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6日,科學期刊《當代生物學》報導,羅徹斯特大學的生物學家已經解開了人類基因組的奧秘。
通常沒有翅膀的小昆蟲,但當它需要尋找新的地方生活時,會周期性地長出翅膀。他們發現,形成翅膀開關的基因屬於一種病毒,這種病毒的基因組已經完全融入了宿主的基因組。
研究人員認為,雖然這對小昆蟲是有益的,但實際上是病毒誘導了翅膀的發育,以便通過宿主可以在周圍繼續傳播。
同樣,在2019年,也發現許多黃蜂攜帶一種可以延長壽命的病毒,通過延長宿主壽命使病毒得以進一步傳播。
病毒在某種程度上,超越了我們關於生物和非生物的認知,因為它們需要一個宿主來複製和創造自己,執行自我任何功能,由於它們不能新陳代謝,所以不得不依賴一個宿主來完成這一過程,並複製自己。就其本身而言,病毒是惰性的,它只有在與宿主長期接觸後才會活過來並繁殖。
在我們人類不斷進化的過程中,可能是病毒為了進一步發展它們自己的物種而完成的嗎?
病毒正在慢慢地把我們變成它們的新化身,不是為了推進人類,而是為了它們自己。但一些科學家家認為,答案不一定是這種情況,在這個過程可能是互惠互利的。
有一種理論認為,這些病毒其實是來自外太空外星訪客,它們是一個瀕臨滅絕的種族,正在宇宙中搜尋新的遺傳基因物質,以實現種族的自我救贖。
另一個相關的理論是,我們從人類的DNA中提取外星人的DNA,就可以創造出更美好的東西。他們認為人類一直是一個永恆實驗的一部分,這個實驗在很久已經就開始了,而且如今還在進行中。
如果我們證實病毒確實來自太空,我們就會知道,病毒和進化之間存在著某種聯繫,這種聯繫是普遍存在的,它將宇宙中所有其他可能的生命聯繫在一起。
有沒有可能,在我們星球上的病毒歷史,不僅是人類的故事,也是外星生命的反應?
不過,一些科學家堅持認為,這些所謂的外星病毒感染,並不是要毀滅我們,而是作為一種預防措施,為人類與外星人面對面的那一天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