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鵝在夕陽下飛翔 / 攝於2012年,滿洲裡
「諾貝爾哥」突然就火了。網絡上突然翻出一個五年前的電視節目視頻,一位下崗工人參加「非你莫屬」節目,想表述自己的科學研究項目——這個研究很厲害,前所未有,甚至可能得諾貝爾獎,並且在他的表述中有「引力波」的字樣。結果呢,他根本沒有機會完整表述,主持人和嘉賓用無禮的嘲諷活生生地就是不讓他說話。
事情迅速發酵的原因,大概是因為前幾天科學上證實「引力波」是存在的,並且被新聞大量報導。於是有好事者就牽出這段視頻,大概想說明兩個問題:1,民間有高人;2,這個電視節目太沒有禮貌。
現在開始網絡大戰,科學派堅稱「諾貝爾哥」的理論是胡扯,大家不能因為他提到「引力波」就以為他理論正確,並試圖論證「諾貝爾哥」確實在胡扯;民間派就很簡單,你們請人上節目卻不讓人把話說完,沒禮貌,王八蛋。
科學派是理性的,民間派是感性的,但是不要緊,哥是理性和感性的化身,可以給大家解釋一下到底是什麼情況。
人類的智慧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科學的,一種是哲學的。科學相對於哲學,是個剛剛學會走路的小孩子。科學的本質是發現與探索,而非創造。科學是建立在客觀推理之上的,一切皆需論證。科學的歷史大概也就幾百年時間。哲學與科學不同,哲學是有領悟力的思想,不需要嚴密的推導,直接告訴你真理,並且這個真理無需論證。哲學的歷史非常悠久,從第一隻猴子被稱為人,哲學就開始了。如果人真是從猴子演變而來的話。——注意,我們國家現的教育體系是建立在科學基礎上的,正在遠離哲學,這是我們幾乎無法再出現思想家的原因。
科學是好的,哲學也是好的,都是人類智慧閃耀的光芒。但是如果你只信科學不信哲學,或者只信哲學不信科學,就是不好的,或者說,是不智慧的。《資治通鑑》說,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理性的科學與感性的哲學本來是可以相互交融的智慧,但人類卻經常因為這兩者打架,為什麼呢?因為人類智慧的局限與人性的偏執。歷史上也有極少數能把兩者的對立統一融合在一起的人,這類人如果恰好有智慧、不偏執,那麼必然就可以成就偉大。比如愛因斯坦。愛因斯坦先從哲學上思索:假如我能跑得跟光一樣快,那是什麼情況?然後他進行科學論證,最終導出質能方程。——而在單純的科學體系裡面,人們不需要進行哲學思索,只需要推導和演算就可以了。如果我們的中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假如我能跑得跟光一樣快,那是什麼情況?那麼我們的教育是不許可的:畜牲,你不可能跑得跟光一樣快啊。
所以你一個下崗工人跑到電視節目上去說:我這兒有一個宇宙飛船理論,可以超光速,將來說不定可以得諾貝爾獎。所有人的態度肯定是:你一個下崗工人發什麼神經病呢,科學家都沒敢說,你跑出來扯犢子,死開吧!你不肯死開,好,給你一千塊錢先回家解決吃飯問題吧。
你知道我們現在缺少什麼?是想像力的翅膀。——所有人想像力的翅膀從小就被打斷了。
而人類智慧最美妙的部分是什麼?就是想像力。——當想像力不再可以飛行,人類的智慧就只能在局限的平面爬行。爬行的結果就是唯物論。唯物論是反哲學的。
個人以為,哲學是科學的先知。舉個通俗的例子,農村裡面有句俗話,叫做「從小一看,到老一半」。就是說,我看到這個人,綜合他的情況判斷,他將來要走上犯罪道路。不學無術,好吃懶做,性情暴戾,肯定沒好事。但是科學上在這個人沒有真正犯罪之前,就無法論證。——哲學的美妙就在於此,人們把不可見的智慧叫做「一語道破天機」。
現在我們可以看一下,「諾貝爾哥」的事情其實非常簡單。我們姑且把這個下崗工人當成神經病,他的理論存在極大問題,但是你這個狗屎電視節目既然把人家弄過來了,出於最起碼的禮貌,讓人家把科幻故事講完好不好?老百姓確實聽不懂他在說什麼,聽懂了可能也不會相信,但是不懂科學不要緊,不懂禮貌就是傷風敗俗。——這個就是大家群情激奮的根本原因,大家在罵主持人和嘉賓,罵電視節目,沒禮貌,根本不是想討論引力波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科學派還在試圖從科學上挽救革命,分析引力波的事情。這些人很理性,一點兒也不感性。可能有點沒人性。
還有人要挖墳,說「諾貝爾哥」想依靠破理論騙經費,到處胡扯,到處要錢,之類的。其實無所謂了,如果依靠一套破理論能夠騙到錢,我覺得這套破理論一定還是有價值的。要不然你編一套破理論出來騙錢試試?——事情是本質,不是科學之爭,也不是因為哲學之爭,而是我們的價值觀念絕對不能允許一個下崗工人出來搞學術。在下崗工人提出學術但是還沒有開始表述之前,我們就已經不允許這件事存在了,這件事只能是個笑話,必須是個笑話。否則,主持人和嘉賓的臉放哪兒放?全國人民的臉往哪兒放?
五年之前,如果我看到這件事,我一定也覺得下崗工人的理論挺可笑的。但是我會讓人家把科幻故事講完,告訴他,我不信。談不上尊重,咱有禮貌。而一幫最應該有禮貌的人,在這樣的時刻卻表現得非常沒有禮貌。科學精神是很講究探討的,先務虛,再務實,大膽地假設,小心地求證。是吧?——諸位,如果那不是下崗工人,如果那是成功之後的馬雲在講科幻故事,結局就可能會不一樣,成功之後的馬雲說他曾經與外星人一起生活過,大概還是有人願意聽的。可惜,他只是一位初中文化的下崗工人,他說什麼別人也不信,也不願意聽。
「諾貝爾哥」這個網絡大戰,不是科學問題,而是哲學問題。古老的中國哲學智慧只需要八個字就能描述這件事的本質:人輕言微;禮崩樂壞。——科學上暫時還不能描述,雖然同樣是智慧,但科學不是敘事的。
(完)
2016/2/20 海拉爾
-
努力做有趣的人,不要做無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