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 Cell:新研究揭示細胞線粒體壓力反應

2021-01-10 生物谷

2019年10月20日 訊 /生物谷BIOON/ --細胞需要被稱為「線粒體」的細胞器來利用食物中儲存的能量。實現這一功能所需的大多數蛋白質在細胞核中編碼,在細胞質中合成,隨後被轉運到線粒體中。蛋白質進入線粒體需要有信號序列的存在,而一旦蛋白質到達後,信號序列就被去除。

 

到目前為止,研究人員尚未完全了解線粒體蛋白消除信號序列的重要性,以及為什麼有清除存在缺陷會導致許多疾病,例如心臟或大腦疾病的發生。


(圖片來源:Www.pixabay.com)

 

對此,來自弗賴堡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研究所的NoraVögtle博士等人一起發現,去除信號序列的缺陷會導致蛋白質的聚集,從而使它們在線粒體內不斷堆積。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的《Molecular Cell》雜誌上。

 

研究人員觀察到,這種蛋白質的聚集可能會導致細胞內線粒體停止工作。為了抵消這些缺陷,細胞會產生所謂的「保護性應激反應」,使線粒體保持其關鍵功能。通過這種壓力反應,酵母等細胞(用於進行研究人員實驗的模型生物)得以存活。 Vögtle與主要作者Daniel Poveda-Huertes發現,細胞核中也存在多種不同基因調節活性。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通常在細胞核中的轉錄因子出乎意料地轉運到線粒體中,在那裡遺傳信息的表達得以增強。只有通過這種機制,線粒體才能在這些壓力條件下維持能量生成,從而確保細胞存活。 Vögtle解釋說,這種關於細胞應激反應的全新原理可能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反應。(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處:Daniel Poveda-Huertes, Stanka Matic, Adinarayana Marada, Lukas Habernig, Mariya Licheva, Lisa Myketin, Ralf Gilsbach, Sergi Tosal-Castano, Daniel Papinski, Patrycja Mulica, Oliver Kretz, Cansu Kücükköse, Asli Aras Taskin, Lutz Hein, Claudine Kraft, Sabrina Büttner, Chris Meisinger, F.-Nora Vögtle. An Early mtUPR: Redistribution of the 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 Rox1 to Mitochondria Protects against Intramitochondrial Proteotoxic Aggregates. Molecular Cell, 2019; DOI: 10.1016/j.molcel.2019.09.026

相關焦點

  • Cell:揭示細胞破壞受損線粒體機制
    2016年12月30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細胞用來發現和破壞線粒體的機制,其中當線粒體遭受損傷時,它可能導致遺傳問題、癌症、神經退行性疾病、炎性疾病和衰老。
  • Cell:Fat蛋白可調節細胞線粒體的功能及代謝性疾病的發生
    2014年9月15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Lunenfeld Tanenbaum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揭示了人類機體的一種不尋常的生化連接,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著名雜誌Cell上,該研究或為開發和線粒體相關疾病的療法提供幫助
  • 壓力會破壞CD4+T細胞線粒體,導致代謝紊亂,波及大腦引起焦慮
    是了,當代年輕人,誰沒點壓力呢,壓力之下,我們都難免會出現一些焦慮情緒。雖然說這是正常的情緒反應,但是與長期的慢性壓力有關的,頻繁的急性情緒反應其實並不利於我們的健康,會增加抑鬱症和焦慮症的風險。 而就在今天,《細胞》雜誌上的一項研究[1]告訴我們,壓力竟然可以通過免疫系統來導致焦慮的產生!
  • Mol Cell | 核酸免疫識別的線粒體功能及分子機制
    但是至今為止,對核酸免疫的細胞生物學功能,除了已知細胞自噬、細胞分化/轉分化和細胞衰老外,所知非常有限。另一方面,線粒體是細胞的能量供應單位。線粒體動力學調控線粒體形態的持續和快速變化,在細胞能量代謝,細胞器完整和細胞命運決定等多個重要細胞生物學進程中關鍵。但是,對於核酸免疫識別是否能主動控制線粒體這一關鍵的細胞器的形態和功能,也尚不清楚。
  • Cell:揭秘機體細胞對壓力產生反應的分子機制!
    2020年5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細胞經常會暴露在可能危及生命的壓力環境中,比如高溫或毒素,幸運的是,我們機體的細胞是一種擁有強大反應程序的壓力管理「大師」,其會停止生長並產生壓力保護性因子,同時還會形成壓力顆粒等大型結構。
  • Devell Cell:科學家揭示細胞中線粒體自噬的分子機制
    2019年5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當線粒體損傷時,其就會通過向細胞蛋白發送信號促其降解的方式來避免進一步出問題,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Developmental 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奧斯陸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細胞誘發上述過程的分子機制,即線粒體自噬過程(mitophagy),在攜帶破碎線粒體的細胞中,兩種名為
  • Science:揭示細胞凋亡期間,mtDNA逃離線粒體機制
    2018年2月25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由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生物醫學發現研究所的Benjamin Kile教授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發現並拍攝了在細胞死亡期間線粒體DNA(mtDNA)逃離線粒體(細胞內產生能量的細胞器)的確切時刻。
  • Cell綜述深度解讀!線粒體疾病療法開發的前景!
    Cell, doi:10.1016/j.cell.2020.02.051線粒體疾病是一組複雜的代謝性障礙,其主要是由遺傳缺陷影響線粒體的氧化磷酸化所導致的,不管是從臨床還是從治療的角度來講,臨床研究人員治療這種疾病面臨著一定的挑戰,文章中,研究人員從以下方面對線粒體疾病的療法及預防手段進行了分析論述,包括當前線粒體疾病療法所面臨的挑戰、小分子藥物療法的開發、誘導線粒體翻轉
  • 線粒體片段化限制NK細胞腫瘤殺傷能力
    線粒體片段化限制NK細胞腫瘤殺傷能力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22 16:14:07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學院魏海明課題組和田志剛課題組合作揭示,線粒體片段化限制天然殺傷
  • 線粒體蛋白影響膠質細胞命運轉換
    他們發現CRISPR介導的富含神經元線粒體蛋白的誘導促進直接膠質細胞向神經元的轉化。該項研究成果發表在2020年11月16日的《細胞-幹細胞》上。 他們確定了皮質星形膠質細胞和神經元的全面線粒體蛋白質組,確定了每種細胞類型(包括轉運蛋白、代謝酶和特定於細胞類型的抗氧化劑)中約150種明顯富集的線粒體蛋白質。在重編程過程中監視它們的轉運,揭示了晚期和僅部分適應神經元身份。
  • Cell Reports | Matthias Mann團隊新研究揭示凋亡Vs壞死性細胞...
    本文由景傑學術團隊原創解讀 細胞死亡(cell death)可表現為壞死(necrosis)和凋亡(apoptosis)。 2020年1月28日,蛋白質組學研究領域著名科學家Matthias Mann團隊(德國Max Planck Institute of Biochemistry)在著名學術期刊Cell Reports上發表論文,運用基於質譜的蛋白質組學技術,深度揭示了細胞凋亡和壞死病期間的蛋白質釋放差異與動態變化
  • 自噬抑制線粒體DNA對輻射的反應
    自噬抑制線粒體DNA對輻射的反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4 21:21:13 美國桑德拉和愛德華·邁耶癌症中心Lorenzo Galluzzi研究團隊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
  • 反應性星形膠質細胞中的線粒體-內質網接觸促進血管重塑
    反應性星形膠質細胞中的線粒體-內質網接觸促進血管重塑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28 21:50:52 德國科隆大學Matteo Bergami、馬克斯普朗克衰老生物學研究所 Elisa Motori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
  • 研究揭示頭頸癌患者的HPV特異性B細胞反應
    研究揭示頭頸癌患者的HPV特異性B細胞反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0 14:39:54 美國埃默裡大學醫學院Rafi Ahmed、Andreas Wieland等研究人員合作定義了頭頸癌患者的HPV特異性
  • Mol Cell:線粒體中發現遺傳疾病根源
    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Molecular Cell上的這項新研究發現了基因複製和傳遞的錯誤如何導致DNA損傷和不當修復,最終引起4977個鹼基對的缺失。研究人員表示基因的大片段缺失是非常普遍的,這也是為什麼這種缺失叫做「常見缺失」。與基因常見缺失有關的疾病包括皮爾森症候群,會導致血細胞缺乏;卡恩斯-塞爾症候群,會導致耳聾;慢性進行性外眼肌麻痺,會引起眼部肌肉無力。
  • Cell Metab | 一種新型線粒體細胞焦亡途徑
    2020年12月11日,中國藥科大學的郝海平團隊在Cell Metabolism雜誌上在線發表了題為:Apaf-1 Pyroptosome Senses 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從線粒體膜通透性轉換
  • 研究揭示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炎症反應機制
    新華社武漢8月15日電(記者譚元斌)我國科研人員的一項最新研究揭示了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炎症反應機制,為其臨床治療方案的開發提供了理論參考。記者15日從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了解到,該所彭珂課題組、肖庚富課題組與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劉瑋團隊合作,通過運用臨床病人樣本轉錄組和定量蛋白質組的多維組學方法,研究了新型蜱傳布尼亞病毒感染的致病機制。他們發現,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炎症反應與疾病進程和致死結局高度相關,而新型蜱傳布尼亞病毒感染誘發的線粒體損傷可能與炎症反應的發生有關。
  • Cell:特殊蛋白或會促進壓力狀態下的細胞進入分子「交通堵塞」狀態...
    2020年8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當細胞經歷高水平的壓力時(比如暴露於過多的紫外線照射),細胞內的核糖體就會發生碰撞並導致細胞內「交通堵塞」,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一種特殊蛋白,其能識別出這種「交通」問題,並將細胞推向自殺的途徑中;深入理解這一途徑發生的分子機制或有望幫助開發相應的幹預性措施
  • Cell:新研究有助鑑定出對免疫療法作出反應的侵襲性乳腺癌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些生物學線索,它們可用於協助鑑定對激活免疫系統對抗癌症的藥物作出反應的侵襲性乳腺癌。他們的發現是通過對小鼠進行研究和對來六項臨床試驗的數據進行分析獲得的。如果在未來的研究中得到證實的話,那麼這些新見解可能有助於指導患者進行正確的治療,從而讓這些患者遠離無效的治療。
  • 星形膠質細胞中的GLP-1受體信號調節脂肪酸氧化、線粒體完整性和功能
    星形膠質細胞中的GLP-1受體信號調節脂肪酸氧化、線粒體完整性和功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0 23:39:42 近日,德國科隆大學Jens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