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探知恆星奧秘?不妨將太陽看作恆星進行研究

2020-10-16 科技工作者


太陽黑子在太陽表面旋轉時各種太陽輻射的總亮度變化圖。

據美國「物理學組織」10月12日消息稱,一項新研究表明,太陽黑子及其他活動區域會影響並改變太陽的整體輻射量:太陽黑子在導致部分輻射變暗的同時,也會讓另一部分變亮;變化時間也會因輻射類型的不同而不同。這些知識將幫助天文學家更好地描述恆星的狀況,對於尋找圍繞其他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具有重要意義。相關研究結果發表於《天體物理學雜誌》。

為從遠處觀測貌似單一光點的太陽,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的Shin Toriumi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對不同類型輻射展開綜合研究。這種研究方法與研究其他恆星類似。

他們發現,當黑子靠近太陽面對地球一側的中部時,可見光總量會變低。相反,當黑子接近太陽邊緣時,可見光總量會變高。

此外,當太陽黑子出現時,太陽外層的日冕中生成的X射線會變得更明亮。太陽黑子上方拱起的冕環在磁化作用下升溫,並且這種變亮效應在太陽黑子隨自轉進入研究人員視野前就已經出現,直到太陽黑子轉出視野後依然存在。

太陽輻射總量的變化及其時間可能包含太陽表面特徵(如太陽黑子)的位置和結構信息,因而天文學家希望藉此推斷出其他恆星的表面特徵,比如恆星黑子和磁場。這將幫助天文學家更好地識別系外行星陰影造成的變暗效應。隨著對於恆星黑子理解的增進,我們可以更準確地估算出系外行星的各種參數,比如半徑和運行軌道等等。

太陽研究的深入將幫助科學家們進一步了解大氣加熱效應和耀斑爆發現象的詳細機制。Toriumi評論道:「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日本、美國和歐洲正在密切合作開發新一代太陽觀測衛星Solar-C(EUVST),用於探查太陽的色球層、過渡區和日冕。」

編譯:朱明逸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天體物理學雜誌》

期刊編號: 0004-637X

原文連結:https://phys.org/news/2020-10-sun-star-stellar-flares-exoplanets.html

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想要探知更多的恆星奧秘?不妨先拿太陽練練手
    據美國「物理學組織」10月12日消息稱,一項新研究表明,太陽黑子及其他活動區域會影響並改變太陽的整體輻射量:太陽黑子在導致部分輻射變暗的同時,也會讓另一部分變亮;變化時間也會因輻射類型的不同而不同。這些知識將幫助天文學家更好地描述恆星的狀況,對於尋找圍繞其他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具有重要意義。相關研究結果發表於《天體物理學雜誌》。為從遠處觀測貌似單一光點的太陽,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的Shin Toriumi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對不同類型輻射展開綜合研究。
  • 盤點十大不為人知的恆星奧秘:太陽是藍綠色的
    (偽彩色)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當夜幕降臨,繁星開始接替太陽統治天空,一顆顆閃閃發光的小星星包含著有趣的奧秘,讓我們來細細盤點一下:  1、夜空下,你所看到的每一顆恆星都比太陽更大、更明亮。
  • 鋰元素豐度最高的恆星被中國科學家發現,那麼這顆恆星有什麼特別
    宇宙中有無數的恆星,想要發現一些特殊性質的恆星,將會一個很困難的事情。因為我們距離恆星的位置十分遙遠,如果沒有先進的科學技術支持,那麼將會是一個幾乎無法實現的事情。中國科學家經過多年努力,目前已經擁有先進的天文望遠鏡,能夠探知宇宙的秘密。
  • 恆星溫度高達幾千度,人類是如何測算出來的?科學家給出解釋
    恆星溫度高達幾千度,人類是如何測算出來的?科學家給出解釋我們都知道太陽的溫度很高,而且太陽在源源不斷的釋放能量,那麼太陽這麼高的溫度人類是怎麼測算出來的呢?因為恆星的溫度太高,我們根本就沒有辦法到恆星附近去測量它的溫度,我們能夠觀測恆星的溫度是依靠它們給我們傳來的波,然後再通過波段的特性來分析,比如說我們的太陽,科學家測量太陽的溫度,也不是測量出來的,只是對太陽的輻射進行了測量,在物理學上有一個叫黑體輻射的概念,這概念的大概意思就是任何的物體都有不斷的輻射!
  • 研究表明,太陽不如其他恆星活躍
    我們對太陽已經有充分的了解。科學家們甚至發射了一個前往太陽的探測器,這是從未對其它恆星進行過的。太陽離我們很近,因此我們有很多機會去研究它。現在看來,太陽是一個典型的G型主序星,或黃矮星。
  • 研究表明,太陽不如其他恆星活躍
    我們對太陽已經有充分的了解。科學家們甚至發射了一個前往太陽的探測器,這是從未對其它恆星進行過的。太陽離我們很近,因此我們有很多機會去研究它。現在看來,太陽是一個典型的G型主序星,或黃矮星。 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研究其它恆星:將太陽與其他恆星進行比較,以確定太陽的活動是否具有普遍性。
  • 研究發現太陽不如其他恆星活躍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太陽的亮度和強度變化與其他跟它類似的恆星相比似乎要少得多。Researchers reported last week on their examination of 369 stars.
  • LAMOST獲取海量銀河系恆星光譜
    我國科學家利用位於河北興隆的LAMOST望遠鏡觀測、研究宇宙誕生初期的歷史有了新進展:基於巡天獲取的數以百萬計的銀河系恆星光譜,形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貧金屬星亮源表,這成為研究銀河系早期演化的寶貴資源。在上個月於日本舉行的關於恆星考古的國際會議上,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李海寧就此作了特邀報告。
  • 太陽亮度變化對系外行星研究的啟示
    (Credit: ISAS/NAOJ)科學家們通過分析太陽觀測衛星「日出號」等得到的觀測數據發現,各波段下太陽亮度的變化與其表面活動有很強的相關性。這一發現若能用於恆星亮度變化分析,對研究系外行星將大有裨益。太陽是唯一一顆我們能夠詳細觀測表面活動的恆星。
  • 黑洞撕裂恆星瞬間是怎樣的 一顆和太陽差不多大小的恆星
    黑洞撕裂恆星瞬間是怎樣的 一顆和太陽差不多大小的恆星時間:2020-10-15 13:24   來源:央視新聞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黑洞撕裂恆星瞬間是怎樣的 一顆和太陽差不多大小的恆星 據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當地時間9月27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用 的望遠鏡
  • 恆星能大到什麼程度?最大恆星是太陽的45億倍,不久將變為黑洞
    在太陽系之中,擁有著唯一的恆星太陽。相比較行星而言,恆星是一種巨大的存在。我們可以用地球和太陽進行一個比較。對於我們而言,地球很大很大,即使是在現代化交通手段的幫助下,在一生中想要踏足地球上每一寸土地也是一個無法完成的任務。 然而,在我們眼中廣袤無邊的地球和太陽相比不值一提。
  • 新研究:相比同類恆星,我們的太陽似乎異常安分
    據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的一項新研究介紹,縱觀宇宙,相比同類恆星,我們的太陽似乎異常安分。科學家首次將太陽與數百顆最相似的恆星進行對比,發現太陽的活動變化幅度要小得多,可能經歷了幾千年異常穩定的階段。太陽活動的強弱通常可以用太陽黑子、太陽耀斑以及太陽亮度等因素進行衡量。
  • 天文學家發現媲美大犬座VY的恆星 直徑是太陽1500倍
    在這裡,我們將伴隨大家一起探索宇宙深處的奧秘。宇宙起源,黑洞,蟲洞,多維空間,相對論,量子力學,地外文明,迷失古蹟,不解之謎,科技前沿。從宏觀到微觀,從科技到科幻,我們一一為您呈現!歡迎廣大宇宙愛好者持續關注我們微信平臺!
  • 超過太陽質量兩百多倍的恆星,刷新了恆星質量上限
    因為科學家們在探索宇宙的時候發現了大量恆星的質量都比太陽的質量要大。最初,科學家在研究恆星的時候認為,在宇宙中最小的恆星質量應該要達到太陽質量的0.08倍,因為這是恆星能夠擁有足夠的溫度與壓力點燃「氫」元素從而進行核聚變的最低條件,如果一旦低於這個質量,那麼這個「恆星」就會因為無法進行原子反應從而成為另一種被科學家稱為「棕矮星」的星球。
  • 太陽曾經或存在一顆姊妹恆星
    長期以來,天文學家已經知道我們銀河系中的大多數系統是由雙星而不是單個恆星組成的,這導致科學家一直努力在我們的星系中尋找G型恆星(黃矮星),這可能是太陽早已消失的「姊妹恆星」。,太陽可能曾經有一個非常相似的姊妹恆星,但它早已被趕出了我們的太陽系。
  • Science:「慵懶」的太陽——新研究發現太陽比其它類太陽恆星更不活躍
    由於太陽演化本身觀測資料和地球保存的資料有限,我們最多可以獲得其在全新世的演化,對於更長時間尺度上的演化,只能藉助於其它類太陽恆星來推演。然而,目前對太陽活動水平與類太陽恆星活動水平是否相似一直存在爭議。恆星的自轉周期與其磁活動密切相關。之前的類太陽恆星活動性研究並沒有要求其自轉周期接近太陽自轉周期,這很可能會影響研究結果。
  • 與其他恆星相比,太陽既懶又無聊
    人類生活在太陽系,太陽每天放出熱量為生命提供能量,然而與其他恆星相比,太陽的表現實際上是非常懶惰的。研究小組將太陽與300多個類似的恆星進行了比較,這些恆星具有相近的旋轉周期、化學成分、質量、年齡和表面溫度,通過對比觀察,我們可以發現太陽系的獨特特徵。
  • 最新研究:太陽不如類似的恆星活躍,9000年來更是非常平靜!
    科學家們第一次將太陽與數百顆具有相似自轉周期的其他恆星進行了比較。大多數都表現出更強的太陽活動。由於沒有辦法了解太陽在原始時期的活動程度,科學家們只能求助於其它恆星,與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和韓國空間研究學院的同事們一起:原力般的磁場馬克斯·普朗克學會科學家家研究了太陽與其他恆星相比是否表現「正常」,這可能有助於對其目前的活動進行分類。
  • 最新研究:太陽不如類似的恆星活躍,9000年來更是非常平靜!
    按照宇宙普遍恆星的標準,我們的太陽是異常單調不活躍的,當然也多虧了太陽這樣不怎麼活躍,才能讓地球生命能夠相對很安全的生生不息,這也是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研科學家發表在《科學》期刊上的一項新研究結果。科學家們第一次將太陽與數百顆具有相似自轉周期的其他恆星進行了比較。大多數都表現出更強的太陽活動。
  • 吸血鬼恆星吸食伴侶恆星增壽 亮度超太陽百萬倍
    科學家們把這種現象中的「吞噬者」成為「吸血鬼恆星」。這種恆星溫度和亮度極高,質量也非常巨大。它們比較活躍,但壽命較短,在星系演化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所謂的「吸血鬼恆星」是指一個雙星系統中體積較小的成員,「吸食」另一顆恆星的物質。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的休格斯-薩納表示:「這種恆星是恆星家族中的大塊頭,體積是太陽的15倍以上,亮度更是達到100萬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