之一,是國內半導體大矽片的絕對龍頭。公司看點是國產替代步伐加快,公司使命就是解決大矽片「卡脖子」難題。但滬矽產業產能處於爬坡階段,尚未盈利。
  • 半導體行業深度:半導體矽片行業全攻略,給予「看好」評級
    矽作為半導體材料的優勢:1)矽在地球上儲量達到26.8%,僅次於氧;2)矽的能隙較大,使其具有較高的操作溫度及較低的漏電流;3)矽片表面的 SiO2 層能耐高溫,對矽片起保護作用。半導體矽片是生產集成電路、分立器件、傳感器等半導體產品的關鍵材料。矽晶圓廠商將多晶矽加工成矽片。
  • 半導體行業深度報告:半導體矽片行業全攻略
    我國半導體矽片產業起步較晚, 國內關鍵技術人才非常稀缺。加上產品需經過客戶認證後方能取得訂單,客戶認證周期長, 一個新供應商的認證周期至少需要 9-18 個月,造成新競爭者有較高之進入門坎。 3.2 矽晶圓廠商資金壁壘高 除了技術壁壘高、人才壁壘高,半導體矽片行業具有資金壁壘高的特點,行業準入門 檻較高。2018 年前,300mm 半導體矽片僅由前五大矽晶圓供應商提供,國內擁有 300mm 半導體矽片供應能力的企業較少。
  • 電子行業:矽片需求擴大+國內矽片項目推進
    半導體設備行業正步入高速成長階段,產能投資及產業整合紅利有望釋放  據SEMI數據2018年中國半導體設備市場有望首次突破百億級別達118億美元/yoy+44%,2019年或將趨勢延續達173億美元/yoy+47%,中國大陸有望於2019年超越韓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半導體設備市場,產能投資所帶來的設備需求有望放量
  • 國內矽片生產廠家有哪些_國內矽片生產企業排名
    國內矽片生產企業排名一——上海新陽半導體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新陽創立於1999年7月,2011年6月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現有員工200餘人,廠區佔地80餘畝,擁有1000級超淨廠房和設施齊備的現代化實驗室。
  • 意義重大:中國芯再次取得新突破 12英寸大矽片國產化率不再是零
    在矽片市場中,上海矽產業集團(簡稱「滬矽產業」)作為中國大陸矽片龍頭企在全球半導體矽片市場佔得的份額只有2.2%。更讓人值得注意的是,半導體矽片市場近年來還在進一步向頭部廠商集中,僅日本市佔率就超過50%。從2016年到2018年,日本信越化學、日本SUMCO、德國Siltronic、中國臺灣環球晶圓、韓國SK Siltron 五家廠商的市場份額從85%上升至93%。
  • 行業景氣度高企,半導體板塊發力拉升,滬矽產業等大漲
    半導體板塊14日盤中發力拉升,截至發稿,滬矽產業大漲近16%,芯源微漲幅超14%,芯原股份、安集科技、芯朋微等漲幅超10%,中晶科技、晶方科技漲停,瑞芯微漲逾9%,中芯國際、韋爾股份漲幅超3%。消息面上,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近期上調了全球半導體材料市場預測,我國將超越韓國位居全球第二。SEMI預計2020年全球半導體材料市場實現2.2%增長,達到539億美元。其中,中國臺灣市場規模達到119.5億美元,同比增長4.3%,繼續位居全球第一。中國大陸市場規模超過韓國達到95.2億美元,同比增長9.2%,躍居全球第二。
  • 深度揭秘矽片產業,巨大潛力成就半導體材料之王
    ▲ 2018 年矽產業集團部分成本構成(單位:萬元)3、矽片製造四個壁壘矽片的壁壘較高,特別是對於半導體矽片而言,主要壁壘有四個:技術壁壘,認證壁壘,設備壁壘和資金壁壘。半導體矽片企業的產品進入晶片製造企業的供應鏈需要經歷較長的時間,對於新供應商的認證周期最短也需要 12-18 個月。此外,測試片到量產片的認證壁壘:目前國內的 12 寸晶圓大多停留在測試片的供應上,但是測試片的認證程序和量產片的認證程序完全不同,量產矽片的認證標準更加嚴格。測試矽片由於不製造晶片,所以只需要晶圓代工廠自己認證,並且只需要在當前製造站點得到認證就可以。
  • 半導體材料專題報告:矽片,集成電路大廈之基石
    矽片——半導體行業之基石矽片是半導體產業最重要的基礎材料 矽片是由高純結晶矽為材料製造的圓片,一般作為集成電路和半導體器件的載體。與其他材料相比,結晶矽的分子結構非常穩定,很少有自由電子產生,因此其導電性極低。
  • 剖析全球半導體設備及材料隱形冠軍:日本Ferrotec
    國內龍頭快速追趕,盈利能力較高。國內半導體設備及材料、器件等行業湧現出一批具有相當競爭力的企業,如晶盛機電、芯源微、滬矽產業、中環股份、立昂微、華潤微等。從盈利能力上來看,雖然 Ferrotec 的利潤率受其他業務及光伏產品的拖累,但整體毛利率依舊屬於行業中遊水平,且呈現走高的趨勢。相較之下,中國企業(除矽片生產企業滬矽產業、中環股份及華潤微之外)的毛利率普遍高於 Ferrotec。
  • 製造晶片的關鍵材料中國企業募資50億有望打破海外的壟斷
    在半導體產業中,原材料處於產業鏈中最上遊,牽動著整個行業的發展。半導體矽片是半導體的支撐材料行業,重要性可想而知。根據預測,2020年全球半導體矽片出貨量為109.21億平方英尺。長久以來,全球半導體矽片行業都處於寡頭壟斷態勢,全球前五的矽片企業,共佔據了行業93%的市場份額。
  • 睡王帶動半導體大反攻,誰衝鋒在前?晶圓又缺貨!
    滬矽產業算得上是A股高端矽片製造領域的獨苗。矽片是整個半導體產業的基石,因為幾乎所有的集成電路都是在矽片上製作的。因此,當我們展望我國半導體產業的前景時,稀缺光環傍身的滬矽產業必然會被資金注意。問:滬矽產業的稀缺性體現在哪裡?
  • 當前國內集成電路半導體行業現狀及應對策略
    與國外企業相比,我國半導體材料企業實力較弱,但隨著 國家政策的支持、國內企業研發和產業投入增加等,各種材料領域均已取得突 破,在逐步實現部分國產替代。下面我們集中就幾種核心的半導體原材料的現 狀、面臨的問題以及應對措施進行分析。
  • 小鯨產業鏈能源記者參考|中國矽片和矽基材料行業上中下遊分析
    據頭豹研究院,2015年,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與保利協鑫共同成立江蘇鑫華半導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中國首條5,000噸半導體集成電路專用電子級多晶矽生產線。根據在矽片和矽基材料行業有8年市場運營經驗的專家表示,電子級多晶矽原材料佔整體8寸矽片和矽基材料製造成本中的50%,整體而言,中國從事電子級多晶矽原材料研發及生產的供應商較少,中國電子級多晶矽原材料市場主要被日本、歐美廠商所佔據。
  • 半導體材料深度報告:矽片投資寶典
    但是在此領域,國際巨頭的發展也比較緩 慢,國內諸如三安光電等企業,雖然在技術水平上還有一定差距,但是處於整個行業起步階段,是最有可能打破國外 壟斷,在國際功率代工版圖上佔據一席之地。 3.2.相較於行業前五大半導體矽片企業,矽產業集團規模較小,佔全球半導體矽片市場份額2.18%。5.1. 國際主流廠商 5.1.1. 信越化學 信越化學(Shin-Etsu Chemical)是全球排名第一的半導體矽片製造商,是日本著名的化學品公司。信越化學設立 於 1926 年,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
  • 國內半導體材料矽片龍頭:中環股份
    1.主營業務1.1 經營範圍為新能源材料、半導體材料和半導體器件。節能型半導體材料及器件產業,通過強化並不斷提升區熔單晶產品優勢,形成了半導體單晶矽片-單晶矽拋光片-半導體功率器件產業鏈,形成產業鏈上下遊互相支撐、互相拉動發展態勢;新能源光伏產業,太陽能電池用單晶矽材料整體規模已位於全球前列。1.2 主要產品包括半導體材料、半導體器件、新能源材料、新材料的製造及銷售;融資租賃業務;高效光伏電站項目開發及運營。
  • 上海新陽功能性化學材料市佔率國內居首 研發投入持續五年增長市值...
    為了做大做強產業,上海新陽積極進行產業布局。今年5月29日,公司將所持上海新昇1.5%股權轉讓給滬矽產業,6月24日又宣布,向盛吉盛(寧波)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盛吉盛(寧波))增資,並轉讓新陽矽密(上海)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簡稱新陽矽密)20%股權。二級市場上,近一年以來,上海新陽股價表現不俗。
  • ...並與國內更多知名半導體大矽片生產製造企業取得了聯繫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7月23日訊,有投資者向金博股份提問, 董秘你好,關於《決戰半導體「大矽片」,光伏起家的金博股份何以能?》作為一個投資者應如何解讀?公司回答表示,目前,公司產品已經在有研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錦州神工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海納半導體有限公司等國內半導體廠家得到了應用。隨著國家加大對半導體行業的投入和大矽片國產化進程的加快,公司產品在半導體領域的應用將會得到快速發展,並能夠為國產大矽片提供高性能、國產化熱場部件的關鍵技術和產品支撐。
  • 晶片半導體,行業景氣度提升,自主可控國產替代大勢所趨
    設備行業核心公司(中微公司、北方華創、至純科技、精測電子、長川科技、晶盛機電、華峰測控、萬業企業)第三季度營業收入42 億元,同比增長 27%(剔除掉重組因素,下同);第三季度歸母淨利潤 7.6 億元,同比增長 37%。設備行業持續處於高速增長,國產替代空間快速打開,國內核心設備公司成長可期。
  • 深度揭秘矽片產業,巨大潛力成就半導體材料之王「附下載」|智東西...
    對於半導體矽片來說,原材料成本是主要成本,約佔主營業務成本的 47%。其次是製造費用,約佔 38.6%,與半導體製造業類似,矽片行業屬於資本密集型行業,對固定資產投資需求較高,會因機器設備等固定資產折舊產生較高的製造費用。最後是直接人工費用,佔比約為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