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娥江流域究竟有多少珍稀魚類》後續 86種魚類標本開始製作 市...

2020-11-26 中國水產養殖網

《曹娥江流域究竟有多少珍稀魚類》後續 86種魚類標本開始製作 市科技館將設魚類展

2016-03-03 09:04: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紹興日報        瀏覽量: 4095 次 我要評論

圖為翹嘴鮊和花的標本。



&nbsp&nbsp&nbsp&nbsp曹娥江流域的珍稀魚類長什麼樣子的?紹興市民很快就可以看到了。記者從紹興市漁政處獲悉,作為紹興市漁業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共建實驗室2016年的一項重點工作,紹興地區魚類標本製作日前啟動。這也是水鄉紹興規模最大的一次魚類標本製作。

&nbsp&nbsp&nbsp&nbsp近35公斤重的青魚

&nbsp&nbsp&nbsp&nbsp也將做成標本


&nbsp&nbsp&nbsp&nbsp去年,市漁政處委託浙江省淡水研究所和紹興文理學院生命科學學院開展了紹興史上「最全面」、「最系統」的一次漁業資源調查,結果顯示全市共有魚類86種。根據協議,由市漁政處與紹興文理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共建的漁業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實驗室今年將把這些魚類製成標本,用於科普展示和科研工作。

&nbsp&nbsp&nbsp&nbsp昨天,記者在紹興文理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實驗樓見到了一部分已經製作好的魚類標本。這些標本分幹制、浸制兩種,前者有花鱸、達氏鱘等4種,因為進行了填充和整形,看上去每條魚都活靈活現,非常生動。數量更多的是浸制標本,已達50多種。根據魚形大小,這些魚類被放置在充滿酒精的標本瓶裡,既有大家很熟悉的黑魚(烏鯉)、土布(河川沙塘鱧)、泥鰍、黃鱔等,也有平時很難見到的如馬口魚、華鰁、間下、黑尾近紅鮊等。

&nbsp&nbsp&nbsp&nbsp已經做好幹制標本的4種魚,體形都比較大。正在進行防腐前處理的一條青魚,重量近35公斤。「是漁政部門從紹興一個水庫採來的,像這麼大的青魚我十幾歲的時候在環城河裡就有,現在已經很難見到了。」紹興文理學院一位老師感慨地說。

&nbsp&nbsp&nbsp&nbsp市科技館將設

&nbsp&nbsp&nbsp&nbsp紹興魚類展區


&nbsp&nbsp&nbsp&nbsp據介紹,幹制標本的製作程序為,先要將魚剝製,去掉內臟和肉等,僅保留魚的頭骨、皮膚、鱗片等,之後是防腐處理,用濃度75%的酒精進行脫水、消毒,接著是填充,用鐵絲、棉花等做成假體,填充到魚體裡面,最後是整形,儘量保持魚的活態。

&nbsp&nbsp&nbsp&nbsp「浸制相對來說程序上簡單點,拿到魚之後,直接向魚體內注射酒精進行脫水,把魚體內的水分逼出來,然後放進新的濃度為75%的酒精裡浸泡保存就可。」紹興文理學院負責標本製作的老師說,因為福馬林毒性較大,他們沒有使用這種價格低廉的傳統防腐液,而是選用價格高出很多倍的食用酒精。食用酒精低毒,不會破壞魚的DNA,能更好保存標本的生命信息。這樣萬一這個魚種滅絕了,還可以通過提取DNA來開展科學研究。

&nbsp&nbsp&nbsp&nbsp市漁政處副處長陳旻告訴記者,全部標本製作將在今年12月底前完成,並在市科技館開設紹興魚類展區。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新疆河流湖泊珍稀魚類恢復生機|裸腹鱘|塔裡木河流域|增殖放流|...
    如今扁吻魚已在博斯騰湖和克孜爾水庫安了家極大恢復了塔裡木河流域珍稀土著魚類數量葉爾羌河首批塔裡木裂腹魚人工繁育取得成功塔裡木裂腹魚俗稱「尖嘴魚」曾是塔裡木河流域主要經濟魚類但多年來由於各種原因導致瀕危近日葉爾羌河阿爾塔什水利樞紐工程
  • 新疆河流湖泊珍稀魚類恢復生機
    珍稀土著魚類數量 葉爾羌河首批塔裡木裂腹魚人工繁育取得成功 塔裡木裂腹魚俗稱「尖嘴魚」 曾是塔裡木河流域主要經濟魚類 但多年來由於各種原因導致瀕危 近日
  • 魚類骨骼標本製作及注意事項
    如何製作魚類骨骼標本【透明骨骼標本】(1)將魚浸入福馬林,變硬後再浸入酒精。
  • 甌江流域溫州段魚類圖譜發布!90種魚遊出一幅淡水魚地圖
    溫州網訊 溫州光唇魚、甌江彩鯉、鳳鱭、刀鱭……這些「溫字號」的本土淡水魚,你見過多少?3月8日上午,市海洋與漁業局首次發布《甌江流域溫州段魚類圖譜》,共收錄了甌江流域溫州段的魚類90種,80%以上魚類的種類沒有人工育苗。該書接下來將為我市進行漁業保護、增殖放流等提供數據支撐,更科學地做好漁業工作。
  • 108種魚類瀕危物種再現,長江江蘇段魚類生存大起底
    本報記者 於飛金陵晚報報導作為我國的第一大河,長江漁業資源非常豐富,是許多名貴魚類的「家園」,可以說它是淡水漁業的搖籃。然而,經過數年的捕撈,很多人都很關心,長江裡還有多少魚類存活?記者從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了解到,從2001年起,專家們就開始和環保部門進行長江江蘇段魚類物種課題的調查,經過5年的「收集」,長江江蘇段漁業資源現狀終於被摸清。
  • 園林深處有個專業魚類標本館
    育民中學的「藍鴻銘海洋魚類標本館」,曾被中國科協命名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早在1986年,學校就成立了生物興趣小組,生物教師藍鴻銘利用課餘時間帶領學生採集、製作了各種魚類標本,經歷了幾十年的積累和發展,才形成了今天規模的魚類標本館。
  • 4種珍稀特有魚類5種常見魚類,今日入江啦!
    此次增殖放流活動,由市林業局、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重慶市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等聯合主辦,主題為「關注魚類保護,共建和諧家園」。此次活動參與團體包括林業部門、司法部門、農業部門、公安部門,以及相關社會團體。
  • 【中國新聞網】科學家在瀾滄江流域發現淡水魚類2個新紀錄
    【中國新聞網】科學家在瀾滄江流域發現淡水魚類2個新紀錄 2017-12-03 中國新聞網 馬騫 【字體:大 中 小】
  • 溫州甌江流域有多少種淡水魚?-溫州日報甌網 - 溫州新聞門戶網...
    溫州甌江流域有多少種淡水魚?昨天,溫州市海洋與漁業局舉行《甌江流域溫州段魚類圖譜》新書編著發行會。此書由溫州市漁業技術推廣站和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共同編著,作者歷時兩年對甌江流域溫州段的魚類進行深入調查,90種魚類被收入圖譜。有了這圖譜,大家可直觀地了解這些溫州本土魚類品種、習性、分布範圍等知識,也為溫州的漁業保護、資源增殖、研究、開發及利用等提供數據支撐。
  • 25.7萬尾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放流金沙江
    來源:中國新聞網  據三峽集團消息,25.7萬尾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24日在向家壩水電站附近放歸金沙江。此次放流活動由三峽集團和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共同主辦,共放流長江鱘、胭脂魚、長薄鰍、厚頜魴、巖原鯉、圓口銅魚6種魚類。
  • 《集合啦動物森友會》珍稀魚類什麼時候有 南北半球珍稀魚類刷新時間
    導 讀 《集合啦動物森友會》中玩家一開始要選擇在南半球還是北半球生活,不同地域出現的珍稀魚類也是不同的,
  • 贛江曾有118種魚鯉科魚類居多 中華鱘、胭脂魚等魚類幾近絕跡
    消失與新生,就這樣隨新舊時光的交替而更迭……  贛江曾有118種魚  以鯉科魚類為主不少是中國江河平原區特產魚類  1982年~1983年,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專家田見龍,先後四次對贛江進行了魚類和食料基礎等方面的調查,發現贛江魚類有118種,隸屬11目22科74屬。
  • 贛江魚兒知多少 曾經有118種魚 鯉科魚類居多
    消失與新生,就這樣隨新舊時光的交替而更迭……  贛江曾有118種魚  以鯉科魚類為主不少是中國江河平原區特產魚類  1982年~1983年,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專家田見龍,先後四次對贛江進行了魚類和食料基礎等方面的調查,發現贛江魚類有118種,隸屬11目22科74屬。
  • 重慶加大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保護區禁漁力度
    新華社重慶7月16日電(記者韓振、劉博偉)近日,針對長江流域禁漁期非法捕魚屢禁不止的現象,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慶段所在地,重慶市江津區農業、公安、交通、林業、市場監管等多部門強化聯動,同時積極發揮社會力量,加大對保護區乃至長江流域非法捕魚的打擊力度。
  • 數碼X光片展示魚類內部構造
    北京時間9月26日消息,據《探索》雜誌報導,自隸屬美國史密森學會的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從19世紀中期開始收集海洋動物標本以來,魚類標本數量急劇增長。美國國家魚類收藏館如今擁有約350萬魚類標本。
  • 《集合啦動物森友會》南半球珍稀魚類有哪些 珍稀魚類匯總分布一覽
    動物森友會》這款模擬經營類的開放世界卡通風遊戲已經上線一段時間了,在遊戲中南北半球的魚類分布是不同的,可能部分玩家對於珍惜魚類的分布不是很清楚,所以小編這次要為大家帶來的就是《集合啦!動物森... 《集合啦!
  • 科學家:140種長江魚類三年無法採集到標本
    央視網消息:白鱘體積龐大,可重達上萬斤,成魚可達七米,是最大的淡水魚類之一,被譽為「水中老虎」、「中國淡水魚之王」,主要分布在長江水系。它和中華鱘一樣,距今已存在一億五千萬年,是中生代白堊紀殘存下來的極少數古代魚類之一。
  • 30年東莞魚類少了36種 中華鱘等珍稀魚種劇減(圖)
    東莞水產研究所裡的魚標本。  「我是魚嚮往一片蔚藍寬廣,有陽光跳躍在臉上,讓我能夠完全解放……」再過30年,我們依然能唱著這首《我們這裡還有魚》嗎?日前,一份名為「東莞淡水和河口野生魚類資源調查」的成果顯示,在過去三十年中,東莞的魚類已從134種變成98種,少了36種,其中9種是外來魚類。  為了摸清東莞魚類資源情況,東莞市水產研究所、東莞市水產技術推廣中心站用了五年時間做這項研究。調查中還在東莞水域*發現魚類「活化石」———南方波魚新記錄;*編制了《東莞市淡水和河口魚類原色圖譜》,建立了東莞水域魚類實物標本庫和資料庫。
  • 家門口好學校 | 育民中學:園林裡藏著專業魚類標本館
    育民中學有個「鴻鵠學堂」,這是柴校長的創意,專為35歲以下青年教師設立的成長訓練營。取名「鴻鵠」,正是希望青年教師樹立遠大的志向,努力成長為德才兼備、教有所長的優秀教師。「選苗子、結對子、壓擔子、給位子、結果子」,這就是訓練營的全部「秘笈」,力爭使每位青年教師成長為愛崗位、愛學生、愛學校,具有崇高的師德修養,具有較強的教育管理能力及課堂教學能力,同時具有較高文化素養的優秀教師。
  • 十萬餘尾珍稀魚類在我市「安家」
    放生10萬尾魚活動現場  10月27日,四川省2020年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宣傳月暨珍稀魚類增殖放流活動在雅安蘆山縣寶盛鄉中壩村拐子沱庫區舉行  據了解,川陝哲羅鮭,屬於長江上遊特有的大型鮭科魚類,並且也是青藏高原地區唯一的大型土著鮭科魚類,具有很高的科研、生態和經濟價值。歷史上,岷江上遊和大渡河水系是川陝哲羅鮭主要集中分布區。  「川陝哲羅鮭是近幾年圈子裡最熱門的一條魚,肉食,體重可達七八十斤,有『水中老虎』之稱。」省水產研究所黨委書記杜軍表示,這次是四川首次放流川陝哲羅鮭,在全國範圍來說幾乎也沒有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