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肝病毒攜帶者,病毒在持續複製,真不需要抗病毒嗎,會不會爆發
B肝病毒,是一種嗜肝性DNA病毒,通過cccDNA可在肝臟細胞內不斷複製。對於B肝病毒攜帶者來說,有些屬於「大三陽」B肝病毒攜帶者,e抗原陽性,標誌著體內的B肝病毒依然活躍,處於複製期。大家認為的,並非真實的理論上來講,只要體內存在B肝病毒,根據病毒量的不同,就會依不同的增量速度進行複製。
-
伊波拉、H5N1、SARS……野味帶給人類的是珍饈佳餚還是致命病毒?
在荷蘭科學家們的實驗中,僅經過十次感染,通過隨機突變和複製,病毒就在沒有科學家幫助的情況下獲得了在雪貂間傳染的能力。儘管這個研究具有爭議,但我們所能了解到的是,人類與動物之間的每一次互動——比如每一次叢林動物的死亡——都相當於為病毒進入新物種的機會而擲了一次骰子。
-
誘導這種基因突變能抑制新冠病毒複製,卻增加精神病風險
布倫南德博士的團隊用少量Sars-CoV-2感染了攜帶rs4702基因的人類神經元。24小時內,病毒拷貝增加了近15萬倍。然後,他們利用基因編輯技術誘導神經元中的rs4702基因突變。結果病毒複製的數量下降到大約三分之一。他們的實驗表明,rs4702基因可以使Sars-CoV-2在人體內,特別是在大腦中更快地複製。
-
讓「寄生蟲」DI顆粒幹擾新冠病毒複製能力
陳純琪介紹,某些DI顆粒厲害的地方在於,當它們和完整的病毒同時存在於一間細胞工廠的時候,就會爭搶正常病毒複製中的組件和材料來完成自我複製。 「而且DI顆粒比正常病毒小,所以它複製起來可能要比正常的病毒更快。但工廠裡病毒複製的資源是有限的,這就使得正常的病毒複製變得很困難。隨著DI顆粒不斷地與正常病毒爭搶資源進行複製,最終變相地終止了正常病毒的複製過程。」
-
李蘭娟團隊最新研究:新冠病毒複製和感染能力發生顯著變化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引起的全球大流行,已累積感染超過4800萬人,導致了超過120萬人死亡,而且,這一數字仍在快速增加中,隨著北半球冬季的到來,疫情二次爆發也隨之而來。超過一半的新冠感染者是無症狀的,但他們仍然可以傳播病毒感染他人,這導致新冠肺炎的預防極具挑戰性。因此,迫切需要開發針對新冠病毒的有效疫苗和基於抗體的療法。
-
李蘭娟團隊最新研究:新冠病毒複製和感染能力發生顯著變化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引起的全球大流行,已累積感染超過4800萬人,導致了超過120萬人死亡,而且,這一數字仍在快速增加中,隨著北半球冬季的到來,疫情二次爆發也隨之而來。超過一半的新冠感染者是無症狀的,但他們仍然可以傳播病毒感染他人,這導致新冠肺炎的預防極具挑戰性。
-
複製失敗後「倒戈」 這種病毒「殘次品」或是新冠剋星
複製失敗後「倒戈」 這種病毒「殘次品」或是新冠剋星這種顆粒比正常病毒小,所以它複製起來可能要比正常的病毒更快。但細胞工廠裡病毒複製的資源是有限的,這就使得正常的病毒複製變得很困難。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
-
變異新冠病毒或已在美傳播 變異新冠病毒傳染性增加四到七成
傳染性增加40%—70%病毒變體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世衛組織發布的正式通報中指出,初步分析表明,這種新冠病毒變體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估計傳染性增加40%—70%,傳播指數增加0.4達到世衛組織建議各國增加對新冠病毒的常規測序世衛組織建議進一步開展流行病學和病毒學研究,以了解變異病毒在感染性和致病性方面的變化。世衛組織建議所有國家在可能的情況下增加對新冠病毒的常規測序,並分享病毒基因序列數據,尤其要報告是否發現了相同的變異病毒。所有國家都要評估當地病毒傳播水平,並採取適當的預防和控制措施。
-
新冠病毒在時刻突變,複製和感染能力顯著變化並導致患者病情差異
自2019年冬天新冠疫情出現以來,新冠病毒以穩定速率持續突變之中,例如,現在在歐洲暴發的主要就是新冠病毒的D614G突變型。 儘管我們知道新冠病毒在持續突變之中,但還有一個關鍵問題我們並不清楚:這些突變是否會對新冠病毒的複製能力和感染能力產生實質性影響?
-
新抗病毒藥物可以阻止包括愛滋病病毒的複製
最新的抗病毒藥物可以利用一種不是人類製造的化合物,但也是人體內的化合物對抗病毒。研究人員已經確定了這種病毒素的作用模式,該病毒素是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體內天然產生的一種酶,已知對多種病毒具有抗病毒作用,包括西尼羅河病毒、C型肝炎病毒、狂犬病病毒和愛滋病病毒。
-
變異新冠病毒十分可怕,傳染性增加四到七成
,初步分析表明,這種新冠病毒變體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估計傳染性增加40%—70%,傳播指數增加0.4達到1.5—1.7之間。世衛組織建議各國增加對新冠病毒的常規測序世衛組織建議進一步開展流行病學和病毒學研究,以了解變異病毒在感染性和致病性方面的變化。世衛組織建議所有國家在可能的情況下增加對新冠病毒的常規測序,並分享病毒基因序列數據,尤其要報告是否發現了相同的變異病毒。所有國家都要評估當地病毒傳播水平,並採取適當的預防和控制措施。
-
傳染性增加四到七成!變異新冠病毒或已在美國傳播,病毒有哪些新特點?
世衛組織建議各國增加對新冠病毒的常規測序世衛組織建議進一步開展流行病學和病毒學研究,以了解變異病毒在感染性和致病性方面的變化。世衛組織建議所有國家在可能的情況下增加對新冠病毒的常規測序,並分享病毒基因序列數據,尤其要報告是否發現了相同的變異病毒。所有國家都要評估當地病毒傳播水平,並採取適當的預防和控制措施。
-
伊波拉恐怖之謎:以人類基因做模板進行複製,第四級病毒無法治癒
由於這樣慘烈的高致死率,世界衛生組織把伊波拉,列為對人類危害最嚴重的病毒之一——第四級病毒。第四級病毒是指在實驗室裡進行分離、實驗微生物組織結構時安全隔離分級的最高等級,它們給人類造成致命的疾病,並且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不可救治的,死亡率最高。除了伊波拉,馬爾堡病毒和拉沙病毒等也屬於第四級病毒。
-
傳染性增加四到七成!變異新冠病毒或已在美國傳播
,初步分析表明,這種新冠病毒變體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估計傳染性增加40%—70%,傳播指數增加0.4達到1.5—1.7之間。世衛組織建議各國增加對新冠病毒的常規測序世衛組織建議進一步開展流行病學和病毒學研究,以了解變異病毒在感染性和致病性方面的變化。世衛組織建議所有國家在可能的情況下增加對新冠病毒的常規測序,並分享病毒基因序列數據,尤其要報告是否發現了相同的變異病毒。所有國家都要評估當地病毒傳播水平,並採取適當的預防和控制措施。
-
皰疹病毒複製過程被我國科學家發現
我國科學家利用超高解析度顯微鏡觀察到了微小的皰疹病毒複製的動態變化過程,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了近日出版的國際期刊《病毒學雜誌》上。單純皰疹病毒是影響人類健康的重要病毒之一。據論文第一作者,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李卓然介紹,皰疹病毒的DNA複製過程是病毒裂解感染階段的核心事件。皰疹病毒是一種體積微小的球形病毒,直徑約為180納米。皰疹病毒基因組則是棒狀結構,直徑35-40納米、長度160納米,而普通螢光顯微鏡的解析度不超過200納米,因此存在分辨不清病毒基因組的不同區域,難以觀察到病毒複製的動態變化等細節問題。
-
病毒如何感染人類?人類如何阻斷病毒?
編者按:「戰疫」是一場人類與病毒的較量,也是一場科研與時間的賽跑。3月16日,北京生命科學院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李文輝在《理解未來》科學講座上,帶來了一篇「從頭開始」的通俗科普。從病毒複製的機制、侵入細胞受體的機制,抽絲剝繭,通向藥物研發的基本科學知識。 李文輝的演講全文由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博士生張倩倩整理。
-
...4G讓新冠病毒高效複製,更快傳播,但同時也可能讓它對疫苗更加敏感
這項研究顯示,D614G毒株的複製速度更快,比最初在中國擴散的SARS-CoV-2毒株更具傳播性。這些研究結果中也有亮點:雖然D614G毒株傳播速度更快,但在動物研究中,它與更嚴重的疾病無關,而且該毒株對抗體藥物的中和作用略微更加敏感。因此,這項研究提供了一些關於SARS-CoV-2如何進化的首批具體發現。
-
病毒是怎麼複製的?
病毒的複製病毒為顆粒狀的非細胞結構,極其微小,通常以納米為單位,營寄生生活。
-
人類如何複製動物超能力?
幸運的是,人類有腦袋,這個優勢通過科技轉化成為琳琅滿目的技能,我們的速度幹不過獵豹,但火車能在1小時內把乘客從北京運輸到天津,估計任何的獵豹都做不到;人類自己難以飛翔,但每日的航班也能分分鐘把我們送去英國萊茵河畔,至於說,鷹的眼睛早已變成了高清紅外的攝像頭,猶如天眼監控著城市一切的動向。
-
病毒複製過程
1 病毒的種類 雙鏈DNA病毒、單正鏈DNA(+DNA) 病毒、雙鏈RNA病毒、單正鏈RNA(+RNA) 病毒、單負鏈RNA(-RNA) 病毒和逆轉錄病毒。2 病毒的複製 病毒為顆粒狀的非細胞結構,極其微小,通常以納米為單位,營寄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