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虹雲:請幫我留住「逐漸消失的記憶」

2020-11-29 澎湃新聞

記憶是個奇妙的話題。我們偶爾會抱怨孩子學習總是轉眼就忘;而自己隨著年齡的增長,記憶的能力逐漸減弱;或者話到嘴邊卻卡殼,一下子想不起來。如何理解「逐漸消失的記憶」,今天請跟隨秦虹雲副主任醫師一起來探討。

1.如何理解「逐漸消失的記憶」

欣繪:秦醫生,在您的介紹中了解到您是高級中西醫結合人才。如果一個人總是忘記事情,從中醫的角度來看,是不是由於腦部的氣不足,腦的血液量減少,導致記憶力減退?

秦虹云:中醫有個術語,叫「文痴」,應是與西醫對應的痴呆及其相關疾病,即一類表現為認知功能下降的疾病。實際上,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對人腦運作方式的研究不斷深入,發現與大腦相關很多的疾病,也就是說,身體上的任何一個部位的疾病,其實都有可能會影響到人們大腦的運作機制。那麼今天談的主題「記憶力」只是大腦活動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同人的整體生活狀態、健康狀況以及生活質量是密切相關的。

欣繪:大腦會和我們身體任何一個地方出現了問題都是相關的?

秦虹云:是的,很多人認為記憶的問題,是腦子的問題。實際上這是最後的症狀,也就是疾病終末期或者晚期才會出現的問題。舉一個日常生活很簡單的例子,我國是一個酒文化源遠流長的國家。事實上,古代的酒是一種米酒,酒精的濃度比較低,只有七八度,和啤酒的濃度是差不多,現在有一些高濃度的烈性酒。白酒攝入比較多以後,我們會慢慢發現,有一部分正當壯年的人,他們本應在這個時候對家庭和社會有很多貢獻,卻發生了改變。 我門診中有這樣一個案例,男士才50歲,還沒到退休年齡,由姐姐和妻子陪同來院就診。詢問過程中,問他一些常識性,他表現得很生氣,反問「你為什麼要問我這些問題?」實際上,他對自己「昨天做了哪些事情,家住在哪裡」都回答不上來。這麼年輕,步行走進診室,與記憶力衰退且行走困難老年人明顯不同。帶著這個疑問,我好奇地問家屬患者有什麼特殊的興趣愛好?家屬反饋說他經常飲酒,而且他的父親也是喜歡飲酒。從20歲認識結婚時就天天以酒為樂,每天晚上必定喝酒的。最近就突然發現這個人同以前不一樣,性格大變,愛吹牛了,前面商量好的事情,過後全部否認掉了。

欣繪:一般來說小酒怡情,對於這位患者,是不是因為飲酒過度,日積月累導致的各方面的因素都有,或者說同基因遺傳也有點關係?

秦虹云:一般來說所有的疾病,如果實在找不到原因,或者是病因不是很確切,我們會發現都和遺傳有一定或多或少的關係。比如說,他有喜歡飲酒的父親,在他從小的生活過程中就看到酒是家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所以他不管是先天遺傳的基因,還是後天社會學習的模仿,都會是形成一個每日飲酒的行為習慣。當我們體內代謝酒精的酶缺乏,酒精就會在體內快速蓄積;加上酒精具有親和脂肪的特性,大腦物質結構中有很多脂肪,酒精很快就透過血腦屏障到達大腦,影響大腦正常的生理功能,出現「斷片」,這是急性大量飲酒或者是由於缺乏酒精代謝酶引起的酒精濃度過高引起的急性腦病症候群。

還有一種情況,長期大量飲酒。很多有喝酒習慣的人,不吃飯,就是澱粉類攝入不足,導致維生素類缺乏,慢慢影響大腦的正常運轉,出現一種特徵的記憶障礙,遺忘綜合症的一種,和老年痴呆的記憶障礙不同,很典型的一個症狀就是剛說的事情過後就忘,近事遺忘;因為記憶困難,大腦其它方面的功能正常,他就會虛構,就像放電影一樣說另外的事情,或編造一個故事,填補記憶空白,很快他又會忘記,又重新編造一個不一樣故事,我們稱之為「虛構」。所以酒精所致記憶障礙,由於有典型特徵,能夠很快診斷的。

欣繪:那麼對你們來講很好診斷但不代表其實他如果說他把酒給戒了,也是能夠比較好治癒的?

秦虹云:對的,酒精所引起的認知障礙,停用酒精,補充很多大量的維生素,相當一部分人的記憶力還是能夠恢復的。這是影響我們記憶的一個例子,生活習慣的飲酒,其它的方面,比如說慢性阻塞性肺炎,晚期也會表現性格改變,有些也會有一些認知的問題。還有慢性貧血之類的疾病。由於大腦運轉非常高效,需要很多的能量,它需要的能量就是來自於血和氧,這些疾病短期或急性期就表現頭暈頭昏,長期慢性會影響記憶問題。

欣繪:腦部的缺氧讓我想到如果說在高原上生活話,是不是也會特別是像我們平時不在高原,忽然間到達了高原,腦部的供應氧量就會急速的下降。

秦虹云:對的,供氧量是急速下降的,會出現一個急性的症候群。而記憶問題,基本上是一個慢性綜合症才會出現的,一般來說,人體的代償能力是非常強大的,及時去除病因還是能夠恢復的。像前面講的飲酒問題,戒酒補充維生素後,記憶力問題是可逆的。由於大腦有強大的代償能力,有神經細胞,經過一定的記憶方法或技巧訓練,還是能夠維持基本正常的生活的。

欣繪:咱們今天聊逐漸消失的記憶,我們儘量能夠讓它來得更晚一點,甚至能夠挽回一下我們的記憶力的下降,它算不算是健忘症的一部分?可以等同健忘症嗎?

秦虹云:健忘症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事實上從成長的角度來講,成年人很難記得住三歲以內的事情,這就說明遺忘是正常的一個生理現象。前面講到大腦是高效運轉的,為了維持高效運轉,它必定要採取一些策略來保持它的高效,通俗的講,我們的大腦也要「斷舍離」。要捨去一些它覺得沒有太大意義的事情,經常不重複的東西,或者日後也經常不用的東西,大腦會慢慢遺忘。一些經常要用,有一個重複的,反覆思考,它會記憶的,而且記憶的很深很難忘記的。

欣繪:這就是為什麼現在我們比如說聽一些老歌,我們會不由自主的跟上旋律,唱起來歌詞都不會錯,但是新歌的話,我們基本上就知道有聽過這首歌,沒有辦法跟著節奏準確無誤地唱下去。

秦虹云:這只是一個方面。老歌的旋律、律動,之前有個印象或痕跡在那,很容易識別,跟上旋律。對於新歌曲,也就是新記憶要形成和儲存起來,類似於計算機工作原理類似,通過聽覺形成的感覺記憶,經過一定的加工編碼,然後儲存到感覺相應的記憶皮質,中間有一個經過海馬的過程,重複這個過程幾次以後,聽覺和大腦皮質的聯繫就不經過海馬,更快速,所以會有感覺,聽老歌特別朗朗上口,一下子能唱起來。但是新歌很難,因為新歌重複的次數和大腦加工的次數少。

欣繪:剛才我們也說到可能三歲以前的事情我們都記不起來了,所以我們有些家長可能會覺得說三歲以前不必要帶孩子去看世界,他反正不記得。

秦虹云:這倒不一定。實際上人從出生開始的腦細胞量實際上是最大的最多的,反而在後面如果你不用了以後很多就凋亡了,就是為了斷舍離,為了它的高效運轉。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天性如何,還不知道,所以還是應該鼓勵帶孩子多去看看世界,發現和展示他的才能,用各種各樣的一些事件,來促進大腦進一步發育。

欣繪:那麼說到記憶力,其實我覺得現在大部分人都會說,雖然我還年輕,可是我覺得我記憶力完全不如以前,比如說學生時代,那麼到底什麼樣的記憶力是正常的呢?

秦虹云:一般來說,以功能標準來看。因為現在是一個知識量信息豐富的時代,信息的確是非常多。但是那些特別的信息,比如跟既往經歷,或者伴有積極情緒,或者與興趣愛好相吻合的信息就容易記憶。忘掉的一些信息,其實是對自己不重要的。因為不影響正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應付日常生活沒有問題,這樣的狀況就是一個正常的記憶力的。那麼什麼情況下的記憶需要引起了注意或者關注呢?像前面的例子,突然出現了一些新狀況,有人格的變化,愛吹牛等。以社會適應的標準來看,影響日常生活了,就需要就醫。還有一些情況,比如做家務的老人,會出現忘記關煤氣,飯菜偏鹹,忘了鎖門的這些情況。首先是注意發生的次數,其次就是經過提醒以後,老人是否會有一些應對策略,也就是做一些改變,儘量減少這樣事情發生。如果說碰到這種情況,提醒後老人反應過激,或者沒有形成一個改進的策略,那麼記憶問題可能需要關注和治療的。

2

如何保持記憶力

欣繪:說到記憶力對我們的生活來講非常重要,有些人是這麼一個情況,他覺得他記數字的能力不夠敏感,但是他記名字可以,也就是說我記圖形可以,但是我記路標不行,其實每個人記憶能力它其實著重點也會有不一樣。

秦虹云:對的。人和人是不一樣,大千世界的確是各有不同。我們每個人由於先天遺傳基因,後天學習過程中,個人經歷不同,有些人對圖像等非常敏感,有些人不敏感,可能是有先天的因素。第二個因素,就是後期深度學習,深度加工的因素,也就是從短時記憶到長時記憶的過程中,是不是在進行一些刻意的「編碼」,有刻意練習和重複的過程。

電視節目「超強大腦」,一個人對著幾千個數字一閃而過,也會記住,可能有對記憶數字敏感因素,再者也有記憶規則的因素。

每個人可以開發套出一套記憶規律或者記憶策略,比如網絡上的記憶教授法,英文單詞,根據詞根詞跟擴充不同的詞尾或詞綴,就能有記憶一連串的單詞,也就是記住一個詞根,加上詞綴變化,就記住了上百個單詞。像小孩背的兒歌,古代的詩詞,採取押韻對仗,讀來朗朗上口,方便記憶。比如一些廣告詞,採取押韻的形式,形成一種印象深刻,其實是幫助聽眾形成了一個記憶策略,這樣的廣告詞就深入人心,容易讓人記住。

還有一個就是深度加工,跟個人興趣愛好是相關的。有一個做過實驗的,國際的圍棋大師,他看其他棋手的棋盤一眼,就能夠把棋牌復原,但是看我這樣的,對圍棋一竅不通的,胡亂擺的期盼,根本沒法復原,就也說明需要記憶的材料是有一定的組織排列,有策略可以幫助學習記憶的。所以,在記憶方面,記憶策略比較重要,需要將必須記住的知識,形成跟個人相關的一些記憶策略,達到一個永固的記憶,消退的可能性也會降低。

欣繪:我覺得說到記憶,有的時候我們有些家長就會批評孩子,為什麼這道題你又錯了,你真笨,你怎麼記性那麼差?就往往那些被貼上標籤的孩子,他的記性就會越來越差。

秦虹云:這是心理學的一個效應。其實,我們在對老人的認知幹預方面,記憶力訓練方面,其實是和兒童教育遵循的原則是一致的。做好一件事情以後,及時給予恰當的肯定和鼓勵,肯定之後,他會在這方面願意繼續嘗試的一個動力和興趣,然後他會在這方面越來越學得好。

在教育孩子或老人的過程中,總是糾正錯誤,指出不足,類似於「應該得100分,怎麼得了99分,那一分怎麼回事?」總盯著那失去的一分,也就是無形中放大了缺點,放大不足,導致內心形成了一個這樣的自我印象:他總也關注自己的不足,忽略自己的優勢,慢慢的有了這樣刻板印象;另一方面,受批評後產生焦慮的情緒,下次碰到類似情況他就會非常的緊張,影響發揮,也許達不到99分,有可能是95、96分,甚至更差了。所以在學習過程中,想讓他記住這個東西,還是以鼓勵表揚肯定為主。

欣繪:其實這就和我們在接受新的事物時候,我們內心抵抗情緒同我們有不良情緒是有關係的,往往一些不良情緒它會影響我們的思路,導致我們的記憶力的減退,所以學習我們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秦虹云:您剛才提到興趣,以及前面提到的情緒,都是很重要的點。在臨床工作中,即便現代醫學發達,很多問題還是藥物無法改善的。現實情況下,我們做的大量工作其實就是穩定情緒。新近腦科學研究證實,人腦的一個結構叫杏仁核,當一個人處在情緒穩定的時候,皮質會抑制杏仁核放電,情緒不安的時候,杏仁核會脫抑制,放電來抑制皮質。所以當一個人處於,極度恐慌或者驚嚇的情況下,杏仁核被激活了,大腦皮層處於一個休克的狀況,影響到注意力非常狹窄,也影響記憶的形成。所以對於經歷一些創傷恐怖事件或者交通事故人,很難回憶當時的情景的,這跟當時處於一個強烈的情緒狀態有關。

欣繪:不安的情緒抑制大腦,意識狹窄,注意範圍縮小,也就形成不了正常的一個良性循環的記憶。所以,面臨一些重要的考試之前,如果你覺得自己實在是好像太緊張了,我們不如就放下課本,我們可以比如說做一些能夠讓自己放鬆的事情。

秦虹云:對的。其實每年中考高考前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就是教授家長、老師如何緩解焦慮,幫助學生來緩解焦慮,發揮其正常水平。如果做得更好的話,甚至有一個超長水平的發揮。很多研究證實,當一個人處於適度的焦慮狀況,注意力集中水平高,就能夠提升效率。但是如果太焦慮了,大腦就不能正常運轉,原來會做的題突然卡殼不會了。

欣繪:所以維持一個適度的焦慮水平是比較合適的,它會讓你興奮。

秦虹云:對,適度非常重要,所以在給孩子布置作業,或給老人提供一些訓練技巧的時候,要在他達到的能力水平上提高一點。要求太高,他會有一些心理壓力,情緒不良,不利於他學習,但是稍微高一點點,讓他有一種成功的喜悅,保持一定緊張狀態,興奮狀態,也就是適度焦慮狀態,那麼他的發揮水平會很好的。

欣繪:我發現您剛才多次談到了一個注意力,是不是我們專注了,我們的大腦才會更加積極的去處理一些信息,進行一定的強化記憶?

秦虹云:這是肯定的,注意力是大腦的一個結構叫做網狀上行激動系統的功能密切相關。雖然不是跟記憶直接相關,但是使大腦處於一個適度興奮狀態,讓你保持對周圍環境的敏感性,保持高效率工作。事實上,注意力在整個認知過程中,是一個最基本、最普通、最普遍的大腦活動。如果說有一些問題,比如說肺功能下降,血氧含量減少,最先影響到大腦的也是注意力,當注意力下降以後,整個大腦皮質運行能力就變差了,所以必然會影響到他的記憶力。

欣繪:所以說我們不要隨便的去打擾一個正在專注做一件事情的孩子,但是我又發現了這麼一個情況,就有些家庭可能會讓孩子比如說端著飯碗,一邊看6點多的動畫片一邊吃飯,那麼也有一些孩子他們就喜歡一邊聽歌一邊做作業,但是我記得以前老師跟我們講就是要一心一意的做一件事情,對於您怎麼看,我們是可以同時做很多事情的嗎?還是說我們其實每做一件事情就是要全情投入,只做這一件事情,要不然過後可能兩者的效果是不一樣的。

秦虹云:我覺得還是有比較多的角度來理解的。

比如說吃飯看動畫片是嗎?吃這個動作是出生就開始有的,可以稱之為習慣化的動作,就像出生以後,天生會呼吸,當你學會走路之後,其實不用思考這個腳怎麼抬,又怎麼放下去,感覺是與生俱來的,它就是形成了一種這種運動記憶,非常牢固,不需要耗費注意力和精力來記憶,這也是大腦高效運轉的體現之一。吃飯不必耗費精力和注意力,所以可以一邊吃飯一邊做其他的,看動畫片也是一樣的。動畫片是一個以這種圖片動畫的形式呈現的,也不需要大腦進行深度加工,很放鬆的狀態,所以一邊吃飯,一邊看動畫片,一邊聽音樂,這些都沒有問題,因為這些是一些習慣性的動作。

但是在學習的狀況下,一邊做作業一遍聽音樂,這個是因人而異的。如果說是一個學習能力非常強的人,老師講的內容,他已經完全消化吸收,做作業對他來說是輕而易舉的、小菜一碟。我上次門診碰到一個青年,給我舉了一個很誇張的例子,有一份卷子10分鐘就做完了,媽媽敲門上次敲門時,他在玩手機,再次敲門(10分鐘以後)的時候,他剛做完卷子拿起手機來玩。

如果說在新學一種知識,比如說是對數字不敏感的人,現在要求記一長串數字,那就需要靜下心來,一心一意的尋找數字之間的規律來學習和記憶。儘量保持周圍環境的安靜,不形成幹擾。記憶形成的過程,需要防止幹擾,比如,在出門鎖門的時候,有人跟你說話,打擾了你的注意力,過後你會想不起來剛才有沒有鎖好門。這就是說,在學習的時候有幹擾,幹擾到學習加工的過程,導致無法形成記憶。

所以說,在學習的過程中聽音樂,要看學習的內容,是不是新的,是不是困難的。還有音樂是沒有語言的,就是純音樂,這個背景是讓他放鬆的,讓他更高效,我覺得也是可以嘗試的,但是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這樣做。

3

聽眾提問

欣繪:記憶力減退,反應慢的原因,聽起來這位女士的聲音還是蠻年輕的,二三十歲的樣子。

秦虹云:前面我就講過了,因為大腦運轉非常高效,需要很多的能量供給,所以能量供給這是第一的。所以如果說任何影響到大腦能量供給的,都有可能會引起反應遲鈍,所以,其實只要是一切有利於維持大腦健康的活動或者方式,都應該採用.

大腦健康又和我們的心理和身體健康是相關的。包括前面講到的生活方式。飲食上肯定是戒菸限酒的,酒精前面提到了。香菸對血管危害大,會引起動脈粥樣硬化,阻塞血管,血液就很難到達大腦,大腦的能量供應會跟不上,所以生活方式是要調整的。

一般來說,年輕女性比較突出的一個問題是,養育孩子和工作的壓力,這會一定程度上影響記憶。第一個是焦慮的情緒,焦慮情緒會引起睡眠時間和質量。科學家發現,睡眠對大腦保持健康,保持高效運轉非常重要。所以保持一個高效優質的睡眠對記憶力是非常關鍵的。

睡眠既然和情緒相關,也就需要保持一個平穩的情緒。那麼碰到壓力,要學會緩解,有一些情緒調節技巧。比如規律運動。通過運動,促進血流的加速,促進一些激素釋放,都會調節情緒,達到放鬆效果。同時運動又會促進良好的睡眠。

還有一個就是工作,其實就和前面的學習的任務是一樣的,可以給自己遊刃有餘的這個量的基礎上稍微增加一點,不能太多,太多以後就會不堪重負,就像一個疲馬拉車一樣,馬已經很累了,再抽鞭子也讓馬跑不快。

欣繪:所以工作上,要學會調節,不要做那些超出能力範圍的事,把工作的量以及方式進行調整,這樣才能夠讓自己工作的開心,在家也比較開心。還有一個就是生活方式,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要規律。

秦虹云:規律是最基本的,因為無論是睡眠還是大腦運轉,實際上都有生物節律,就是要形成一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一個狀態。白天就朝氣蓬勃的去做事情,去工作,保持專注力,有活力的去幹很多事情,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歡聚一堂,享受天倫之樂,然後按時睡覺。 保障大腦充分休息以後,第二天又活力滿滿的去工作。

欣繪:我們說老年人記憶力可能隨著各種身體的器官老化,它會減退,這是一個自然的規律。當然剛才你也說到了,我們可以通過比如說作息,或者說我們給到大腦一定的營養,或者說調節我們的情緒,也能夠是延緩我們的記憶力衰退,增強記憶力的。

但是我現在看起來好像很多的年輕人來提問,甚至還有一些新手爸媽為孩子來諮詢,我們來聽聽看,理解力差的孩子是智力發育問題還是其它的因素?他沒有學習的興趣,有什麼治療方法?這是呂女士的問題。同時我還有看到有不少的媽媽是用文字的形式體現的,說家裡的孩子三歲,無論教什麼,孩子轉身就忘了,該怎麼辦?

秦虹云:大腦的學習和記憶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希望各位年輕的爸爸媽媽能夠理解這一點。我們人要記住一個東西,從來都是主動去記憶的,大腦或者是眼睛看到了這個,就像照相機一樣一拍,把整個細節都記住了。很多時候家長教育孩子的東西,並不是這個孩子想要的,不是孩子感興趣的,或者是不能夠深刻加工,形成很深印象印刻在腦子裡,所以他過後就忘的。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要注意一下學習環境,是不是安靜舒適?一個孩子學習興趣最濃的時候,就是他心情愉悅的時候,還有就是周圍比較安靜,不會干擾。比如孩子很喜歡跟爸爸媽媽在一起玩。你就會發現爸爸媽媽教他東西,他記得很快;老人教他東西,他就記得慢,這同環境或者當時的情緒有關係。

再者就是教育方式。現在很多電子產品,除了遊戲成癮影響視力以外,像前面提到的動畫片,很多需要學習的語言或者是單詞,做成動畫的形式,孩子就記得非常快。因為它不是單純的以字母或者數字或者是文字的形式呈現,而是以一種圖片,讓這個孩子結合他生活中的場景,這就是涉及到記憶加工策略了,也就是把需要記憶的東西形成圖片化,生活化,場景化,就方便孩子記憶了。

欣繪:其實說到孩子的問題,我個人覺得說我們每天可能接受的信息量過大了,我們大腦是不是因為很疲勞也保護性的選擇記憶,還有有沒有發現什麼?玩電腦玩遊戲,玩手機越多了以後,我們寫字不會寫了,然後我們經常用手機用計算器,我們心算能力變差了。所以其實我們還是有的時候要脫離這樣的一些現代化的設備。

秦虹云:對的,一般來說需要適應社會發展。我們人的適應力是很強的,隨著電子產品的應用,就像計算簡單算數。現在買菜直接計算機就出來數字,不需要人來費力計算了,所以現在認知檢查方面,一些老人不願意嘗試計算題,只能從其他的常識方面來評估了。

欣繪:我們曾經有說過,比如說我們可以在晚上的時候回憶一下我今天早餐中餐晚餐吃了什麼,現在多咀嚼,聽說也是能夠讓我們增強我們記憶力的是吧?

秦虹云:一篇報導曾經指出,咀嚼的好處一個是增強腦血流,另一個是多咀嚼,享受食物的美味,也就心情愉悅,心身放鬆,間接地增強記憶力。

每個孩子都是上天派來的天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的生命底色。逐漸「消失的記憶」並不可怕,欣賞生命徵途上的每道風景,留存在記憶的深處,相信有一天,點滴的記憶會組成生命中最美的彩虹。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remember mecos尋夢環遊記,在你的記憶消失之前請記得我
    尋夢環遊記給我的最大的感想就是一定要珍惜身邊的人Remembermebeforethememoryoflovedisappears.在愛的記憶消失以前,請記住我。距離看完電影已經過去三天,我也哭了三十次。死亡是那麼讓人害怕的存在,可是Disney Pixar 卻用極其溫柔細膩的筆觸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美麗的世界――亡靈之地。真的很美這個電影讓我懂得了太多,珍惜身邊的人如果他離開了人世請記住他,這個就是我的感悟。
  • 感官記憶、短期記憶與長期記憶
    我想任何人都有過這樣的生活經驗:當我們翻開電話簿中記住某個電話號碼,至少到按完所有數字後才會忘掉它;但有時按完號碼,對方電話恰好佔線,或是鈴聲響了太久讓你以為打錯而想重撥一次,此時不懂得記憶訣竅的你,往往只好再查一次電話簿上的那個電話號碼了。最常見到的是別人請你代撥電話時,你的「忘性」更是表現得比「記性」好。
  • 「記憶交換」市集,用老物件留住大時代的小故事
    原標題:「記憶交換」市集,用老物件留住大時代的小故事  在黃海波看來,老物件是歲月留下的秘密文件,向人們展示了社會生活的橫斷面,而社會的變革和進步經常寓於這看似波瀾不驚的日常之中  「我很希望能夠把這些老物件傳承下去,讓更多人理解,我們的城市甚至國家,是一層一層像年輪一樣成長起來的
  • 請給長耳鴞留住荒野,讓它們靜靜
    郭耕對我來說,2017年2月18日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那天是個周末,我在北京遠郊地區見到了長耳鴞!但在那時,我不能說出它的具體位置。為什麼?因為,一旦我說出來,它們就會被人圍追堵截地去拍攝,去騷擾,到那時它們就慘了。
  • 請留住江豚可愛的微笑!
    「武漢生態環境訪談錄」了解詳細情況武漢廣播電視臺《長江視點》專題欄目守住一江碧水 留住江豚微笑守住一江碧水留住江豚微笑
  • 留住消失的星空,暗夜保護還有多遠的路要走?
    本文轉載自:知識就是力量暗夜保護:留住消失的星空 更是引發了一波熱度不過要想看到璀璨的星空恐怕要到野外去了城市上方的星空幾乎消失不見……城市上空的星光因光汙染而逐漸消失雖然中國目前的暗夜公園和保護地與國際暗夜協會的標準還相差甚遠,但暗夜保護、留住星空的意識已經是這些地方追求的目標。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中國會湧現出更多的星光公園和暗夜保護區。在人類歷史上,我們的祖先曾擁有一片布滿星星的天空,它激發了科學、宗教、哲學、藝術和文學的靈感。
  • 海言|留住落葉,留住美
    作者:王筱涵在我記憶裡,秋天,總是和落葉、大掃帚、清潔工聯繫在一起。放學路上,小區門口,公園小徑,每到秋天,總會有辛勤的清潔工人在忙著打掃滿地的落葉,儘管第二天落葉還會如期而至。我很愛秋天,一直以來我都覺得落葉是秋天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四年級下學期第二單元習作,我的奇思妙想——時空記憶球
    ,題目就是時空記憶球。如果沒有了記憶,人生不就成為了一場空白,所以人們總是在想方設法留住過去,拍照、錄視頻、記日誌,但這些不過簡單而短暫地記錄下一些生活的片斷,留住自己,真得很難。現在,我發明了一個產品,它就是幫我們解決這個問題的,我給它取了個名字,叫時空記憶球。
  • 閩東之光:古厝修繕,喚醒記憶留住鄉愁
    保留鄉土文化的同時,傳承鄉村人文血脈,讓古民居成為守望相助、留住記憶、記住鄉愁的地方,煥發古民居的活力。據了解,為確保古厝修繕能在年前完工,虎貝鎮特聘請古建專家攜手文峰村技術較高和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對古厝進行為期2個月的修繕。通過財政撥款40餘萬元作為配套資金,用於古厝保護修繕工作。在保護中開發人文旅遊資源,以鄉村旅遊助推鄉村振興。
  • 科學家首次向鳥類植入記憶學會新曲子 網友:在嗎?幫我植入下英語單詞
    科學家首次向鳥類植入記憶學會新曲子 網友:在嗎?幫我植入下英語單詞  Winnie Lee • 2019-10-09 15:25:23 來源:前瞻網 E2547
  • 就算你消失在我的世界裡,曾經的記憶還是那麼生生不息……
    夏目溫柔的聲線,強大的內心,柔弱的四肢,仿佛讓我看到《螢火之森》裡金的影子。綠川幸用一貫的治癒風格打開了一個未知的世界,那個世界讓人潸然淚下,是嘴角上揚著流淚的那種。夏目是什麼?身上有著能夠活動的蜥蜴型痣的演員名取周一,口頭禪是「對不起,我太顯眼了。」
  • 一個另類網站,記錄全世界終將消失的記憶
    一個另類網站,記錄全世界終將消失的記憶「我們是多麼的幸運,可以說出"I Remember",讓我們分享自己的記憶,與阿爾茨海默氏症(老年痴呆症)鬥爭吧。」這句話,就來自於今天我們要推薦的網站I Remember。I Remember是一個儲存著成千上萬份人類記憶的網站。
  • 《一座消失的村莊》我那消失的村莊
    《一座消失的村莊》是獲得《黃河文學》雙年獎特等獎獲獎作品。作者蘇寧用簡潔、唯美、細膩的文字把無數在關東鄉村生活過的孩子共同的記憶,以四十二篇文章的形式,永遠定格在人們的記憶裡。坐在新的家園裡,輕輕地翻閱《一座消失的村莊》,心卻早已飛翔在我那消失的村莊裡。從作者的《拉馬河》開始,我在文字裡,感受那個陌生村莊的點滴與故事,腦海裡便浮現出我那座消失的村莊殘缺的畫卷與生活片斷。
  • 鹹海為何逐漸在消失?
    那麼這個曾經位居世界第四的湖泊是如何消失的呢?在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想要憑藉人力改變環境總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不管人類怎樣折騰,大自然總能夠通過自己的手段反敗為勝。但自從人類文明進入工業時代以來,這種平衡就被日新月異的科技打破,人們開始肆意妄為地改變生態,但結果換來的不是「勝利」,而是「兩敗俱傷」。在這一點上,鹹海留給我們的教訓最為深刻。
  • 留住鄉愁!消失四十年的木帆船現身谷城南河
    11月15日,對穀城縣南河鎮大谷峪村的村民來說,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因為消失四十多年的木帆船又回到他們身邊。穀城縣南河鎮大谷村第一書記沈景瑩說,再造木帆船就是為了留住鄉愁,300公裡的南河流域幾十代村民,八十年代之前,在這裡生產生活,完全靠南河流域的幾百條類似這樣的木帆船來運輸生產生活物資
  • 劉衛兵:留住林盤,成都才有歷史
    中國網:在您近30年的建築實踐中一定見證了成都城市和鄉村的巨變,您覺得哪些沒有變,哪些消失了?       劉衛兵:在美國矽谷工作多年的我的高中同學回成都時,發現原來很多背街小巷已蕩然無存,一直沒變的是麻辣火鍋和鄉野林盤,正因為深刻的味覺和空間記憶才有了鄉愁。
  • 消失的寶塔糖,80後的記憶,你吃過嗎?
    說起童年記憶,對80後來說有太多難忘的東西,甚至有些已經消失,只能留在回憶裡,比如磁帶、寶塔糖、小霸王學習機......今天就來一波「回憶殺」,聊聊80後小時候都吃過的寶塔糖,雖然已記不清它的味道,但寶塔糖仍是80後抹不去的記憶。
  • 濟南將對工業遺產進行搶救性保護 部分已瀕臨消失
    央廣網濟南12月22日消息(記者劉穎超)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老廠房,老倉庫,老鐵路,老郵局…,這些承載了工業文明、體現城市特色和發展軌跡的工業遺產,是現代城市的重要記憶。這些工業遺產能否得到科學合理的保護利用,是留存城市記憶和特色的關鍵。
  • 記憶之場:歷史在加速消失
    當然,作為一位歷史學家,諾拉感興趣的並非個體記憶,而是歷史記憶、集體記憶。在歷史的語境中,保存記憶的「場所」,就變成了博物館、教科書、檔案、國歌,甚至不那麼具象的——一個紀念日、一分鐘默哀的儀式等,它們是歷史的殘留,是記憶中最具象徵意義的對象,都具有承載、形塑和傳承記憶的職能。當歷史已經遠去,記憶的環境不復存在,與過去發生勾連的情感就只存在於「場所」之中。
  • 私人建造的燈塔為什麼逐漸從海上消失了
    經營一段時間後,燈塔的建造者逐漸發現,過往的船隻總是想方設法逃避繳費。他們繞過燈塔行駛,或者以自己熟悉海路為名乾脆就拒絕繳費。建造者們只能增僱人手加強管理,但他們又沒有執法權,就是真碰上不交費的人,他們也無可奈何。而且,增加人手也加大了建造者們的成本,慢慢地,他們就變得如不熬出了,於是,私人建造的燈塔逐漸從海上消失了。可是,海上航行必須需要燈塔的指引,那麼燈塔就只能由政府出面來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