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美國未來學家將大數據稱為「第三次浪潮的華彩樂章」。那時的他估計很難預測到,40年後的今天,中國正在藉助大數據的力量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NCP)展開一場無硝煙的戰鬥。
與所有新技術一樣,大數據也經歷了萌芽、成長、爆發等階段,從最初的被網際網路熱炒到最終被各國認可,如今藉助5G、物聯網、雲計算、AI等技術的不斷發展再次來到爆發窗口。
在疫情肆虐當下,大數據順理成章開始大展拳腳。不得不說,藉助大數據對整個疫情進行防控,對整個社會而言是當務之急
日前,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長韓夏充分肯定了基礎電信企業的大數據分析能力對於分析當前疫情情況、支撐疫情態勢研判和疫情防控部署起到的積極作用。下一步,工信部將加強協同,會同衛健、網信、交通等多部門,加強數據信息共享,通過多渠道、多種類、多維度數據的整合,提升大數據技術支撐疫情防控的能力水平。
追溯,大數據走過40年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數據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信息化時代,數據隨時隨地與我們相伴而行,「用數據說話」已成為認知世界的一種方法。
然而許多人對大數據的認知仍停留在 「它是一門技術,有很大的價值 」,卻鮮少知道它已經擁有40年的發展與沉澱。
按照百度百科定義,大數據是無法在一定時間範圍內用常規軟體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
業內普遍認為,大數據最早出現在2008年,由維克託·邁爾-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庫克耶提出,在他們編寫的《大數據時代》中,大數據指不用隨機分析法這種捷徑,而採用所有數據進行分析處理。
實際更早之前,1980年,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文·託夫勒便在《第三次浪潮》一書中,將大數據熱情地讚頌為「第三次浪潮的華彩樂章」。而且在隨後的2002年,911事件之後,美國政府為阻止恐怖主義已經涉足大規模數據挖掘;2008年9月《自然》雜誌在推出了名為「大數據」的封面專欄。
歷經28年漫長萌芽期之後,2009年大數據迅速成為網際網路技術行業中的熱門詞彙,各國政府開始意識到大數據的價值,嘗試擁抱大數據。
2011年12月,我國工信部發布的物聯網十二五規劃上,把信息處理技術作為4項關鍵技術創新工程之一被提出來,其中包括了海量數據存儲、數據挖掘、圖像視頻智能分析,這些是大數據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2-2016年,大數據時代正在悄然開啟,並終於迎來第一次發展的小高潮,世界各個國家紛紛布局大數據戰略規劃,將大數據作為國家發展的重要資產之一。
從2017年開始至今,大數據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政策、法規、技術、應用等多重因素的推動下,大數據行業迎來了發展的爆發期。如今,數據已成為企業發展戰略中的一枚重要「棋子」,在大數據的再次爆發期,企業若想跟上時代的腳步就必須張開雙臂擁抱大數據。
追問,如何點「數」成金?
未來誰掌握了數據,誰就掌握了主動權,而要想真正讓數據變成金礦,必須搭載產業快車。
來自中商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隨著大數據在各行業的融合應用不斷深化,2019年中國大數據市場產值達到8500億元。2019年包括數據挖掘、機器學習、產業轉型、數據資產管理、信息安全等大數據技術及應用領域都將面臨新的發展突破,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
未來,大數據技術應用將進一步加深,2020年產業規模有望突破10000億元。
電信運營商作為信息社會的綜合信息服務商,擁有天然的數據優勢,因為運營商的網絡系統與業務平臺中的數據詳細記錄了人們在現代化社會的信息指紋。
由於電信運營商的通信網絡連結了海量的人和物,每時每刻都在產生著新的數據。這些數據既包括電信用戶的基本信息,也包括他們的通信行為、社交活動、消費行為、位置軌跡等多種維度的數據。在數據完整性、連續性、豐富性上有著其他任何行業都無法比擬的優勢。
坐擁9.5億多的移動端用戶、1.8億多家庭寬帶用戶、300萬以上的基站,每天超過60PB的網絡數據和運營管理數據的中國移動顯然已成為該領域的資深大咖。並且早在2013年,中國移動就開始了企業級大數據平臺規劃與建設,在這個基礎上,2016年中國移動啟動統一的大數據Hadoop平臺建設,總體目標是搭平臺、聚數據、強管控、建生態。
數據產業一個明顯的特點是,它跟行業應用結合的非常緊密。中國移動專家曾表示,「大數據是洞察大範圍事務規律的有力工具,很多一些事務的規律或者知識,單純從局部或者一兩個事件來看,是行不成規律的。但是,如果從大量的數據來看,就會形成一些有效的信息或者規律出來,從而推導或預測未來可能的現象發生,這是大數據一個非常重要的價值。
一直以來,中國移動充分發揮大數據優勢和電信級平臺的建設運營經驗,拓展與政府、垂直行業的深度合作,面向政府公共管理、交通旅遊服務、安全監控、欺詐防控、商圈分析、金融徵信等提供大數據服務,變數據優勢為產業優勢。
實戰!利用產業優勢「智鬥」NCP
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仍在持續。
2003年,SARS爆發,當時大數據並未得到普遍應用;
2020年,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大數據已經觸手可及,無處不在。
用戶通過搜尋引擎、信息流、社交網絡、社交媒體、新聞客戶端……得以實時獲取疫情動態和防疫知識,也可以知曉和關切疫區人民的狀態。同時用戶產生的大數據又成為抗擊NCP的有效武器。
在本次抗疫戰中,中國移動在利用大數據智鬥NCP中扮演了絕對的中堅力量。中國移動積極發揮自身在大數據方面的資源、平臺、技術和人才等優勢,開展疫情態勢分析及預警預測,支撐疫情防控科學決策和精準施策,同時,多措並舉,加強數據管理,確保數據支撐及時、準確、安全、規範。
據了解,中國移動建成全網集中化大數據平臺,通過2萬臺伺服器集群的統一調度,日均匯聚數據超過1100TB,存儲數據超80PB,為疫情分析提供了大數據支持,實現了全網信令等數據的統一採集及分析處理,敏捷響應各項疫情防控分析需求。
在工信部舉辦的媒體通氣會上,中國移動副總經理簡勤表示,中國移動創新提供「漫遊地查詢」服務,通過簡訊自我查詢15天和30天內行程,解決部分客戶無法自證過往行程、無法返回居住地或工作地等問題,目前已累計支持查詢超650萬人次。
此外,中國移動還充分發揮其產業優勢助力抗疫戰的早日成功。
在視頻方面,中國移動的5G和商務直播,增強人們的抗疫信心。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5G直播間在1月28日就順利開通,讓全國人民共同見證了兩座醫院快速建成的「中國速度」。從設備調配、網絡架設到視頻連線、直播測試等一系列工作,5G直播間的建成僅用了4個小時,這就是中國移動5G和商務直播的響應速度。疫情期間,和商務直播已經累計開通6638場直播,觀看總量突破1187.6萬人次。
不久前,姜堰區人民法院通過移動雲視訊線上方式「隔空」開庭審結。「疫情期間,利用這種線上庭審方式,能減少人員聚集可能帶來的感染風險,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也保證了訴訟成效」,姜堰區法院、檢察院和公安各級領導對此次移動雲視訊的助力作高度評價 。
在醫療方面,九江移動搭建九江市修水人民醫院5G網絡,助力江西省首個「5G+移動診療車」方案落地,實現了省城專家與縣醫院病床上的患者面對面交流問診。「5G遠程會診」充分發揮了5G網絡高速率、低延時的優勢,為江西省醫療救治專家組與省內106家新型冠狀病毒醫療救治定點醫院搭起了迅捷而又穩定的溝通橋梁。
同時,浙江移動在浙大二院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隔離病區上線了「5G VR重症監護室遠程觀察及指導系統」。該系統有效提升病區管理的智能化和安全性,分擔了醫護人員的壓力。
中國移動捐贈的5G雲端智慧機器人在「戰疫」前線正式上崗。醫院裡導診臺是人流量最大、最擁擠的區域,5G雲端智能服務機器人進入後,可以在醫院大廳導診、宣傳防疫知識,這將在很大程度上分擔導診臺人員的工作量,減少人流交叉感染機會.
在教育方面,為了配合北京市教委信息中心將其「北京數字學校」遷移至移動政務雲,北京移動僅用了4天就在移動政務雲上開通全部資源交付使用,通過進一步的部署和調測,保證了「北京數字學校」平臺在移動政務雲的平穩運行。
在協助北京市教委開展網絡授課的同時,北京移動推出了雲視訊同步課堂、「和教育」名師直播課堂、幼兒防疫解決方案三套遠程教育方案,利用網絡平臺,實現「停課不停學」,以信息化手段助力疫情期間網絡教學工作。
上述這些應用只是中國移動「智鬥」NCP的部分案例。除了發揮中國移動的大數據能力外,產業優勢也為這次抗疫增加了不少科技砝碼,助力這場沒有硝煙戰役的早日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