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時間的物理意義,試著不以學術而論

2021-01-08 日日曰

說到時間總會聯繫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本文不談他的學說,也不牽扯任何關於時間的學說。如果說有相似之處,就算是彼此呼應吧。

時間究竟是什麼?

時間就是物質運動後所呈現的結果與運動前的差異。地球自轉和公轉所呈現的晝夜和四季就是這種運動後呈現的結果,前後間的差異讓人感覺到的就是時間。一個人從這裡到那裡,其前後狀態的差異讓你感到一種變化,那就是時間。

說到時間,很容易聯想起衰老,多麼希望青春永駐。「隨著時間的流失,漸漸老去」,這是多麼耳熟能詳的話。但事實上,你的老不是因為時間,而是你機體組織的內部運動後所呈現的結果。為什麼同樣的歲數,有些顯老,有些就不那麼明顯?就是因為運動的差異。這個運動不是指體育活動,而是機體組織的內部運動。

運動之後,至少空間位置發生了變化,個體間的距離發生了變化。我們知道,分子的不同排列會呈現出不同的物質形態。這裡簡單假設,物質元素排列的變化導致了物質的變化。那所謂的時間就是指排列的變化。

如果我從上海去了北京,空間的變化意味著時間的流逝。但如果又回到了上海,回復了原來的位置,那是否意味著時間又倒流回來了呢?或者說時間根本就沒有流逝呢?

這其實都是自己的感覺。如果忽略了你前後的移動,一切如初,那就是時間沒有流逝。如果你在意去和回的所帶來的變化,那就是時間在流逝。所以,從這個層面上講,時間不過就是一種體驗或感覺。

這只是一個很簡單的解釋。事實上我們的世界牽扯到的物質太多,不是所有的物質都能運動後復原,也不會那麼巧,所有的物質都能在某一點上復原。這就是為何,我們認為時間是不可逆的。

其實,時間無所謂前進還是後退,只是物質的排列在不斷變化而已。如果你能讓物質恢復到原來的排列,那就是所謂的時間倒轉了。

雖然白天黑夜,一年四季在輪替,但其他物質的輪替並不都遵從這個規律,有的甚至根本沒有輪替,所以,我們的感覺和印象總是一去不復返。假如某一時刻,某地的地貌,建築,人等元素都復原了,是不是回到了過去?

這麼說吧,時間前進容易理解,時間後退就看物質的運動能否有這個復原的概率了。

說到這裡,那人是不是也可以返老還童了呢?理論上是可以的,只要機體組織的排列恢復到原來的排列,原來沒有的物質自行離去,原來有現在沒有的能回來。但這個在現實中幾乎是不可能的。不是所有的物質個體都願意回到原來的位置,這要靠外力去幹涉,比如醫療。而這個外力是有限的。

熱力學第二定律熵增原理還是很有說服力的。一個系統內部總是從有序走向無序,最後滅亡。就是說內部的那些個體原本都是處於一種受控的排列下,但出於個體的需要或意願都在不同程度地抵制這種排列而運動。這種運動在不斷累積,最終徹底打破原來的束縛。

由此可見,物質排列要復原需要強大的外力,這是目前做不到的。所以,代表了運動後排列差異的時間也只能給人一去不回頭的感覺了。

相關焦點

  • 談談時間的物理意義,試著不以學術而論
    說到時間總會聯繫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本文不談他的學說,也不牽扯任何關於時間的學說時間究竟是什麼?現在和過去的區別在哪裡?常言道時過境遷。時間就是物質運動後所呈現的結果與運動前的差異。地球自轉和公轉所呈現的晝夜和四季就是這種運動後呈現的結果,前後間的差異讓人感覺到的就是時間。一個人從這裡到那裡,其前後狀態的差異讓你感到一種變化,那就是時間。說到時間,很容易聯想起衰老,多麼希望青春永駐。「隨著時間的流失,漸漸老去」,這是多麼耳熟能詳的話。
  • 特稿 | 談談「學術世襲」和「資源分配不均」
    與社會的和政治的不正義相比,認識論上的不正義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的影響是明顯更小的。因此這一概念遲至2007年左右才被從哲學上提出。但是,學術活動,或者說科研活動,本身就是關於對世界的認識和對人類思維的認識的活動,本身就是認識性的。因此,對於學術發展或者科研活動來說,認識論上的不正義所造成的影響並不明顯更小。
  • 論時間,時間論
    論 時 間 1、時間的定義時間是事件過程長短和發生順序的度量。物理學中實際上沒有時間的定義,這個物理學中的時間是說時間是個物理量,是用來描述物質運動和變化的物理量,是用來描述物質運動的快慢和變化快慢的物理量,是人描述,這還是屬於我們人的意識範疇,與物質本身無關。時間是人類用以描述物質運動過程或事件發生過程的一個參數,確定時間,是靠不受外界影響的物質周期變化的規律。例如月球繞地球周期,地球繞太陽周期,地球自轉周期,原子震蕩周期等。
  • 物理學科知識:談談牛頓前面的那些巨人們
    物理學科知識:談談牛頓前面的那些巨人們偉大的物理學家、數學家牛頓曾說過:「如果說我看得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們的肩上」,這並不是什麼謙虛之詞,它真實反映了物理學不斷向前發展的艱辛過程,任何一個物理規律、定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牛頓不可能因為一個蘋果砸到腦袋上就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今天就讓我們談一談牛頓前面的那些巨人們。
  • 論頻譜中負頻率的物理意義
    本文討論了信號經過傅立葉變換所得頻譜的物理意義,其中著重於負頻率成分。許多信號與系統的教材中,都認為負頻率成分沒有物理意義。本文以多方面的實例證明了負頻率成分不但具有明確的物理意義,而且有重要的工程應用價值。文章還用Matlab程序演示了如何用幾何方法求傅立葉反變換,把集總頻譜合成為時域信號,從中也可鮮明地看出負頻率成分的意義。
  • 韓濤當選美國物理學會「粒子物理與場論」分部副主席—新聞—科學網
    日前,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海外評審專家韓濤教授當選美國物理學會「粒子物理與場論」分部副主席,於2019年1月1日開始就任,並將於2021年就任主席,為美國物理學會服務
  • 等不過去的黑夜裡,學術是否還有意義
    在長達四年的時間裡,他時而處在精神崩潰的狀態,完全停止了學術工作。學校為挽留他,給了他三年的帶薪假期,但最終他還是辭去了教職。1902年韋伯開始康復,雖然有輕微的反覆,但已經能重新投入工作。1903年他擔任了重要的學術編輯職位,同時開展基礎性的社會科學研究。
  • 地震原理新論本周物理學術講座
    5Top-philic Scalar Dark Matter with a Vector-like Fermionic Top Partner報告人:吳培文,韓國高等研究院 KIAS時間: 7月25日(周一)16:00單位: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地點:理論物理所新樓
  • 「閃電奇觀」、「物理魔法」 重慶市教育學會物理專委會2019學術...
    在28日召開的重慶市中學物理重點學科建設暨重慶市教育學會物理專委會2019年學術年會交流研討活動中,各種神奇的「物理節目」輪番上陣,讓與會嘉賓學者感嘆,原來學術年會也可以這樣進行。2019學術年會選擇在重慶市第二外國語學校舉行。
  • 2020福建教師招聘物理學科備考:談談牛頓前面的那些巨人們
    2020福建教師招聘物理學科備考:談談牛頓前面的那些巨人們 福建教師招聘網 :提供2020福建教師考試備考資料,包括福建教招教育綜合基礎知識、學科專業知識及重點、教師招聘面試技巧、 備考指導等。
  • 李政道教授從事物理研究六十年學術思想研討會召開(圖)
    據新華社北京11月24日電(記者李斌)李政道教授從事物理研究六十年學術思想研討會他從事物理學研究六十年,在量子場論、基本粒子理論、核物理、統計力學、流體力學、天體物理等諸多領域做出一系列具有開創性和裡程碑意義的工作。他與楊振寧合作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理論,推翻了過去物理學界奉為金科玉律的宇稱守恆定律,徹底改變了人們對對稱性的認識,為人類探索微觀世界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因此共同榮獲1957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
  • 中國物理學會秋季學術會議在南開大學舉行
    本報訊 9月17日,中國物理學會2010年秋季學術會議在南開大學舉行。此次會議由中國物理學會主辦,南開大學、天津市物理學會承辦,物理學界1500餘名專家、學者共襄盛會。
  • 中國物理學會秋季學術會議在浙大召開
    9月16-18日,中國物理學會2011年秋季學術會議(CPS2011)在浙江大學召開。作為中國物理學界規模最大、綜合性最強的學術盛會,會議聚集了物理領域的十餘位院士,參會代表達到空前的2000餘人。        中科院院士、浙大校長楊衛在開幕式上致辭。
  • 量子超統一場論—揭秘愛因斯坦統一場論的不解之謎 | 本周物理學術講座
    報告人:吳嶽良 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時間:4月4日(周三)18:30單位:中國科學院大學地點:雁棲湖校區教1-306 自1915年愛因斯坦創立廣義相對論後,他一直嘗試探尋統一場論,儘管未能取得成功,但關於統一場論的理念一直延續至今。統一場論成為一代又一代理論物理學家和數學家追求的夢想。
  • 看完《信條》,發現諾蘭又在玩弄時間啦.
    關於量子力學的解釋涉及許多哲學問題,其核心是因果性和物理實在問題。影片為了適合觀眾,更多的是探討哲學層面的問題,例如:因果論,宿命論,決定論等。       先談談因果論。       按動力學意義上的因果律說,運動方程就是因果律方程,當體系的某一時刻的狀態被知道時,可以根據運動方程預言它的未來和過去任意時刻的狀態。       由此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如果可以知道當今宇宙的所有參量並且擁有一臺算力極高的計算器,那麼我們就可以算出宇宙在任意時刻的狀態。
  • 論「是」的本體意義
    由於微信公號改版不按時間流推送,很多哲友可能無法在第一時間讀到哲學園文章。為及時看到新推文,可將哲學園「設為星標」。WW兄建了一個哲學讀書群「雅典學園」,理想是將葉秀山先生主編的《西方哲學史(學術版)》全八卷讀薄。
  • 複數的物理意義
    變成了一個螺旋線。是不是和電磁場很像?(想拿歐拉公式去跟女生炫學術的男生注意了:她們,真的,不CARE)當然,更重要的意義在於複數運算保留了二維信息。By:Octolet不少學物理的人都覺得"物理意義"是一個沒有良定義的概念, 而且由於這個詞在民科之中極高的出場率, 導致大家對這個詞都很反感.
  • 葉秀山 | 論康德「自然目的論」之意義
    學術專長為西方哲學,兼及美學及中西哲學會通。業餘喜好中國書法、戲曲及西洋音樂。本文原載《南京大學學報》2011(5)摘 要:康德《判斷力批判》中的「目的論判斷力批判」是康德從《純粹理性批判》就開始構思好的「批判哲學」體系中的組成部分,康德限制知識,為信仰留有餘地,實際上意味著為「目的論」留下了餘地。
  • 信息價值最大化:香農《資訊理論》的生活意義
    香農的《資訊理論》信息熵熵——物理上表示一個系統混亂的程度,物體越不穩定,熵越值大。而信息熵相似的表示信息中字符的不可預測程度,信息熵越大——可供選擇的範圍越廣,選擇的信息量就越大。這可以是好處,你可以得到更多內容。
  • 中國物理學會引力與相對論天體物理分會召開2019年學術年會
    中國物理學會引力與相對論天體物理分會召開2019年學術年會    貴州大學    2019-07-31 大 中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