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人類生活的現實世界,有50%機率是模擬的

2020-10-15 嘉林玄學

尼克・博斯特羅姆(Nick Bostrom)是牛津大學的人類未來研究所創始主任,同時他本身也是一位哲學家,在2003年的時候,他提出了一個假說,他認為人類生活的現實世界可能是高級文明編輯出來的計算機模擬世界,就像《黑客帝國》中那樣,人類有可能是生活在一個虛擬世界中。他的論文中闡述了三個主要的論題,並且認為其中之一必然是正確的:

(1)人類很可能在步入「後人類」階段前就已經滅絕了;

(2)任何「後人類文明」都不可能對其進化歷史(或其變化)進行大量模擬;

(3)幾乎可以肯定地說,高級文明有能力創建許多虛擬世界,所以虛擬世界可能要比現實世界多。

而最近來自哥倫比亞大學的天文學家戴維·基平認為,如果把「博斯特羅姆三難困境」中的前兩個困境結合,最後變成「博斯特羅姆兩難困境」,那麼人類生活在模擬世界中的概率就上升到了50%。

對於博斯特羅姆的虛擬假說,有人支持也有人嗤之以鼻。有些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認為,虛擬世界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有些科學家認為,博斯特羅姆的虛擬世界假說跟神學無異,把很多科學問題以及宇宙中存在的謎團一股腦地拋給了虛擬世界。

計算機科學家遊戲設計師裡茲萬·維爾克(Rizwan Virk)非常支持虛擬世界假說,在接受記者採訪的過程中被問及「我們這個世界哪些現象,如果套用模擬假說的理論會更說得通?」,他提到了量子力學中的不確定性原理。

如果用模擬假說來解釋不確定性原理,那就是這個宇宙只向人類呈現出需要被觀測的一些物質或者現象。

聲明:文章來源於網絡,版權歸版權方所有。我們尊重原創者版權,除非我們確實無法確認作者以外,我們都會註明作者和來源。在此向原創者表示感謝。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我們有50%的機會生活在模擬中,你如何抉擇
    牛津大學哲學家尼克·博斯特羅姆(Nick Bostrom)在 2003年的一篇有影響力的論文中提出了這樣的可能性;即,我們的現實是高度先進的文明所夢想的計算機模擬。他在論文中指出,三個命題中至少有一個是正確的:文明通常在發展創建現實模擬的能力之前就已經滅絕。先進文明通常對創建現實模擬沒有興趣。幾乎可以肯定,我們生活在計算機仿真中。
  • 天文學家提出:我們生活的現實世界,有50%以上機率是模擬的
    尼克・博斯特羅姆(Nick Bostrom)是牛津大學的人類未來研究所創始主任,同時他本身也是一位哲學家,在2003年的時候他提出了一個假說,他認為人類生活的現實世界可能是高級文明編輯出來的計算機模擬世界,就像《黑客帝國》中那樣人類有可能是生活在一個虛擬世界中。
  • 我們生活在模擬中嗎?機會約為50–50
    但是自從牛津大學的尼克·博斯特羅姆(Nick Bostrom)於2003年撰寫關於模擬論證的 開創性論文以來,哲學家,物理學家,技術人員,以及,是的,喜劇演員一直在努力將我們的現實當作模擬物。有些人試圖確定辨別我們是被模擬的人的方式。其他人試圖計算我們成為虛擬實體的機會。現在,一項新的分析表明,我們生活在基本現實中(即未經模擬的存在)的機率幾乎相等。
  • 我們生活在模擬世界中嗎?專家稱概率是50%
    現場邀請的天體物理學家嘉賓稱,或許我們生活在模擬環境之中,但需要軟體工程師預先編程,並在這個模擬環境中輸入一些限制條件。  像這樣的對話似乎有些輕率,但自從2003年牛津大學科學家尼克·博斯特羅姆撰寫一篇關於模擬論證的重要論文以來,哲學家、物理學家、技術專家,一直在努力論證我們的現實世界是一個「擬像」的觀點。
  • 通過數學計算表明,我們生活在模擬世界中的概率是接近1
    但自從2003年牛津大學的尼克·博斯特羅姆寫了一篇關於模擬論點的重要論文以來,哲學家、物理學家、技術專家,還有喜劇演員,一直在努力論證我們的現實是一個擬像的想法。有些人試圖找出一些方法,讓我們可以辨別自己是否是模擬生物。其他人試圖計算我們成為虛擬實體的機率。現在,一項新的分析顯示,我們生活在基本現實和生活在模擬中的可能性幾乎是均等的。
  • 人類有可能生活在模擬世界中嗎?
    北京時間6月21日消息,埃隆·馬斯克等科技巨頭、學術專家曾對人類生活在機器人控制的模擬現實世界的概念進行了大量研究探索,現在,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員裡茲萬·維爾克在新書《模擬假說》中稱,他進一步探討了這一概念,甚至研究了人類可能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利用當前的技術構建自己的現實模擬環境。
  • 麻省理工教授表示:我們很可能生活在計算機模擬的世界中
    一位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表示,我們「更有可能」生活在某種模擬的宇宙中,因為我們在不久的將來也能夠創造超越現實的模擬技術。 1)人類文明達到能夠運行這種模擬階段的概率無限接近於零,這意味著人類文明在達到這種模擬算力之前,將會被毀滅。這也意味著我們的世界是真實的,多麼令人愉快的想法。 2)後人對運行模擬祖先感興趣的概率無限接近於零。人類社會在能夠運行模擬時發生了重大變化,因此沒有人有資源運行模擬,或者被禁止運行模擬,例如:出於對人類模擬自身的道德考慮。這也意味著我們的世界是真實的。
  •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百科 | 有一種「生活在別處」叫UBC
    British Columbia詩人蘭波有句名言:「生活在別處」被無數文藝小青年追捧為人生哲學這句話或許就是蘭波的一個謊言藝術帶我們遠離眼前的苟且可是在UBC大學這句話仿佛就是現實版的詩和遠方UBC大學號稱「北美最美校園」依山傍海 與自然為伴的浪遊生活
  • 人類正生活在計算機的模擬中——科學家告訴我們世界是如何運轉的
    ,是人類活動的矩陣,將其變為現實。畢竟,人們周圍所有的感覺和視覺都是人類大腦神經網絡工作的結果。 換句話說,人們無法區分現實世界和虛構世界,也無法確定人類的世界是真實的還是虛幻的。這就是為什麼說人類世界所有活動很有可能是高科技計算機模擬中的一種。
  • 人類一直生活在模擬空間內?古人千年前早已察覺,卻無人願意接受
    宇宙的浩瀚超乎我們的想像,僅僅是我們人類所處的銀河系就擁有著1000億至4000億顆以上像太陽這樣的恆星,而除了恆星之外,銀河系中還遍布著數不清的行星、星雲以及氣體塵埃。而關於宇宙之外是什麼,學界中流傳著各式各樣的說法,在最近,對於看似無窮無盡的宇宙,人們又有了一種新的想法——人們認為整個宇宙都是虛假的,而我們人類都不過是高等文明控制在「實驗田」中的渺小生物罷了。
  • 我們是否生活在虛擬世界中?科學研究發現機會大約在50%
    ,他在2016年的一次會議上說:「我們處於基本現實的機率是十億分之一。」 如果人類創造了一個有意識存在的模擬世界,這種模擬世界就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因為這樣將改變我們以前分配給物理假設的機會。 根據某種複雜的計算公式,在我們發明這種技術的那天,它把我們真實的可能性從略好於50到50的概率翻轉到了幾乎可以肯定的情況下,我們是不真實的。
  •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百科:有一種「生活在別處」叫UBC
    學校介紹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簡稱UBC,又名「卑詩大學」。於1915年獲批獨立 ,學校位於溫哥華市,是加拿大著名公立研究型大學。許多的美好的故事及新聞圍繞著這所古老而神聖的加拿大頂尖大學,凡是來過溫哥華UBC大學的朋友,都會不約而同地稱讚UBC的美麗和高雅,讓人有一種開放、安逸的感覺。一種靜謐的美不同於外界大學的喧囂浮躁,雖只觀賞到校園小小的一隅,已讓人心悅之至。
  • 伊隆·馬斯克:我們活在真實世界的概率只有十億分之一
    現在玩過大型網路遊戲的人都清楚,計算機有模擬真實世界的能力。所謂真實世界是指計算機模擬出來的體驗世界;同樣人類感受到的世界也是大腦模擬出來的。實際上這意味著,他認為我們更有可能生活在複雜的計算機模擬世界中。天體物理學家泰森也同樣如此認為,但他認為我們生活在模擬世界中的機率高達50%。馬斯克表示:關於我們可能生活在模擬世界中最有說服力的證據來源於40年前,一款名為《Pong》的遊戲。
  • 哥倫比亞大學微生物與免疫學教授:病毒起源陰謀論受政治目的驅使
    央視網消息: 日前,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微生物與免疫學教授文森特·雷卡涅羅接受央視駐華盛頓記者專訪,從科學角度解釋了新冠病毒與人造病毒的根本差別,並稱病毒起源陰謀論的背後可能受到政治目的的驅使。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微生物與免疫學教授 文森特·雷卡涅羅: 新冠病毒來自實驗室的觀點是一個毫無根據的指責。
  • 我們生活在「模擬世界」的十大理由
    麻省理工學的計算機科學家、矽谷視頻遊戲設計師給出了「模擬假說」的10個理由:我們的現實是一個模擬的、像素化的3D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xp、關卡,以及由一些巨型人工智慧運行的任務。最近,我們可能生活在一個巨大的電子遊戲中,或者有時被稱為「模擬假設」,這一想法得到了很多關注,因為埃隆·馬斯克等知名人士曾公開討論過這一想法。
  • 世界排名領先,哥倫比亞大學到底有多厲害?
    哥倫比亞大學作為綜排TOP3的美國名校,是許多留學生選擇名校得最佳選擇之一。那麼作為世界排名領先的哥倫比亞大學到底有多厲害?接下來立思辰留學雲小編為你詳細介紹。哥倫比亞大學學校特色特色之一在於它地處紐約,與華爾街、聯合國總部和百老匯比鄰。
  • 牛津教授:我們是否生活在計算機模擬中?比爾蓋茨:真相無可辯駁
    於是就有很多科學家提出一個假想,人類生活在一個虛擬的世界裡。換句話講,就像人類打造的仿真人類文明的虛擬世界,我們也存在於其他「人」打造的一個虛擬世界裡。運行這個虛擬世界的計算機的算力只能模擬出一個智慧文明,也就是人類文明,所以這也能解釋為什麼宇宙這麼大,卻這麼空的原因。
  • 一個公式揭示人類只是模擬世界裡的一串代碼
    2018年,馬斯克就曾在節目中說,他相信人類可能生活在一個巨大且先進的計算機遊戲中。近日,加拿大蒙特婁大學的研究人員刊文稱,一個類似德雷克方程的公式,可以計算我們生存在模擬遊戲中的可能性。 宇宙已有將近140億年的歷史,而人類出現在地球上的歷史才不到一萬年,所以這段時間足夠其他文明興起。他相信,更古老的文明很有可能是我們的造物主,並將現實生活比作是過去數十年間遊戲的進步。
  • 地球以外的星球存在智慧生命的機率有多大?
    據外媒BGR報導,哥倫比亞大學天文學副教授David Kipping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了一篇新的論文,探索了地球以外的星球存在智慧生命的機率,他列舉了一些硬性和非硬性的數據。「從進化的時間線來看,生命的迅速出現和人類的晚期進化,當然是有暗示性的,」 Kipping在一份聲明中說。「但在這項研究中,我們可以實際量化出事實告訴我們什麼。」關於宇宙中的生命,他提出了四種可能的現實。生命是常見的,智慧生命幾乎同樣常見;生命是常見的,但智慧生命卻不常見;生命是罕見的,但通常會產生智慧生命;生命既罕見又很少產生智慧生命。
  • 如果被吸入龍捲風,人類生活機率有多大?答案出乎意料!
    如果被吸入龍捲風,人類生活機率有多大?答案出乎意料!在自然界中生活,也伴隨著各種災害的發生,在乾旱的荒漠地區經常會發生龍捲風,如果被吸入龍捲風,人類生活的機率有多大呢?答案出乎意料,龍捲風是因為空間中氣壓不穩定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