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七爪魚」,是腫瘤新剋星

2020-11-04 科學網

作者:甘曉

7條核酸鏈連在一個環形分子上,形如一隻「七爪魚」。兩隻「七爪魚」「攜手」進入腫瘤細胞中,逃過專門降解核酸的溶酶體的「追擊」,精準命中腫瘤的「命根子」。

最近,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丁寶全課題組設計出引入小分子偶聯的支鏈核酸藥物,構建出既是載體也是藥物的基因治療型核酸納米複合物。

新型核酸納米複合物「七爪魚」結構示意圖(課題組供圖)

實驗證實,這一新型核酸納米複合物能夠以酸響應變構效應實現細胞內涵體逃逸,並且同時通過兩種已知的「基因沉默」機制,切割腫瘤相關基因編碼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並擾亂其表達,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相關研究成果近日在《德國應用化學》上發表。

「基於這項工作中的思路和方法,我們通過改變『七爪魚』核酸序列,理論上能夠實現根據需要設計治療不同類型腫瘤的藥物。」丁寶全告訴《中國科學報》。

「諾獎」研究「新番」

基因是人體內帶有遺傳信息的脫氧核糖核酸(DNA)片段,能夠通過信使RNA,指導蛋白質合成。這便是遺傳學廣為人知的「中心法則」。

許多人類疾病已被證實是源自基因本身的錯誤。基因治療應運而生——如果破壞錯誤的基因通過「中心法則」合成出蛋白質的任何一個中間環節,就能阻止疾病發生。其中一種重要策略被稱為「基因沉默」。

例如,可以用一種小幹擾RNA分子識別並剪切錯誤的信使RNA,從而避免錯誤的蛋白被合成。200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美國科學家的這項工作,此後「基因沉默」便成為醫學界高度關注的基礎研究領域。「反義核酸」則是實現「基因沉默」的另一種機制,和小幹擾RNA不同,它的原理是能夠結合併阻止錯誤的信使RNA翻譯。

多年來,「基因沉默」在理論上不斷得到豐富,但真正做出的藥物卻寥寥無幾。在丁寶全看來,困難正在於如何把小幹擾RNA和反義核酸準確遞送進腫瘤細胞內。「一直以來,許多研究者採用各類陽離子脂質體、高分子聚合物和無機納米顆粒等為載體完成遞送,安全性、穩定性及其效果都不盡如人意。」

長期從事DNA分子機器研究的丁寶全帶領課題組「腦洞大開」:「不如就用藥物本身來當載體!」正是這個最初的大膽想法,讓他們開啟了「基因沉默」研究的新方向和新局面。

「酸響應變構」逃過一劫

研究人員將7條反義核酸連接在環形超分子β環糊精上,形成類似「七爪魚」的結構。同時,將其中每一條「爪」的反義核酸與小幹擾RNA的一端以鹼基對配對的方式聯結,另一端再以配對方式聯結另一隻「七爪魚」的每一條「爪」。這樣,兩隻「七爪魚」反義核酸和小幹擾RNA共組裝成大約100納米的球狀物質。

接下來的任務,便是把這一複合物準確遞送進細胞內。「進入細胞的胞漿,它將面臨的一個強大『敵人』便是溶酶體。」丁寶全介紹,「這個細胞器的任務之一是降解進入細胞的外來核酸,主要依靠核酸消化酶和強酸環境,也就是說有很多質子。」

為了對付溶酶體的強酸性,研究人員又在結構上動了小心思。他們在「七爪魚」中心的β環糊精的中間放進一個稱為「內涵體逃逸肽」(HA)的小分子,以降低核酸藥物的降解率。過去的研究已經證實,小分子HA能夠與質子發生相互作用,產生「酸響應變構」效應,促進內涵體逃逸。

新型核酸納米複合物工作示意圖(課題組供圖)

在另一項研究中,他們則利用了溶酶體酸環境設計出DNA納米機器的抗腫瘤疫苗。利用DNA摺紙技術,研究人員製備出了定量裝載腫瘤抗原和佐劑的納米結構,經皮下注射後富集到淋巴結被樹突細胞吞噬。「在遇到樹突細胞的溶酶體酸環境時,DNA納米機器響應性開啟釋放抗原及多種佐劑,從而有效刺激樹突細胞活化和抗原遞呈,誘發抗原特異性免疫反應,有效殺傷腫瘤細胞。」丁寶全介紹。這項研究今年9月在《自然-材料》上發表。

納米藥物的「未來之星」

為驗證「七爪魚」的威力,研究人員以腫瘤相關基因PLK1為案例開展研究。小鼠實驗中,研究人員觀測到顯著的對腫瘤相關基因PLK1的下調水平,抑制腫瘤的生長。

進一步地,基於這項實驗的原理,研究人員還可以針對不同的腫瘤相關基因,定製化設計由不同核酸鏈組成的「七爪魚」,讓腫瘤精準治療成為可能。

多年來,在丁寶全課題組,核酸藥物已經多次展現出腫瘤治療上的潛力。2018年,丁寶全與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宇亮,該中心研究員聶廣軍及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教授顏顥等團隊合作,基於DNA摺紙技術設計出裝載凝血蛋白酶的DNA納米機器,精確靶向定位腫瘤血管內皮細胞,並在腫瘤位點釋放凝血酶,誘導腫瘤血管栓塞,安全實現「餓死腫瘤」。當年,這項研究與人工智慧、孤性繁殖等一起入選「世界七大技術進步」。

丁寶全相信,核酸是納米藥物的「未來之星」。「核酸分子天然存在於生物體內,而核酸分子自組裝體系的三維結構和分子量是明確的,與人體內許多物質的相互作用也有明確的生物學機制。」他告訴《中國科學報》,「所以,作為一種藥物來開發,核酸有著其他人造納米材料不可比擬的優勢。」

目前,核酸藥物基礎研究仍然面臨諸多困難,如前述幾項研究從啟動至階段成果發表,均耗費數年時間。研究人員指出,從基礎科學到真正開發出藥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相關論文信息:DOI:10.1021/anie.202011174

DOI: 10.1038/s41563-020-0793-6

相關焦點

  • 核酸「七爪魚」 腫瘤新剋星—新聞—科學網
    7條核酸鏈連在一個環形分子上,形如一隻「七爪魚」。兩隻「七爪魚」「攜手」進入腫瘤細胞中,逃過專門降解核酸的溶酶體的「追擊」,精準命中腫瘤的「命根子」。
  • 核酸「七爪魚」直擊腫瘤「命根子」
    新型核酸納米複合物「七爪魚」結構示意圖 課題組供圖■本報記者 甘曉7條核酸鏈連在一個環形分子上,形如一隻「七爪魚」。兩隻「七爪魚」「攜手」進入腫瘤細胞中,逃過專門降解核酸的溶酶體的「追擊」,精準命中腫瘤的「命根子」。
  • 罕見「七爪」章魚現身華盛頓海灣,好似外星生物,真的少一足嗎?
    章魚是一種常見的軟體動物,因為有8條顯而易見的足,因此也被稱為八爪魚。 而據《每日郵報》當地時間9月21日晚消息,一條不同尋常的「七爪」章魚,在美國華盛頓州的普吉特海灣被發現了
  • 復發高級別膠質瘤的新剋星—中科院靶向藥GENISTEIN研究進展喜人
    復發高級別膠質瘤的新剋星—中科院靶向藥GENISTEIN研究進展喜人 腦膠質瘤被認為是世界神經外治療中棘手的難治性腫瘤之一,目前的標準治療方式,仍是以外科手術、放療和化療為主的綜合治療,但復發率接近100%,五年生存率不足10%。
  • 免疫療法遇上多能幹細胞 實體腫瘤或有了新剋星
    免疫T細胞(CAR-T)在治療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類疾病方面如今取得突破,但是對付實體腫瘤一直效果不盡如人意。iPS細胞加免疫治療實體腫瘤前景廣闊正常人的免疫系統是可以識別並殺死腫瘤的,但當腫瘤細胞比較強大,我們識別不了又殺不掉的時候,人就會得癌症。免疫治療就是把人體內的免疫細胞提取出來,通過體外增殖,而後再輸回人體去攻擊腫瘤細胞,目前針對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腫瘤的CAR-T技術就是前景非常看好的細胞免疫治療方案。
  • 魚的記憶真的只有七秒嗎?
    記憶魚的記憶真的只有七秒嗎?徐志摩曾在《阿詩瑪》中這麼寫:「傳說魚的記憶只有7秒,七秒後便不記得過往物事了。所以小小的魚缸裡它也不覺得無聊,因為7秒後每一寸遊過的地方又變成了新天地...它在這7秒裡不斷輪迴不是為了遺忘而是為了銘記...」
  • 十個腫瘤患者七個營養不良,危險的可不止是腫瘤本身
    這個數字,是我國住院的腫瘤患者中營養不良的比例。而肺癌,正是營養不良發生率最高的腫瘤之一,尤其在晚期肺癌患者中,營養不良發生率可達30%以上。 第二階梯 :飲食+口服營養補充 在這個階段,醫生會在為患者開腸道營養液的同時要求家屬給患者添加相應的食物。
  • 微藻,腫瘤細胞新剋星 浙大二院在癌症治療應用上取得新進展
    現在,微藻還多了一項新的用途——「種」在腫瘤細胞裡治療癌症。近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浙江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周民團隊與孫毅團隊合作,在工程化活性微藻的體內癌症治療應用上取得新進展。研究表明,微藻介導的光合作用在腫瘤原位產生氧氣,可改善腫瘤的低氧環境,提升腫瘤放射治療效果。相關論文於5月20日發表在《科學》雜誌旗下的綜合性期刊《科學進展》上,並被該期刊選為「高光圖片」。
  • 奇趣社|魚的記憶真的只有七秒嗎?
    奇趣社|魚的記憶真的只有七秒嗎?人類世界流傳著一句話,魚的記憶只有七秒。到底是不是這樣的呢?今天,科學隊長向《海底總動員》裡超級健忘的藍色小魚多莉尋找答案。我們魚類的記憶也有很好的,有的很厲害的魚它們的記憶或許比人類還好呢,只是我自己的記憶不太好而已。科學隊長:比人類的記憶還好?怎麼可能?多莉:我一個新來的同班同學,他們家以前住在魚塘,那時候偶爾會聽到岸上的人喊「魚魚魚~」的聲音。
  • 名貴亞洲龍魚其實就是七個葫蘆娃,各有各的奇葩
    今天我的主題就是「亞洲龍魚」。亞洲龍魚的故事,其實就是七個葫蘆娃之間的狗血倫理劇。為什麼這麼說呢?不廢話,聽譁仔說說龍魚那些事兒!本文適合龍魚愛好者,也適合2018年即將發財的朋友們。三億年以前,七個葫蘆娃變成了其中龍魚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咔嚓」響起一個炸雷!轟!咔咔咔——七個葫蘆娃從天而降!
  • 魚的記憶只有七秒!徐志摩這首詩誤導了多少人,魚的記憶非常好!
    【前言】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魚的記憶只有七秒,我的記憶有你就好!」非常有感染力的一句愛情短句! 這句話流傳得特別廣。那麼「魚的記憶真的只有七秒嗎?這句話到底是真的嗎?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
  • 魚的記憶真的只有七秒?別傻了,其實魚可能比你都聰明
    而這麼多年來,魚類好像沒什麼長進,還是一副笨笨、呆呆的樣子,甚至有傳言說魚只有七秒的記憶,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當然不是,魚怎麼可能只有七秒的記憶呢?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曾做過一項實驗,他們將許多金魚放在特製的魚缸裡,魚缸裡有顏色不同的管道,他們只在固定顏色的管道裡投食,在金魚熟悉了這種模式後,又將這些參加實驗的魚像普通魚那樣正常投食,時隔一年,實驗人員又將這些參加實驗的魚放回了特製的魚缸裡,人們驚訝的發現,這些金魚依舊能找到相應顏色管道下獲取食物。
  • 新疆艾比湖溼地首次發現四爪陸龜
    4月23日,新疆艾比湖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員巴特喬龍在艾比湖溼地闊克塔拉區域巡邏時發現了一隻在草叢中爬行的大型烏龜,經鑑定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四爪陸龜。這是艾比湖保護區首次發現四爪陸龜,據初步判斷,該四爪陸龜為雄性,年齡在20歲至30歲。當時,巴特喬龍把烏龜拿起來仔細觀察了一下發現,和平時見到的烏龜不太一樣。
  • 仿生章魚機器人研製成功 小爪萌萌噠
    這個八爪魚機器人是 Festo 「仿生學習網絡」中的最新作品,他們通過以生物學為模型,打造了一系列機器人,比如說他們會複製大象的鼻子等不同動物的抓握機制。現在看起來,Festo 他們所打造的這個八爪魚機器人的抓握,同樣非常給力,它可以穩穩的拿住研究人員遞上去的道具。
  • 揭秘合肥「瞬間即食」的養生魚火鍋 七秒魚「鮮」到掉眉毛
    人們常說魚的記憶只有七秒,七秒之後它便會忘記所有,暢遊在蔚藍的大海之中。但是,你知道吃魚的時候,魚肉下鍋七秒鐘最鮮的飲食法則嗎?合肥七秒魚便是一家因」七秒鐘吃魚「而著稱的特色魚火鍋,七秒魚秉承」七秒吃魚,魚肉最鮮「的飲食法則,獨創營養奶湯,苗家酸湯以及醬料的配方,打破傳統的吃魚方式,七秒魚形成以鮮香嫩爽為核心的新派或魚火鍋,味通老少、南北皆宜。
  • 呆萌水獺雙爪合十祈禱美食 模樣虔誠無比
    據《每日郵報》報導,日前,在荷蘭安曼的荒地探險公園,攝影師拍下了亞洲小爪水獺緊閉雙眼、雙爪合十祈禱美食的照片,網友直呼萌化了。它不僅吃魚,它愛吃的多著呢。比如早上吃雞肉,白天零食也是一大堆,包括魚、蟹、蝦和蝸牛等等。「這小傢伙很調皮,當然,也非常聰明。」飼養員說道。據悉,這隻四歲大的亞洲小爪水獺沒有名字,目前與它的家人一起生活在經過特別設計的小溪內。
  • 《伊洛納》飛龍爪任務怎麼完成 飛龍爪任務完成方法
    導 讀 伊洛納飛龍爪任務怎麼做?飛龍爪任務完成攻略。
  • Nature 子刊揭秘腫瘤新剋星,巨噬細胞活化通路大解析
    近日,發表在 Nature Biotechnology 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團隊找到了 CAR-T 療法的「升級版」——嵌合抗原受體-巨噬細胞(CAR-M),可以打破局限,能夠殺死實驗室人類樣本和小鼠模型中的腫瘤[1]。這一研究讓戰鬥力驚人的巨噬細胞再次引起科研猿的關注。
  • 你以為魚只有七秒記憶?其實,魚什麼都知道
    魚的記憶真的只有七秒嗎?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魚的記憶只有7秒就開始成為大家公認的趣聞,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魚就成了大家心目中公認的傻子,甚至有很多公司用這個作為廣告宣傳,可憐的魚也不會說話,只能默認了這個事實,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
  • 《伊洛納》飛龍爪任務怎麼做 飛龍爪任務完成攻略
    導 讀 伊洛納手遊中託馬特的飛龍爪任務是很多玩家都會做的,不少玩家知道飛龍爪在託馬特,但具體的位置卻一概不知,那麼飛龍爪任務怎麼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