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深入宣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中國網、山東省委網信辦承辦,山東廣播電視臺、山東黃河河務局、濟南市委網信辦、淄博市委網信辦、東營市委網信辦等協辦的「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網絡主題活動將於9月22日-24日舉行。
來自中央重點新聞網站、省重點新聞網站的編輯記者將深入一線,挖掘典型,生動展示沿線各地推進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新舉措、新實踐。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2日訊 「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網絡主題活動第一站來到濟南華山溼地公園。記者來到公園現場時,有不少遊客或行走或乘船欣賞著華山湖的美景。很多人預測,依靠著黃河發展起來的華山湖,將成為泉城濟南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之後的第四張城市名片。如今,這裡已經形成了「山、河、湖、泉、城」的景象新格局。
(「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網絡主題活動第一站來到濟南華山溼地公園)
(「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網絡主題活動第一站來到濟南華山溼地公園)
山
華山古時稱「華(huā)不(fū)注」,山名取自於《詩經小雅常棣》,其詩曰:「常棣之華,鄂不韡韡」(讀音:唐迪支花,額付偉偉)。「華」即「花」,「鄂不」即「萼跗」,謂之花蒂。山名「華不注」(讀音:花夫住),意為此山如花跗注於水中。華山海拔197米,形狀如水中尚未開放的蓮花,民間也稱華不注是「花骨朵」的轉音。
河
華山南有小清河,北有黃河。小清河最早的源頭即出自濟南泉群,河水清澈甘洌,向東流經濟南的歷城、章丘,流入渤海。華山北原有濟水,濟南、濟陽、濟寧都因濟水得名。早在漢朝,濼口就是濟水岸邊重要碼頭。宋代以後,大清河奪濟水河道,清代黃河奪大清河河道入海,不時泛濫成災。現在黃河已成為濟南城中河。華山也因此成為濟南「北跨」戰略橋頭堡。
湖
唐朝時,濟南城北一片澤國,鵲山湖環繞華不注,因湖中廣種蓮花,故又名蓮子湖。李白遊濟南時詩云:「湖闊數千頃,湖光搖碧山。」直至元、明之時,鵲山、華山以南仍是一派湖光瀲灩。清鹹豐五年(1855),大清河被黃河奪道,鵲、華兩山就此隔開。河道幾經決口,濟南北郊泥沙淤積,遼闊湖泊成為陸地。2017年起正式開挖的華山湖,湖面面積3700畝,最深處達5米,華山重現「單椒秀澤」美景。
泉
華山有泉,名「華泉」,也叫「華水」,為濟南市七十二名泉之一。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稱之為「齊頃公取水處,方圓百步」。清乾隆《四庫全書山東志》中載:「華泉,在城北十裡華不注下,深莫測,泉甘而冽」。華泉歷經數次噴湧、淤塞,2001年華泉清淤,砌築泉池,並由著名書法家武中奇題寫了泉名。
城
1923年,康有為遊歷濟南,在其《新濟南記》中留下「南京鐘山紫金峰、北京翠微山、煤山,揚州的七星山、蘇州的橫山,然山水之美皆不如華不注也」的讚譽,他甚至建言「城宜移都會於華不注前」。如今,一座規劃佔地面積14.6平方公裡的現代化新城——中海華山瓏城綿延華山周邊,而獨具山泉湖河於一體的大型社區國際國內也屈指可數。
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上曾說:「沿黃河各地區要從實際出發,宜水則水、宜山則山,宜糧則糧、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積極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華山湖依託著先天的自然條件、優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生態基礎,將貫徹落實好黃河高質量發展的理念,打造成黃河流域的新景觀、濟南的第四張名片,帶動區域經濟和旅遊的全面發展。
閃電新聞記者 葉金巖 劉晨 唐福晨 馮宜雯 王嶢 濟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