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動力飛機什麼樣?引擎壽命比飛行員長,全世界將吸新鮮核尾氣!

2020-12-04 哈雷的研習社

在二戰末期,美國在長崎和廣島投下了兩顆原子彈,迫使日本法西斯投降,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使用原子能,儘管並不是用來造福人類。但隨著戰爭結束,和平到來,人們看到了原子能中蘊含的無限可能,可以用來發電、製造核動力引擎,使任何使用核動力引擎的載具,在理論上擁有無限航程。在當時出現了核動力輪船、核動力火車,甚至是核動力汽車等多種奇妙的設想。而本文要講的,則是當時的的確確存在過的、但如果使用,可能會導致人類面臨重大災難的:核動力飛機。

時間回到上世紀50年代,如上文所述,原子能的最初用途就是軍用,那它也將長久的為軍事用途所用。當時冷戰已經開始,美蘇兩國已經開始了軍事上的對峙,雙方都在思考如何將炸彈或者核彈扔在對方的土地上,而雙方都面臨一個難題,那就是距離。儘管西歐盟國可以提供機場供美國起飛轟炸機,但是因為航程的原因,很難到達蘇聯上空,再飛回來。而蘇聯更不用說了,想要轟炸美國,要麼跨越歐洲、再跨過大西洋,要麼就從遠東再飛一個太平洋過去。

正當雙方一籌莫展的時候,兩國科學家分別一拍腦袋,採用「我尋思這能行」的邏輯,大膽提出把核動力應用到飛機上的設想,並向上級提交。美蘇兩國高層也採用了「我尋思能行」的邏輯,便批了大量經費與人才給各自的核動力飛機項目,由此誕生了人類歷史上僅有的兩臺核動力飛機,分別是美國的NB-36H核動力轟炸機和蘇聯的圖-95LAL核動力轟炸機。而這兩臺核動力飛行器,或許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不該存在的飛行器之一。

關於核動力飛機引擎的設計主要有兩種,分別是直接式和間接式,直接式就是將核反應堆直接與飛機引擎相連接,核反應堆啟動後產生熱能,加熱反應堆外層的液態金屬,導熱給周圍的空氣從而直接將其加熱成渦輪引擎所需的高溫、高壓氣流,再推動渦輪發動機運行,使轟炸機能夠飛起來。但由於氣體會在這個過程中與核反應堆直接接觸,在飛機飛行過程中釋放大量的核汙染廢棄,就像農藥機一樣,不過比農藥更致命。第二種間接式的基本原理差不多,但是在反應堆和空氣之間加了一層熱交換器,使反應堆的熱能間接傳給空氣,再推動發動機起飛,儘管隔了一層熱交換器,排出的尾氣依然具有相當大的輻射量。

先來談談美國的NB-36H核動力轟炸機,其主體是一架B36-H轟炸機,在其上面加裝了一臺由通用電氣公司提供的NTRE-3核動力引擎,該引擎採用上文所述的直接式設計,主要掛載在NB-36H轟炸機的炸彈艙內,為了防止機組成員吸收大量輻射致死,設計人員在其引擎外部加裝了一個全封閉外殼,同時在反應堆和乘員艙中間安裝了一塊厚厚的鉛板,乘員艙也經過改造,外部覆蓋有鉛和橡膠構成的混合物,駕駛室玻璃也是非常厚的含鉛玻璃。

NB-36H在1955年至1957年進行過47次試飛,每次試飛都有一架C97運輸機伴飛,緊緊跟在NB-36H的尾部,機內安裝了相關的檢測設備,用來檢測NTRE-3核動力引擎產生的尾氣的輻射值,換句話說就是吸「核尾氣」。由於NB-36H一旦打開核動力引擎,其「核尾氣」幾乎是一刻不停的產生,因此每次試飛時間和試飛路線都是嚴格控制的。最終在1957年,NB-36H核動力轟炸機退役拆解。因為當時美國已經快開發出了可以打到蘇聯的洲際飛彈,不再需要轟炸機飛到對方上空進行投彈了,因此NB-36H也就無用了。如果這架飛機一旦真正服役,飛機飛過地方的人們,怕是都要吃「核尾氣」了,如果該機環球執行任務,怕是全世界的人們都要吃它排出來的核尾氣。

而蘇聯的圖95LAL核動力轟炸機,其核動力引擎則是採用了間接式的設計,在靠近機身內的兩臺渦槳發動機,改造成了核動力發動機,一共試飛了30餘次。相較於美國的核動力飛機項目,蘇聯在該項目取得的經驗和成功要大的多。首先,採用核動力的引擎不應該是噴氣式發動機,而應是渦槳發動機,這樣一來產生的廢氣量要小的多,由於間接式的設計,其尾氣的核輻射量也要更小一些。

蘇聯方面認為,該飛機在理想狀態下,可以繞著赤道飛上幾十圈都沒有問題。但最大的問題是核反應堆的輻射實在是太大了,儘管引擎壽命可以讓飛機繞著赤道飛上幾十圈,但是飛行員的壽命卻扛不住,因為在天空飛上幾分鐘的時間,所吸收的輻射量就相當於常人一年所吸收的輻射量,用不上一圈飛行員說不定就去世了。最終導致這架飛機流產的關鍵,還是洲際飛彈的興起,而圖95LAL也最終退役。

總結來說,核動力飛機雖然是人類歷史,對於原子能應用的偉大嘗試。但是其風險性還是太高,先不談其核尾氣、對機組成員的輻射問題,如果飛機一旦發生事故,墜毀在某一地方,其威力並不亞於一顆小型核彈,如果直接爆炸了還好說,最可怕的就是核洩漏事故。因此時至今日,未能再出現更多的核動力飛機設計。

相關焦點

  • 核動力飛彈、核動力轟炸機 揭秘美蘇瘋狂核競賽
    這些充滿「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味道的核裝置,迅速讓西方回想起冷戰歲月中,美蘇的那些瘋狂核設想。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兩個超級大國不斷推出各種核動力巡航飛彈、核動力轟炸機甚至核動力宇宙飛船,人類一度被籠罩在「核烏雲」中。
  • 中國造熔鹽反應堆是為了搞核動力飛機?俄專家可沒這麼說
    近日,中國正在研發新型熔鹽核反應堆的新聞很熱,這都驚動了俄羅斯專家,俄羅斯專家瓦西裡·卡申認為,中國研發的熔鹽核反應堆可以用在艦船甚至戰機上,媒體一聽到用在戰機上,大肆渲染,實際上俄專家只是說可以二字,不過,核動力轟炸機製造問題已經再次擺在桌面上。
  • 飛行員偷偷關閉發動機,飛機墜入大西洋,217位乘客「陪葬」
    如果一個飛行員在飛行過程中將發動機偷偷關閉,飛機會怎麼樣?又將導致什麼樣的後果?大圖模式飛行員偷偷關閉發動機,飛機會怎麼樣?眾所周知,世界上的各種交通工具都需要發動機驅動,美國海軍引以為傲的航母正是因為靠核動力驅動才能實現航程無限,而飛機也同樣如此,飛機之所以能夠在高空中飛行,主要是依靠發動機提供動力,如果飛行員在飛機飛行過程中偷偷關閉發動機,結果可想而知,飛機肯定會因為失去動力而墜機。
  • 飛行員錯按一按鈕,飛機上264人全部遇難,座艙長是陳建州的父親
    但是直到晚上八點多,該飛機已經到達日本名古屋即將下降,卻突然發生了意外。根據目擊者描述,當時飛機在即將落地的時候,突然間飛機的機頭拉高上升,像火箭一般直衝雲霄。達到一定高度後,飛機的某個引擎突然著火,而後飛機很快跌落到地面,並且伴隨著三次爆炸,整架飛機都陷入了熊熊烈火中。
  • 聯航811號空難:艙門突然打開,9名乘客被吸出,有人被引擎攪碎
    他們兩人算是幸運的,畢竟還安穩的坐在飛機裡,有9名乘客可倒了大黴,連同座椅一起被吸了出去,摔得是屍骨無存。當時,一名乘務員正在為乘客倒果汁,也差點被吸出艙外,結果被座椅勾住,在乘客的幫助下撿回一條命。飛行員緊急下降高度,飛機筆直的朝下衝去,2分鐘的時間內下降了8000英尺,乘客們都以為死定了。當飛機開始平飛後,他們終於鬆了口氣,卻不知一連串的問題還在後面呢。
  • 真有核動力飛機?可繞地球80圈,不愧是當年老大哥
    核動力飛機很少有人提及,其實在過去幾十年前,蘇聯老大哥就展開過核動力飛機的研究,並且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圖95LAL在1961年的時候飛行了幾十次,這是人類公認的第一架飛上天的核動力飛機。核動力飛機,因為核原料的關係,使得飛機的續航能力是空前延長,按照當時飛機的大小以及小型核反應堆所能放置的核原料來計算,核動力飛機能輕鬆圍繞地球飛行80圈。
  • 英國正在計劃,啟動太空核推進動力研究,什麼是核動力?
    如果人類打算成為一個行星際物種,那麼我們將需要新的推進方法,該方法應將相當大的推力與燃油效率相結合。NASA幾十年來一直在探索的一種選擇是依靠核能的太空飛行器,它可以採取核電或核熱推進(NEP / NTP)的形式。在當前的太空探索時代,其他太空機構也正在研究這項技術。例如,英國航天局最近與英國汽車工程公司勞斯萊斯(Rolls-Royce)籤訂了合同。
  • 德國研究「電漿噴射引擎」 :用於飛機高空飛行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5月23日報導,柏林工業大學的貝卡特.哥塞爾(Berkant Göksel)教授與團隊正在研究飛機使用的電漿引擎。哥塞爾說:「我們正在開發一種能在標準噴射引擎不能運作的30公裡高度以上仍能運行的引擎系統。這種新引擎在未來必有大用。」
  • 不用油也能飛 波音將開發核聚變雷射引擎
    據外媒報導,現在已經有可能用一架太陽能飛機將乘客從日本運到夏威夷,但是在大規模的旅客或體積更大的客機上似乎還無法實現。不過,波音公司就計劃使用核聚變及雷射技術來為飛機提供動力。波音將開發核聚變雷射引擎(圖片來自騰訊)    波音表示,在研發的新型發動機中,將使用核聚變雷射技術,即用高能雷射首先蒸發推進器裡的核材料
  • 俄羅斯開始組裝140噸核動力火箭,曾經的航天霸主將再次崛起?
    理論上核聚變是最有前途的方式,其原理是核聚變產生大量的阿爾法粒子(氦核)、電子、質子,通過磁場引導噴出,形成離子氣流。這些離子氣流可以達到很高的排氣速度和比衝,在磁場的約束下可以達到每秒1萬公裡的速度!但遺憾的是,在可預見時間內,核聚變發動機難以實現。
  • 如果飛機的引擎發生故障,會發生什麼
    所有飛機倖存下來,飛機計劃飛行19分鐘,約120公裡,並在Lajes機場的Pico島上硬著陸。通常,對於飛行員來說,在引擎關閉的情況下控制飛機並不是什麼新聞:這就像以空轉速度下山一樣。通常,在計劃期間,每10公裡的航跡會損失1000米的高度。
  • 擊沉一艘美國核動力航母,有什麼樣的後果?對世界來說意味著什麼
    在人類對地球的認知還處於天圓地方的時候,海洋對人類來說是充滿陌生且危險的,所以當時的地圖往往將海洋所在的位置用迷霧來代替。礙於當時技術限制,沒有足夠堅固的船隻,所以人類根本沒有能力進行遠洋航行,隨著鄭和下西洋,技術向西方傳播,麥哲倫的環球航行,人們對海洋的探索的興趣越來越濃厚。
  • 什麼飛機發動機需要用炸藥啟動?原理是什麼?
    所說的炸藥啟動是飛機渦輪啟動機的一種,也就是火藥渦輪啟動機。因為啟動過程複雜,火藥供應儲存都是一個難題,單次啟動成本高,這些都限制了其發展。目前該種啟動方式基本很少採用。這是蘇聯的核戰略轟炸機的啟動方式,當時美蘇爭霸期間,蘇聯曾開發出了核動力戰略轟炸機,這種戰機就是以核動力作為驅動的飛行器,這是一款非常巨大的空中巨無霸,在飛行中幾乎就是永動機,可以一直飛行下去。這種戰機在啟動的時候需要用炸藥來點火核反應堆。但是這款戰機只生產出了試驗機,並沒有真正服役,主要是因為不實用。
  • 一文讀懂:川航飛行員在空中都經歷了什麼樣的殘酷考驗
    另外,如果在調查中真的發現風擋有質量問題,那麼民航總局可能會下令要求符合某一標準的飛機(比如同一組機務檢修的、使用同一批次風擋的)全部停飛接受進一步檢查。英航5390事故還原圖1990年英航5390事故還原圖,風擋玻璃因維修不當(機務用了錯誤規格的螺絲釘)而在飛行中脫落,將機長半個身子吸出艙外。乘務長配合副駕駛牢牢抓住失去知覺的機長,飛機最終安全落地。
  • 耗資4.7億核動力轟炸機,續航裡程達5萬公裡,可繞地球飛行一圈
    隨著核能的開發與利用,其不斷被應用到各個領域,於是誕生了核彈頭、核動力航母、核潛艇這些核能武器裝備,核能幾乎給了這些武器無盡的動力和巨大的威力。然而有人就會問了,為什麼國家不建造核動力飛機呢?這樣飛機也就有了無盡的動力。其實早在上世紀60年代,美國就提出了這樣一個設想並且取得了成功,耗資高達4.7億。
  • 能繞地球80圈,飛行3個月不降落,核動力飛機究竟有多強?
    有不少人都比較好奇,這款核動力飛機究竟有多強呢?,這對於飛行員的傷害是非常大的。並且當時蘇聯並不是世界上第一個研製核動力飛機的國家,美國才是,只不過美國一直沒有成功。
  • 核動力推進火箭或成為未來火箭演化的「下一站」
    自打萊特兄弟的人類首款飛機上空後,人類對飛行器追逐的目標一直以快,久,準著稱。在這種情況下,「快」成為人類對火箭的終極追求之一,如科幻小說中出現的曲率驅動飛船,它是一種飛行條件,要求太空飛行器必須達到光速,或甚至超過光速的幾倍的特殊狀態,這對太空飛行器有著不可替代的顯著影響。
  • 7個錯誤信念 關於飛機上的危險
    從統計數字得知 每架飛機每年至少遭受過一次雷擊,或者全世界每天發生多達50次雷擊。這些信息可能使我們感到恐懼。但實際上 閃電不會傷害飛機。並造成高達飛機失事的損害 即使在幾十年前 閃電將是真實飛機的問題。但是如今,所有飛機都配備了防雷系統。或在容易遭受雷擊的區域(例如機翼和機頭)上放置靜電放電器杆。
  • 北極圈基地再度繁忙,核動力飛彈測試在即,俄羅斯給全世界上一課
    ,這次俄羅斯是使用核動力作為巡航飛彈的動力,就其原理而言,至今都沒有相關的報導。在爆炸發生之後,美軍立即出動偵察力量對於俄羅斯新地島附近的空域進行了探測,根據美國媒體的報導,在大氣中也發現了核物質的聚集。對於俄羅斯新地島的劇烈爆炸,俄羅斯方面是閃爍其詞,宣稱是「海燕」核動力巡航飛彈的核電池導致了核物質的洩漏。
  • 艙門脫落,9人吸出艙外,2臺引擎損毀,機長沉著冷靜安全迫降
    飛機於當地時間凌晨兩點準時起飛。由於提前得知飛行航線上出現暴風雨天氣,為避免壞天氣的影響,機長提醒乘客系好安全帶,然後準備將飛機爬升至33000英尺高度。就在飛機起飛15分鐘左右,飛行高度位於23000英尺,這時在靠近駕駛艙的商務艙,有人聽到了類似研磨的聲音,緊接著是一聲巨響,客機的前貨艙門突然爆開,艙門脫落,而且將位於貨艙上部的商務艙機身撕出一個大洞,導致客艙內外壓力失衡,瞬間將坐在靠近洞口的九名乘客吸出機艙,一個在商務艙的乘務員,在即將被吸出飛機的一瞬間,被座椅腿攔住,乘客和其他機組人員成功把她拉回客艙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