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白帶魚
英文名:Largehead hairtail
拉丁學名:Trichiurus lepturus
俗名:白魚、裙帶魚、肥帶魚、銀刀魚、天竺帶魚
盛產期:每年10月至來年6月
產地:全球皆有,中國臺灣周 圍海域皆有
種類群:白帶魚屬於輻鰭魚綱,鱸形目中的帶魚科,屬外洋性洄遊魚類,常在晨昏時,遊近沿岸追捕小魚,喜燈火,為貪食兇猛的魚類。
外形:身體延長而側寬扁,尾部較為細長,身體呈銀白色,體緣顏色略 黑,背鰭和胸鰭呈現淡白透明狀,體長最長可達約234釐米。
營養成分表
(食材每100克營養成分表)
熱量102千卡
蛋白質....19.6克
脂肪....2克
膽固醇....69毫克
維生素C .0.5毫克
鉀..291毫克
鈉...54毫克
鈣....5毫克
在廚師眼中,白帶魚與油帶魚無論是烹飪方式,或是吃起來的□感,並無特別不同,一般人從外觀上看,也難以辨識其中差異。不過油帶魚魚鰭稍寬—點,且為黃色,而白帶魚的魚鰭則呈現銀白色。
白帶魚皮上有一層銀白色的組織,可從這層組織是否完整、有沒有斑駁脫落,看出這條白帶魚的新鮮度。
市場上的老闆為我們示範了處理白帶魚的方式。 首先,先以刷子用力將白帶魚身上那一層銀白色組織刷掉,這樣做起來才會更美味。其次,將白帶魚切成段狀,清洗之後,就可以進行烹調了。
用刷子將白帶魚身上的銀白色組織刷掉
將白帶魚切成段,清洗。
白帶魚最大的特色,就是在它的表皮有一層銀白色的組織,在那裡有一個油脂層,被研究發現具有抗癌效果,還能輔助治療白血病、胃癌、 淋巴腫瘤等疾病。
白帶魚中鎂元素的含量也非常豐富,對於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有相當的防治作用。白帶魚性質溫和,有補脾、暖胃、養肝及潤膚等功效,對於現代因工作忙碌而導致肝功能異常、皮膚乾燥的人,常食用白帶魚能有所改善。
要特別注意的是,若是患有皮膚相關疾病或過敏體質、氣喘、癌症的人,應避免食用,或先諮詢醫生後再食用。
材料:白帶魚1尾,青蔥1支切成蔥花備用,太白粉1大匙
調味料:調和油1大匙,醋1小匙,醬油3小匙,糖1/2小匙,料酒2小匙
做法:
1.將白帶魚去頭尾、洗淨後切段,以1 小匙料酒和醬油醃潰入味。
2.取一油鍋,熱鍋後放入調和油,熱 油後放入帶魚塊,炸至兩面都呈黃 色時撈出,瀝去餘油。
3.在做法2鍋中放入蔥花爆香,倒入魚塊,再倒入1小匙料酒,蓋上燜2分鐘。
4.在做法3中加入糖、醋,轉小火煮滾後,以太白粉調水1 : 4勾芡即可。
適宜:膽固醇過高、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營養不良、皮膚乾燥、久病體虛
禁忌:支氣管炎、皮膚相關疾病、淋巴結核病、溼熱體質、痰溼體質
微信ID:
水產協會
長按左側二維碼關注本文由「水產協會」整理髮布,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