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SCI論文的時候,筆者一直覺得前言是SCI論文最難寫的一部分,覺得這部分應該由PhD導師來寫。直到筆者每年讓PhD導師修改至少一篇論文後,筆者才意識到:儘管每篇SCI論文的前言都不一致,但是,撰寫前言是可以遵循一定規律的。本文,筆者與朋友們分享下前言的寫作方法,讓你不再依賴於導師給你提供的論文前言。
01前言的作用
當讀者被你醒目的標題和精練的摘要所吸引,準備開始閱讀你的論文時,讀者正試圖理解一個對他們來說並不熟悉的領域。讀者在研讀論文之前,都想了解研究的背景或上下文,並看到研究的目標或目的。明確而詳細地概述研究的背景和目標能夠展示出研究的必要性,並建立讀者對您論文的期望。
前言如同一座橋梁,把讀者從他們自己的研究中帶到你所要分析的 "領地"。合理的前言能夠吸引讀者去思考:作者用什麼樣的研究結果來實現研究目標?作者用了什麼樣的的方法和分析手段來獲得研究結果?帶著這些疑問和思考,讀者會沉浸在提供的論文中,發現論文中的閃光點,從而被打動——雜誌編輯會送審,審稿人會接收稿件,讀者會去合理引用。
02為什麼要精心準備前言?
就像相親一樣,你永遠不會有第二次機會給相親對象留下第一印象。論文的開頭段將為讀者提供他們對你的論點、你的寫作風格以及你的作品整體質量的初步印象。一個含糊不清、雜亂無章、錯誤百出、離經叛道或枯燥乏味的開場白很可能會給人留下負面印象。另一方面,一個簡明扼要、引人入勝、精心準備的前言會讓讀者對你的分析能力、寫作和你的論文給予高度評價。
前言是論文其他部分的重要路線圖。前言能夠向讀者傳達很多信息,如研究主題,研究的必要性(為什麼重要),研究路線及其主要論點。前言也應該讓讀者了解哪些信息是用來支持這些論點的,以及接下來的段落和頁面的總體組織。在閱讀完前言後,讀者在閱讀你的論文主體時不應該有唐突感。
理想情況下,前言能夠激發讀者閱讀興趣,讓他們想繼續閱讀論文的其他部分。用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一個有趣的問題或一個生動的例子開場,可以讓你的讀者明白為什麼你的研究主題很重要,並「邀請」他們一起進行一次思維碰撞和知識性對話。請記住,這些策略可能不適合所有的論文和學科。
03撰寫有效前言的策略
首先要思考你即將要回答的科學問題。你的整篇論文將是對這個科學問題的回答,而你的前言是實現這一目標的第一步。所以,將這個科學問題包含在你的前言中,甚至以問題為跳板來提出,是個好主意。
在你準備完整的論文時,你可能已經熟悉你的研究領域,而這些熟悉的內容本身也能給你一些關於如何處理前言的線索。前言以一個廣泛的聲明開始,然後縮小到論文中的具體問題。非常經典的一種寫法是——以一兩句大局觀的句子開始,然後集中在科學問題的細節上。當然,不同的方法也可能非常成功。你可以參考導師以前的論文,看看導師是如何設置問題的。
作為開場白的大局觀句子(一兩句),應該有多大的概括性或廣泛性呢? "全局性 "的開場白必須與你的論文主題有明確的聯繫。假設我們的論文主題為「北京是中國的文化藝術中心」,而開場白卻說「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那這個開場白就太寬泛了。如果你曾經使用過谷歌地圖或類似的程序,這種經驗可以為你提供一種有用的思考方式,讓你明白開場白應該設置多寬的範圍。
想像一下,你正在研究北京。如果你想了解北京是否與義大利羅馬處於大致相同的緯度,那麼在地圖上點擊那個小 "減 "號直到你可以看到整個地球,這個研究可能是有意義的。如果你想知道如何從北京故宮到中國人民大學,將地圖放大到你能看到北京市的大部分地區的水平——但是看不到世界其他地區,甚至看不到中國其他地區,這可能更有意義。如果你的目的地是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的院長辦公室,你可能需要把中國人民大學所有的地方都放大。
你提出的問題決定了你的視野應該有多 "寬"。
寫作時,你需要把你的觀點放在上下文中,但這個上下文一般不需要像整個銀河系那麼大!
04四種不太有效的前言
1. 填充式前言。當你在某個話題上沒有太多話要說時,很容易創造出這種填充式前言。從本質上講,這種前言包含了幾句含糊不清的句子,並沒有講出多少實際的內容。它們的存在只是為了填充論文的 "前言空間"。相對於論題,前言的前幾句的確需要寬泛些來引入話題,但是需要言之有物,切忌泛泛而談,用幾句話來「佔領」前言。
2. 複述問題式的前言。複述問題有時是一種有效的策略,但很容易停留在重述問題上,而不是為你的論文提供一個更具體、更有趣的介紹。
3. 定義式前言。這個前言首先是給出指定問題中一個或多個單詞的字典定義。任何人都可以在Google或者wiki裡查到一個詞的定義,不要在此浪費你的版面費。同時也要認識到,Google或者wiki也不是特別權威的作品--它沒有考慮到你的研究背景,也沒有提供特別詳細的信息。如果你想以討論一個重要的術語作為開場白,如果你能根據你的研究給這個術語下一個自己的定義,可能對讀者來說會很有趣;但是,這種寫法往往遭到雜誌編輯或者審稿人的詰責。當然,你也可以使用你在課堂上閱讀的資料中的某個定義。
4. 「啟明星」式前言。這類前言一般是對這個話題自古以來、在全世界範圍內的現實意義等進行概括性、概括性的陳述。它通常非常籠統(類似於填充式前言),未能與論題聯繫起來。它可能會採用陳詞濫調,如"the dawn of man"和 " throughout human history "。很難想像這樣開頭會打動目光如炬的讀者。
05把前言部分寫在結果與討論之後
也許你覺得必須按照SCI文章的順序,先寫前言部分,再寫核心的結果與討論,但這不一定是正確的,而且這並不是準備一個好的前言最有效的方法。你可能會發現,在寫作過程的一開始,你並不清楚自己要論證什麼。一開始以為自己要論證一個特定的觀點,但到寫完大部分論文時,卻發現自己要論證的東西略有不同,甚至大相逕庭,這是完全可能發生的。
你需要反覆修改你的論文,以確保前言、所有的證據和結論反映出你的論點。通常,最有效的做法是先寫好所有的證據,然後把前言寫在最後——這樣你就可以確保前言與論文的主體相匹配。
如果你有任何問題,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