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編 | 兮
類風溼關節炎(RA)是一種病因未明的自身免疫性炎症疾病,主要侵襲關節滑膜,可以導致關節畸形及功能喪失,同時大幅提高心腦血管病的發病風險,臨床中也稱之為「不死的癌症」。在臨床發病前很長時間,患者體內的自身免疫耐受已經開始被破壞,自身抗體逐漸產生並最終導致疾病的發生。作為炎症過程的主要參與者,T細胞在RA發病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近年來,免疫代謝(Immunometabolism)逐漸被重視,RA患者的T細胞代謝異常也不斷被報導【1】。
2020年12月1日,來自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的Cornelia Weyand教授團隊(第一作者為吳博文博士)在Cell Metabolism雜誌發表題為「Succinyl-CoA Ligase Deficiency in Pro-inflammatory and Tissue-Invasive T Cells」的研究論文,報導了RA患者T細胞由於缺乏SUCLG2,三羧酸(TCA)循環受阻,導致過量乙醯輔酶A(AcCoA)積累,並造成微管系統(Microtubules)乙醯化,最終促進了T細胞的遷移行為,破壞了機體的免疫耐受。
首先,通過對線粒體關鍵代謝中間產物的定量檢測,以及線粒體活性的檢測,作者發現RA患者T細胞線粒體功能降低,並且α-ketoglutarate/succinate比例增高,同時細胞中大量累積未被利用的Citrate和AcCoA。進一步檢測線粒體三羧酸循環所需酶類的表達情況發現,患者T細胞缺乏SUCLG2基因表達,導致α-ketoglutarate向succinate轉化受阻。在人源化小鼠模型中,通過在病人T細胞中過表達SUCLG2,顯著降低了滑膜組織的炎症反應。
該課題組前期研究發現,RA患者T細胞有高度遷移活性並積累大量脂滴(Lipid droplets)【2】。為了探究線粒體中TCA循環阻滯所帶來的影響,作者重點關注了AcCoA這一活性分子。T細胞遷移為阿米巴式遷移,主要依靠細胞內部的極化、變形和重構,微管系統在此過程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作者發現,高AcCoA不僅為脂類合成提供了原料,同時導致了患者T細胞內微管系統高度乙醯化,而這一修飾與T細胞形變、遷移呈現正相關性。作者注意到,乙醯化的微管系統使線粒體更加容易發生聚集,造成細胞極化,並產生遷移行為所必須的尾足(Uropod)。相反的,抑制患者T細胞中微管的乙醯化可以減弱細胞遷移的行為,並在人源化小鼠模型中表現出組織保護作用,防止滑膜炎症的發生。
總的來說,該研究將線粒體代謝與T細胞行為聯繫起來,再次證實了T細胞代謝異常在RA發病機制中的關鍵作用。同時,提示了TCA循環和微管系統的翻譯後修飾可能成為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療靶點。
原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cmet.2020.10.025
製版人:琪醬
參考文獻
1 Weyand, C. M. & Goronzy, J. J. Immunometabolism in early and latestage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Nat RevRheumatol 13, 291-301,doi:10.1038/nrrheum.2017.49 (2017).
2 Shen, Y. et al. Metabolic control of thescaffold protein TKS5 in tissue-invasive, proinflammatory T cells. Nat Immunol 18, 1025-1034, doi:10.1038/ni.3808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