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萬年火山雷虎嶺

2020-11-26 海南日報
  文\海南日報記者 陳耿 通訊員 吳嶽貴

  獨上高樓望帝京,

  鳥飛猶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

  百匝千遭繞郡城。

  1000多年前,被貶為「崖州司戶參軍」的唐朝宰相李德裕登上城牆,目睹瓊北大地,北望京都長安,不知何時才能返回,而眼前連綿不斷、環繞著崖州城的青山,仿佛是在挽留他,歸期更是難定。

  大約10000年前,雷州半島和瓊北地區發生大規模的火山噴發,留下了100多座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火山口,經歷歲月更替,滄海桑田,玄武巖地質上逐漸被各類植被所覆蓋,也給很多野生動物提供了一個美好的自然家園。

  李德裕當年看到的「百匝千遭「的青山,或許就是這些高低起伏的火山口。

  又是一年春暖花開,邀上三兩新朋故友,到海口南部的火山口地區踏青,登高,遠眺,好不愜意。

  鴉卜洞

  「深數丈,雖秋潦,彌月不瀦」

  位於雷瓊世界地質公園主園區內的海口石山鎮馬鞍嶺,是常去之地,此次繼續南行,直奔另一座火山口——永興鎮的雷虎嶺。

  途經鎮上墟市,再向南行駛,蜿蜒在高低起伏的山地小路,兩旁揚花的青翠荔枝林頗是養眼,約摸5公裡後,便來到雷虎嶺腳下。

  路邊有個火山熔洞,讓人頓時產生探奇的興趣,順勢而下,洞口綠植繁茂,密布的蕨類仿佛綠色的幕簾,人聲驚起三兩蝙蝠穿飛,周圍的木棉花、白花鬼針草和馬櫻丹等各色花朵肆意綻放,滿滿的春天氣息。

  進入洞中,但覺清涼無比,繼續深入,則越發幽暗,需開啟手機手電筒功能方可緩慢前行,空間也越發開闊。

  當地嚮導告訴記者,這個洞叫「鴉卜洞」,全長將近1公裡,很少有人走過全程,就算多日暴雨,洞中從未積水。

  據明代正德《瓊臺志》記載:「鴉卜峒在雷虎嶺南遵譚界,周圍約裡餘,深數丈,雖秋潦,彌月不瀦。中有石墩。牛馬牧其內。」原來此地在古時是遵譚的轄地,以前還有人在裡面放牧牛馬。《瓊臺志》的纂修者唐胄還曾賦詩一首:「鵬鳥何年去,南溟尚此墟。海腴新柘發,劫遠舊灰噓。水潤性從下,坤容德本虛。不須山上澤,已悟畫前書。」

  說到鴉卜洞的形成,同行的地質專家、高級工程師李福介紹稱,火山噴發後,熔漿湧流,當表層的開始冷卻和凝固,底下的熔漿還在繼續流動,便形成了火山熔巖隧洞;這類溶洞在羊山地區為數不少,比較出名的是石山鎮的仙人洞和龍泉鎮的火龍洞。

  「洞中不會積水,是因為火山熔巖地貌孔隙發達,大氣降雨基本上都滲透到了地下儲存起來,經年累月,還會形成礦物質豐富的礦泉水,羊山地區也是海口市區地下水的補給區域。」李福說,「出露到低處地面的火山地下水,往往會形成火山堰塞湖,如永興鎮東邊與府城交界的西湖便是其中之一;還有的以泉水或暗流的形式匯入美舍河和南渡江。」

  順著先人走出來的盤山小道,以及一些後人砌築的臺階,上山並不費力,一路上還可以停下來觀賞山腰的野生荔枝樹,茂盛和渾圓得像巨傘的樹冠最是惹人感嘆,也可以拍攝那些美麗的野花。嶺上土層極薄,勤勞的當地村民還是平整出一片片臺地,在滿是火山礫石的地上,種上耐旱的香蕉、芝麻、花生和木薯等作物,然後全然交託,望天等雨,夏天或秋季能否有所收穫,絕非人力所能決定。

  知名女作家安歌,已經出版過關於植物的散文集,此番依然對雷虎嶺的植物充滿好奇之心,厚皮樹嫩綠的新葉、割捨羅馨香的花朵、番木瓜成熟的果實,都能吸引她駐足觀賞和拍照。

  虎村嶺

  「至是挺起巍峰,狀若虎踞」

  及至山頂,霎時間有雲淡風輕之感,視野格外開闊起來。由於東北部位有明顯的缺口,整座小山南高北低,中間向下凹陷,整個山體被各類綠植所覆蓋,向北可以遠遠望見海口市區的高樓,石山鎮的馬鞍嶺火山口也歷歷可見,與雷虎嶺及周邊地區看上去就像延綿不斷的一體。

  走到這道環形山梁的制高點,用手機進行定位,海拔高度為170米。

  李福告訴記者,雷虎嶺和永茂嶺、羅京盤是永興鎮境內3處著名的火山口地質遺蹟,成因和特徵各異,極具代表性和科研價值,其中雷虎嶺形成於全新世早期約一萬年前,屬於爆發、噴髮型,巖石類型,有火山蛋、火山礫和火山碎屑,火山口的形態屬於火山錐;永茂嶺形成於更新世晚期的十幾萬年前,屬於溢流型,巖石類型為玄武巖和火山層流巖,火山口形態為鼓狀型;羅京盤年代曾更久遠,大約形成於更新世中期的七十萬年前,屬於溢流崩落型(破火山口),巖石類型屬於玄武巖和火山礫,火山口形態為羅盤型。

  他建議,3處火山口在海口火山世界地質公園內,成三角形分布,且距離在2-3公裡內,有地質歷史和文化價值,也有很高的科普、科考價值,可開發成為火山教學基地和火山旅遊區。

  雷虎嶺因何而得名?查閱方志發現,唐胄在《瓊臺志》中,既將此嶺稱作「雷虎嶺」,也記作「虎村嶺」。「虎村嶺在縣西南五十裡雷虎都,其勢自西石山蜿蜒而來,至是挺起巍峰,狀若虎踞。」

  沿著山道行走,偶爾可見一些分布在山間的露出地面的古墓葬。「羊山地區地下多是堅硬的玄武巖,不易深挖,棺槨不得不停留在地面上,這倒形成了當地一種獨特的露土葬的殯葬文化。」海南文史專家蒙樂生認為,「這正是『地理產生人文』的有力佐證。」

  雷虎嶺、永茂嶺、羅京盤特徵比較(李福 整理)

  名稱 年代 成因 巖石類型 形態 海拔

  雷虎嶺 全新世早期約一萬年 爆發噴發 火山蛋、火山礫、火山碎屑 火山錐 170m

  永茂嶺 更新世晚期約十幾萬年 溢流 玄武巖、火山層流巖 鼓狀型 115m

  羅京盤 更新世中期約七十萬年 溢流崩落 玄武巖、火山礫 羅盤型 92m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追野生蜂蜜捧火山花蜜
    海南伴手禮  ■ 本報記者  劉貢    花開爛漫,蜜蜂勤勞
  • 海南日報數字報-謝華安
    近50年來,謝華安多次赴海南從事水稻育種工作。他領銜研製的「汕優63」,從1986年起,連續16年創下了雜交水稻推廣速度、年種植面積、累計種植面積、增產稻穀總量四個全國之最。  回放  「我年輕時經常吃了上頓缺下頓,現在好了,水稻等農作物穩產高產,中國人不會餓肚子了!」今年8月,謝華安接受海南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 海南日報數字報-大山藏萬物之靈
    ■ 海南日報全媒體中心記者 劉麥  中國人喜山,也喜歡靠山而居,因為大山藏萬物之靈
  • 海南日報數字報-春來蛇橋浮水面
    文\海南日報記者 葉媛媛  圖\海南日報記者 陳元才 特約記者 龍泉  它是一座古橋,卻如同一位隱匿於深閨的姑娘,每年只有短短兩三個月願意露出「嬌容」;它的芳名聽起來不那麼溫柔,名曰蛇橋;它靜靜地佇立在海口龍塘鎮國倉村,因其獨特性漸漸吸引了不少關注
  • 海南日報數字報-親子競技節目《嘭!發射》落戶瓊中
    海南日報記者在錄製現場看到,整個比賽過程兼具趣味性與挑戰性,十分考驗親子之間的配合。「很遺憾這次落水了,賽道看上去很簡單,走起來難度還挺大的,真想再試一次!」來自南京的顧先生帶著8歲的女兒前來參加節目,意猶未盡。他說,一家人專程前來海南參加《嘭!發射》的錄製,接下來幾天還將去海邊好好玩幾天。
  • 海南日報數字報-辦學國際化 高校更「洋氣」
    ■ 本報記者 陳卓斌  單人單座、小班雙語教學、全觸屏黑板……近日,海南日報記者在海南大學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聯合國際旅遊學院(以下簡稱國際旅遊學院)採訪時發現,這裡的授課方式和教學設備與國內普通高等院校不太一樣。
  • 海南日報數字報-神奇的「旺根技術」
    文\圖 海南日報記者 曾毓慧  在海南生活多年、今年56歲的福建人陳新,自年輕時就偏愛琢磨如何加快植物的生長速度,苦心研究30多年努力破譯植物的生長密碼,研發了植物的「旺根技術」(也稱「三旺技術」,即旺根、旺杆、旺果),讓苗木生長加速度
  • 海南日報數字報-「溼地明星」紫水雞
    文\海南日報記者 周曉夢 實習生 王靚婷  編者按  紫水雞,一種罕見的水鳥,由於過去遭到大量捕食,一度被誤以為已然滅絕,而未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對象。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植物的「彩色戶口簿」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實習生 卓慧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華南植物園編著、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海南植物志》,一直以來是世人了解海南植物的重要工具書。
  • 海南日報數字報-尊重自然規律呵護海南溼地
    (2月3日《海南日報》)  2月2日是「世界溼地日」,溼地與森林、海洋並稱全球三大生態系統,有「地球之腎」之稱。溼地具有多種獨特功能,它不僅為人類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資源,而且在維持生態平衡、保持生物多樣性、保護珍稀物種資源以及涵養水源、降解汙染、調節氣候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 海南日報數字報
    食蟹猴又名長尾猴或爪哇猴,在動物分類學上屬於靈長目、類人猿亞目、猴科、獼猴屬,食蟹猴種,因為它的遺傳物質與人具有高達98.5%的同源性,其組織結構、生理和代謝功能等方面與人類相似,因而在人類生命科學以及其他相關科學研究中佔有其他實驗動物無法替代的重要位置,被譽為活的最精密的實驗儀器。  但是,並不是說只要能養出來,就可以做實驗。
  • 海南日報數字報-周氏瞼虎隱含的生物密碼
    文\海南日報記者 周曉夢 孫慧  這是一場可遇不可求的幸運——於成千上萬年之後,剛好趕上時空的站點,發現物種新紀錄,為之命名,證明其與人類共同存在於此時此刻的地球上。  80後周潤邦撞上了這份幸運。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不一樣的玩法 一樣的童真快樂
    海南日報記者 王凱 攝5月30日,儋州市新州鎮英均村的陳傳喜歡玩彈弓,也喜歡自製彈弓,雖然現在保護鳥類不提倡打鳥,但是有時候跟小夥伴們比比射程,也是一大樂趣。海南日報記者 王凱 攝
  • 海南日報數字報-熱帶雨林的山地「土著」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往高處生長,是熱帶雨林中生物開展「軍備競賽」的核心守則。囿於體型的先天不足,成千上萬的兩棲動物們與灌木、苔蘚一道,構成叢林生物鏈的最底層,卻憑藉著滿身絕活,在一次次生死搏鬥中安然脫險。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紅珊瑚國際音樂節今天開唱
    本報海口12月20日訊 (記者習霽鴻)2019年海南紅珊瑚國際音樂節將於12月21日正式開唱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珍稀瀕危植物知多少?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海南,物華天寶,資源豐富,植物資源尤其令人嘆為觀止。
  • 海南日報數字報-四公
    出巡完畢,回來就是,卻偏偏要過「火山」,說是烈火煉真身,水母聖娘淬過火,仙爵是要晉升一級的。  過「火山」是在晚上,早早,就有人用海棠樹頭燒的炭,在廟前的坡地上鋪了一條十多米長、三四米寬的路,算是「火山」,海棠木燒的炭熱火,那風一陣陣地吹,那火是一閃一閃地亮,就像一段舞著的紅綢布,把那炙人的熱浪抖出好遠好遠。
  • 海南日報數字報-九年一圖鑑
    文\海南日報記者 周曉夢  460頁,148種蜻蜓彩色照片,9年的資料收集整理,翻開《蜻蟌之地——海南蜻蜓圖鑑》的每一頁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自貿區FT帳戶業務漸入佳境
    本報海口4月18日訊(記者王培琳 通訊員任爵一 鄧昕)海南日報記者4月18日從中國人民銀行海口中心支行獲悉
  • 在100萬年火山海岸煮一杯咖啡的體驗是怎樣的?→峨蔓龍門激浪【海南儋州】
    狀似萬裡長城火山海岸美譽五彩灣,這裡石的顏色五彩繽紛,有的殷紅,有的黝黑,有的潔白,還有藍的海水,仙人掌的翠綠。灣中一火山紅巖被海水雕刻成一隻展翅的大鵬。走讀海南(Since 2012)團隊的羚羊、清風對「展翅大鵬」可謂情有獨鍾,作品晚霞下的大鵬展翅廣為傳播,而我卻獨痴迷於巖的殷紅,火的熾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