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黑子在太陽表面旋轉時各種太陽輻射的總亮度變化圖。
據美國「物理學組織」10月12日消息稱,一項新研究表明,太陽黑子及其他活動區域會影響並改變太陽的整體輻射量:太陽黑子在導致部分輻射變暗的同時,也會讓另一部分變亮;變化時間也會因輻射類型的不同而不同。這些知識將幫助天文學家更好地描述恆星的狀況,對於尋找圍繞其他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具有重要意義。相關研究結果發表於《天體物理學雜誌》。
為從遠處觀測貌似單一光點的太陽,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的Shin Toriumi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對不同類型輻射展開綜合研究。這種研究方法與研究其他恆星類似。
他們發現,當黑子靠近太陽面對地球一側的中部時,可見光總量會變低。相反,當黑子接近太陽邊緣時,可見光總量會變高。
此外,當太陽黑子出現時,太陽外層的日冕中生成的X射線會變得更明亮。太陽黑子上方拱起的冕環在磁化作用下升溫,並且這種變亮效應在太陽黑子隨自轉進入研究人員視野前就已經出現,直到太陽黑子轉出視野後依然存在。
太陽輻射總量的變化及其時間可能包含太陽表面特徵(如太陽黑子)的位置和結構信息,因而天文學家希望藉此推斷出其他恆星的表面特徵,比如恆星黑子和磁場。這將幫助天文學家更好地識別系外行星陰影造成的變暗效應。隨著對於恆星黑子理解的增進,我們可以更準確地估算出系外行星的各種參數,比如半徑和運行軌道等等。
太陽研究的深入將幫助科學家們進一步了解大氣加熱效應和耀斑爆發現象的詳細機制。Toriumi評論道:「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日本、美國和歐洲正在密切合作開發新一代太陽觀測衛星Solar-C(EUVST),用於探查太陽的色球層、過渡區和日冕。」
編譯:朱明逸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天體物理學雜誌》
期刊編號: 0004-637X
原文連結:https://phys.org/news/2020-10-sun-star-stellar-flares-exoplanets.html
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