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網訊 年初的一場關於「狗肉是否禁食」之爭,一度引來貴州兩大狗肉之鄉的焦慮,冬至又臨,今年的狗肉生意怎樣?吃的人多嗎?記者連日走訪下來發現,今年的狗肉生意,沒有往年那麼「火」了。
貴定縣盤江鎮新街,有三四十家狗肉餐館,這裡是全國唯一一條只賣狗肉的街。12月20日,盤江鎮狗肉飲食行業協會的林榮海告訴記者,今年這個冬天,狗肉生意要比往年差些。這幾天,街上每天狗肉的銷量在60條至100條左右。往年一天要消耗一兩百條狗,一到周末,黔東南、銅仁地區以及貴陽的人就會開車來到這裡吃狗肉。
盤江鎮狗肉一條街。
「今天估計能賣300條左右,接下來的三四天,估計每天能賣300條狗以上,放在往年,至少能賣600條。」他說。
花江鎮的郭正鵬經營狗肉生意50餘年,在當地有著「狗肉宗師」之稱,也是當地狗肉行業協會的會員。
12月19日,郭正鵬告訴記者,冬至來臨,這兩天,他一天能賣上萬元的狗肉。而往年這個時候,他一天最少要賣兩萬元,尤其是冬至那幾天,隨隨便便都能賣上100多條狗。
「往年,周邊的廣西、重慶、四川、雲南等省份的人,都會慕名前來花江吃狗肉,一天能來10幾輛車。今年主要是受新冠的疫情影響,外省的不敢出門。來的人少了,狗肉的銷量就沒有以前那麼好了。」郭正鵬說
林榮海則表示,疫情影響是一方面,年初那場關於狗肉能不能吃的爭議,對人們的心理,也或多或少也產生了一些影響。
「但這個影響,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大,該吃的還是會來吃。」林榮海說。
12月20日,記者在貴陽市青雲路看到,當街的一大排門面,賣的幾乎全是羊肉和牛肉,只有一家在賣狗肉。
青雲路火爆的羊肉攤。
「以前吃的人多,現在大家都願意吃羊肉,很少吃狗肉了」「以前我們都要臨時殺些狗的,今年不殺狗了」……
市場上,一些攤販如是介紹今年的狗肉行情。
「30元一斤,買的人還少了。」即使是這家「一年四季都在賣狗肉」的攤販也稱,現在吃狗肉的,已經少了很多了。
在青雲路的另外一個入口,則有三四家攤販在賣狗肉,生意同樣一般。
青雲路火爆的羊肉攤。
一位郭姓大媽說,往年冬至前後,她至少要賣幾十條狗,今年的狗肉生意不好做。「不好收,也不好賣,你看嘛,我這幾條狗都賣了一上午了,才賣出去幾腳。」她說。
「印象中,以前貴陽的狗肉館很多,這幾年少了。四方河那一帶,以前的狗肉館一家挨著一家,哪家都坐得滿噹噹地,現在好像就只有一家了。有的狗肉粉館,開著開著也不見了。」貴陽的沈先生說。
在東山農貿市場外,幾個攤販在賣羊肉,攤位上同樣放了些肉狗。一位攤販說,他們主要是賣羊肉,狗肉只是搭配著賣。
據了解,今年4月8日,農業農村部就《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廣泛徵求意見。該《目錄》涵蓋了傳統畜禽18種和特種畜禽13種,其中,狗並不在範圍內。意見徵求稿還對大眾關注度較高的「狗」作了特別說明:隨著人類文明進步和公眾對動物保護的關注及偏愛,狗已從傳統家畜「特化」為伴侶動物,國際上普遍不作為畜禽,我國不宜列入畜禽管理。
5月29日,農業農村部正式公布經國務院批准的《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狗狗沒有列入《目錄》,但也不屬於野生動物,並不意味著不能養。
「也許正如這個正面清單所說的那樣,隨著時代進步,人們的文明理念和飲食習慣會不斷變化,一些關於狗的傳統習俗也在逐步發生著改變。」一位愛狗人士說。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