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全國各地都有吃狗肉的,只是可能廣西最近幾年比較顯眼,所以很多人都認為只有廣西人吃狗肉吧?像貴州的花江狗肉,江蘇的沛縣狗肉,廣東的狗肉煲等等,這些都是名聲在外,自古流傳。連漢高祖劉邦沒發跡之前都是吃的樊噲的狗肉渡過難關的!所以只有說你吃不吃的問題!
這裡沒有什麼地域黑,只是對一方飲食文化的探討!
寫了一篇《廣西人為什麼對吃狗肉樂此不疲? 》,很多熱心的廣西老鄉都糾正說威記排序錯了,應該是:一黃二黑三花四白。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分歧?且聽威記娓娓道來!
一黃二黑三花四白!指的是廣西人選狗肉的標準!
「一黃」這個沒什麼異議,「黃」指的是中華田園犬。這是中國特有的品種狗,在民間一般都叫土狗!或者叫菜狗。它從遠古時期開始就被人們從狼馴化飼養而來,幫狩獵和看家護院,可謂是對人類忠心耿耿!
作為六畜之一,它也被當作祭品做神聖的祭祀用。那時候,只有貴族才有資格享用。《周禮·天官·食醫》載「豕宜稷,犬宜粱,雁宜麥」;而《禮記》中記載的周代宮廷佳餚「八珍」中的肝」,則完全以狗肝為原料的。
可是由於韓信的死,狗的名聲也變得有些貶義了,「飛鳥盡,良弓藏;狐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再忠心,到最後還是落得個被「烹」的命運!寒心啊!於是很多人也不忍心再吃狗肉!
再說到「二黑」。黑是指黑狗,文章題目裡「黑」排最後,為什麼很多地方的人還是說「黑」是第二呢?沒錯,其實「二黑」沒說錯!
在古代,「黑色」被人們視為一種具有神秘力量和作用的顏色。對黑色敬畏有加!所以他們堅信黑狗可以通鬼神,並有鎮災闢邪的作用。在部落重要的佔卜和法事中,黑狗就充當了一個中介角色!
在西方,人們忌諱黑貓,他們覺得黑貓代表的是災禍,不吉利;而在中國,黑狗恰恰代表的是擋災消禍。廣西人不但敬天地,還敬鬼神。他們堅信,黑狗可以通神,可以保護一家老小平安!像桂北一些地方,建房的時候都會用黑狗血淋到地基上做鎮宅用。
所以在古代,一般廣西的人們是不會去吃黑狗的,畢竟有誰會願意主動招來無妄之災?於是,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宰黑狗開葷的!
這樣,黑狗排到第四就合情合理了!
「花」和「白」爭議很大!各說各的理。其實,按照中國的飲食習慣,「純」為美,花色為次。白和花都有些雜交的意味了,不夠純正,所以把它們排二三位也是理所當然!據說現在找一隻純正的中華田園犬也是難找呢。一般在農村裡比較常見,所以才有一些無良商販到農村裡去偷狗,真是不齒!
在廣西,以狗肉做成一方地方風味的還是比較多的,都頗有特色。很多其他地方的人做狗肉都說去不了狗肉的那種腥臊味,其實是他們沒有掌握一個訣竅。在廣西,狗宰殺褪毛之後,都會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就是用稻草燒一下狗皮,燒得全身金紅,美其名曰:禾稈狗!然後才開膛破肚!
沒有用稻草燒過的狗來做狗餚,那是不完美的狗餚!在城裡,很多都偷懶了,直接用電焊槍燒,方便快捷,顏色也是槓槓的,可是少了一種稻草燒出來的香味!
玉林的脆皮狗肉。這幾年玉林的脆皮狗肉最富盛名,狗宰殺後,用稻草將狗皮烤得焦黃,當地人稱之為「稻香狗」。待狗皮烤焦黃以後,再將狗肉切小塊,加上各種香料燜煮,也被稱之為「生燜狗肉」。由於狗皮被烤焦了,所以狗皮非常的脆彈。在制熱的夏至時節,再配上當季的荔枝,真是熱上加熱!
靈川狗肉。靈川狗肉有兩千多年的演變史,使其有「天下第一美味」之譽。做法是切狗肉要塊塊帶皮,用溫火幹炒黃燜,煮時配少許香料,以熟而不爛,香而不焦為佳。上桌前,噴三花酒,淋豆腐乳汁,則色味俱佳。再配上桂林辣椒醬,桂林三寶齊全了。真是狗肉和三寶相宜得章!
到桂林不要只看桂林山水!灕江的魚,靈川的狗肉,荔浦的芋頭,灌陽的臘血鴨,沒吃過好意思說到過桂林?
賓陽和岑溪的白斬狗肉。賓陽屬於南寧市,這裡的狗肉一般用來白切,做法和湛江白切狗肉的做法一樣。岑溪的白切狗又有所區別,岑溪隸屬梧州,簡單區分就是岑溪的白切狗肉皮是紅色的,而賓陽的白切狗肉是白色的!
白切狗肉好吃的秘訣在於蘸料裡的紫蘇!有紫蘇,好味道。
合浦乾江狗肉。這裡的狗肉也屬於脆皮狗肉,只是烹調方法上有所區別,也是先用火把皮烤焦烤脆,再用紅「炆」的烹調方法做成一大鍋,紅「炆」的時候要放八角、陳皮等香辛料去腥。
此外還有百色,桂平等地的狗肉,改天再說!至於說狗肉火鍋,在廣西,一般都是做成乾鍋形式,外地大多才是湯鍋!
發現美食!感受美食!講述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