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徑4米載荷70噸!全球最大固體火箭將在中國誕生,專家:未來轉折點

2020-11-20 戰情開講了

文/白夜

眾所周知,火箭是人類徵服浩瀚太空的第一步,它一直屬於非常「高大上」的運載工具,同時也是當今人類進入太空的唯一工具。能自如地往返大氣層的太空的太空梭想要完成起飛,也需要和火箭「綁定」才能完成。同樣,各種幫助我們生存、定位、通信的衛星都是由火箭升入天空的。我國由上百顆衛星群組建的北鬥衛星系統就是由長徵火箭發射。在眾多現代化軍事裝備發展的同時,我國的航天火箭事業發展仍在進行。在當前中美博弈加劇的背景下,我國航天航空計劃再次引發外界關注。

近日,一則中國正研製「快舟31」號固體火箭的消息被美媒曝光。據了解,一旦將其建成,中國火箭將成為全球最大固體火箭。美媒報導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目前正在研製直徑4米的「快舟21」號和「快舟31」號固體火箭,其自身向低軌道運送載荷的能力將達到20-70噸不等,發射時間將在未來五年之後。除過長徵系列之外,快舟系列火箭顯然是大家不熟悉的,快舟系列運載火箭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研製開發的快速輕固體火箭。該型火箭最大的特點是重量輕,採用車載發射方式,發射時間、地點十分靈活,成本同樣也很低。並且截至目前,科工集團已經發射了10多枚快舟火箭。

此前,我國航天科工集團總師符志民曾表示:今後五年,航天科工將加強商業航天系統的能力,縮短商業火箭發射準備時間和頻率,並進一步研究運載火箭再利用,以降低成本。很明顯,快舟系列運載火箭最符合這一計劃,我國航天科工集團計劃在2023年前將其發射次數翻一番,並在2025年前使固體火箭技術領先世界,而「快舟31」無疑將成為我國火箭事業進駐國際市場的轉折點。此前,我國發射了當前最為先進的快舟11號,作為快舟-1A的升級版本,其火箭直徑為2.2米,發射總質量78噸。並能夠向700千米的太陽同步軌道運輸1噸的載荷。

未來不久,航天科工集團公司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也將正式投入使用,每年可裝配、測試20枚固體燃料火箭,預期將來的基地每年將能容納50枚火箭。其中提到的「快舟31號」的低軌道運載能力將達到70噸,可以同時發射300顆衛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固體運載火箭。它不僅可以用來發射大型空間站,而且可以進行深空探測。

早前亦有中國研製超大直徑固體火箭發動機的消息曝光,當時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四院「快舟」火箭總設計師梁紀秋表示,這款固體火箭發動機將應用於「快舟21」號、「快舟31」號固體運載火箭。 另據分析,「快舟31」號即可在內陸航天發射場發射,同樣具備在海上大型平臺上機動發射的能力,發射成本大大降低,這對拿到絕大部分國際衛星發射訂單是有益處的。儘管負責長徵系列火箭的姊妹企業航天科技集團也有自己的長徵11,快舟火箭無疑將面臨國內競爭,但其同樣是我們中國自己的火箭事業,只要走向前列就值得我們驕傲。

相關焦點

  • 直徑4米載荷70噸!全球最大火箭將在中國誕生,專家:未來轉折點
    據了解,一旦將其建成,中國火箭將成為全球最大固體火箭。美媒報導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目前正在研製直徑4米的「快舟21」號和「快舟31」號固體火箭,其自身向低軌道運送載荷的能力將達到20-70噸不等,發射時間將在未來五年之後。除過長徵系列之外,快舟系列火箭顯然是大家不熟悉的,快舟系列運載火箭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研製開發的快速輕固體火箭。
  • 最大固體火箭在中國誕生,直徑4米載荷70噸!航天發射成本暴降
    後來隨著科技的發展,火箭成為了人類徵服浩瀚太空的第一工具。也直接關係到一個國家的科技水平發展,在當下中美之間博弈加劇的情況下,我國的固體運載火箭技術的發展,再次引起了國內外的關注。目前,美國一家媒體報導了關於我國「快舟31」固體火箭的消息,一旦「快舟」建成,那麼它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固體火箭,它有長達4米的直徑,有效載荷也可以超過將近70噸,有了這款運載火箭,整個航天發射的成本將會降下來許多。
  • 中科宇航:向世界最大固體火箭發起衝擊
    中科一號甲和中科二號火箭的起飛質量分別為135噸、343噸,邁入全球最大固體運載火箭行列。無獨有偶,中國也在積極研製更大的固體運載火箭,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在快舟一號甲火箭穩定提供商業發射服務之後,於今年7月10日首次發射了運力更大的快舟十一號火箭,其發射質量達78噸,箭體直徑2.2米,700千米SSO軌道運載能力達到1噸。
  • 中科宇航向世界最大固體火箭發起衝擊
    中科一號甲和中科二號火箭的起飛質量分別為135噸、343噸,邁入全球最大固體運載火箭行列。固體運載火箭一直是各航天強國運載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簡單、可靠,射前無需加注推進劑且可長期整箭存儲,操作簡捷、響應快速、發射高效。
  • 我國首個3.35米直徑鋁鋰合金火箭貯箱在火箭院誕生
    近日,我國首個3.35米直徑鋁鋰合金火箭貯箱在火箭院誕生,經各環節試驗檢測合格且性能良好,初步具備工程應用條件。該貯箱採用了第三代高性能鋁鋰合金,與當前國際主流鋁銅合金貯箱相比,強度提升30%左右,同等條件下結構減重15%以上。這標誌著我國已打通國際一流貯箱研製鏈路,運載火箭研製水平實現新跨越。
  • 風雨之後才能見彩虹,"快舟十一"國內最大固體運載火箭的前世今生
    前期論壇還有不少網友說是發動機研發過程出現瓶頸問題,個人推測應該不是,去年航天科工吐血三升試車了世界最大直徑(約4米)的固體發動機,並取得成功。所以2.2m直徑的發動機不是難點,畢竟航天科工的東風系列也是吃固體發動機這碗飯的。後續在2017至18年,快舟十一作為航天科工招牌也參加了珠海航展、莫斯科航展等,宣傳了很多,但實際就是不去發射,真是讓國內諸位看官甚至著急。
  • 成都市區縣「命名」的固體火箭將首飛
    昨日,中國火箭民企星河動力(北京)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星河動力」)公布,公司將於近期完成「穀神星一號」運載火箭入軌發射任務。,其載荷空間1.28m直徑,2.6m高,其整流罩為馮卡門曲線頭型,並採用複合材料設計,可以實現一箭多星、太空擺渡、主動離軌等多項功能,近地軌道運載能力350千克,700公裡高的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230千克。
  • 全球最大固體火箭將在中國誕生?美媒:太空勢必因中國而熱鬧非凡
    可以說,獵鷹9號火箭已經碾壓全球其它火箭,從穩定性和發射價格上,正遠遠地把地球上其它火箭拋開,未來似乎要獨霸太空了。圖為長徵-5據環球時報的消息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在近期的一次會議上提出了一套未來五年的商業空間規劃
  • 直徑4米的碳化矽反射鏡通過驗收!中國太空飛行器的「瞳孔」將是全球最大
    8月21日,探索9年、經18個月加工「打磨」,一塊直徑4米、重達1.6噸的「大鏡子」在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通過項目驗收。這是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製項目「4米量級高精度碳化矽非球面反射鏡集成製造系統」的最新成果,也是公開報導的世界上最大口徑碳化矽單體反射鏡。
  • 專家談長徵九號重型運載火箭:低軌運載能力達140噸 與美土星五號相當
    不過接受採訪的中國專家表示,中國的運載火箭技術近些年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一度達到現役火箭的第一梯隊。但限於材料、工藝等基礎工業不足等原因,中國運載火箭要想進一步提升尚需時日。報導稱,據中國官方媒體報導,中國工程院「高級官員」龍樂豪表示,目前正在開發的長徵9號火箭到2030年將能夠攜帶140噸載荷進入近地軌道(LEO)——這是地球觀測衛星經常使用的軌道。相比之下,歐洲「阿麗亞娜5」(Ariane 5)火箭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為20噸,而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重型獵鷹」(Falcon Heavy)近地軌道有效載荷為64噸。
  • 長徵五號:中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
    它是中國目前推力最大的運載火箭。其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達13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25噸,這比中國現役火箭的運載能力提升了2.5倍以上,火箭整體性能和總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長徵5號在國內運載火箭中首次採用了5米直徑箭體結構,首次使用了無毒無汙染的液氫/液氧與液氧/煤油發動機組合起飛方案,因而力大無比。此前,中國火箭芯級直徑都是3.35米。
  • 中國「超強」火箭進展引關注 性能比肩土星五號
    外媒緊盯中國「超強火箭」「中國計劃用超強火箭超越NASA」,法新社的這一報導7月2日被《印度時報》、英國《每日郵報》等媒體網站紛紛引用。報導稱,據中國官方媒體報導,中國工程院「高級官員」龍樂豪表示,目前正在開發的長徵9號火箭到2030年將能夠攜帶140噸載荷進入近地軌道——這是地球觀測衛星經常使用的軌道。
  • 我國運載能力最大火箭長徵五號首飛成功 躋身全球最強火箭行列
    我國運載能力最大火箭長徵五號首飛圓滿成功!今天(11月3日)20點43分,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出一聲長嘯,火光映紅了天空。長徵五號起飛引發的大地震動,傳到數公裡之外。隨後,長徵五號運載火箭與其託舉的遠徵二號上面級成功分離,上面級繼續將實踐十七號衛星送往預定軌道。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抓總研製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長徵系列火箭又添新成員,比胖五還高兩米,未來將成主力運載火箭
    我國的火箭目前以長徵五號推力最大,約為1000噸,在研的火箭與長徵九號推力最大,或在4000噸左右。5號火箭還要高兩米,箭體直徑約3.35米,不過整流罩可以更粗一些,在3.35~5米之間,這款火箭雖然沒顯示有助推器,但是起飛推力可達500噸,起飛重量約430噸,分別都相當於長徵五號的一半左右。
  • 圖解| 中國長徵「火箭家族」全解析
    中國長徵「火箭家族」全解析  長徵七號發射前,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已完成229次發射任務  長徵一號  長徵一號運載火箭是一種三級火箭,主要用於發射近地軌道小型有效載荷。  1970年4月24日,長徵一號成功地將東方紅一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長徵二號  長徵二號運載火箭是一種兩級火箭,是中國航天運載器的基礎型號。1975年11月26日,長徵二號完成了中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發射任務。  長徵二號先後有長徵二號C、長徵二號D、長徵二號E、長徵二號F等改進型。
  • 中科院也入局,中國火箭行業競爭日趨激烈。
    該項目是中科院進行火箭研發生產製造的基地,按計劃將研發生產1.5噸級固體運載火箭。,號稱是中國現在載荷最大的固體運載火箭。其實最有可能成為中國最大固定運載火箭的是航天科工的快舟系列,今年首飛失敗的快舟11號便已經達到近地1.5噸的水平,而中科院這款火箭計劃要2021年首飛。不過中科院的進入,也讓中國火箭行業競爭日趨激烈了。
  • 直徑9米,高約70米,與SpaceX飛船配套重型火箭即將建造
    (Super Heavy)了,要知道標準星際飛船原型直徑約9米,獵鷹9號火箭直徑3.7米,中國胖5號火箭直徑5米,所以目前還沒有任何一款火箭能與之配套。近日,SpaceX執行長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公開表示,SpaceX公司有望在2020年9月初開始建造超級重型火箭助推器原型(Super Heavy),並且計劃在不久的將來,它將載著巨型星際飛船衝出地球大氣層。
  • 全球四種最高火箭:土星5號霸主地位難撼(圖)
    同「戰神I-X」火箭和太空梭一樣,「土星5號」火箭也是從位於佛羅裡達州的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它高363英尺(110米),儘管最後一次發射是在1973年,但仍是迄今建造的動力最強勁的火箭,可以將最多45噸的有效載荷發射到月球,將120噸的有效載荷發射到地球軌道。
  • 5米直徑,LTO運載能力≥25T,載人
    10月9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5米直徑模塊新一代載人火箭總體技術與工程應用」項目,順利通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組織的驗收評審。評審專家一致認為,該預先研究項目的成果可用於中國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工程研製。
  • 固體火箭發動機為何能成為運載動力「新寵」?
    中新社西安8月2日電 題:固體火箭發動機為何能成為運載動力「新寵」?  中新社記者 董子暢  8月2日,中國直徑最大、裝藥量最大、推力最大的固體火箭發動機——民用航天3米2分段大型固體火箭助推發動機地面熱試車圓滿成功,標誌著中國已經掌握大型分段式固體火箭助推發動機關鍵技術。  提起固體火箭,人們總覺得它很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