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槤這麼臭,原來是因為它不是給你吃,而是給豬吃的?
讓你聞之色變的「水果催熟劑」,居然是煤油爐子裡散發出的物質?
什麼樣的母雞下藍蛋,什麼樣的奶牛產黃奶?
《食物與廚藝》是一部關於「吃」的百科全書,按照食物種類排序,羅列了形形色色關於「吃」的冷知識,全面展現了烹飪的世界。
但它又不同於一般的食材圖鑑或烹飪指南。作者哈洛德·馬基的創作理念,在於用科學原理解釋日常的吃吃喝喝。
其實在《食物與廚藝》落筆之前,關於「吃」的科學早已存在,香蕉怎樣成熟,牛排如何變嫩,都要藉助科技之力。
只是這些科學知識,零散地存在於農業和工業的各個領域,與普通人的生活相去甚遠。作者將它們集結起來,構成《食物與廚藝》,從而開啟了食品科學的一個新領域:烹飪的科學。
本書的創舉,不是發現了全新的知識,而是把兩個已存的知識區間——「吃」與「科學」——串聯到一起,從鹹甜苦辣的現象中,挖掘精微的科學道理。
《食物與廚藝》在構建「吃」與「科學」的聯繫時,跨度極大且富於新意,常常從一飯之微,上升到物理定律和人類歷史之大。
蛋白打成泡沫的過程背後,是硫分子如何形成緊密的連接,而盒裝牛奶味道千篇一律,則反映了食品工業化、標準化的漫長曆程。
馬基是耶魯大學的文學博士,他的陳述樸實淺白,卻頗具文採。挖掘「冷冰冰」數據背後的趣味,選取最優美和最深入的角度,讓讀者從最為平凡的飲食中,發掘出新知。
比如,味噌湯裡的「煙霧」,和夏日的積雨雲有何相同之處嗎?春天新擠的牛奶裡,會不會有「青草的味道」?
而相比這些優美而風趣的知識,更為重要的,是一種隨時保持好奇,追求思維樂趣的心態。擁有這種心態,萬物都會饒富詩意。
無論你是餐館老闆,還是食品專業的學生,或是只會炒幾個小菜的烹飪愛好者,都可以從這套書中獲得啟示。
讀過《食物與廚藝》之後,你將從完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吃」的世界。在馬基筆下,廚房變成了科技館和博物館,而煮飯炒菜的過程,都是了解萬物之理的智慧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