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真的可以被刪除!北京大學研究團隊利用基因編程技術實驗成功

2020-11-29 小藍棗

科技日報今日最新消息,北京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萬有與伊鳴團隊運用了基因編輯的技術,成功的實現精準的刪除實驗大鼠腦中的特定記憶。北京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論文作者之一伊鳴表示,這樣研究的成功,將有望為慢性痛、成癮等具有「病理性記憶」特徵的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療思路。據了解,這項研究的相關研究成果都於近日發表在《科學》子刊《科學進展》中。

伊鳴表示:記憶編碼和儲存十分重要,但是負性記憶的『遺忘』是同樣重要的。負性情緒的記憶對生存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如果這種負性記憶過於頑固而成為負擔之後,就會產生病理性的疾病,如創傷後應激症候群。並且我們還了解到像一些慢性痛、藥物疾病和慢性應激等疾病,其本質上都是患者在經受過疼痛、毒品產生的毒癮而產生的一系列長期存在的、難以清除的「病理性記憶」,而這種病症在其具體的機制和有效的治療上都有著缺陷。

雖然現在在實驗大鼠身上已經實現了特定記憶的「刪除」,但是記憶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功能,那是不是可以在不影響原有功能的基礎上實現特定記憶的刪除呢。

傳統的藥理學和基因編輯技術僅僅可以大範圍的、非特異性的影響神經細胞,沒有辦法精確的操控有特定功能和解剖特徵的神經細胞群。而事件的記憶就是由腦內一群「印記細胞」編碼和儲存的,不同的細胞群負責不同的記憶。

在伊鳴團隊的這個實驗中,在兩個不同的大箱子中誘發大鼠對箱子的恐怖記憶,從而將基因編輯技術和神經元功能標記結合,對特定的印記細胞群的基因編輯 精確地刪除大鼠對其中一個箱子的恐怖記憶,而保留對另一個箱子的恐怖記憶。

相關焦點

  • 記憶真的可以被刪除!北大研究團隊利用基因編程技術實驗成功
    記憶真的可以被刪除!北大研究團隊利用基因編程技術實驗成功 2020-03-30 10: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負面記憶可以精準刪除?北大研究團隊利用基因編輯做到了!
    而如今,刪除記憶的技術,已經從電影走向現實。據悉,基於 CRISPR-Cas9 基因編輯技術,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 CRISPR-SaCas9 系統,在實驗大鼠的腦中實現了特定記憶的精準刪除。 而 CRISPR-Cas9 基因編輯技術為研究人員找到了一個突破口。CRISPR-Cas9 基因編輯技術,通俗來講就是,將基因組中的錯誤位點基因進行「修改」,使人體細胞恢復正常機能。這一技術通過一種名叫 Cas9 的特殊編程的酶發現、切除並取代 DNA 的特定部分,是生物科學領域的遊戲規則改變者。
  • 北大成功實現精準刪除特定記憶,馬斯克腦機接口有望今年人體測試
    【新智元導讀】近日,外媒曝出馬斯克的Neuralink公司的新進展:其腦機接口設備有望今年就在人體身上進行測試,這意味著人類離上傳、下載記憶更進一步。北大團隊一項「精準刪除特定記憶」的研究登上Science子刊,研究人員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在實驗大鼠的腦中實現特定記憶的精準刪除。
  • 一周黑科技|腦機接口將人體測試,特定記憶能精準刪除
    如果這一技術真的在人腦中實現,人腦和電腦將實現互聯,這也意味著我們的想法、記憶可以被下載儲存,但你願意嘗試嗎? 「記憶操縱」一直是科幻小說中的熱門話題。在《盜夢空間》中,小李子扮演的盜夢者成功入侵並改變妻子的記憶,但這記憶最終導向了不可挽回的悲劇——妻子跳樓自殺。
  • 中國科學家實現精準「刪除」動物特定記憶,哪些疾病治療有了...
    該研究基於基因編輯技術,在實驗大鼠的腦中實現特定記憶的精準刪除。論文作者之一、北京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伊鳴表示,此項研究有望為慢性痛、成癮等以「病理性記憶」為特徵的疾病治療提供新思路。我們知道,哺乳動物大腦中有數百種不同類型的神經元,分別具有不同形態、功能和遺傳特徵,分布於複雜的神經網絡中。
  • 疫後經濟學|如何刪除人腦中的不快記憶
    因為難忘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人是有記憶的,包括群體記憶。有位偉人曾說:忘記歷史意味著背叛。但當下的先進技術已經可以做到精準刪除群體的任何特定記憶。魚的記憶只有七秒,再痛苦的事老鼠最多記半年;而人的記憶卻拿得起放不下,總是耿耿於懷……現在好了。中國科學家已經可以把人腦中不好的記憶定點刪除,並可以在群體中應用,刪掉負面記憶,只剩歲月靜好。
  • 北京大學鈣信號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心臟肌質網鈣信號成像新技術
    2020年10月13日,北京大學鈣信號研究團隊在心臟領域頂級期刊前人研究表明,除了在實驗動物兔和狗上取得部分成功,在擁有眾多基因操作和疾病模型的鼠類模式生物上,尚未實現對完整心肌細胞SR鈣信號的成像研究。
  • 北京大學魏文勝課題組報導新型基因編輯技術
    2019年7月15日,北京大學魏文勝課題組以長文形式在Nature Biotechnology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Programmable RNA editing by recruiting endogenous ADAR using engineered RNAs」的研究論文,首次報導了名為LEAPER的新型RNA單鹼基編輯技術。
  • ...藥學院陳瑞冰教授團隊聯合北京大學張寧教授團隊發現lncRNA...
    近日,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在線發表了藥學院陳瑞冰教授與北京大學醫學部張寧教授合作團隊題為:Interactome Analysis Reveals that LncRNA HULC Promotes Aerobic Glycolysis through LDHA and PKM2的最新研究論文
  • 【學術前沿】謝曉亮團隊:利用單細胞測序技術篩選新冠有效抗體 |...
    (ICG)主任謝曉亮團隊領銜多家合作單位,利用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從新冠肺炎康復期患者血漿中成功篩選出多個高活性中和抗體。研究介紹謝曉亮團隊與佑安醫院金榮華團隊合作,從60位康復期病人身上共篩選出8558種病毒蛋白結合抗體序列,成功找出14株高活性的中和抗體。
  • 細胞編程與重編程的機制
    在「十二五」期間,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周琪帶領動物所幹細胞研究團隊對細胞編程與重編程研究進行了整體布局,從基礎理論、核心技術、轉化應用幾個層面開展系統研究,在過去五年中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建立了多項創新性的技術體系,在國際國內同領域的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引領和推動作用。
  • 劉耀光院士團隊開發基因編輯刪除基因組片段的靶點設計工具
    基因編輯新工具:MMEJ-KO!劉耀光院士團隊開發基因編輯刪除基因組片段的靶點設計工具以下文章來源於中國科學雜誌社 ,作者中國科學生命科學基因組編輯技術為動植物基因功能研究和遺傳改良提供了革命性的遺傳操作工具。
  • 朱健康團隊在水稻基因打靶技術研究中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朱健康領銜的研究團隊,在植物基因組編輯領域再次取得重要進展。研究人員採用修飾後的DNA片段作為供體,在水稻上建立了一種高效的片段靶向敲入和替換技術,高至50%的靶向敲入效率將極大地方便植物的研究和育種。
  • Cell Research:裴端卿、賴良學等人利用TALENs基因敲除技術成功...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賴良學博士和裴端卿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將轉錄激活因子樣效應物核酸酶(TALENs)技術應用於兔基因敲除研究,建立了兔基因打靶的高效平臺。並利用該技術平臺成功地將負責T細胞和B細胞重排的重組激活基因(RAG)敲除,建立了世界首例免疫缺陷家兔疾病模型,該成果於7月9日在線發表於國際期刊Cell Research上。
  • 如何遺忘痛苦記憶? 研究稱氙氣未來或幫人刪除
    許多人都希望,這些不幸的回憶可以選擇性的被徹底遺忘,只留下美好的記憶,那該有多好。  研究人員表示,氙氣能夠減少大腦中痛苦事件的記憶,在未來可以用來應用到創傷後緊張性精神障礙症治療中。  在實驗過程中,小白鼠經過訓練後會對一些特殊環境線索產生恐懼反應,但它們觸及到氙氣體後它們會置於相似的具體環境並用線索觸發。
  • 中國科學家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完成同時治療愛滋病與白血病
    根據6月份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篇論文,CCR5基因突變與早期死亡風險增加21%有關,但目前尚不清楚原因。該研究團隊之前已將編輯過的CCR5人類細胞移植到小鼠體內,使其對HIV具有免疫力。美國科學家使用一種名為鋅指核酸酶基因編輯工具,進行了類似的人體實驗,取得了一些成功。
  • 基因編程時代要來臨了?什麼物種都可以創造?細思極恐
    讓人類走進基因技術大門的可以說就是那位叫做孟德爾的生物學家,這位奧地利人從1856年開始,就開始對豌豆進行了長達8年的執著研究。經過他無數次跑了各種種子商店,得到了34種品種的豌豆種,然後又從中提取了22個有實驗價值得品種進行培育實驗。
  • 北京大學謝曉亮教授:單細胞基因組學迎戰新冠肺炎
    其實轉錄和翻譯並不一定要在人體內進行,有了基因序列,我們可以利用轉錄酶和核糖體在體外生產抗體蛋白。 十七年過去了,生物基因檢測技術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今天我就是想講怎麼利用最新技術解決當下的問題。
  • 【求學求職】北京大學鄧伍蘭實驗室誠聘博士後和科研助理
    【課題組簡介】北京大學BIOPIC、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鄧伍蘭課題組,著重發展和應用螢光成像技術,觀察細胞中參與基因調控事件的分子的時空動態。
  • 朱健康團隊在水稻基因打靶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
    作者丨小柯由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上海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朱健康院士領銜的研究團隊在植物基因組編輯領域再次取得重要進展。然而,CRISPR/Cas介導的植物基因組定點敲除技術只能在基因組特定位點產生隨機插入和刪除,精準的片段插入和替換的效率一直很低,極大地限制了其在植物研究和育種上的應用。因此,迫切需要建立更高效的植物基因組片段插入和替換技術體系。