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m Commun:四川大學可快速檢測過氧化物類炸藥一種基於薑黃素衍生物的可攜式螢光紙設備

2021-03-05 衝擊波前沿

出於對公共安全威脅的考慮,實時檢測爆炸物仍然是極其重要的研究方向。特別是每年對世界各地造成非常多毀滅性傷害的以過氧化氫為基礎的爆炸物(PBE),如TATP和DADP等。與基於氮的炸藥不同,通過標準方法檢測PBE非常困難,因為它們的紫外線吸收差且缺乏螢光。通常選擇炸藥的起始材料或者降解產物如H2O2或丙酮作為目標分析物檢測PBE,而具有突出特性的薑黃素探針可產生比色和螢光輸出,從而無需昂貴的儀器即可通過肉眼進行檢測。

在本文中,四川大學化學學院的科學家報告了一種基於薑黃素的紙質分析儀用於檢測H2O2和PBE。傳感器包括一張帶有薑黃素衍生物的纖維素紙,該紙是在乙醇存在下由氫氧化膽鹼和薑黃素合成的。將市售的纖維素紙用作構建可攜式和簡單的螢光傳感設備的平臺,整個製造過程僅需10分鐘,包含[Ch] [Cur]的傳感器為深紅色。掃描電子顯微鏡圖像顯示,與未處理的纖維素紙相比,塗層纖維的微觀形態未受損,傳感器分子在纖維表面上分布良好。

為了驗證紙裝置作為螢光傳感器的性能,將各種濃度和體積的H2O2滴加到紙條上。傳感器顯示出可見的變化。為了進一步實驗,作者通過製備TATP和DADP模擬了真實爆炸物的現場檢測。將不同濃度和體積的TATP溶液直接滴加到紙傳感器上,無需進行預處理即可進行測試。與未經處理的傳感器相比,經TATP溶液處理的傳感器的螢光信號在紫外線燈照射下迅速出現。為了實際應用,作者還進行了實驗,與一些產品比如水、果汁、咖啡、液體肥皂和清潔劑相比,在現場和實時檢測PBE方面此產品具有很大的優越性。當這些產品滴加到傳感器上時,沒有明顯的變化,而過氧化物被加入傳感器時,一個清晰可見的螢光立刻出現,證明了此傳感器的可行性。

基於薑黃素衍生物的螢光紙檢測設備具有製備過程時間短,低成本,環保等優勢。而且製造後,將一組傳感器在室溫下存儲在空氣中,並進行120天的性能測試。與第1天相比,傳感器的外觀變化不大,並且在整個測試期間它可以對各種濃度的H2O2做出響應。該方法可實現無儀器檢測,有靈敏度高,超快檢測時間可達5秒,可直接分析真實爆炸物等優點。

這是紙質分析設備的首次展示,該設備僅使用「將樣品滴下」的方法來檢測過氧化物炸藥。[Ch] [Cur]的部分氧化可以在加入H2O2時產生強烈的初始螢光響應,而放大的可見螢光可以使用纖維素紙作為平臺來產生,從而可以輕鬆地以無儀器方式進行檢測。該紙質感測設備具有出色的靈敏度,能夠實現5 s的超快檢測時間,並且能夠直接分析真實爆炸物。得益於易於製造,低成本,高穩定性和便攜性,提出的紙傳感器在現場識別PBE方面具有廣闊的前景。

原文:Qiu-Hong Zhu, Guo-Hao Zhang, Wen-Li Yuan, Shuang-Long Wang, Ling He, Fang Yong and Guo-Hong Tao. Handy fluorescent paper device based on a curcumin derivative for ultrafast detection of peroxide-based explosives[J].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19, 55, 13661.

[在衝擊波前沿公眾號後臺留言「20191130」獲取PDF原文。強調:一定要是藍色字體部分才能自動回復,否則只能等人工回復了]

相關焦點

  • ...閻錫蘊、高利增、範克龍團隊基於納米酶仿生設計人工過氧化物酶體
    該工作通過整合納米酶的結構和功能特點,仿照天然酶的活性中心和輔因子的協同作用,設計了一種能夠模擬過氧化物酶體內多種天然酶活性的納米酶,並基於此納米酶構建了一種可在生理條件下工作的人工過氧化物酶體(artificial peroxisome),並將其用於改善高尿酸血症和缺血性中風的治療。研究團隊早期發現Fe3O4納米材料具有過氧化物酶活性(Nat.
  • bioRxiv:科學家基於CRISPR-Cas12技術開發出了一種超靈敏、快速...
    CRISPR-Cas12技術開發了一種超靈敏、快速、可攜式的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檢測技術。,同時WHO網站也提供了在諸如中國、德國、日本和美國等多個國家所使用的進行病毒檢測的相關過程及步驟,所有這些方法都是基於實時逆轉錄PCR的檢測技術,儘管其效率很高,但仍然需要較高水平的專業技術人員和昂貴的設備來進行操作,在此背景下,無論是否有合格的專業人員或用於病毒檢測的複雜設備,任何用於可評估可疑感染病例的超靈敏、便宜且可攜式的診斷測試技術的開發或許都有助於SARS-CoV-2的檢測。
  • 可「移動」的可攜式核酸檢測設備即將量產,40分鐘即可完成核酸檢測
    可「移動」的可攜式核酸檢測設備即將量產,40分鐘即可完成核酸檢測 2020-09-14 23: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Nat Commun:基於螢光素酶的高效醫療診斷工具
    醫生往往需要快速可靠的方法來知曉腫瘤細胞是否存在於患者機體中;儘管存在很多檢測手段,但通常這些技術都非常耗時、昂貴。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項研究報告中,來自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科學家們對螢火蟲發光的酶類進行了化學修飾,以該修飾後的酶類分子來幫助尋找靶向的生物學分子,相關研究或可提供一種快速、廉價且高效的準確檢測系統來幫助進行未來的醫學研究。
  • 新青蒿素類衍生物或可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
    由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左建平研究員課題組領銜的研究團隊,通過體外免疫抑制活性篩選,發現了低毒高效的新型水溶性青蒿素類衍生物SM934。血清生化、抗體及細胞因子檢測表明,SM934長期給藥可降低血清尿素氮水平、血清抗ds-DNA抗體水平,與疾病進程正相關的血清細胞因子IFN-γ和IL-17在SM934治療後顯著降低。
  • 薑黃=姜?解析薑黃素
    NutriPhy®薑黃原材料來自印度原產地,100%天然植物來源,產地限定,原料可追溯。2.NutriPhy®薑黃採用了CHR HANSEN公司的專利提取技術(No. US 6942881),確保類薑黃素純度達到最高級別。3.
  • 科學家基於納米酶仿生設計人工過氧化物酶體
    ,並基於此納米酶構建了一種可在生理條件下工作的人工過氧化物酶體(artificial peroxisome),並將其用於改善高尿酸血症和缺血性中風的治療。研究團隊早期發現Fe3O4納米材料具有過氧化物酶活性,推動了納米酶領域的快速發展。此後,該團隊一直致力於高活性納米酶的設計和開發,尤其是借鑑天然酶催化活性中心的結構和催化機理,不斷將天然酶仿生的理念引入納米酶。首先,天然過氧化物酶的活性部位核心-鐵原子周圍的組氨酸介導了H2O2在活性位點的定位,並有助於催化反應的啟動。
  • 基於轉錄因子和螢光珠的快速檢測小分子傳感器
    最近,變構轉錄因子(TFs)被鑑定為是一類可用於體外傳感的新型生物識別元件,其與同源DNA之間的結合親和力對目標分析物表現出劑量依賴性
  • 四川大學馮小明院士課題組發表Nature Commun.
    最近,四川大學馮小明院士課題組在國際著名期刊Nature Commun.上報導了在手性N,N』-雙氧金屬絡合物催化下的β,γ-不飽和-2-醯基咪唑的多種不對稱轉化反應,如串聯異構化/α- Michael加成、Mannich反應和串聯異構化/硫雜Michael加成等,文章DOI: 10.1038/S41467-020-17681-9。
  • 上海研發快速檢測設備 可實現9個樣本同時檢測新冠病毒
    恆溫螢光檢測儀器 上理工供圖 中新網上海2月12日電 (記者 許婧)新冠病毒的多通道快速檢測是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勝利的關鍵。記者12日從上海理工大學獲悉,該校與合作企業協同研發了新冠病毒核酸、抗體抗原多通道快速檢測設備關鍵部件及儀器,其中抗體抗原免疫螢光檢測儀器與相應的試紙條結合可實現9個樣本同時快速檢測。
  • 生物物理所基於納米酶仿生設計人工過氧化物酶體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納米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高利增、範克龍和中科院院士閻錫蘊團隊通過整合納米酶的結構和功能特點,仿照天然酶的活性中心和輔因子的協同作用,設計了一種能夠模擬過氧化物酶體內多種天然酶活性的納米酶,並基於此納米酶構建了一種可在生理條件下工作的人工過氧化物酶體(artificial peroxisome),並將其用於改善高尿酸血症和缺血性中風的治療
  • 我國科學家團隊基於納米酶仿生設計人工過氧化物酶體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納米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高利增、範克龍和中科院院士閻錫蘊團隊通過整合納米酶的結構和功能特點,仿照天然酶的活性中心和輔因子的協同作用,設計了一種能夠模擬過氧化物酶體內多種天然酶活性的納米酶,並基於此納米酶構建了一種可在生理條件下工作的人工過氧化物酶體(artificial
  • Chem Commun:新方法合成出具有較高抗HIV活性的水溶性富勒烯衍生物
    2020年4月4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俄羅斯斯科爾科沃理工學院能源科技中心、俄羅斯科學院化學物理問題研究所和比利時魯汶天主教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一步法來獲得水溶性富勒烯化合物,這些富勒烯化合物具有顯著的生物學特性,比如有效抑制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的能力。
  • 蔣士強:點評食品安全快速篩查技術與設備
    據此並結合食品安全檢測和篩查技術的應用要求和設備應用場合的不同,我認為可分為食品安全實驗室儀器分析檢測技術(已有一系列專著和標準,在本文中從略)、實驗室快速檢測與篩查、在線質控、快速篩查和現場速測技術與設備。  實驗室快速檢測與篩查的技術和儀器設備,如色譜-質譜聯用儀在發達國家頗受重視,主要用於進出口檢驗和定期監測及食品安全事件的應急檢測分析等。
  • Chem.文獻速遞:20200424-20200501
    這種基於選擇性機制的第一代抑制劑(MBI)將成為檢測CYP4Z1的生化作用及其與乳腺癌相關性的有效分子工具。文獻連結: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jmedchem.0c001013.
  • 2020上半年,中國學者在Chem Rev的表現竟然這麼強
    為了更好地了解基於糖的生物材料和生物科學,AIE-gens已被廣泛用於檢測,跟蹤和成像。浙江大學王徵科&孫景志和香港科技大學唐本忠綜述了多糖,寡糖和單糖三部分在糖基生物材料中AIE分子的應用,主要側重於糖的檢測、刺激反應材料的製備、生物成像以及AIE機理的研究。
  • 一種低成本可攜式的高精度液滴數字式微量藥物注射方法
    這類微量輸注泵過去常用於治療兒童或新生兒以及用於輸注短效類藥物或高濃度的藥物,例如血管活性藥物和正性肌力藥等。由於對精準醫療以及給藥裝置便攜性的需求不斷增長,小型可攜式高精度微量輸注泵近年來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當前微量輸注泵的典型用途有術後疼痛處理(例如,用於分娩鎮痛或癌症患者化療的鎮痛泵)和慢性疾病管理(例如,用於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泵)等。
  • 雙氫青蒿素藥效檢測實現可視化
    原標題:雙氫青蒿素藥效檢測實現可視化(記者程守勤 通訊員韓超 徐曉)近日,國際期刊《生物傳感器與生物電子學》在線發表了中國藥科大學中藥學院孔令義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該項研究證實,構建的納米傳感器能夠自檢測衍生物雙氫青蒿素。
  • 科學家們開發出多種能快速檢測COVID-19的新技術!
    -020-0392-7在最近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們開發出了一種有助於快速提取和分析遺傳物質的技術,可用於在移動狀態下開展COVID-19測試,包括在機場和遠程測試中心。研究人員所開發的「Dipstick」技術可在短短30秒內提取遺傳物質,並在40分鐘內完成完整的分子診斷。Botella教授說:「目前,該過程是通過使用大型,昂貴的商業裝置來實現的,這些裝置需要多步操作程序和專門的實驗室設備。相比之下,我們的技術非常便宜,幾乎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而無需專業設備或實驗室。「我們的技術可以從患者樣品中純化DNA和RNA核酸,這是COVID-19診斷的關鍵一步。
  • 研究人員基於納米酶仿生設計人工過氧化物酶體
    納米酶,並基於此納米酶構建了一種可在生理條件下工作的人工過氧化物酶體(artificial peroxisome),並將其用於改善高尿酸血症和缺血性中風的治療。研究團隊早期發現Fe3O4納米材料具有過氧化物酶活性,推動了納米酶領域的快速發展。此後,該團隊一直致力於高活性納米酶的設計和開發,尤其是借鑑天然酶催化活性中心的結構和催化機理,不斷將天然酶仿生的理念引入納米酶。首先,天然過氧化物酶的活性部位核心-鐵原子周圍的組氨酸介導了H2O2在活性位點的定位,並有助於催化反應的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