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澳大利亞科學家正在實施一項名為「拉撒路」的研究項目,利用保存在博物館的標本和克隆技術復活已經滅絕的胃育蛙。胃育蛙是青蛙家族的一個怪異成員。繁育後代時,雌性蛙胃育會將受精卵吞入胃中,此時的胃充當一個臨時子宮。待到幼蛙發育成形後,再將它們吐出。
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報導,澳大利亞科學家正在實施一項名為「拉撒路」的研究項目,利用保存在博物館的標本和克隆技術復活已經滅絕的胃育蛙。胃育蛙是青蛙家族的一個怪異成員。繁育後代時,雌性蛙胃育會將受精卵吞入胃中,此時的胃充當一個臨時子宮。待到幼蛙發育成形後,再將它們吐出。
胃育蛙共有兩個種群,另一個是學名「Rheobatrachus vitellinus」的北方胃育蛙,分別於1973年和1984年被發現。它們一度生活在昆士蘭州熱帶森林的溪流中,棲息地面積相對較小。上世紀80年代中期,兩種胃育蛙在人們的視線中消失,可能的原因包括棲息地退化、汙染或者蛙壺菌引起的疾病。
研究中,項目負責人麥克·阿徹和同事將從冰凍胃育蛙標本身上提取的細胞核植入這種怪蛙的遠親——大條紋蛙的卵子。經過長達5年的實驗,他們已經讓一些卵子自發分裂並發育成早期胚胎。雖然沒有一個胚胎存活下來,但基因檢測結果顯示其細胞中所含的遺傳物質與已經滅絕的胃育蛙相同。至於為何無法逾越胚胎階段,阿徹表示可能是他們沒有採取正確的方式處理卵子。他說:「我們都非常樂觀,相信能夠最終復活這種青蛙。」(編譯:sh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