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吐糟百度百科顯示馬兜鈴酸抗癌引熱議 後者回應已修改

2020-12-05 觀察者網

10月22日晚,一條關於百度百科的微博引起網友熱議,@學經濟家 發布微博稱,在百度百科搜索馬兜鈴酸時顯示具有抗癌作用,感慨「確實把最強致癌物說成抗癌物,還說古代就用於抗癌。信百度不得善終的概率,確實不低啊。」

微博網友爆料截圖

觀察者網以「馬兜鈴酸」為關鍵字在中國知網查詢時,前10篇論文中有8篇在題目中提及「馬兜鈴酸」的毒性,其中4篇直接點名馬兜鈴酸可導致腎毒。在此情況下,百度百科這種不負責任地顯示馬兜鈴酸具有抗癌作用的行為,無疑又讓讀者想起了「魏則西事件」的驚懼。

中國知網查詢結果

今日,大部分媒體報導中引用「Science子刊證明馬兜鈴酸和肝癌發生相關」這一論據聲援該微博網友。

Science子刊證明馬兜鈴酸和肝癌發生相關

百度百科回應:

您好,感謝您的反饋。經查實,詞條中「據文獻報導,本屬的一些植物含具有抗癌作用的馬兜鈴酸......」的描述是用戶援引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中國在線植物志平臺公開權威資料:據文獻報導,本屬的一些植物含具有抗癌作用的馬兜鈴酸(aristolochic acid),此外尚含有土青木香酸(debilic acid)、生物鹼類析木藍花鹼(magnoflorine)和輪環藤鹼(cyclanoline)等,其中有些成分有降血壓作用。原文見:《中國植物志:馬兜鈴屬》(連結:http://frps.eflora.cn/frps/%E9%A9%AC%E5%85%9C%E9%93%83%E5%B1%9E),與近期媒體指出:「有新的研究結果顯示:含馬兜鈴酸的有毒草藥是導致亞洲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矛盾。

作為知識分享平臺,百度提倡內容客觀全面。對於爭議內容,目前此條已加入最新報導「致癌」相關的說法,力求全面呈現目前研究進展。同時百度百科正積極尋找權威專家,有更進一步的研究進展將及時跟進更新,歡迎大家監督。百度百科持續堅持為詞條內容的真實、客觀、全面而努力,如果您發現詞條中內容存在不足或錯誤,歡迎隨時反饋我們。謝謝!、

隨後,小編查詢百度百科上的「馬兜鈴酸」詞條確已加入「致癌」說法。

修改後的「馬兜鈴酸」百度百科詞條

相關焦點

  • 百度百科顯示馬兜鈴酸具有抗癌作用惹大批網友吐槽
    10月23日消息,有網友發布微博稱,在百度百科搜索馬兜鈴時,顯示的百度百科資料為馬兜鈴酸具有抗癌作用,感慨稱「確實把最強致癌物說成抗癌物,還說古代就用於抗癌。信百度不得善終的概率,確實不低啊。」引來了眾多網友的熱議。
  • 馬兜鈴酸毒性再引關注:雖然被認識 從來未解決
    馬兜鈴酸毒性再引關注:雖然被認識 從來未解決 2017-10-26除此以外,中國內地 47%、東南亞 56% 的肝癌樣品,都發生過明確的「馬兜鈴酸突變」,而歐美的肝癌中只有不到 5% 和馬兜鈴酸有關。  和以往的中醫藥論戰不同,這回有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轉化醫學》為反方站臺,它以《一種草藥的陰暗面》為標題,發表了這項研究,指出馬兜鈴酸能誘變肝癌——這已經是馬兜鈴酸第二次上封面了,早在1993年,馬兜鈴酸的腎毒性文章就榮登封面。
  • 馬兜鈴酸致癌?權威部門給出了最新回應!
    業界近日對馬兜鈴酸與肝癌相關性的熱議引發民眾關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新聞發言人就此回應稱,馬兜鈴酸安全性問題直接關係公眾健康  所有把含馬兜鈴酸藥材作為原料生產製劑的企業,都要對其產品進行安全性評價,限期提供評估結論,逾期未能提供評估結論,要停止生產,註銷藥品批准文號;  有評估結論的,要提出風險控制措施,經藥品審評中心審評後,對獲益大於風險的修改完善說明書,對風險大於獲益的予以淘汰。
  • 醫藥輿情:「馬兜鈴酸致癌」引爭議 華法林鈉漲價再曝廉價藥問題
    醫藥行業輿情綜述 10月30日至11月5日期間,馬兜鈴酸致癌問題風波再起,「馬兜鈴酸致肝癌」引發網友熱議,導致含有此成分的相關中藥安全性受質疑,同時,此類中藥的生產企業公信力受損。
  • 中藥裡的馬兜鈴酸致癌?食藥監總局回應
    此次馬兜鈴酸引發熱議,主要是文章將其與肝癌關聯,在科學界也引起了廣泛討論。它究竟與我國肝癌患者的發病有關係嗎?食藥監總局新聞發言人介紹,根據流行病學大樣本、大數據分析,我國肝癌患者主要由B肝病毒感染引起,是否與馬兜鈴酸有直接關係,尚無直接有力的數據支撐。
  • CFDA新聞發言人回應含馬兜鈴酸藥品使用安全性情況
    CFDA新聞發言人回應含馬兜鈴酸藥品使用安全性情況
  • 馬兜鈴酸與肝癌有關嗎
    食藥監總局回應,尚無直接有力的數據支撐,對防範相關風險已採取措施記者 林麗鸝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新聞發言人近日就10月18日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誌發表的文章《馬兜鈴酸及其衍生物與臺灣和亞洲其他地區肝癌相關》做出回應。
  • 食藥監總局:將對含馬兜鈴酸產品進行專項檢查
    食藥監總局:將對含馬兜鈴酸產品進行專項檢查 原標題:   新華社北京10月31日電(記者 陳聰)業界近日對馬兜鈴酸與肝癌相關性的熱議引發民眾關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新聞發言人就此回應稱,馬兜鈴酸安全性問題直接關係公眾健康
  • 馬兜鈴酸有致癌風險嗎?目前只證實馬兜鈴酸有明顯腎毒性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新聞發言人近日就10月18日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誌發表的文章《馬兜鈴酸及其衍生物與臺灣和亞洲其他地區肝癌相關》做出回應。  此次馬兜鈴酸引發熱議,主要是文章將其與肝癌關聯,在科學界也引起了廣泛討論。它究竟與我國肝癌患者的發病有關係嗎?
  • 食藥監總局公布: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材、中成藥名單
    業界近日對馬兜鈴酸與肝癌相關性的熱議引發民眾關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新聞發言人就此回應稱,馬兜鈴酸安全性問題直接關係公眾健康,關係中醫藥事業發展
  • 「馬兜鈴酸致癌」風波如何定紛止爭?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林小春  最近,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誌發表論文,基於病理標本測序方法提出馬兜鈴酸與肝癌存在相關性,引起業界熱議和公眾擔心。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回應稱,尚無直接有力的數據支撐兩者有無直接關係,但承諾將進一步加強監管,開展相關基礎性研究和流行病學調查。  雖然馬兜鈴酸早已被列為一類致癌物,但馬兜鈴酸肝毒性是一個新問題。馬兜鈴酸究竟是不是中國肝癌高發的原因,只有通過大樣本研究和流行病學調查才能得出確切結論。
  • 中藥裡的馬兜鈴酸致癌?食藥監總局這樣回應
    對此,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新聞發言人回應稱,我國肝癌患者主要由B肝病毒感染引起,是否與馬兜鈴酸有直接關係,尚無直接有力的數據支撐。什麼是馬兜鈴酸?馬兜鈴酸具有明顯腎毒性,可造成腎小管功能受損,甚至存在引發腎癌的風險。
  • 馬兜鈴酸致肝癌引爭議 權威專家們這樣回應
    近日,《Science》雜誌旗下轉化醫學子刊以封面故事形式發布了一篇研究論文,研究者對包含臺灣、大陸在內的1400個肝癌患者腫瘤樣本進行回顧研究,利用外顯子組測序手段,發現亞洲樣本的馬兜鈴酸暴露突變印記明顯高於歐美的樣本,進而得出了亞洲肝癌的發生與馬兜鈴酸存在相關性的結論。
  • 百度回應百科外鏈指向色情網站:已刪除並排查中
    2月28日晚間消息,今天有文章指出,在百度中搜索廣州的很多小學和幼兒園的名字,結果中排在首位的一般都是百度百科,而進入百度百科頁面之後,點擊參考文獻中的「廣州上學網」,卻會進入色情網站。對此百度對新浪科技回應:在個別百科詞條中,所引用的第三方參考資料網站,因為網頁過期失效,被不法分子利用,定向至不良站點。
  • 馬兜鈴酸:治病良藥還是癌症元兇
    研究人員指出,含馬兜鈴酸的草藥在亞洲尤其中國臺灣被廣泛使用,但並沒有直接說馬兜鈴酸是當地肝癌高發的原因。  針對《科學—轉化醫學》這篇論文,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新聞發言人回應稱,根據流行病學大樣本、大數據分析,我國肝癌患者主要由B肝病毒感染引起,「是否與馬兜鈴酸有直接關係,尚無直接有力的數據支撐」。
  • 馬兜鈴酸致癌?醫療圈吵起來了……
    本號昨日轉文這個研究火了,馬兜鈴酸致肝癌?!,引起讀者廣泛熱議。主題內容是,一篇馬兜鈴酸的重磅論文發表在權威醫學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 Medicine》上,並榮登該雜誌封面——發現它可致肝癌。  儘管此前已有大量流行病學及基礎研究證實馬兜鈴酸及衍生物(AA)會誘導比較高比例的基因突變,從而導致疾病及癌症的發生。
  • 馬兜鈴酸致肝癌事件調查:我們的中藥是否安全?
    基於對全世界共計1400多個肝癌樣本的分析,論文指出,含馬兜鈴酸的草藥在亞洲尤其中國臺灣被廣泛使用,但並沒有直接說馬兜鈴酸是當地肝癌高發的原因。  針對這篇論文的內容,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新聞發言人回應稱,根據流行病學大樣本、大數據分析,我國肝癌患者主要由B肝病毒感染引起。是否與馬兜鈴酸有直接關係,尚無直接有力的數據支撐。
  • ——馬兜鈴酸致肝癌事件調查
    基於對全世界共計1400多個肝癌樣本的分析,論文指出,含馬兜鈴酸的草藥在亞洲尤其中國臺灣被廣泛使用,但並沒有直接說馬兜鈴酸是當地肝癌高發的原因。  針對這篇論文的內容,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新聞發言人回應稱,根據流行病學大樣本、大數據分析,我國肝癌患者主要由B肝病毒感染引起。是否與馬兜鈴酸有直接關係,尚無直接有力的數據支撐。
  • 韓國教授抗議 「韓國泡菜源於中國」表述,百度百科回應
    韓國教授抗議 「韓國泡菜源於中國」表述,百度百科回應 時間:2020年12月09日 07:52:45&nbsp中財網   12月8日,韓國一名教授向百科百科抗議稱,其「泡菜」詞條中「韓國泡菜源於中國」的表述屬於「錯誤」。為此,百度百科詞條中「韓國泡菜源於中國」的描述已經被刪除。
  • 馬兜鈴酸被翻案了?
    馬兜鈴酸「指紋」的發現源於論文作者先前的一篇研究,2013年,通過對幾十例與馬兜鈴酸有關的上尿路上皮細胞癌(UTUC)病例進行全基因組測序,發現馬兜鈴酸導致的突變數量很多,且突變情況特殊,某個特定基因序列的A:T到T:A突變很多,後經實驗驗證,也觀察到大量A到T的突變,於是認為這是一個「指紋特徵」,即馬兜鈴酸「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