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馬朗人逝世:推動中日科技交流 一生訪華150餘次

2020-12-10 中文導報


有馬朗人


中文導報訊 日本著名核物理學家有馬朗人於2020年12月7日在東京家中逝世,享年90歲。


有馬朗人1930年生於日本大阪府,是物理學家,也是詩人、教育家和政治家。有馬朗人長期致力於推動中日科技交流與合作,曾獲中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中國政府友誼獎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紀念章等榮譽,還擔任中國多所大學名譽教授,一生訪華150餘次。


有馬朗人1930年生於大阪。1953年畢業於東京大學理學部,1975年擔任東京大學理學部教授,從事核物理研究,並多有建樹,先後兩次獲得諾貝爾獎提名。1985年出任東京大學理學部長,1989年擔任東京大學校長。1993年擔任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理事長。


1998年有馬朗人參政競選成為參議院議員,之後歷任日本文部省文部大臣、科學技術廳長官、日本科學技術振興財團會長等職務。


有馬朗人先生始終致力於推動中日科學與教育合作交流,自上世紀 80 年代以來訪問中國 150 多次,為中日交流做了大量的工作。


有馬朗人受聘於中國科技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多所大學的名譽教授,並榮獲中國政府友誼獎,中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中國建國70周年紀念獎章等多項榮譽。 


1998年5月,有馬朗人先生被授予北京大學名譽教授


1983年,有馬朗人先生與北京大學楊立銘院士聯合在蘇州舉辦國際核物理會議,這是最早在中國舉辦的國際核物理會議之一。他推動了在北京舉辦1986年的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與高自旋國際研討會、1995年的國際核物理大會、1999年開始的系列北京亞原子物理國際暑期學校、2010年的原子核磁矩國際研討會等。在他擔任東京大學校長和日本理化學研究所所長期間,分別籤署了與北京大學的合作協議,實質性地推動了與北京大學在物理學和核科學等領域的合作,加強了雙方的人員互訪和交流,促進了北京大學青年教師的成長和學生的培養。


2009年8月26日馬朗人先生在北京大學做講座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有馬朗人先生就與北京大學楊立銘院士等合作,開展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的微觀基礎和原子核集體運動等研究。2000年以後,他與北京大學孟傑教授等合作,在相對論框架下,開展原子核贗自旋對稱性的微觀起源、原子核磁矩的π介子交換流效應等研究。


2013年4月起有馬朗人出任科學技術振興機構(JST)中國研究與櫻花科技中心主任,為日中科技交流、日本・亞洲青少年科學交流項目「櫻花科技計劃」、中國科學技術調查研究等做出了巨大貢獻。


2018年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為當年日本「中日青年科技人員交流訪華團」舉行歡送會時,特意為有馬朗人準備了慶祝88歲「米壽」的生日蛋糕。


有馬朗人當時致辭說,21世紀將是亞洲的世紀,尤其中國科技將取得驚人成就。歷史上中國就是日本的老師,日本從中國學到很多東西,他希望日本年輕科研人員多去中國交流學習。

相關焦點

  • 新聞分析:日本首相時隔7年再訪華 中日關係步入「協調合作」時期
    在中日關係重回正軌後,雙方這一重要政治互動備受外界矚目。  這次訪問是在怎樣的背景下促成的?兩國乃至世界對此有何預期?中日能否確保雙邊關係繼續沿正確軌道行穩致遠?在雙方高層交往引領下,中日關係持續改善,穩中向好。  除了高層交往,近期召開的第四輪中日企業家和前高官對話、中日執政黨交流機制第八次會議、第十四屆北京—東京論壇以及日本經濟界團體訪華等各領域交流熱絡,為安倍訪華進一步營造了良好氛圍。  兩國關係的改善也符合民眾期待。
  • 治良匡成:日政要訪華能讓中日關係回暖嗎
    山口那津男今將攜帶首相安倍晉三的親筆信訪華,這是安倍政權上臺以來,首個訪華的執政黨政治家。那麼,中日關係是否會因此而轉暖?筆者認為,有回暖趨勢,但不會樂觀!中日關係更不會一帆風順!日本公明黨是當下安倍政權的聯合執政黨,其政治決策將直接影響自民黨的判斷。在公明黨歷史上,其創始人池田大作是中日建交的推動者,一生致力於中日友好。自安倍政權重新上臺後,公明黨也再一次成為了執政黨。
  • 唯一來過中國的日本天皇要退位了 日媒稱明仁訪華意義非凡
    明仁主張「國與國之間親善友好」,他在位期間共訪問過36個國家,是兩千年來首位,也是唯一一位訪華的日本天皇。據日本產經新聞報導,明仁承擔著接待外國「國賓」及訪問外國的「皇室外交」工作。自即位以來,從1991年訪問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3國起,到2017年訪問越南為止,明仁總共訪問過36個國家。
  • 日本著名物理學家有馬朗人去世 享年90歲
    新華社東京12月7日電(記者華義)據日本廣播協會電視臺7日報導,日本著名物理學家、前文部科學大臣有馬朗人7日在東京家中去世,享年90歲。有馬朗人1930年生於日本大阪府,是物理學家,也是詩人、教育家和政治家,曾任東京大學校長、理化學研究所理事長、文部科學大臣等要職,在日本社會和科學界聲望很高。他長期致力於推動中日科技交流與合作,曾獲中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還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等多所中國大學的名譽教授,一生訪華百餘次。
  • 蘋果CEO庫克第八次訪華究竟想幹什麼?
    蘋果CEO庫克第八次訪華,今天與滴滴公司總裁柳青一同現身,與開發者進行了互動。庫克表示希望可以成為一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平臺。
  • 第六屆「熊貓杯」日本青年訪華團來啦
    雖然相處只有短短的2天,但日本訪華團成員和中方工作人員們顯然已經十分熟絡。大家不時用暱稱呼喚著彼此,或分享著手機上的合影照片,或「爆料」昨天發生的趣事。笑容,掛在每個人的臉上。8月5日上午,由中國駐日本大使館、中國外文局人民中國雜誌社與日本科學協會共同主辦的第六屆「熊貓杯」日本青年感知中國徵文大賽頒獎儀式在中國外文局舉行。
  • 淺談中日關係的現狀和趨勢 中日關係真的解凍了嗎?
    之後兩國籤署了涉及多個領域的50餘項合作協議,這無論如何都表明亞洲兩個大國正在進入一個合作而不是競爭的新時代。中國駐日本大使程永華以類似的論調作出回應,並強調中日關係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這也讓日本媒體大呼罕見。  然而文章也指出,儘管中國和日本稱讚兩國關係達到新的水平,但言辭和現實之間仍有相當大的差距,而且中日關係內部任何重大舉措都會產生矛盾效應。為什麼會這樣?
  • 42年前《追捕》到底有多火?中野良子只說了五個字就讓影迷瘋狂
    44年前電影《追捕》的女主角中野良子應邀訪華,看見有影迷圍觀,她馬上禮貌地打招呼,結果卻沒人回應。幸好隨行翻譯反應快,讓中野良子說了五個字,意想不到的一幕就發生了。多少人都是在「啦呀啦」的歌聲中走過青春歲月,對電影中的經典橋段更是倒背如流,尤其是電影裡中野良子對高倉健喊出「我喜歡你」的畫面,更是感動了幾代人。也許連中野良子也不會想到,一部《追捕》將會改變她的一生。
  • 以醫學架設中日交流橋梁——專訪日本糖尿病專家飯塚陽子博士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中國糖尿病患者超過1億人,給健康和社會經濟造成影響。為了了解如何預防和治療糖尿病,以及中日兩國在相關醫學方面能夠展開哪些合作,近日,人民網專訪了曾多次赴中國進行糖尿病義診的日本著名糖尿病專家飯塚陽子博士。
  • 霍金三次訪華往事:喜歡中國食物 兩次登上長城
    霍金三次訪華往事  伴隨著《時間簡史》的暢銷,霍金在中國的知名度已經遠非1985年他第一次訪華時可比。2002年,霍金二次訪華,受到了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的接見。而他首次訪華那次,中科大為了體現對客人的尊重和提高接待「檔次」,經過多方努力,也只是找到了一位身份為全國人大代表的天文學教授來作陪。
  • 日本歷史上,降半旗致哀13次,其中3次為中國人,都有誰?
    在中國歷史上,有數次降半旗致哀,第一次是偉大領袖毛主席逝世,全國乃至全世界各國為表達毛主席為世界解放運動所作出的卓越貢獻,紛紛降半旗以示哀悼。之後周總理、朱德委員長、宋慶齡主席、鄧小平主席等同志逝世,世界各國也都降下了自己國家半旗,以示哀悼,當然除了偉人逝世之後,在中國近代歷史上,數次自然災害同樣讓世界各國降半旗致哀,比如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等。
  • [海外歸來創業追蹤]曾支農:中日民間交流的使者
    這時他已經40歲了,如何給自己定位、實現人生的第二次飛躍,「對於海外學人來說,最大的榮耀莫過於在為祖國服務中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他說,「我對自己的定位是中日民間友好交流的使者」。於是,在中日相關部門的支持下,他聯合熱衷中日交流事業的友好人士,在日本註冊了亞太國際交流協會株式會社,作為促進中日交流的操作平臺。
  • 霍金的中國緣:三次訪華兩登長城,開通微博兩天吸粉三百萬
    實際上,這位頂尖科學家與中國也頗有緣分。2017年11月,在騰訊WE大會上,霍金進行了遠程視頻演講,展示了他為太空探索帶來的傑出貢獻與最新成果。這也是霍金在中國的最後一次演講。在這之前,他還曾三次來到中國,並兩次登上長城。霍金髮出的第一條微博 微博截圖每次來華,他都會在中國掀起一股「霍金熱」。
  • 孫儒泳院士逝世
    光明日報廣州2月14日電 中國共產黨黨員、我國著名生態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華南師範大學教授孫儒泳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2月14日在廣州逝世,享年93歲。  孫儒泳,1927年6月12日生於浙江省寧波市。
  • 濟鋼高中日語社參加「中日交流之窗日本商務禮儀」主題體驗活動
    4月11日,濟鋼高中日語社成員在指導教師平騰飛的帶領下,參加在山東師範大學舉辦的 「中日交流之窗日本商務禮儀」主題體驗活動。  活動中,日語社成員聆聽了野雅幸先生生動幽默的講座,感受日本在商務禮儀上的獨特文化,學習製作個人名片,並體驗與初次見面的陌生人互換名片的禮儀。
  • 蘇州首臺反射式望遠鏡要搬「新家」了 背後有這麼多故事
    鏡身黑白兩色,周身裝配著各種精密配件,讓人忍不住想去探索。    作為蘇州青少年天文觀測活動中心,觀測站受到國內天文愛好者歡迎,紛紛前來參觀體驗,池田市各種訪華團及每年一度的青少年訪華團都會來到觀測站訪問交流。  「當時站裡包括我在內就兩個工作人員,周邊學校又多,每天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
  • 卡梅倫訪華 微博曬成果
    三中全會勾畫宏圖  令人刮目相看  據報導,卡梅倫此次率領迄今最大規模代表團訪華,成員包括外交、衛生、文化、環境、科技、商業等多位部長級官員和約150位工商界領袖。  習近平在會見卡梅倫時強調,中英都是世界主要經濟體,也都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兩國關係不僅關係到各自發展,也具有重要全球影響。
  • 第14期跨文化交際中的中日文化交流
    ,這次能夠跟中華網合作「跨文化交際中的中日文化交流」的沙龍,使我們的研究更有社會意義。今天我們的話題是跨文化交際中的中日交流,是我們兩個國家文化的交流,會體現出一些日本的文化現象,包括林嵐老師擅長的動漫、加藤嘉一擅長的社會觀察、淺井悠佑做的時尚和流行文化工作以及謝宏宇老師的中日雙向交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