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追野生蜂蜜捧火山花蜜

2020-12-05 海南日報數字報
  海南伴手禮

  ■ 本報記者  劉貢

  

  花開爛漫,蜜蜂勤勞。又到一年採蜜時,海南島野生蜂蜜、生態花蜜通過傳統的、現代的,各種渠道,熱熱鬧鬧往市面上擠。

  但懂蜜的人說,真正的野生蜂蜜極其稀有,生態花蜜卻看得見、尋得著。一路追到農家去買正宗土花蜜,成了春天旅遊的另類資本。

  「真正意義上的野生蜂蜜你是弄不到的。」萬寧林濱海的這個說法立刻得到海口葉小朝的絕對贊同,因為在海南本地人心目中,只有偶爾發現在野外生長的蜂巢,摘到後取出的蜂蜜才算。

  林濱海說,小時候隨父母去偏遠農場看望朋友或山裡的遠房親戚處,偶爾才得那麼一小瓶。葉小朝則因個別農人上山辛苦追蜂,小心摘下來,再上他家工廠門口高價出售,才喝得上。

  「顏色濃得發黑,味道也與普通蜂蜜不同。」林濱海自小腸胃不好,靠野生蜂蜜養胃,效果奇佳。

  但這些年野生蜂蜜越來越難找,林濱海一次去海口永興鎮,追著幾隻小蜜蜂的蹤跡,竟然發現當地人家許多裝有蜂箱,在火山荔枝花開的季節,任蜜蜂採蜜。

  相比荔枝鮮果,荔枝花蜜氣息芳香馥鬱,味甘甜,微帶荔枝果酸味,既有蜂蜜之清潤,又消去了荔枝的燥熱,反而具有特殊的生津、益血、理氣功效。

  而海口澄邁一帶的羊山地區,因億萬年前火山噴發,生長的植物吸收火山巖土中的肥沃營養,花香蜜流,派生了蜂蜜業,被稱為循環經濟,極受當地農民和愛食蜂蜜者的歡迎。

  這裡或許是世界上面積最大、品種最多的野生荔枝實生林區。密密麻麻千年古荔,有的已長成參天喬木。新老荔枝樹綿延數十裡,得天獨厚的原生態環境吸引著野蜂群舞。

  一個名叫檀笑的小夥子在微信上營銷荔枝蜜。於是聯繫好地點,周末帶上孩子家人,觀花識蜜。

  駕車繞進農園,蜂箱安放果樹林中,蜂脾插在火山巖壁上。

  只要心細一點趴在花朵邊悄悄看蜜蜂工作,便可知蜜蜂后腿有個凹狀的花粉籃,用四隻前腳將雄花柱上的花粉裝入後腿花粉籃中,帶回蜂巢放入巢房,以備餵養幼蟲和讓幼齡食用。

  養蜂人會告訴你花粉如何收集、工蜂如何採花蜜。孩子們便理解了什麼叫「點點甜蜜皆辛苦,滴滴蜜汁百花精」。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萬年火山雷虎嶺
    文\海南日報記者 陳耿 通訊員 吳嶽貴  獨上高樓望帝京,  鳥飛猶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  百匝千遭繞郡城。
  • 啥花蜜最好?花蜜是蜂蜜嗎?
    對蜂產品感興趣的朋友,可能吃過蜂蜜,也聽說過花蜜,那啥花蜜最好呢?花蜜是蜂蜜嗎?花蜜是由位於花內或花外組織中的蜜腺分泌出來的,是植物提供給訪花者的報酬,含有糖類、胺基酸、蛋白質和生物鹼等成分,花蜜成分隨蜜源植物種類而不同,各類花蜜其實差別不大,沒有哪種更好之說。花蜜還有一個重要用途,就是用來釀製蜂蜜,所以花蜜是蜂蜜的原料,二者存在一定的區別,下面田野牧蜂帶大家了解一下。
  • 花蜜是如何變成蜂蜜的?為什麼蜂蜜可以直接食用,花蜜卻不可以?
    這也就突出了一種現象,那就是消費者對於蜂蜜缺乏正確的認識。其實,現在市場上假蜂蜜橫行,大家只有了解蜂蜜的形成過程,才不容易上當受騙,這是與大家利益切身相關的事情。所以,今天秦地原品就帶大家一起了解下花蜜與蜂蜜的區別,以及蜂蜜是如何形成的。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植物的「彩色戶口簿」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實習生 卓慧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華南植物園編著、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海南植物志》,一直以來是世人了解海南植物的重要工具書。
  • 海南日報數字報-周氏瞼虎隱含的生物密碼
    文\海南日報記者 周曉夢 孫慧  這是一場可遇不可求的幸運——於成千上萬年之後,剛好趕上時空的站點,發現物種新紀錄,為之命名,證明其與人類共同存在於此時此刻的地球上。  80後周潤邦撞上了這份幸運。
  • 野生純蜂蜜200一斤貴嗎?純正野生蜂蜜多少錢一斤?
    野生純蜂蜜200一斤貴嗎?純正野生蜂蜜多少錢一斤?蜂蜜是一種天然的滋補食品,備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食品安全。有些人開始追求更為天然的純野生蜂蜜,認為更好一些。那麼野生純蜂蜜的價格如何?
  • 野生蜂蜜波美度是多少?什麼是蜂蜜波美度?
    眾多周知,蜂蜜的種類多種多樣,喜歡吃蜂蜜的朋友可能聽說過野生蜂蜜,有些人想要嘗試一下,那野生蜂蜜波美度是多少呢?野生蜂蜜就是指,非人工飼養的蜜蜂採集花蜜經過反覆釀造而成的蜂蜜,目前大家很少能接觸到野生蜂蜜,一些市面上所謂的野生蜂蜜有可能存在造假現象,而且野生蜂蜜的波美度並不固定,受到環境的影響也有高有低,很多人認為野生蜂蜜更具營養價值,其實這種說法並不準確。在都是優質成熟蜜的前提下,野生蜂蜜和飼養的蜜蜂釀造的蜂蜜並無優劣之分。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珍稀瀕危植物知多少?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海南,物華天寶,資源豐富,植物資源尤其令人嘆為觀止。
  • 海南日報數字報-「溼地明星」紫水雞
    文\海南日報記者 周曉夢 實習生 王靚婷  編者按  紫水雞,一種罕見的水鳥,由於過去遭到大量捕食,一度被誤以為已然滅絕,而未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對象。
  • 花粉、蜂蜜和成熟蜂蜜,有哪些不同?難怪野生蜂蜜價格高
    其實很多人並不知道花蜜這個東西。其實花蜜和花粉同時存在大部分花蕾裡面,花蜜的價值比花粉更高,其代表作就是我們都吃過的蜂蜜。蜜蜂不但採集花粉,更要採集花蜜,才能生產出來蜂蜜,花粉是沒有蜂蜜的,你知道了嗎?所以說,蜂蜜的營養價值要比花粉高得多,營養也更加全面。同時,雖然花粉營養價值很高,但是吸收利用率並不高。
  • 海南日報數字報-這些瞼虎特「海南」
    文\海南日報記者 孫慧  據科學家推測,地球上約有870萬種物種,但很多同屬類物種之間差別極其細微,對科研者而言,發現新物種是可遇不可求的幸運。譬如說,瞼虎。
  • 海南日報數字報-雨林「上新」
    「定居」,在面積廣袤的海南熱帶雨林,每一種珍稀野生物種都在行使自己「用腳投票」的權利。  「目前第一輪搬遷留下的村莊原址已被松鼠、蛇等野生動物進駐。」鸚哥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站站長劉磊期待著,等到生態搬遷工作全部完成,這個位於鸚哥嶺腹地的村莊,能成為野生動物的遷徙通道甚至新的棲息領地。  除了通過生態搬遷給珍稀瀕危物種「讓路」,一年多來,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霸王嶺林區的斧頭嶺,還多出了不少用繩索搭建的「生態橋」。
  • 海南日報數字報
    食蟹猴又名長尾猴或爪哇猴,在動物分類學上屬於靈長目、類人猿亞目、猴科、獼猴屬,食蟹猴種,因為它的遺傳物質與人具有高達98.5%的同源性,其組織結構、生理和代謝功能等方面與人類相似,因而在人類生命科學以及其他相關科學研究中佔有其他實驗動物無法替代的重要位置,被譽為活的最精密的實驗儀器。  但是,並不是說只要能養出來,就可以做實驗。
  • 海南日報數字報-謝華安
    近50年來,謝華安多次赴海南從事水稻育種工作。他領銜研製的「汕優63」,從1986年起,連續16年創下了雜交水稻推廣速度、年種植面積、累計種植面積、增產稻穀總量四個全國之最。  回放  「我年輕時經常吃了上頓缺下頓,現在好了,水稻等農作物穩產高產,中國人不會餓肚子了!」今年8月,謝華安接受海南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 花蜜和蜂蜜的區別是什麼?蜂蜜到底是蜜蜂的便便還是口水?
    關於花蜜和蜂蜜的區別問題,簡單的來說,其實花蜜就是加工成蜂蜜的原材料,就像我們把玉米加工成麵粉一樣,玉米就是麵粉的原材料,只是這個過程比較複雜,在加工的過程中營養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下面蜂部落小編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下。
  • 海南日報數字報-九年一圖鑑
    文\海南日報記者 周曉夢  460頁,148種蜻蜓彩色照片,9年的資料收集整理,翻開《蜻蟌之地——海南蜻蜓圖鑑》的每一頁
  • 海南日報數字報-大山藏萬物之靈
    ■ 海南日報全媒體中心記者 劉麥  中國人喜山,也喜歡靠山而居,因為大山藏萬物之靈
  • 海南日報數字報-「天空之鏡」引候鳥舞翩躚
    文\海南日報記者 於偉慧  鶯歌海萬畝鹽田,造就了「天空之鏡」的美景。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之南的薩瓦那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非洲大草原,如今已成為國人最為喜愛的旅遊目的地之一。這種被稱為「稀樹草原」的壯美景色,吸引著全球一波又一波的旅遊愛好者。  鮮為人知的是,其實在中國也有類似的稀樹草原,就在海南島的西部。
  • 海南日報數字報-春來蛇橋浮水面
    文\海南日報記者 葉媛媛  圖\海南日報記者 陳元才 特約記者 龍泉  它是一座古橋,卻如同一位隱匿於深閨的姑娘,每年只有短短兩三個月願意露出「嬌容」;它的芳名聽起來不那麼溫柔,名曰蛇橋;它靜靜地佇立在海口龍塘鎮國倉村,因其獨特性漸漸吸引了不少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