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世界各國科學家研發熱點,蘭州大學再次實現科研突破,填補國內空白!
近日,蘭州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劉志毅教授領銜團隊成功研發我國首套塑閃宇宙射線繆子成像系統,該系統的研發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資助,並於近日順利完成高質子數目標物的成像測試專家驗收。在加拿大Simon Fraser University獲得博士學位後,他於加拿大粒子物理與核物理國家實驗室(TRIUMF)任研究員從事核技術應用研發工作近十年,擅長核探測系統設計與建造、蒙特卡洛模擬、高級數據分析與挖掘、項目管理與技術產業化推廣。他帶領的團隊已獲得資本市場投資2千萬餘元,其研發的技術已經在油田推廣使用,發表SCI論文多篇,申請發明專利和軟體著作權多項。
-
我國首套超算合成孔徑雷達幹涉測量系統研製成功
近日,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王超研究員團隊與計算技術研究所尤海航研究員團隊,成功研製了我國首套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超算合成孔徑雷達幹涉測量(InSAR隨著寬幅SAR成像技術的成熟,國內外SAR衛星數據爆炸式增長,在計算機存儲與計算能力不斷增強的背景下,針對全國尺度的地質災害調查、監測的迫切需求,該研究團隊結合衛星大數據處理技術與超算硬體平臺,經過2年多的時間對早期獨立研發的相干目標時序InSAR處理軟體進行算法改進及並行優化,研發了我國首套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超算InSAR系統,實現了InSAR大數據自動化、批量並行處理
-
我國首套自主研發的高爐煤氣精脫硫項目成功驗收
1月8日上午,佰利天控制設備(北京)有限公司與山西晉南鋼鐵集團公司在北京聯合召開「我國首套自主研發的高爐煤氣精脫硫項目驗收成功」新聞發布會。該裝置由佰利天公司研發,自2019年11月在晉南鋼鐵集團首次運行以來,已連續安全平穩運行近一個半月,「高爐煤氣精脫硫系統」各項運營數值均符合國家標準,標誌著鋼鐵行業高爐煤氣脫硫淨化難題應對取得重大突破,填補行業空白。佰利天控制設備(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董映紅在介紹煤氣精脫硫項目研發過程時表示,打好藍天保衛戰,離不開科技創新。
-
首套超算合成孔徑雷達幹涉測量系統研製成功
15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空天院)獲悉,來自空天院等單位的研究人員成功研製了我國首套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超算合成孔徑雷達幹涉測量系統,並首次實現全國尺度地表形變合成孔徑雷達幹涉測量製圖。作為受地質災害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我國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逐年增加。
-
我首套超算合成孔徑雷達幹涉測量系統研製成功
科技日報北京12月15日電 (記者陸成寬)15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獲悉,來自空天院等單位的研究人員成功研製了我國首套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超算合成孔徑雷達幹涉測量系統,並首次實現全國尺度地表形變合成孔徑雷達幹涉測量製圖。
-
我國首套發動機腐蝕敏感性試驗系統研製成功
來源標題:我國首套發動機腐蝕敏感性試驗系統研製成功日前,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702所及所屬航天瑞萊公司研製的國內首套腐蝕敏感性試驗系統順利完成了某型航空發動機腐蝕敏感性考核試驗,性能指標滿足試驗需求,填補了國內腐蝕敏感性試驗領域的空白。
-
中國首套超算合成孔徑雷達幹涉測量系統成功,能「打狼」!
中國首套超算合成孔徑雷達幹涉測量系統研製成功中國科學院空天院等單位的研究人員成功研製了我國首套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超算合成孔徑雷達幹涉測量InSAR系統,並首次實現全國尺度地表形變合成孔徑雷達幹涉測量製圖2018年,NISAR:全球第一個雙頻段合成孔徑雷達成像衛星發射成功,NISAR是美國航天局(NASA)和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
-
我國首套極區中低層大氣雷射雷達探測系統通過驗收
、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合作研發的我國首套極區中低層大氣雷射雷達探測系統,通過技術暨業務試運行驗收。該系統與目前正在研發的鈉螢光都卜勒雷射雷達系統相結合,首次在南極地區利用雷射雷達系統實現極區大氣準全高程地基同步觀測,為海洋環境安全保障提供了重要資料,為我國開展極區大氣前沿科學問題研究提供了關鍵技術與裝備。
-
華能自主研發我國首套相變型碳捕集裝置成功投運
華能自主研發我國首套相變型碳捕集裝置成功投運 來源:中國華能 2020-11-30
-
14年長跑,蘭大這支團隊讓研發成果走向「一帶一路」
他們構建的立體觀測體系,不僅旨在研發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高精度、高解析度的氣象災害預報預警系統,服務鐵路和物流運輸等社會經濟發展領域,還將會在全球氣候變化研究、校正我國星載雷射雷達等領域發揮積極作用。此時,蘭州大學雷達智造團隊的雷射雷達研發之路已經走過了14個年頭。
-
世界首套柔性勵磁系統在溫州成功投運
世界首套柔性勵磁系統在溫州成功投運 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2020-12-03
-
我國成功研製機載SAR測圖系統 填補國內空白
這不是「天眼」的神話,這是我國測繪科技工作者歷時5年攻關,打破西方技術壁壘,研製成功的一項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測繪高新技術。 5月13日在京舉行的機載多波段多極化幹涉SAR測圖系統成果發布會上,西部測圖工程實施領導小組組長、國家測繪局副局長李維森宣布,由國家測繪局組織、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牽頭自主研製的國內首套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機載多波段多極化幹涉SAR測圖系統,取得了圓滿成功。
-
臨淄首套AI紅外熱成像測溫系統投入使用,助力疫情防控提質增效
AI紅外熱成像無感測溫正在替代傳統的體溫槍檢測手段,在臨淄疫情防控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2月10日,臨淄首套AI紅外熱成像無感測溫系統,在臨淄區政務服務中心順利測試安裝投入使用。目前這套系統在濟青高鐵臨淄北站、北大醫療齊魯醫院、臨淄國際商會大廈等大流量防控區域正陸續測試安裝。
-
中國首套超算合成孔徑雷達幹涉測量系統實現全國地表形變監測
中科院空天院 供圖中新網北京12月15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科院空天院)15日發布消息說,該院王超研究員團隊與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尤海航研究員團隊合作,已成功研製出中國首套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超算合成孔徑雷達幹涉測量(InSAR)系統,並首次實現全國尺度地表形變的監測和製圖
-
上方電子自主研發製造我國首套半導體顯示核心裝備
上方電子自主研發製造我國首套半導體顯示核心裝備 2019年12月06日 04:34:06來源:浙江在線答覆中提到的設備,是上方電子自主研發製造的中國首套國產半導體顯示核心裝備——8.6代新型顯示PVD(物理氣相沉積)設備,今年上半年順利交付該顯示屏生產企業,最近正式進入生產狀態。 「這一臺設備售價高達幾千萬元,我們必須密切關注用戶的生產狀況。」周海龍介紹,上方電子之前已成功研發出5.5代半導體顯示PVD設備。
-
國內首套真空太赫茲波段近場光學顯微系統在電子科技大學太赫茲...
電子科技大學太赫茲中心自成立以來,為太赫茲科學研究搭建了更高的合作發展平臺,也標誌著我國以「國際前沿、世界一流」為目標的太赫茲科學研究邁入了嶄新階段。2018年6月,應電子科技大學太赫茲中心對真空環境下進行太赫茲近場光學研究的需求,QD中國工程師配合德國neaspec公司立即展開積極響應並為客戶量身定製了首套真空太赫茲波段近場光學顯微系統(HV-THz-neaSNOM),並已成功安裝。
-
【中國新聞網】中國成功研發新型近紅外二區螢光成像系統
【中國新聞網】中國成功研發新型近紅外二區螢光成像系統 2020-05-20 中國新聞網 孫自法 語音播報 記者19日從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獲悉,設在該所的中科院分子影像重點實驗室歷經近3年的醫-工交叉深入探索,成功研發出新型近紅外二區螢光成像系統及手術導航技術
-
以「手機探測器」追蹤宇宙射線
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發了能夠追蹤宇宙射線的手機應用程式,以此打造世界上最大的探測器網絡,以手機為載體的網絡將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智慧型手機連成一體,一旦宇宙射線到達我們的地球,科學家即刻獲取宇宙射線的相關信息,智慧型手機用戶將射線信息自動上傳到網站。
-
我國首套相變型碳捕集裝置成功投運
近日,由華能清能院自主研發的我國首套1000噸/年相變型二氧化碳捕集工業裝置在華能長春熱電廠成功實現72小時連續穩定運行。該技術能有效解決傳統捕集方法的高能耗難題,經專家鑑定,主要技術指標達國際領先水平。
-
我國首套小功率霍爾電推進系統完成在軌測試
記者21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2所獲悉,該所自主研發的國內首套小功率霍爾電推進系統,近日在銀河航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首發星上在軌點火成功,標誌著我國首次實現小功率霍爾電推進系統的在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