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俄火箭「發射塔架」大比拼,哪家更快更強?三家主要區別在哪
這裡是中國最南端的航天發射中心——文昌衛星發射場,我們看長徵五號發射時背後的發射塔架,這個發射平臺的高度相當於24層樓,整個平臺重量超過兩千噸,最上方的平臺面積近600平方米,我國的火箭發射就是憑藉這個神似大樓的發射塔發射升空。由此可見中國與美國、俄羅斯的火箭發射方式有著顯而易見的區別,那麼中美俄三家火箭發射塔大比拼,哪家技術更強,三者間又有著什麼區別呢?
-
俄將推出「全球最強」火箭發動機
俄專家指出,RD-171MV發動機的推力居全球同類產品之首,將讓俄羅斯在火箭領域繼續保持競爭優勢。RD-171MV發動機於2017年開始研發,重10.3噸,推力超過800噸,功率達到24.6萬馬力,是目前世界上功率最大的火箭發動機,比美國安裝在「土星-5」火箭上的一級發動機功率大5%,同時尺寸小1.5倍,且可重複使用10至15次。
-
太空寫入新基建,航天領域將迎來新的兩強爭霸!
在未來十到二十年的時間裡,航天領域將是中美兩強爭霸的時代!中國航天經過了幾十年的平緩發展,和幾年的快速發展,現在已經初具規模,在航天第二梯隊裡已經是領頭羊的位置,正在向第一梯隊進軍。然而,中國的航天運載器也就是火箭還是一個薄弱環節。中國火箭不能很好發展,很大的原因就是前期發射次數少,鍛鍊機會少。近些年,鍛鍊機會來了,但火箭卻明顯落後了,運力跟不上,發動機技術落伍。
-
俄羅斯 火箭事故難撼航天雄心
同一天,俄總理梅德韋傑夫宣布,「質子—M」火箭事故調查組已於16日當天成立,將認真追查包括人員腐敗在內的每一種可能。原定的對接貨運飛船、太空人出艙清理空間站舷窗等計劃仍將繼續進行。 俄羅斯「質子—M」運載火箭一直是俄羅斯商業衛星發射的主力平臺,但近年來幾乎每隔幾次發射就會出現一次大故障,造成重大損失。
-
不同尋常,3天內4次火箭發射遭遇故障,美國航天遭遇寒冬期?
「獵鷹9」火箭在發射前2秒的時候被終止了發射任務,這枚火箭原本是搭載美國軍方最新的GPS III衛星,而在發射前一刻發現了一些故障因此發射被緊急暫停了。實際上火箭發射前發現一些問題被叫停的事並非罕見,然而這次事故對於美國而言卻不同尋常,因為這是進入10月以來的3天,美國遭遇的第4次航天發射故障。
-
一年時間內4次發射失敗,中國航天經歷了什麼?俄:絕非是巧合
這也意味著我們是僅次於美國完成全球衛星定位的國家。同時也看到了,我國在衛星導航成果方面的建樹。不過,最近,卻傳來了一個壞消息,那就是我國固體火箭發射衛星遭到失敗的命運,而這在一年內也是第4次發射失敗,有人質問,中國航天到底是怎麼了?對此,俄專家表示,這並非是一種巧合。
-
短短1年4次發射失敗,中國航天是怎麼了?俄專家:絕非驚人巧合
這些年我國在航天領域,有了重大的突破,而我國的航天事業也得到了大力的發展,並且多年來,我國也成功的發射了成千萬上萬顆人造衛星。尤其隨著北鬥導航系統的最後一顆組網衛星,成功的發射,更是完善了我國的衛星導航系統,並且可以服務於全球。同時也表明,我國發射衛星的成功率也非常的高。然而近期卻傳出,我國固體運載火箭再次發射衛星任務失敗。短短一年之內4次發射失敗,中國航天這究竟是怎麼了?
-
3天內4次火箭發射遭遇故障,美航天或將遭遇寒冬?
,而且沒有點實力的國家也完成不了,更不要說私營企業了。實際上火箭發射前發現一些問題被叫停的事並非罕見,然而之所以稱其為大無語事件,是因為這次事故對於美國而言卻不同尋常,這是進入10月以來的3天,美國遭遇的第4次航天發射故障。可以說,美國人航天事業第一的牛皮再被吹破。
-
美國公布航天強國排行,日本躍入前三甲,中美俄3國誰被擠掉?
日本在"太空俱樂部"中一直都是一個名列前茅的"尖子生",早在1970年時,日本就已經發射了本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當時的日本航天技術就已經領先很多國家了。更重要的是,在去年,日本為了對一顆名叫"龍宮"的小行星進行樣本採集時,直接在太空中引爆了一顆5斤重的炸彈。
-
俄私營公司首次參加俄航天集團火箭製造招標工作
© Sputnik / Kirill Kallinikov俄國家航天集團2019年淨利潤同比增長56%這是私營公司首次參與俄國家航天集團火箭製造招標。除了「宇宙航向」公司,參加火箭製造招標的還有「聯盟」號火箭的製造商俄「進步」火箭航天中心與「質子」號和「安加拉」號火箭的製造商俄赫魯尼切夫國家航天科研生產中心。此前公布消息顯示,根據俄國家採購網上俄國家航天集團的材料,為帶有可重複使用一級的「阿穆爾」火箭的初步設計預計花費4.07億盧布(約535萬美元),該設計將在2020年底制定完成。
-
日本航天獲重大突破,有一技術已領先中美俄,應該提高警惕嗎?
進入21世紀後,世界各國的競爭,演變為了經濟、軍事、科技、人才等綜合實力的較量。如今,隨著人類不再滿足於只在地球上活動,於是航空航天也成為了大國競爭的其中一個方面。上個世紀,我國在太空領域力量還比較薄弱,但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中國已經成長為了航天大國,有能力進行更深入的太空探索。對此,不少人認為在航天領域,中美俄呈三足鼎立之勢。但是,情況真的是這樣嗎?早前,美國公布了世界五大航天強國,在這份榜單中,有一個國家的排名,著實讓人大吃一驚,這個國家就是日本。
-
中國冠絕全球航天發射榜!剛剛,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成功發射
這不僅能為減少太空垃圾做出貢獻,而且更是技術實力的體現,意味著中國「國之重器」又取得一個重要突破。如今,中國也取得重要突破,這也可能將有利於中國獲得更多商業發射的訂單。 近些年來,隨著中國航天商業化的速度加快,中國在全球發射榜中已坐上第一的寶座。
-
除了中美俄三大巨頭,原來印度的航天工業也很了不起
從了解航天工業的第一天起,大家因為都在關注中美俄三大巨頭,卻忽視了印度這個人口大國的航天工業實力。從蘇聯的技術援助開始,到目前已經有47年,從自製的運載火箭發射成功到目前已有40年。印度的航天工業技術很少被提及,在短短的幾十年裡其實也取得了一些令人難以置信的成果
-
俄羅斯將恢復從庫魯航天中心發射聯盟號火箭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俄羅斯航天集團總裁羅戈津表示,由於新冠肺炎疫情暫停從庫魯航天發射場發射聯盟號火箭,但9月份將恢復發射。羅戈津在接受「共青團真理」電臺採訪時說:「我們曾計劃2月和3月進行2次發射。一次是為阿聯發射,另一次是搭載法國衛星」。3月中,法國Arianespace公司宣布,由於新冠肺炎疫情,暫停從庫魯航天發射場發射火箭,包括俄羅斯聯盟火箭。世界衛生組織3月11日宣布COVID-19疫情具有大流行特徵。
-
25日16點50分,一枚火箭在酒泉首飛成功,創造了中國航天發射歷史
在飛行測試中,該火箭順利完成了全程機動飛行、大動壓整流罩拋罩分離等動作,並在首飛之際成功將一枚商業載荷送入軌道,這也創造了中國航天發射的歷史,因為以往運載火箭在正式接受商業訂單前,都會進行若干次發射試驗,以驗證火箭安全技術讓客戶讓心。
-
中國航天怎麼了?短短一年四次發射失敗,也許不是巧合
據《環球時報》報導,中國利用固體運載火箭快舟1號甲發射吉林一號遙感衛星的02C高分衛星再次發射失敗,這已經是一年之內中國航天的第四次發射失敗了。這些年中國航天事業發展迅速,已經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千上萬的人造衛星成功升空,特別是當北鬥衛星系統的最後的一顆衛星的成功發射,讓中國衛星導航系統能夠更好地服務全球,可這一次是因為什麼呢?
-
快舟衛星連續發射失敗,我國航天到底是怎麼了?俄專家:絕非巧合
近年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我國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喜人的成果,航天事業上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自第一顆人造衛星成功發射以來,我國不斷總結經驗,學習新技術,陸續發射了成千上萬顆人造衛星。我國航天究竟是怎麼了?俄專家表示:這並不是一個巧合,中國在這幾年的航天進步中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據最新消息報導,連續四次發射失敗的是新型火箭快舟1號甲的一顆02C高分衛星。火箭剛發射一段高度以後發現了異常,最後因為各種不可控因素導致衛星一同墜落。與此同時,美國也有一例衛星發射失敗的消息傳出,俄國專家卻表示這樣的情況絕對不是巧合。
-
快舟衛星連續發射失敗,我國航天到底是怎麼了?俄專家:絕非巧合
近年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我國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喜人的成果,航天事業上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自第一顆人造衛星成功發射以來,我國不斷總結經驗,學習新技術,陸續發射了成千上萬顆人造衛星。
-
從海外火箭發射,到「整星出口」,中國商業航天逆境中前行
而發生這一切的根源歸結於2011年美國出臺的沃爾夫法案,中國航天乃至長城工業面臨最直接的壓力就是,它們不能再發射任何含有美國零件的衛星。可是在全球化的時代,沒有發射能力、航天實力弱的國家,怎麼能找出不含美國零件的衛星呢?美國這一舉措基本是切斷了中國與國際商業航天市場的聯繫。
-
中國航天新突破,新型火箭發動機啟動!俄專家:距載人登月不遠了
中國航天技術,這六個字如今放在全球各國中都是舉足輕重的存在,今時不同往日,五六十年前的時候,中國甚至連發射一顆衛星都比較困難,但是在2021年的如今,中國航天技術可能除了美國之外,少有國家能夠與其並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