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導師教我寫SCI論文的Introduction部分

2021-01-11 騰訊網

在寫SCI論文的時候,筆者一直覺得前言是SCI論文最難寫的一部分,覺得這部分應該由PhD導師來寫。直到筆者每年讓PhD導師修改至少一篇論文後,筆者才意識到:儘管每篇SCI論文的前言都不一致,但是,撰寫前言是可以遵循一定規律的。本文,筆者與朋友們分享下前言的寫作方法,讓你不再依賴於導師給你提供的論文前言。

01前言的作用

當讀者被你醒目的標題和精練的摘要所吸引,準備開始閱讀你的論文時,讀者正試圖理解一個對他們來說並不熟悉的領域。讀者在研讀論文之前,都想了解研究的背景或上下文,並看到研究的目標或目的。明確而詳細地概述研究的背景和目標能夠展示出研究的必要性,並建立讀者對您論文的期望。

前言如同一座橋梁,把讀者從他們自己的研究中帶到你所要分析的 "領地"。合理的前言能夠吸引讀者去思考:作者用什麼樣的研究結果來實現研究目標?作者用了什麼樣的的方法和分析手段來獲得研究結果?帶著這些疑問和思考,讀者會沉浸在提供的論文中,發現論文中的閃光點,從而被打動——雜誌編輯會送審,審稿人會接收稿件,讀者會去合理引用。

02為什麼要精心準備前言?

就像相親一樣,你永遠不會有第二次機會給相親對象留下第一印象。論文的開頭段將為讀者提供他們對你的論點、你的寫作風格以及你的作品整體質量的初步印象。一個含糊不清、雜亂無章、錯誤百出、離經叛道或枯燥乏味的開場白很可能會給人留下負面印象。另一方面,一個簡明扼要、引人入勝、精心準備的前言會讓讀者對你的分析能力、寫作和你的論文給予高度評價。

前言是論文其他部分的重要路線圖。前言能夠向讀者傳達很多信息,如研究主題,研究的必要性(為什麼重要),研究路線及其主要論點。前言也應該讓讀者了解哪些信息是用來支持這些論點的,以及接下來的段落和頁面的總體組織。在閱讀完前言後,讀者在閱讀你的論文主體時不應該有唐突感。

理想情況下,前言能夠激發讀者閱讀興趣,讓他們想繼續閱讀論文的其他部分。用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一個有趣的問題或一個生動的例子開場,可以讓你的讀者明白為什麼你的研究主題很重要,並「邀請」他們一起進行一次思維碰撞和知識性對話。請記住,這些策略可能不適合所有的論文和學科。

03撰寫有效前言的策略

首先要思考你即將要回答的科學問題。你的整篇論文將是對這個科學問題的回答,而你的前言是實現這一目標的第一步。所以,將這個科學問題包含在你的前言中,甚至以問題為跳板來提出,是個好主意。

在你準備完整的論文時,你可能已經熟悉你的研究領域,而這些熟悉的內容本身也能給你一些關於如何處理前言的線索。前言以一個廣泛的聲明開始,然後縮小到論文中的具體問題。非常經典的一種寫法是——以一兩句大局觀的句子開始,然後集中在科學問題的細節上。當然,不同的方法也可能非常成功。你可以參考導師以前的論文,看看導師是如何設置問題的。

作為開場白的大局觀句子(一兩句),應該有多大的概括性或廣泛性呢? "全局性 "的開場白必須與你的論文主題有明確的聯繫。假設我們的論文主題為「北京是中國的文化藝術中心」,而開場白卻說「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那這個開場白就太寬泛了。如果你曾經使用過谷歌地圖或類似的程序,這種經驗可以為你提供一種有用的思考方式,讓你明白開場白應該設置多寬的範圍。

想像一下,你正在研究北京。如果你想了解北京是否與義大利羅馬處於大致相同的緯度,那麼在地圖上點擊那個小 "減 "號直到你可以看到整個地球,這個研究可能是有意義的。如果你想知道如何從北京故宮到中國人民大學,將地圖放大到你能看到北京市的大部分地區的水平——但是看不到世界其他地區,甚至看不到中國其他地區,這可能更有意義。如果你的目的地是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的院長辦公室,你可能需要把中國人民大學所有的地方都放大。

你提出的問題決定了你的視野應該有多 "寬"。

寫作時,你需要把你的觀點放在上下文中,但這個上下文一般不需要像整個銀河系那麼大!

04四種不太有效的前言

1. 填充式前言。當你在某個話題上沒有太多話要說時,很容易創造出這種填充式前言。從本質上講,這種前言包含了幾句含糊不清的句子,並沒有講出多少實際的內容。它們的存在只是為了填充論文的 "前言空間"。相對於論題,前言的前幾句的確需要寬泛些來引入話題,但是需要言之有物,切忌泛泛而談,用幾句話來「佔領」前言。

2. 複述問題式的前言。複述問題有時是一種有效的策略,但很容易停留在重述問題上,而不是為你的論文提供一個更具體、更有趣的介紹。

3. 定義式前言。這個前言首先是給出指定問題中一個或多個單詞的字典定義。任何人都可以在Google或者wiki裡查到一個詞的定義,不要在此浪費你的版面費。同時也要認識到,Google或者wiki也不是特別權威的作品--它沒有考慮到你的研究背景,也沒有提供特別詳細的信息。如果你想以討論一個重要的術語作為開場白,如果你能根據你的研究給這個術語下一個自己的定義,可能對讀者來說會很有趣;但是,這種寫法往往遭到雜誌編輯或者審稿人的詰責。當然,你也可以使用你在課堂上閱讀的資料中的某個定義。

4. 「啟明星」式前言。這類前言一般是對這個話題自古以來、在全世界範圍內的現實意義等進行概括性、概括性的陳述。它通常非常籠統(類似於填充式前言),未能與論題聯繫起來。它可能會採用陳詞濫調,如"the dawn of man"和 " throughout human history "。很難想像這樣開頭會打動目光如炬的讀者。

05把前言部分寫在結果與討論之後

也許你覺得必須按照SCI文章的順序,先寫前言部分,再寫核心的結果與討論,但這不一定是正確的,而且這並不是準備一個好的前言最有效的方法。你可能會發現,在寫作過程的一開始,你並不清楚自己要論證什麼。一開始以為自己要論證一個特定的觀點,但到寫完大部分論文時,卻發現自己要論證的東西略有不同,甚至大相逕庭,這是完全可能發生的。

你需要反覆修改你的論文,以確保前言、所有的證據和結論反映出你的論點。通常,最有效的做法是先寫好所有的證據,然後把前言寫在最後——這樣你就可以確保前言與論文的主體相匹配。

如果你有任何問題,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美國導師教我寫SCI論文的摘要
    美國導師說:「摘要(abstract)是SCI論文的靈魂。當讀者-包括雜誌編輯和審稿人,閱讀了你的醒目的SCI論文標題後,他們會迫不及待地了解你的工作,如研究背景,試驗方法,主要結果,研究意義。為了滿足他們快速閱讀的要求,你應該且必須提供一份包含這些內容的索引信息摘要,從而吸引他們繼續閱讀你的全文。」因此,提供一段精煉的卻又內涵豐富的摘要十分重要。
  • 碩士生導師教你如何寫好畢業論文
    請記住,在這世界上真正希望你過得比我好的,除了家長,就是老師了。老師如果讓你修改論文,那一定有修改的道理。如果每指導一個學生,提出論文修改意見時,就像老師去參加論文答辯一樣,費盡口舌地一遍遍的說為什麼要改、如何改,你還不聽,那老師也是很崩潰的。你如果實在想堅持自己的觀點,應該好好琢磨一下自己的想法能不能自圓其說,千萬不要鑽牛角尖。
  • 如何寫論文中的引言部分?
    就隨便找找文獻,然後抄抄摘要,最後引言不就寫好了麼,但當時按照這個思路做了之後,第一版,被導師噴的不要不要的,遂端正態度,好好撰寫,第二版的時候導師稍微滿意了一下,於是就問:「導師,這個intro這麼重要嗎?」然後導師的回答簡直是出乎我的想像,只見她說:「那必須啊,intro是整個論文最難寫的部分!」(當時內心os:嘿,顛覆三觀了哈!竟然是最難寫的部分?
  • 如何高效的撰寫SCI科研論文的前言(Introduction)部分
    即使是一個有經驗的作者,對它來說完成一篇高質量的SCI科研論文也是一個艱巨的任務。但是,一旦我們明白了科研文章的標準形式可以幫助你提高寫作水平。今天就讓小編結合自己的科研實踐來淺談一下對SCI論文Introduction部分的一些撰寫的感悟和寫作技巧。
  • 【優秀】論文的摘要怎麼寫詳情
    不禁使我樹立了遠大的學術目標、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還是我明白了許多待人接物與為人處事的道理。本論文從選題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導師的指導下完成的,傾注了導師大量的心血。在此,謹嚮導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中文核心論文發表。對於不屬於上述的文獻類型,採用字母「Z」標識。
  • 我辛苦寫的論文,卻被導師拿了一作,這合理嗎?
    正是因為中國目前的安全環境,我的一些在美國和歐洲留學的同學,紛紛選擇返回國內躲避疫情。當然,他們還要利用網際網路經常與國外導師保持聯繫,繼續從事相關科研工作。由於多年未見,我們幾個同學利用國慶節假期一起聚了聚,閒談以前的大學生活,現在的學習工作情況,以及未來的憧憬與打算。
  • 浙大醫學生發表SCI論文致謝偶像,導師回應亮了!
    醫學生論文致謝林俊傑昨日,一條「醫學生論文致謝林俊傑」的話題被推上熱搜。浙江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眼科的胡江華同學在其SCI論文致謝部分,感謝了歌手林俊傑,表示「在過去十年裡,林俊傑的歌曲給了我強大的精神支持。」胡同學表示,導師俞一波教授也支持這一致謝。
  • 雙非院校讀研,有幸發了二區SCI論文,不讀博如何利用論文優勢?
    理工類在讀研究生應該知曉,類似信息對判斷一篇二區sci論文的影響力高低非常關鍵。不過,就國內高校科研獎勵來說,通常選用中科院分區多一些(少給錢)。聊「如何利用論文優勢」之前,小西先說說一個我的師弟,也許對問題解答有些不一樣的啟發。小西導師的專業是「生化材環」中的環境。此專業爭議頗大,勸退和看好的人都不少。
  • SCI論文寫作的一些經驗以及感悟
    第三,寫論文,終於等到了生孩子的時候了,好吧,我目前的水平,只能夠做到「寫文章,就是圓故事,怎麼使它有頭有尾,有理有據」。按照我之前導師的方式,她建議的是完成一個測試結果,就可以寫這一段的對應文字,兩三百字,10副圖對應就2000-3000字,一篇論文的discussion就出來了,後續要做是把這些圖的順序進行調整,文字流暢,使得這個故事更加吸引人。
  • 如何應對SCI論文無從下手的狀態?
    sci作為十分能體現學術逼格和水平的的學術性論文,在發表出來之後一定要對得起逼格和水平這兩個詞,那麼拿什麼體現呢,沒別的,在我這裡只有兩個詞:專業和創新。首先必須要肯定的是,學術論文一定是專業性的東西,專業性這個標誌性的詞最大的優勢是讓那些行外人不敢輕易染指,任何東西都是需要專業基礎的,這句話總是沒錯的。所以學術論文一定是要體現自己的東西,別人不一定要懂,但你寫的必須要對,這就是學術論文的重要訴求。
  • 我寫畢業論文的日與夜
    面試完畢,我去盥洗室匆忙洗一把臉,把頭髮胡亂綁起來,然後就狂奔向地鐵站,到人山人海的圖書館繼續奮戰。    然而,即使每天起早貪黑,也無法滿足導師要求的百分之一。其他同學都能迅速通過的文獻綜述部分,到我這裡,被卡了整整兩個月。在和導師交流的時候,絕對不能提「求職」二字,其他三位同門的命運也是大同小異。
  • 發表sci論文有哪些規定
    與國際學術交流,證明自己的學術研究能力水準,很多人把目光放在了發表sci論文上。sci論文發表是有難度上,若你寫的論文達不到一定的水準,或者滿足不了發文的規定,哪怕是投稿也是被拒稿。那麼,發表sci論文有哪些規定?
  • 讓導師崩潰,讓編輯沉默!這樣的 SCI 論文不要再寫了!
    據 SCI 資料庫最新檢索結果顯示(至少包含一位中國作者的論文),去年中國科研人員發表 SCI 論文的總數已累計 39 萬餘篇,較 2017 年(33 萬餘篇)約增長 18.2%,位居世界第二。其中,各高校在 JCR 一區期刊上發表的論文總數超過 51000 篇,較 2017 年(43000 餘篇)增長約 18.6%。
  • 碩士生沒發過論文,考博有希望嗎?聽聽導師怎麼說
    首先,解決不少朋友的一個疑惑:未發表科研小論文,碩士生能畢業嗎?通常一個碩士生想要參加答辯、順利畢業並授予碩士學位,得要滿足學校、學院/專業、導師的三層要求。常見情況是導師要求最為嚴格,如"雙一流"大學明確發表1-2篇sci論文,這對於不少碩士生來說壓力不小。
  • sci一區論文發表難度大嗎
    知實學術與多本期刊合作,投刊發論文,關注我,發留言~sci一區論文發表難度大嗎sci期刊,是領域內級別比較高的期刊,能夠成功發表sci論文,代表了個人學術水平非常高,其認可度,要比國內的一些核心論文還要高,在發表難度上肯定低不了,否則無法保證發表論文的質量。總之,sci論文的發表難度非常大。
  • sci論文的Cover Letter是什麼,包含哪些內容
    向sci期刊投稿論文發表,就必須寫Cover Letter。作為作者不明白Cover Letter代表的含義,就不能準確入手,正確撰寫。那麼,sci論文的Cover Letter是什麼,包含哪些內容?首先,sci論文的Cover Letter是什麼Cover Letter, 即投稿信,是論文投遞時,與論文一起發送給編輯的信件,其目的是讓編輯在閱讀你的論文之前,簡單了解你文章的基本情況。Cover letter是編輯對論文的第一印象,是初步評判你論文是否可以被期刊接收的重要依據。
  • 浙大教授建議學生不必寫論文 稱造假丟導師面子
    陳教授說,現在教育領域有教授提出,本科生可以不寫論文,他也贊成這個觀點。  陳教授認為,本科生寫論文觀點新穎的並不多見。「很多教授就要求他們,最起碼要看過一些資料,文字起碼要是自己的。」他說,這樣的文章,其實已經跟一篇綜述差不多,只要他們閱讀量足夠,知道這一研究領域的現狀,前人已經研究到什麼程度,了解這個研究發展方向,就不錯了。
  • BIOI講座回顧│新手如何開始寫一篇SCI論文?
    良好的心態是開始寫一篇論文的第一步。寫第一篇論文的時候往往容易泛怯,「好難啊,我不會」。但不要說好難就放棄了,要相信自己一定能行,把每一句「我不會「都改為」我可以學「!為了便於理解(節省時間),BIO Integration為大家特別準備了講座核心要點解析專輯——寫一篇論文就像寫一個故事,我們要以一個「編劇「的角度來構思我們的論文。那編劇是怎樣講故事呢?
  • sci期刊可以快速發論文嗎
    sci期刊可以快速發論文嗎?當然可以。一個領域的sci期刊,都不止一本,每本sci期刊都有其既定的發行周期和排刊要求,只要投稿發表的論文水平與投稿的sci期刊要求一致,就能夠比較順利的安排發表,否則會耽誤不少的時間。
  • SCI論文前期實驗設計、數據收集與處理、論文寫作及編審回應研討班
    SCI論文一稿難求,到底是怎樣寫出來的? SCI論文不是寫出來的。SCI論文,不是拍腦袋想出來的,也不是拍腦袋寫出來的。一篇SCI論文的核心前提是:合理的科研設計與充分的實驗數據。如果沒有合理的科研設計,創新性不足,對照組不合理,評價體系缺胳膊少腿,實驗數據不成體系,即使是論文撰寫的「魔術師」,也沒能力寫成一篇SCI論文。科研設計和實驗數據,是論文撰寫的原材料,是SCI論文的根本。SCI論文又是寫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