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科學家試圖用克隆技術復活胃育蛙

2020-12-06 網易探索

核心提示:澳大利亞科學家正在實施一項名為「拉撒路」的研究項目,利用保存在博物館的標本和克隆技術復活已經滅絕的胃育蛙。胃育蛙是青蛙家族的一個怪異成員。繁育後代時,雌性蛙胃育會將受精卵吞入胃中,此時的胃充當一個臨時子宮。待到幼蛙發育成形後,再將它們吐出。

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報導,澳大利亞科學家正在實施一項名為「拉撒路」的研究項目,利用保存在博物館的標本和克隆技術復活已經滅絕的胃育蛙。胃育蛙是青蛙家族的一個怪異成員。繁育後代時,雌性蛙胃育會將受精卵吞入胃中,此時的胃充當一個臨時子宮。待到幼蛙發育成形後,再將它們吐出。

胃育蛙共有兩個種群,另一個是學名「Rheobatrachus vitellinus」的北方胃育蛙,分別於1973年和1984年被發現。它們一度生活在昆士蘭州熱帶森林的溪流中,棲息地面積相對較小。上世紀80年代中期,兩種胃育蛙在人們的視線中消失,可能的原因包括棲息地退化、汙染或者蛙壺菌引起的疾病。

研究中,項目負責人麥克·阿徹和同事將從冰凍胃育蛙標本身上提取的細胞核植入這種怪蛙的遠親——大條紋蛙的卵子。經過長達5年的實驗,他們已經讓一些卵子自發分裂並發育成早期胚胎。雖然沒有一個胚胎存活下來,但基因檢測結果顯示其細胞中所含的遺傳物質與已經滅絕的胃育蛙相同。至於為何無法逾越胚胎階段,阿徹表示可能是他們沒有採取正確的方式處理卵子。他說:「我們都非常樂觀,相信能夠最終復活這種青蛙。」(編譯:shooter)

本文來源:網易探索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胃育蛙有望成首個「復活」的已滅絕物種—新聞—科學網
    不過,自1972年開始進入人們的視線,胃育蛙只停留了不到10年時間,就宣告徹底消失。甚至,就連麥可自己,也是費了很大週摺,才從一個科學家的冰櫃中,找到最後的一些凍得硬邦邦的標本。 從這些胃育蛙標本身上,麥可提取了含有遺傳信息的細胞核,然後,用手工切割或者紫外線轟擊的辦法,將它們注入另一種青蛙的卵細胞中。
  • 哪些滅絕動物可以克隆復活?
    雙方當天籤署了一項協議,共同克隆已經滅絕的猛獁象。 (CFP/圖)對於「基因存在,肉體滅絕」的一類動物,飛速發展的克隆技術有可能使它們復活。但是如果滅絕動物死亡年代久遠,超過它的DNA半衰期,克隆很可能只能是一種神話。
  • 史上最神奇動物:胃育蛙
    的確,它們就是史上最神奇的動物——胃育蛙。胃育溪蟾(胃育蛙的一種)(引自維基百科)胃育蛙,溪蟾屬(Rheobatrachus)蛙類,包括胃育溪蟾和孵溪蟾。胃育蛙是澳大利亞東部昆士蘭的特有種,它們的分布地總面積只有少於2000平方公裡,兩種都是生活在介於海拔350-1400米的雨林中。
  • 科學家為什麼不用克隆技術讓恐龍復活?恐龍復活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於是他們從這隻蚊子化石的體內提取出了恐龍的DNA,成功地將已經滅絕了6500年的恐龍復活了。恐龍真的被科學家復活了嗎?不要感到驚訝,因為這只是好萊塢電影《侏羅紀公園》中虛構的情節。因為現在科學家已經通過克隆技術克隆出了一些動物。例如,克隆羊,克隆猴等等。那科學家能否通過現在的克隆技術讓恐龍復活呢?
  • 克隆復活已滅絕的生物?科學家已經開始嘗試,首選是這種動物
    目前來說,唯一的希望,就是克隆技術。克隆技術,大家已經並不陌生了,就是提取想要克隆的生物的遺傳物質,植入到和它類似的生物的胚胎細胞中,進行培育。1996年,科學家成功克隆了一隻名叫多利的羊,讓克隆技術真的成為了可能。
  • 科學家為什麼不用克隆技術讓恐龍復活?恐龍復活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於是他們從這隻蚊子化石的體內提取出了恐龍的DNA,成功地將已經滅絕了6500年的恐龍復活了。因為現在科學家已經通過克隆技術克隆出了一些動物。例如,克隆羊,克隆猴等等。那科學家能否通過現在的克隆技術讓恐龍復活呢?那什麼是克隆技術呢?生物的繁殖方式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無性繁殖,一種是有性繁殖。無性繁殖在植物中比較常見。例如我們可以通過扦插的辦法將植物的枝條插到土壤中從而產生一株新的植物來。
  • 能不能用克隆技術讓恐龍復活?為什麼?
    先說一些我的答案:用克隆技術是無法讓恐龍重生的。如果能的話,不僅僅是恐龍,已經滅絕的所有已發現的生物都能復活了。但事實上,滅絕的生物就滅絕了,想要復活就當下的科學技術而言,無疑是天方夜譚的。那麼,克隆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它為什麼無法讓恐龍重生呢?我們簡答的來探討一下這幾個問題。
  • 6種因人類而滅絕的動物,第4種被克隆後「復活」,僅存活了7分鐘
    白足澳洲林鼠,在20世紀初仍舊有少數生存在澳洲地區,在當時是自然界中刨土能力最拔尖的生物之一,但由於天生是鼠類不受人類喜愛,於1902年被人類滅殺至絕跡。庇里牛斯山羊,原本廣泛生存在西班牙北部地區的大型山羊,在所有已滅絕的生物中稱得上是特別的存在,這是因為人們曾經在2000年通過克隆技術成功將一隻庇里牛斯山羊復活了,但這隻山羊因為肺功能衰減而死亡,期間僅存活了7分鐘。臺灣雲豹,我國臺灣地區最大的野生貓科動物,體表獨特稀奇,身體兩側分布著6塊雲狀的暗色斑紋,故而得名雲豹。
  • 既能復活猛獁象,又能復活貓王,科學家們的「起死回生術」有多神奇?
    復活滅絕物種是一門正在發展中的科學,但它的發展十分迅速。2003年,歐洲科學家復活了幾年前滅絕的庇里牛斯山羊,取得了第一個裡程碑。遺憾的是,這隻羊出生後幾分鐘就去世了。因此,可憐的庇里牛斯山羊不僅是第一個滅絕後復活的物種,還是第一個滅絕兩次的物種。自從那時起,科學家便一直在改進他們的方法,開發新的復活滅絕物種的技術。
  • 既能復活猛獁象,又能復活貓王,科學家們的起死回生術有多神奇?
    多虧克隆技術和基因編輯技術的發展,復活滅絕物種的前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樂觀。復活滅絕物種,是指創造出健康且具有遺傳活力的動物種群,它們可以在野外自然繁殖,為環境做出積極貢獻。但這門科學並不僅僅用於起死回生,也可以用於拯救瀕臨滅絕的物種。
  • 既能復活猛獁象,又能復活貓王,科學家們的起死回生術有多神奇?
    因此,可憐的庇里牛斯山羊不僅是第一個滅絕後復活的物種,還是第一個滅絕兩次的物種。自從那時起,科學家便一直在改進他們的方法,開發新的復活滅絕物種的技術。在英國,研究人員正在考慮是否要復活所謂的「北極企鵝」,也就是大海雀。在南非,研究人員正試圖復活白氏斑馬,一種長相酷似斑馬的奇特動物,但它的後半身沒有條紋。在韓國、日本和美國,三個獨立的研究團隊正在爭相復活冰河世紀最具標誌性的野獸,即猛獁象。
  • 外媒:科學家欲「復活」已滅絕物種 四種動物候選
    參考消息網11月16日報導美媒稱,去滅絕指的是重新創造出屬於已滅絕物種或極其類似已滅絕物種的生物的過程,這種科學方法是通過使用例如克隆或人工選殖等基因編輯技術成為現實的。這是已滅絕物種的DNA第一次在活體動物體內發揮應有的作用,該實驗使科學家再次對最終復活袋狼擺脫滅絕的命運感到了希望。胃育蛙——這種蛙類在1985年前後滅絕,很可能是由於汙染和疾病。這種蛙類是澳大利亞的土生動物,以其獨特的繁育方式出名:母蛙會把自己的胃變成子宮,吞下自己的卵,在6周的妊娠期間不吃東西,然後以「推進式嘔吐」的方式生出下一代。
  • 西媒:科學家利用基因技術或能復活已滅絕生物
    參考消息網10月8日報導 西班牙《萬象》月刊9月號文章稱,已經滅絕的古老動物還可能復活嗎?許多科研項目正試圖使消失的物種起死回生。目前,科學家們幾乎已經成功復活了一種青蛙和一種山羊。馬尼奧是研究青蛙和克隆技術的專家,他之所以鍾情於胃育溪蟾,是因為這種青蛙具有在胃裡孵卵並從嘴裡生出小青蛙的奇特能力。在已知的其他動物中,沒有任何一種能夠把胃變成子宮。目前,馬尼奧已決心利用生物技術將這種青蛙帶回到世界上來。馬尼奧用了5年的時間嘗試使胃育溪蟾復活。2013年2月,馬尼奧和他的科研團隊利用胃育溪蟾的遺傳材料成功培育出一些胚胎,儘管這些胚胎都沒能存活下來。
  • 復活渡渡鳥比復活恐龍更現實,或可藉助克隆技術復活
    科學家們認為,不久的將來就能夠通過克隆實驗將已經滅絕的一種巨鳥——渡渡鳥復活。這種不能飛翔的大鳥身高能夠達到1米,體重能夠達到18公斤。渡渡鳥原產自模里西斯,但是在人類發現這座島嶼之後不久,也就是17世紀開始走向滅絕。
  • 俄羅斯投資建設克隆中心,科學家將使用基因技術讓猛獁象復活
    先進的克隆技術可以讓哈佛大學和俄羅斯科學家在西伯利亞的一個真實的侏羅紀園區裡養活這些生物。俄羅斯計劃投資590萬美元建設克隆中心,科學家們將使用冰河期的DNA進行克隆研究,也許毛茸茸的猛獁象可以很快就會重新復活。
  • 復活渡渡鳥比復活恐龍更現實,未來或可藉助克隆技術將其復活
    網易科技訊6月10日消息,科學家們認為
  • 6種近代滅絕的稀奇動物,第4種起源於四百萬年前,有復活可能
    胃育蛙,是澳大利亞東部昆士蘭的特有蛙類生物,胃育蛙最稀奇之處在於,雌性蛙類會將卵置於它們的胃部孵化以及哺育幼蛙。但遺憾的是,這種稀奇蛙類在1999年左右就滅絕。馬裡恩象龜,塞席爾群島上特有的象龜物種,在被人類發現時,僅僅只剩下一隻。
  • 克隆技術很發達,人類為何不克隆瀕危動物,或者復活史前恐龍?
    ,所謂克隆技術就是使用生物技術對生物胚胎技術無性繁殖的一種DNA改造技術,這種技術可以複製出一個與提高胚胎生物一模一樣的生物個體,但是由於違背倫理道德和生命選擇的公平性,克隆技術一直沒有被人類大規模使用,僅限於科學研究。
  • 既然動物能通過「克隆」產生,為何不用這技術復活已滅絕的生物?
    說到克隆技術,估計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1997年轟動世界的克隆羊多莉,事實上,克隆這個概念早在1938年就由德國科學家提出來了,並且世界上第一個成功通過克隆而誕生的動物是北方豹蛙,它是在1952年就取得了成功。但後來的克隆羊多莉是通過克隆而產生的第一隻大型生物,所以備受關注。
  • 《複製人》:一部腦洞大開的科幻電影,以克隆技術復活親人!
    作為一部硬核科幻電影,《複製人》主要講述主角威爾(基努·裡維斯飾)企圖依靠克隆技術以及傳輸意識「復活」家人的故事。該片在保證科幻動作片的娛樂性上,更觸及靈魂,介乎於人性與倫理道德之間進行深度探討。隨著年齡的日益增長基努·裡維斯也一天天的老去,但是以往的魅力卻絲毫不減,依然深深地印在觀眾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