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會破壞CD4+T細胞線粒體,導致代謝紊亂,波及大腦引起焦慮

2020-11-25 騰訊網

最近這段時間,北京是真的結結實實地降溫了,早上出門,小風一吹,感覺自己頭皮發涼,不禁心生疑惑,我頭髮呢?我頭髮怎麼都沒了?

還不是因為壓(bu)力(shui)大(jiao)!

是了,當代年輕人,誰沒點壓力呢,壓力之下,我們都難免會出現一些焦慮情緒。雖然說這是正常的情緒反應,但是與長期的慢性壓力有關的,頻繁的急性情緒反應其實並不利於我們的健康,會增加抑鬱症和焦慮症的風險。

而就在今天,《細胞》雜誌上的一項研究[1]告訴我們,壓力竟然可以通過免疫系統來導致焦慮的產生

這項研究是由浙江大學靳津教授和東南大學柴人傑教授的團隊聯合完成的,他們在小鼠中發現,壓力可以誘導CD4+ T細胞的線粒體裂解,合成了過多的黃嘌呤,通過血液循環進入大腦,直接刺激了大腦杏仁核,從而導致了小鼠的焦慮行為。

這個小鼠,它看起來就很焦慮[1]

目前,針對焦慮症和抑鬱症的藥物多是直接靶向中樞神經系統,在治療的同時也有很多副作用,包括性功能障礙、代謝紊亂和高血壓。

所以,只有更全面地了解它們產生的機制,才可能誕生新的靶點和藥物。

其實,這也不是科學家們第一次發現慢性壓力與免疫系統存在相互作用了,之前的研究就顯示,慢性壓力會減弱免疫反應,減少白細胞和外周淋巴細胞,損傷中性粒細胞的吞噬功能[2,3]。一些由免疫細胞產生的細胞因子,比如說白介素-6和白介素-1b,還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很多功能[4,5]。

在這次的實驗中,研究人員首先對小鼠進行了基因編輯,讓它們成為了適應性免疫有缺陷的小鼠,然後對它們和普通小鼠一起進行連續8天的足部電擊,這是在很多研究中驗證過的「壓力引發焦慮」的小鼠模型。

他們發現,普通小鼠受到電擊的影響,出現了一些焦慮行為,就算是開闊的場地,它們也不再有興趣對中心地帶進行探索,而是只在場地周圍打轉,但免疫缺陷小鼠卻「毫無自覺」,它們依然跟沒接受過電擊似的滿場跑。

普通小鼠(上)和基因敲除小鼠(下)在正常情況(NT)和電擊後(ES)的行動軌跡

看來,適應性免疫果然在壓力引發焦慮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那到底是哪種免疫細胞呢?

研究人員分別對CD4+ T細胞和CD8+ T細胞進行了抑制,發現,缺少CD4+ T細胞時,小鼠再次喪失了焦慮感。

同時,他們發現,在壓力的壓迫下,包括幼稚T細胞和效應CD4+ T細胞在內的非炎性CD4+T細胞的線粒體發生了裂解!

之前就有研究指出,線粒體的形態對一些細胞和組織的代謝調節有密切的關聯[6,7]。研究人員這次也確認了,敲除了與線粒體融合有關的基因的小鼠,和與它一起出生的普通小鼠相比,代謝產物的組成有不小的差別,比如說胺基酸裡與神經興奮和神經抑制傳遞有關的色氨酸和穀氨酸。

線粒體(圖片來源:pixabay.com)

另外,大多數嘌呤和它們的衍生物都有了10-100倍的增加。有意思的是,其中黃嘌呤是只在大腦中瘋狂增加,但在外周免疫器官裡明顯減少了,而一旦缺少了CD4+ T細胞之後,血液中的黃嘌呤就會明顯下降。

鑑於已經在一些抑鬱症患者和焦慮症患者血液中發現了水平明顯高於常人的黃嘌呤,所以研究人員懷疑,CD4+ T細胞的線粒體裂解說不定就是通過黃嘌呤來誘導焦慮的產生的。

實驗證明,他們的猜想是正確的。代謝組和轉錄組分析表明,CD4+ T細胞的線粒體裂解會導致轉錄因子IRF-1(幹擾素調節因子1)的積累,主要是在Ada、Xdh和Pnp2三個基因的啟動子區域。

IRF-1和它們的啟動子區結合後,改變了細胞的代謝,促使葡萄糖不去選擇正常的糖酵解途徑,產生丙酮酸,而是選擇了戊糖五磷酸途徑,合成了高於正常水平的黃嘌呤。

作為一種代謝產物,它能夠隨血液循環,輕鬆地穿過血腦屏障,進入大腦。通過追蹤,研究人員觀察到,黃嘌呤會和大腦左側杏仁核的少突膠質細胞上的腺苷受體A1結合。杏仁核是大腦中調控恐懼和焦慮的關鍵區域,左側杏仁核更是和普通的焦慮、社交焦慮、強迫症還有創傷應激有關。

(圖片來源:pixabay.com)

在實驗中,黃嘌呤和腺苷受體A1結合促進了少突膠質細胞的增殖和異常活化,導致與焦慮有關的神經元過度活躍。直接用黃嘌呤處理的小鼠出現了和電擊小鼠同樣的焦慮行為。

至此,這個研究算是徹底闡明了壓力是如何導致焦慮的,它會讓CD4+ T細胞的線粒體發生裂解,通過轉錄因子IRF-1的增加,讓細胞中的葡萄糖選擇了「錯誤的」代謝途徑,產生了過多的黃嘌呤,隨血液循環進入大腦,與左側杏仁核中的少突膠質細胞結合,過度激活焦慮相關神經元,從而導致了一系列焦慮行為。

看來,我們在各種壓力下出現的焦慮說不定都是CD4+ T細胞搗的鬼?

不過CD4+ T細胞畢竟是很重要的免疫細胞,不能為了不焦慮,說幹掉它們就幹掉它們,所以研究人也指出,如果之後的研究能夠在CD4+ T細胞群中進一步找到更加特異性的T細胞,通過藥物對特異性靶點進行抑制,或許就能夠為抑鬱症和焦慮症患者們帶來新的藥物[8]。

編輯神叨叨

參考資料:

[1]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19)31117-1

[2] Glaser, R., and Kiecolt-Glaser, J.K. (2005). Stress-induced immune dysfunction: implications for health. Nat. Rev. Immunol. 5, 243–251.

[3] Padgett, D.A., and Glaser, R. (2003). How stress influences the immuneresponse. Trends Immunol. 24, 444–448.

[4] Chourbaji, S., Urani, A., Inta, I., Sanchis-Segura, C., Brandwein, C., Zink, M.,Schwaninger, M., and Gass, P. (2006). IL-6 knockout mice exhibit resistanceto stress-induced development of depression-like behaviors. Neurobiol. Dis.23, 587–594.

[5] Engler, H., Brendt, P., Wischermann, J., Wegner, A., Ro¨ hling, R., Schoemberg,T., Meyer, U., Gold, R., Peters, J., Benson, S., and Schedlowski, M. (2017). Selective increase of cerebrospinal fluid IL-6 during experimental systemicinflammation in humans: association with depressive symptoms. Mol. Psychiatry 22, 1448–1454.

[6] Mishra, P., and Chan, D.C. (2016). Metabolic regulation of mitochondrial dynamics. J. Cell Biol. 212, 379–387.

[7] Wai, T., and Langer, T. (2016). Mitochondrial Dynamics and Metabolic Regulation. Trends Endocrinol. Metab. 27, 105–117.

[8] http://www.news.zju.edu.cn/2019/1101/c23245a1736210/page.htm

本文作者 | 應雨妍

相關焦點

  • Science|T細胞線粒體功能紊亂導致多發合併症及早衰
    A(TFAM)缺陷的T細胞中可以導致線粒體功能紊亂,進而加速衰老。小鼠中,這些細胞引起大量衰老相關特徵,如代謝、認知、生理、心血管等各方面改變,最終導致早逝。T細胞代謝障礙誘導循環細胞因子累積,導致慢性炎症性衰老(inflammaging)特徵。這一細胞因子風暴則是衰老的系統性誘導因素。通過阻斷TNF-a信號或者使用NAD前體可以部分回復T細胞特異性Tfam缺陷小鼠的早衰。
  • 焦慮與線粒體的隱秘關係
    © Max-Planck-Gesellschaft利維坦按:通常,長期壓力和焦慮會導致人體血液中應急激素(皮質醇)的提高,這也讓高壓力人群更容易患上高血壓、心臟病和糖尿病。
  • 吳博文等揭示T細胞線粒體代謝異常導致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發生
    在臨床發病前很長時間,患者體內的自身免疫耐受已經開始被破壞,自身抗體逐漸產生並最終導致疾病的發生。作為炎症過程的主要參與者,T細胞在RA發病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近年來,免疫代謝(Immunometabolism)逐漸被重視,RA患者的T細胞代謝異常也不斷被報導【1】。
  • CD4保養好的人 情緒往往是樂觀的!
    2019年11月發表在《細胞》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告訴我們,壓力會破壞CD4+T細胞線粒體,導致代謝紊亂,波及大腦引起焦慮。,之前的研究就顯示,慢性壓力會減弱免疫反應,降低白細胞和外周淋巴細胞,損傷中性粒細胞的吞噬功能。
  • 《科學》:線粒體功能異常的T細胞會導致早衰,恢復代謝或有助於抗衰老
    Tfam是一種編碼線粒體轉錄因子a的核基因,它能夠穩定線粒體DNA並啟動線粒體DNA複製[2]。敲除Tfam會導致T細胞中線粒體DNA含量降低,影響線粒體功能,並誘導T細胞的代謝從有氧呼吸轉向糖酵解[3]。
  • 線粒體可能成為破解「焦慮情緒」與「心理健康」問題的關鍵
    作為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的行為神經科學家,她一直有種預感,即關鍵神經迴路內部的活動可能正是產生焦慮情緒的關鍵,而這明顯超出了大腦細胞及其之間突觸聯繫的範圍。她於2013年開始的相關實驗表明,參與焦慮相關行為的神經元確實會表現出異常:其線粒體(常被描述為細胞能量發電廠的細胞器)狀態不正常,其能量生產能力遠低於健康水平。
  • Nature:不同的線粒體代謝模式影響T細胞的分化和功能
    與2DG或氟乙酸鈉破壞TCA循環不同,ETC抑制劑會導致增殖和功能的阻滯。雖然琥珀酸脫氫酶(複合物II)的抑制並不損害增殖,但阻斷複合物I和複合物II導致分裂細胞的數量減少。這表明無論細胞因子所處環境如何,複合體I都支持細胞分裂。
  • Nature:線粒體代謝在T細胞中發揮重要作用
    2019年6月26日訊/生物谷BIOON/---是什麼讓健康的細胞發生變化,變得功能失調到引發疾病的程度?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除了調節細胞的基因受到破壞之外,細胞不良行為中還有一個涉及代謝的因素。
  • Science子刊:喝酒會導致小膠質細胞激活,破壞大腦神經傳遞,引發焦慮
    眾所周知,喝酒有害健康,酗酒更是會導致腸胃、肝臟,以及大腦等器官病變甚至可能導致出現威脅生命的狀況。酒精對中樞神經系統(CNS)的影響通常會導致焦慮、認知能力下降、運動功能障礙以及突觸功能受損等等。
  • 大腦果糖代謝可能引發阿爾茨海默症
    我們的大腦中也會產生,如果我們攝入過多的糖,大腦似乎特別渴望產生自己的果糖。不幸的是,大腦中過量的果糖可能會導致阿爾茨海默症,科羅拉多大學安舒茨醫學院的科學家說。 「從本質上講,我們認為阿爾茨海默症是一種現代疾病,它是由飲食生活方式的改變引起的,果糖會破壞大腦代謝和神經功能。」研究人員說。
  • 免疫系統「倒戈」可引發焦慮!浙大學者找到誘發精神疾病的「新兇手...
    科學技術和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人們內在平和與快樂的情緒卻沒有跟隨著增長,幾乎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感到壓力,長期的心理壓力,會增加抑鬱和焦慮的患病風險。而嚴重的焦慮會把人拖入煩惱的惡性循環,從精神和肉體方面產生不斷的內耗,最終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傷。
  • 焦慮失眠怎麼辦?失眠會引起什麼?
    很多情緒化的信息隨時傳播著,各種焦慮、恐懼進而造成很多人出現嚴重失.眠的情況,尤其本身就有睡眠障礙的人更容易焦慮失.眠。長達兩個月時間的封城和居家隔離,讓一些人們焦慮失.眠。尤其是夜深人靜的夜晚,各種擔憂、緊張、思慮過度、不安、焦慮... ...引起的中.樞神經遞質的傳導障礙,從而引起反應遲鈍、腦細胞萎縮和破壞,腦血流量減少和腦耗氧量下降,腦細胞數量減少,入睡困難。
  • 疫情中25%美國年輕人想過自殺 體內線粒體或可影響心理健康
    桑迪也預感到,線粒體可能不僅影響身體健康,也對心理健康至關重要。他們特別探討了線粒體是否會影響人類對壓力、焦慮和抑鬱等疾病的反應。儘管到目前為止,很多證據都是初步的,但它表明線粒體和心理健康確實存在實質性聯繫。對於從事這項工作的一些研究人員來說,壓力反應看起來像是線粒體與神經系統相互作用的一種協調機制。
  • T免疫細胞衰竭會引起腫瘤細胞逃逸
    但Tex細胞會失去對額外增殖信號的反應能力,並且對未來的相同抗原刺激沒有反應,導致記憶穩態的喪失,也是人類Tex細胞的一個特徵。 在許多慢性感染和癌症中,多個IRS的共同表達是Tex細胞的共同特徵,因而聯合靶向是目前治療癌症的主要臨床治療策略。 代謝改變 代謝可塑性是淋巴細胞的一個主要特徵,隨激活和環境而變化。
  • 線粒體氧化損傷導致自身免疫中的調節性T細胞缺陷
    線粒體氧化損傷導致自身免疫中的調節性T細胞缺陷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3 14:55:37 希臘雅典學院Panayotis Verginis、Themis Alissafi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線粒體氧化損傷導致自身免疫中的調節性
  • UCP2蛋白促進肝損傷引起細胞凋亡
    UCP2能夠引起線粒體質子漏,其活性可能受某些特定的激活劑如活性氧(ROS)、自由脂肪酸的調節,活化的UCP2導致線粒體解偶聯和膜電位降低。線粒體膜電位降低一方面能減少線粒體ATP的產生,另一方面膜電位降低引起的緩和性解偶聯(mild uncoupling)則能夠抑制線粒體ROS的產生。
  • Mol Cell:新研究揭示細胞線粒體壓力反應
    2019年10月20日 訊 /生物谷BIOON/ --細胞需要被稱為「線粒體」的細胞器來利用食物中儲存的能量。實現這一功能所需的大多數蛋白質在細胞核中編碼,在細胞質中合成,隨後被轉運到線粒體中。蛋白質進入線粒體需要有信號序列的存在,而一旦蛋白質到達後,信號序列就被去除。
  • 近期線粒體疾病突破性進展一覽
    但生物學往往非常複雜,最近來自麻省總醫院的線粒體生物學家Vamsi Mootha的團隊在Science雜誌發表的文章提出了相反的說法。線粒體是細胞裡的"能量供應站",如果它們出現了功能故障,會導致一些嚴重的線粒體疾病。對一部分線粒體疾病患者來說,高濃度氧氣可能是致命的。對線粒體功能障礙的細胞來說,低氧環境可能會更適宜它們生存和維持「正常」工作。
  • 《科學》子刊:飲酒會導致小膠質細胞吞噬和修剪突觸,引發焦慮
    酗酒與大腦和外周器官的病理生理變化有關,其中的許多變化可能導致危及生命的狀況。酒精對中樞神經系統(CNS)的影響通常會導致行為缺陷(包括焦慮、認知能力下降和運動功能障礙)和突觸功能受損。突觸功能受損是酒精濫用的主要特徵,可能是此類行為缺陷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